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懂知足,人穷心不穷(1)

钱财名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并不是只有一处风景,贫穷与富贵,只代表一时,代表不了一世。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就卸下来歇一歇,知足常乐,生活才会快乐。

1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

有的人一生追求名利,终生为之奋斗,最后成功了,却穷得只剩下钱了。大千世界里,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诱惑,痛苦才成倍地增加。要知道,钱财不是生活的全部,无限风光往往在心灵深处。

一些人认为自己拥有得太少,于是拼命地努力,不停地往前迈、向上爬。达到一个目标,又马不停蹄地朝下一个目标奔去。然而,过多的欲望换来的,往往不是安乐,而是苦痛。

日常生活中,开奔驰的人,并不一定比坐公车的人幸福,财富和幸福很多时候是不成正比的。事实上,幸福是由物质和精神两种“财富”组成的,只顾物质而忽略精神,不算是真正地拥有幸福。

假设一个人忧郁寡欢却拥有万贯家财,她的内心始终空虚寂寞,身边没有一个人陪伴,精神上几乎陷入了崩溃。这样的生活对她而言,又有什么意义?财多累己招烦恼,在这个世界上,钱并不是万能的。

那年夏天,南方的天气特别热,一群铁路工人正在月台边的铁道上汗流浃背地工作。一辆陆虎车从旁边开了进来,他们只得被迫停止了工作。车停了,一个低沉、友善的声音从窗口传了出来:“小航,是你吗?我是阿东。”小航是这群工人里的头儿,听见熟悉的声音,他连忙挥舞着手臂,高声喊着:“阿东,好多年不见了!混得不错啊,这么好的车!”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两个人这才凑到了一块儿,开心地聊了起来。几年前,两个人一块在工地上干活儿,后来阿东学了建筑,出国后再也没了音讯。第二天一大早,阿东开着车走了,小航仍带着一帮工人继续开工。

有人调侃小航:“为什么你还跟我们一块在大太阳底下工作,人家却成了建筑师?”小航惆怅地答道:“你们不知道,十多年前的我,只知道为了一天150块钱而工作,而他却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工作。那时候,工资开得很高,我只想赚钱,没想深造,可能有点急功近利了,而他一直坚持学习,取得成功,是意料之中的事。”不同的人生观,决定了他们不一样的出路。

生活中,没有钱是万万不能,但钱不是万能的,至少代替不了理想。很多人为钱工作,把金钱当做工作的唯一回报,反而失去了应有的敬业精神。有的人为理想而奋斗,追求理想重于获得金钱,最终获得了成功。

生活的目的不是赚钱,赚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盲目地累积财富,一辈子下来必然要牺牲很多。有的人没有钱,生活却很不幸,幸福,每个人都希望获得;痛苦,每个人都嗤之以鼻。可若是被名利冲昏了头,一心想着升官发财,对待生活麻木不仁,幸福又怎么可能会降临到他的身上呢?

钱钟书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辈子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有位记者整日蹲在他家门口,千方百计想冲破钱老的防线,最后也没得逞,只得无奈地宣布:钱老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八十年代中期,欧美的一些大学邀请钱老去讲学,待遇之高令国内外一众学者咋舌。每堂课只需讲40分钟,酬金就有16万美金,食宿全包,还可带夫人同往。面对这样优厚的条件,钱老仍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小说《围城》发表以后,新闻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也都遭他的婉然拒绝。一位学者曾经嘲讽他说:“写小说不就是为了出名、为了畅销吗?何必躲着不见,故弄玄虚呢?”对此,钱钟书幽默地回应道:“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难道你会有冲动,想要去认识这只下蛋的母鸡吗?”钱老八十岁寿辰时,中国社科院想为他风风光光地办一次祝寿会,也被他一概推掉。

可能在钱老看来,出了名、赚了钱反而是一种烦恼,对于一个潜心写作的人而言,这无异于莫大的打扰。财多累己招烦恼,名利在他心中,大概也被视如粪土了。

赚钱是人们普遍的愿望,但是人生的意义绝不是一味地追求金钱。沉迷于“拜金主义”旋涡中的人,不仅得不到幸福,反而会因为钱失去幸福。人有善恶之分,一个心灵富足的人,可以驾驭名利,帮别人创造幸福;而一个精神空虚的人,往往会被金钱所驾驭,沦为金钱的奴隶。

人世间,总有人执迷不悟,一心对财富、名利情有独钟。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欲望过于旺盛,到头来只会灼烧自己。

钱是水,欲望是船;有多少钱,就能产生多少欲望。从现实的角度讲,一个不折不扣的穷光蛋,没房住、没钱花,满足不了物质的需求,又有什么资格畅谈谈幸福呢?无边的欲望,只会增加生活的负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幸福才会离我们更近。

2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

——知足才能常乐

古人说得好,“当忧则忧,遇喜则喜”。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太多东西想得到,可大部分又都得不到。持黄金万两,不如守一寸净土,为生活的烦恼所困,不如深吸一口新鲜空气。知足常乐,身心舒展,才会活得自在。

知足常乐,不是消极的逃避,在智者的眼中,舍弃了熙熙攘攘的身外物,精神上才能获得释怀。

人生漫漫,不求事事成功,但求事事尽心。有些人之所以活得不幸福,就是因为太在乎。放不下名利,放不下得失,放不下颜面,背负得越多,心就越沉。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怀抱一颗善意之心,别让世俗的喧嚣蒙蔽了双眼。人生如舟,放下偏执,才能获得身心的超脱。

漫观天外,云卷云舒。做人,一定要拿得起,放得下,扫除了心头的烦绪,大脑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宽容别人,也是为自己积福。遭遇了挫折,不要心怀不满、怨天尤人,舍下私心和争执,才能坦然接受一切;放下纷争和仇恨,才能活得潇洒从容。

在某些人的眼中,有钱就是幸福,可实质上,除了钱财,他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对于溜走的名利和爱情,不要过分看重,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珍惜眼前的一切,才最重要。

炎热的盛夏,王老五乘专机到了海南。这会儿,他正坐在松软的沙滩上,迎着凉爽的海风,享受着惬意的生活。不远处,一个老人正悠哉地一边唱着歌,一边钓鱼。王老五叼着烟,越想越觉得奇怪:这老家伙还真是悠闲啊!只是不大一会儿工夫,老人就钓上了3条大鱼。王老五一转头,老人已经打算要回走了。富翁有些好奇,就便凑过去问:“还不到下午,时间多得是,你为什么不多钓一些鱼呢?”老人一边收竿,一边回答:“已经够晚上吃了。”

王老五更不理解了:“你多钓一些嘛,多余的可以拿到集市上卖呀!”老人说:“这我还真没想过。”王老五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接着说:“你有了更多的钱,就可以靠钱生钱,还到海边钓什么鱼啊?”老人笑了笑,沉默不语。王老五继续说道:“你有了更多的钱,就可以雇更多的人为你做事。那样,你就有更多的时间度假了啊!”老人含蓄地笑了笑,只回了他一句:“我现在不就在休假吗?”

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王老五可能永远也理解不了。金钱很美好,但赚取金钱的过程,也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反过来,舍弃多余的利欲心,换来的,却是比金钱价值更高的自由。

在这样一个众声喧哗的年代里,我们不能奢求太多。对于荣华富贵,平常心看待,不要刻意抵制,也不要盲目收揽。面对压力,要么主动接受,要么被动隐忍。面对庸庸碌碌的生活,态度不同,结局也就不同。对于每个人来说,人生只有一次,若每一天都能平安快乐地度过,那该是多大的一份福祉啊!

有一名剑客,跋山涉水,不辞辛苦,来到了一间土庙。大师问他:“何事啊?”剑客答道:“我想请教一下,世间到底有没有天堂和地狱?为什么有的人贫困,有的人富贵?”对于剑客的问题,大师并没有做正面的回答,而是反问道:“我听说你剑术高超,可是看你这慌慌张张的样子,还像是习武之人吗?”剑客大怒,抽出宝剑,大声呵斥道:“你这人,真是不通道理。我不辞劳苦跑来找你,不过想请教个问题,你不说也就罢了,反倒污辱我,不想活了吗?”大师哈哈大笑,坦然地说:“你手中握着的,不过是个破铜烂铁而已,岂能杀得了我?”剑客气极败坏,举剑便刺,禅师只是淡漠地说了句:“你此举便是通向地狱!”剑客听罢,大惊失色,双膝跪地,连连道歉。大师则说:“地狱和天堂往往取决于一念之间,至于贫困和富贵,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对我而言,一碗茶,一碗冷饭足矣;对你而言,一身武艺,行侠仗义,富贵想必也是过眼云烟!”剑客听后大悟,这才跪拜告辞。

贫与富,不过是两种生活的方式罢了。一定不要被别人的生活状态所影响,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知足是一种态度,不能什么都不追求,也不要什么都追求。对于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他也不会感到满足。

人的心,如天平,一旦倾斜,就会被私欲和名利所蒙蔽。人生之中,诱惑太多,难以控制时,不妨及时收手。知足的心态,是一剂良药,如何把握,则需要靠平时的学习,以及经验的积累。

有人认为生活平淡无奇,缺乏新意。可若是以一颗知足的心来对待,就会是另一番样子。置身于芸芸扰扰的世俗社会,活在当下,往往是最快乐、最知足的。外在世界变化万千、纷繁复杂,内心安详才能获得解脱。守住平淡中的那份从容,就守住了人生的幸福。

不同的环境,孕育不同的人。很多人只有面对浮躁的世界,才会暴露出内心最脆弱的一面。身体累了,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完全可以恢复;心若累了,很可能会一辈子留下悲伤的阴影。人无论贡献大小、职责轻重,都应该乐观地面对生活,抚去浮躁与忧愁,才能体验到生活的充实。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这辈子就不会再觉得遗憾。

3外财不富命穷人

——不义之财不妄求

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获取财富,也要恪守良性的法则,守住道德的底线,只有这样,你所取得的成就,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同与尊重。

人一定要多些责任和担当,少有贪欲和幻想。不可否认,钱是一切物质生活的基础。然而外财不富命穷人,就算为了不辜负家人、朋友的期望,也应该多一点理智,多一份控制,少一些欲求。

俗话说,芝麻开花节节高,但步步高升也是有限度的,有时候,爬得更高,反而摔得更狠。做人,一定要知足,不要让膨胀的欲望吞噬了心性,有时候,在危险的边缘走着,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跌入低谷,难以翻身。

如果说,欲望是一个犯了罪的老人,那纯真就是涉世未深的少年了。年少时的人们,往往单纯乐观,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存环境的变化,内心则一天天变得复杂。若是内心被自私的冲动占据,很可能铤而走险,铸成大错。

欲望和杂念,就像尘土,落在身上,时间久了就会生垢。一旦被欲望的灰尘蒙蔽了双眼,再想回归清净,可就比登天还难了。

古时候,有个秀才早起读书,发现自家果树下睡着一位老人,自称是神仙的朋友。出于怜悯,秀才给了老人一碗饭。神仙听说这件事后,大为感动,决定满足秀才一个愿望,以表谢意。秀才虽心地善良,可却是个十足的懒人。他想了一秒钟,激动地说:“我希望,我能我触摸到的一切,都变成金子。”神仙答应了他,秀才迫不及待地想去试验一番。他回到屋里,一摸书,书成了金书,一摸鱼缸,鱼成了标本,缸成了金块。女儿跑过来要抱他,女儿也成了小金人。秀才这下苦恼了,只好再次找到了神仙,请求取消自己点物成金的本领。神仙大笑地告诉他:“到附近的河里洗个澡,一切就可恢复原样了。”秀才不敢下水,他担心河水变成金子,把自己封在里面。于是找来一个罐子,将水储存起来,然后一瓢一瓢地浇到自己身上,一切果然变回了原貌,鱼儿活了,女儿也活泼如从前。从此以后,他便戒掉了贪婪的毛病,因为他认识到:人生当中,还有比金子更重要的东西。

人生的“金子”有很多种形式,幸福、爱等一切有意义的东西,都是金钱买不来的。当他把自己最心爱的人和物都变成金子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狭隘。

做人,最主要的是务实。可这个世界上,往往有很多人不愿安于现状,受迫于命运的淫威,该放的不放,该丢的不丢,被欲望缠身,到最后难免误人误己。人生如水,此起彼伏,难以预料,要想活得自在,先得活得明白。

古时候,有一个叫陶答子的名士,被派到陶地做大官。三年下来,陶地越来越穷,可陶答子的家却越来越富,这让他的妻子十分不安。

这日,陶答子将一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献于妻子。妻子却一把将珠子摔到了地上,言辞恳切地劝谏他说:“我听人家说,南山上有只豹子,因为身上的花纹没有长好,就在大雾里隐藏了七天七夜,而没有出来觅食。你可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陶答子对妻子的话毫不理会,只顾着摆弄手中的玉器。妻子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它之所以躲藏起来,就是为了避免被更凶猛的动物伤到。你做官三年,一点儿显著的政绩没有,钱财却捞到不少。这样下去,国君不信任你,老百姓不爱戴你,身为妻子,我又怎能不为你而担心呢?”

被自己的妻子这样数落一番,陶答子心中自然怒火难平,二话不说就给了妻子两记耳光。妻子只好跪在地上祈求他:“你被名利冲昏了头脑,看不透为官的凶险。家里富了,百姓穷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请你让我和儿子一同逃亡吧!”陶答子听了气得暴跳如雷,立马把妻子赶出了家门。

一年以后,陶答子获罪遭诛,门厅被封。妻子听到这个消息,痛哭一场,带着孩子回到家中,安葬了丈夫。俗话说“妻贤夫祸少”,陶答子有一个聪慧正直、远见卓识的妻子,只是自己糊涂到家、慧眼难识,无奈灾祸降临、避之不及。

生活中,有些人受金钱和名利驱使,明明闯了大祸,竟然还蒙在鼓里,等到危机降临,再想回头,为时已晚。想要看透生活,先要沉淀自己的内心。过分在乎眼前的得失,贪嗔之心太重,心智迟早会迷失。

一切罪恶的源头,往往是欲望与贪婪。一开始心存侥幸、接受小恩小惠,到后来肆无忌惮、一错再错,再想收手,已经晚了。无欲,并非什么高深的智慧,不过是一种心态的调整,一种心境的转变。很多人之所以身陷罪恶的渊源无法脱身,说到底,就是“贪婪”二字在作祟。

人的欲望是不会穷尽的,而现实条件总是有限的,有欲望、有野心,就会有痛苦。野心太大,超过了个人承受的极限,迟早会惹出祸端。应时刻保持一颗淡泊之心,严格要求自己,不谋一时之利,不取不义之财。

任何时候,都要从去欲的角度出发,坚持心中的信念,做该做之事,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要沉溺于名利,万不可为了积累财富,做出伤天害理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