丹霞山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在广东省韶关市东北侧的仁化县,方圆18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一片神奇的山地。红色的山崖,红色的石头,看上去像一层层赤城和一片片云霞。古人取其“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丹霞山有不同体量、不同大小的石峰、石堡、石墙、石柱680多座,大多数海拔在300~400米之间,主峰巴寨海拔618米。群峰如林,形态各异,错落有致,气象万千,宛若一座红宝石雕塑园,又有“中国红石公园”之称。作为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丹霞山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
神奇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一般是指在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期较为干燥的气候和内陆盆地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一套或一组红色陆相碎屑沉积地貌,包括由红色泥岩、沙泥岩、粉沙岩、砂岩、砂砾岩和砾岩等沉积岩所形成的地貌。在丹霞地貌中,“赤壁丹崖”广泛发育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其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陆相碎屑岩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沉积而成,碎屑物中所含Fe2+氧化后成为Fe3+,因而整个沉积岩层呈现为铁锈红色;二是在陆相碎屑沉积物胶结成岩后,经历过构造运动,发育了较深的近于垂直的断裂和裂隙,经后期外力侵蚀、搬运作用沿断裂或裂隙面形成悬崖和绝壁;三是陆相碎屑沉积岩层在构造运动期间与沉积盆地一起共同升降,沉积层基本保持水平或近水平状,没有大的褶皱形成。此外,“丹崖”的高度要大于10米,坡度在55°~90°之间,将高度和坡度低于这个标准的丹崖归入红层地貌范畴。
韶关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由680多座顶部平坦、岩壁陡峭、坡麓和缓的红色砂砾岩所构成。韶关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的白垩纪期间,韶关丹霞山地区发生断裂,形成一个较大的内陆盆地。进入第三纪后,盆地内沉积了大量的陆相碎屑沉积物,经过长年的压实与胶结,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第三纪末期,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红色岩层在上升的同时发生断裂,并形成较深的垂直裂隙。之后,数百万年以来,盆地还发生过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1万年上升1米,同时受到水流的下切侵蚀,红色沉积层被切割成一组组的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地。
丹霞地貌是中国人自己发现、命名并做系统研究的一种地貌。早在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的矿床学家冯景兰在两广进行地质调查时,就注意到了丹霞山广泛分布的红色砂砾岩层。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没有任何一部西方学术著作提到过它。于是,冯景兰开始研究这种特别的红色岩层,并用丹霞山中的“丹霞”二字将其命名为“丹霞层”。1938年,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达在对丹霞山及华南地区的红石山做了深入研究之后,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以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山为名,命名为“丹霞地貌”。1977年,地貌学家曾昭璇第一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学术语进行使用。此后,对这一地貌的研究不断。2009年5月,首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丹霞山召开,这个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命名的地貌类型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同年,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和中国地理学会共同发起的“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的评选活动中,丹霞地貌的发现名列其中。
我国是丹霞地貌分布最广的国家,目前已发现丹霞地貌790处,分布在26个省区。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也有丹霞地貌分布,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丹霞山以赤色丹霞为特色,在地层、构造、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丹霞地貌中最为详尽和深入。在此设立的“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319平方千米,2004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2010年,以广东丹霞山为代表的“中国丹霞地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阳元山
阳元山与丹霞山主山隔河相望,因有天下奇景阳元石而得名。
美不胜收的自然风景
在丹霞山形成过程中,由于红层受到了不同方向的断层和节理切割,因而形成了条块分割的各种山体,再加上外力作用的精雕细刻,造就了丹霞山造型丰富的多种山形。红岩赤壁掩映的丹霞地貌,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加上绿树叠翠、河流环绕、亭台点缀,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壮观动人的丹霞地貌景观。置身其中,无论是从形态、色彩、结构还是意境方面,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长老峰景区是由长老峰、海螺峰、宝珠峰三峰构成的连体山块,是丹霞山历史最悠久的游览区,最高处海拔409米。与众多名山相比,长老峰算不上高,也算不上大,但是,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于一体,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长老峰游览区由三级绝壁和三级崖坎构成三个最典型的赤壁丹霞景观层次,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古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在长老峰的观日亭上观日出,因独特的地貌做陪衬,绝不逊于在泰山、黄山等地观日出。当伫立在长老峰上看到红日自天边一点点跳跃而出,看到刹那间萦绕在半山的云海被镀上一层金光时,才真正领略到丹霞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瑰景象。有人盛赞“游尽日出风景地,独有丹霞日出美”。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游人日夜兼程赶往丹霞山,就是为了一睹丹霞山的日出美景。
夕阳下的丹霞山
在夕阳的映衬下,丹霞群山变得宁静、恬淡、收敛,又增加了一种别样的风情。
丹霞山的山石造型丰富,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望郎归”酷似一名穿着裙子、斜着身子盼望丈夫归来的妇人;“姐妹石”则犹如一对相依相偎的少女。在这众多山石之中,最负盛名的还要数极似雄起的生命之根的阳元石,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天下第一绝景”。
阳元石耸立在离地200多米高的山坡上,高28米,直径7米。据联合国权威专家估算,阳元石已经有30万年的历史了,由于风化作用,再加上沉积岩层有软有硬,阳元石就从石墙上分离出来,形成了今天之形态。来到阳元山亲眼目睹了阳元石的人,无不惊叹于大自然奇妙的鬼斧神工。
丹霞四季,无论晴雨早晚,都有各自独特的美景。清晨,可以在丹霞山上看到日出奇观;傍晚,可以尽情欣赏绚丽的晚霞与日落;如果是满月之夜,还可以品味丹霞清幽的夜色与皎洁的月光。晴天,站在丹霞山上极目远眺,让人心旷神怡,万虑顿消;而雨后的丹霞山,赤壁丹崖分外鲜艳,壮观异常。
丹霞山的美还在于有水的烘托,形成山水环绕、动静相宜的迷人景致。丹霞山的水主要有锦江和翔龙湖两处。锦江自北向南穿过丹霞山,两岸的山峰在绿水中投下了身影,丹山碧水,相互映照,景色非常迷人。翔龙湖位于长老峰南侧,湖面轮廓酷似一条腾飞的蛟龙,故而得名。如若驾上一叶扁舟,在碧波荡漾中寻幽览胜,倾听那龙吟似的汩汩泉声,会让人遐想无限,万虑俱消。
丹霞山不仅拥有美不胜收的自然风景,还有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相传女娲曾在丹霞山取水造人,在锦江采五色石补天。舜帝南巡时曾在丹霞山登山奏韶乐。此后僧道纷至,香火大盛;文人墨客也纷纷来此赋诗题咏,怀古忧今。隋唐时期,丹霞山已经成了岭南风景名山和佛道圣地,为众多圣贤和文人墨客所向往,他们在此留下了众多诗文、游记、碑碣和摩崖石刻,仅在长老峰景区一带就存有摩崖石刻和碑碣130多处。遍布全山的天然洞穴,有十几处被开辟为道场与僧院。保存至今的锦石岩寺和别传寺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至今香客如云,游人不绝。
站在长老峰上,北望丹霞腹地群山连绵,宛如散落山间的翡翠;南望万丈绝壁荡气回肠,豪气干云。更别提丹霞山内锦江秀水纵贯南北,宛如美人玉带罗衣,沿途丹山碧水,竹树婆娑,满江风物,一脉柔情,超凡脱俗,别具一格……丹霞山的雄伟、险峭、奇峻、秀丽与幽深,让人为之沉醉。丹霞山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还在于它留下的千百年来的时间印记。丹霞山,属于历史,更属于未来。
锦江长廊
锦江自东北向西南在丹霞山群山中穿行34千米,共转32道弯,江水蜿蜒曲折南流入韶关浈江。目前开辟了水上旅游行程10千米,沿途几十处景点串珠状分布,别具一格,美不胜收。
翔龙湖美景
翔龙湖沿岸赤壁临江,朱碧交辉。如此美景,直击人心。
锦石岩寺
锦石岩寺位于丹霞山长老峰的半山腰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女众道场。它依山势而建,嵌在山体的石凹中。据记载,此寺已有9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