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山 吴中第一名胜
苏州虎丘山历史悠久,名扬天下,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感叹更让虎丘声誉倍增,游苏州必游虎丘已成为中外游客的共识。
虎丘原名海涌山,其历史跟苏州古城一样古老。传说春秋时,吴国君主阖闾下葬三天后,有瑞兽白虎蹲坐在阖闾的坟上,虎丘因此得名。
佛教名山、游览胜地
虎丘由坟墓变成佛教名山、游览胜地最早始于南北朝时。到宋时,高僧竺道生从北方来此讲经说法,留下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佳话,也留下了生公讲台、千人坐、点头石等古迹。
虽然虎丘占地仅300余亩,山高仅30多米,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这句话来形容虎丘再恰当不过了。最为著名的云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朴雄奇,早已成为古城苏州的象征。剑池幽奇神秘,因为传说埋有吴王阖闾的宝藏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沿着山路拾级而上,进入山门,映入眼帘的是题额“古吴揽胜”四字。进入头道山门,小桥碧水,虎丘山藏于寺庙中,因势而建,古朴庄重。进入第二道山门向西北远眺,可见龙虎豹熊四方石刻,门楣上“拥翠山庄”四个大字古朴苍劲。
剑池
剑池是苏州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最富传奇色彩的古迹。剑池长约六十步,深约两丈,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剑池池形狭长,南稍宽而北微窄,形状颇像一把平放着的宝剑。根据记载,剑池下面是春秋末年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埋葬之所。之所以命名为剑池,是因为入葬时把吴王阖闾生前喜爱的“专诸”、“鱼肠”等三千宝剑作为殉葬品。但剑池的来历还有另外的说法,根据《元和郡县志》记载:“秦皇凿山以求珍异,莫知所在;孙权穿之亦无所得,其凿处遂成深涧。”之后演变为剑池。在剑池的摩崖石刻上,有明朝正德七年题写的两则“见到吴王墓门”的题记。一则为王山椿等所题的正书十行,另一则为吾翕所题的正书七行。
文人的足迹
行走在幽静的山路之上,远处微风吹来阵阵花香,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夕阳西下的虎丘显得更加静谧迷人,犹如江南的处子,别具一番风情。虎丘的美景曾引来无数文人骚客到此游览,晋代顾恺之,六朝顾野王,唐代颜真卿、李白、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陆龟蒙、皮日休,宋代苏轼、米芾、绍隆,元代赵孟、倪瓒,明代王鏊、沈周、文徵明、唐寅、张岱、袁宏道,清代吴伟业、朱彝尊、洪钧、陆润庠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这些才子在饱览江山秀色的同时,也因虎丘的胜境而诗兴大发,留下了许多吟咏虎丘的名诗佳作。李白有《武丘寺路》吟:“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菱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范仲淹《虎丘》云:“昔见虎眈眈,今为佛子岩。云寒不出寺,剑净未离潭。幽步萝垂径,高禅雪闭庵。吴都十万户,烟瓦亘东南。”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云岩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