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近代文学发展概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近代亚非文学发展概论(1)

近代亚非文学综述

亚非在近代被西方殖民主义者,如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俄国视为殖民侵略扩张的主要目标。从那时起亚非各族人民陷入了屈辱、苦难的历史,同时也掀起了反帝、反殖的风暴。但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懦弱,到19世纪以后,帝国殖民统治逐渐控制大多数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命脉。19世纪中叶以后,除个别国家外,亚非各国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殖民者的入侵和占领,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批无辜居民惨遭屠杀,大批宝贵的文物被破坏、毁灭或被盗走,生产凋敝,经济落后,社会停滞不前。

面对辱国丧权的民族危机,人民奋起反抗,掀起多次波澜壮阔的反殖、反帝的民族解放斗争。从19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是亚非人民第一次民族运动的高潮。它由爪哇人民反对荷兰入侵者的起义(1825~1830年),伊朗巴布教徒的起义(1848~1852年),印度反对英国占领者的义兵起义(1857~1859年)和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等构成。虽然这期间的斗争终因各个起义队伍缺乏明确的斗争纲领和内部的统一而失败,但它唤起了东方人民的民族觉醒,打击了入侵的殖民主义者,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在此之后,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深入亚非各国,也为亚非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亚非各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以及民族经济的发展,为新的反殖、反帝和反封建的斗争打下了社会基础。

20世纪初,亚非人民又掀起第二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它由1902年菲律宾独立战争开始,有1905~1911年的伊朗革命运动,1905~1908年印度民族大起义,1908~1909年土耳其革命,1910年朝鲜反日的义军起义和1911~1912年中国辛亥革命。这次斗争规模巨大,群众基础深厚,取得了重大斗争成果,因而震撼了世界。列宁对这场斗争给予高度的评价,称它为“亚洲的觉醒”。

近代亚非各国仍然处在封建制度的残酷统治之下,落后的封建社会关系阻碍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各国封建王朝统治者在西方殖民者的策动和利诱下,从妥协投降到互相勾结,他们共同镇压人民的反抗。

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社会发展,都必须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封建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因此,要反殖、反帝,必须反封建,两者都是近代亚非人民的历史使命。亚非人民在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过程中,都贯穿着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而且斗争的目标愈益明确,斗争的成果愈益辉煌。20世纪初土耳其和中国结束封建王朝统治的革命,是近代亚非人民反封建斗争取得巨大胜利的标志。

政治战线上的反殖、反封建斗争日益激烈,思想战线上的民主启蒙运动也就日益发展。随着亚非人民民主爱国力量的增长,近代启蒙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提倡科学文明,反对宗教迷信;宣传民主进步,批判保守落后;提倡知识教育,反对愚昧无知;主张妇女解放和人权自由,批判封建伦理观念等等,是近代亚非各国思想战线的主潮。它为亚非人民确立近代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亚非近代文学是在这样斗争激烈、矛盾复杂、新旧交替的历史转变时期形成的。它起于19世纪初,止于20世纪20年代,全部经历只有100年。虽然时间较短,成就也比不上西方近代文学几百年取得的巨大成果,但是它在东方文学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却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它结束了封闭、停滞不前的封建时代的文学,为东方文学走向世界,形成新型的民族文学开拓了道路。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从旧文学到新文学的转变的桥梁。因此,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所创新,具备新的特点。

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之后,破坏了东方传统文化,阻碍了东方文学的正常发展;同时,西方近代文化大量地移入,又成为东方近代文学发展的催化剂、刺激物,使其勃然兴起。两种因素的组合,就造成了东方近代文学发展的剧变、面貌的复杂和道路的艰难。

东方各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并不平衡。大体上,在一些具有古老文化传统而民族、民主运动发展较快的国家里,其文学发展较快,成就突出;在一些缺乏深厚的文化传统、社会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文学发展较缓。东亚地区,日本近代文学最为突出。

在近代亚非世界里,日本是唯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未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国家,它的社会发展独特,文学发展道路也与其他东方国家不同。它自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开始了新文学的历程,经过一段启蒙文学的发展之后,较多地接受西方近代文学的影响。几十年之间迅速走完了西方近代文学的进程,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与西方文学同步发展。

因此,它派别众多,各种倾向并立交叉,涌现出一批颇有成就、颇有影响的杰出作家,像二叶亭四迷、夏目漱石、岛崎藤村、芥川龙之介等等。他们的创作倾向反映了近代日本反封建主义、反资本主义的民主要求,推动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东南亚地区各国的近代文学发展缓慢,它们多数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成就不高。但是过去较为落后的菲律宾文学在强烈的反对西班牙殖民主义斗争中,却奇峰突起,最早地进入了近代文学时期。

印度近代文学独树一帜,在印度人民反殖、反封建的斗争中崛起和发展。它于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起步,在19世纪中叶确立,到了20世纪之后,取得重大的成就,出现了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泰戈尔和著名作家萨拉特以及巴基斯坦的民族诗人伊克巴尔等。印度是古老的国家,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印度近代文学是在综合本国和西方的两种文化、文学精神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复古与革新、封建与民主、本国的传统与外来的影响、宗教思想与近代思潮等,互为抵触,互相融合,构成了印度近代文学的复杂面貌。

西亚、北非的近代文学,改变了以阿拉伯本土为中心的文学发展的局势,阿拉伯文学统一的格局也被解体,近代阿拉伯文学是由阿拉伯地区的国家民族各自发展起来的。

最早出现的是埃及近代文学,它在19世纪上半期,就提出了复兴民族文学,对广大阿拉伯地区产生了影响;其后,西亚的伊朗、土耳其以及阿拉伯本土的黎巴嫩、叙利亚等国也形成了近代文学的潮流。近代阿拉伯文学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作家,如伊朗诗人巴哈尔、土耳其作家赛菲丁、埃及诗人巴鲁迪等。而黎巴嫩作家纪伯伦和以他为中心组成的“叙美派”文学更负盛名。

至于黑非洲的近代文学,则处在沉寂的状态。

综观亚非近代文学的发展,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反殖、反帝和反封建是其主调。亚非近代文学是在反殖反封建的社会斗争中应运而生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推进了亚非人民的民族独立和民主运动的开展。它暴露了殖民主义者、帝国主义者的野蛮侵略行径,批判了国内封建主义的残暴和腐败,启迪了人民的爱国、民主思想。东方近代许多诗人和作家,投入民族独立自主的斗争和民主运动,甚至为了民族、民主事业洒下鲜血,献出生命。他们把个人与民族命运联系起来,用自己的创作生动地描绘了祖国人民所从事的民族解放斗争,表达了他们振兴国家的宏愿和为民族衰败而伤痛的情思。他们还在作品中探索了国家、民族复兴的道路。

第二,积极向西方近代文学吸取有益的营养,在融合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开创民族文学的新道路。亚非近代的历史使命之一是用西方近代先进的科学、文化和思想改造本民族的封建、落后的状态,确立亚非近代化的文明。在文学上亦是如此,接受西方近代文学的影响,并使之与民族文学传统结合,是亚非近代文学的重要课题。

19世纪初叶,埃及成立了阿拉伯语学院,它专事翻译介绍西方近代学术和文学,在阿拉伯地区引起极大的反响;日本明治初年翻译小说的流行,打开了文坛的眼界;从19世纪中期开始,印度广泛翻译、介绍西方近代文学,推动了本民族文学的发展。积极吸收西方文学的影响,使之民族化,是东方近代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在这种发展趋势之下,造就了一批成就卓著的近代作家。他们结束了封闭、僵化的亚非文学,创造了汇合在世界文学潮流之中的、开放的、有生命力的新型亚非文学。

第三,挣脱了文学为封建宫廷和宗教服务的桎梏,逐步建立了再现生活、探索人生、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命运的新文学。它摈弃了封建时代的传统题材和僵化的艺术形式,面对现实生活,引进西方近代文学的艺术形式,逐步加以改革、创新,使文学接近时代和人民。

亚非近代文学经历了由韵文为主体发展到以散文为主体;由单纯传奇故事发展到描写人物、揭示生活的艺术小说的变化。在这一艺术发展演变中,还创立了多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如反映时代精神的语体化的新诗,表现复杂的社会矛盾的新剧等等。尤其在作品人物上,有更大的变革,一般作品把王公贵族、帝王将相、英雄仙女占据的主人公地位,逐渐让位给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加强了对现实生活的描绘。

第四,亚非的近代是其社会的转折时期,是封建社会解体的时代,这就造成了东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变化,因而也造成了它们的文学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原来一些自古代、中古以来处于发展缓慢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学,率先兴起,突破原有的文学发展的格局,对邻近的国家、民族文学产生了影响。在东亚地区,日本近代文学发展较快,成就突出。它改变了东亚地区文学自古以来以中国文学为主导的局面;东南亚地区文学,由于菲律宾近代文学的突起,改变了它的发展局势;在南亚印度文学中,近代孟加拉语文学发展较快,成就卓著,改变了自古以来以梵语和印地语文学为主体的局面;西亚和北非的近代文学兴起,代替了阿拉伯本土文学的主导地位。总之,亚非各地区文学的发展格局的变化,也标志着亚非文学新时代的到来。

亚非近代文学独具的民主、爱国倾向,反殖反封建的主调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格,使它成为世界近代文学中的奇葩。

近代日本文学

近代日本没有遭到殖民破坏,走上了富强之路。近代日本文学在此环境中发展迅速,成就突出,是近代东亚地区最令人瞩目的民族文学。日本近代文学,就是在批判封建主义、军国主义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封建末期的德川幕府的统治。由于改革不彻底,明治维新之后,封建主义势力仍然是社会中强大的势力。这就造成了日本近代社会两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政治上是封建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经济上则是迅速发展的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封建落后的农业经济并存。明治维新之后,广大人民并未得到真正的利益,反而身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因此农民的暴动和城市贫民的骚动不断涌现,被压抑的中小资产阶级的民主运动也逐渐发展,在19世纪80年代形成了波及全国的“自由民权运动”。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民反抗斗争进一步高涨,出现了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潮和工人运动。天皇政府为了扼杀不断增长的革命势力,于1910~1911年逮捕了革命人士幸德秋水等人,制造了镇压革命的血腥事件“大逆事件”。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民主、进步、革命的政治势力又勃然兴起。

日本近代文学伴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成长起来。它受到西方文明的强烈影响,在短短的几十年之间,就完成了欧洲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几百年间的文学发展历程。但由于日本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日本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软弱,以及日本近代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变化,就铸成了日本近代文学两个明显的现象:一是派别众多,纷纭万状,5年、10年、最多15年就要更新换代,所以它面貌杂然纷呈;一是进步、民主的文学在急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条件下,缺乏坚实的政治基础,往往不能形成强大的文学力量。

1868年到1818年近代文学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主要是政治、学术、社会思想和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为了适应明治维新的需要,满足开化启蒙的目的而得到了发展;但就文学本身来看,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只是出现了不少作为启蒙工具的文学作品和翻译作品。

在自由民权运动时期,近代文学才开始发展,促成了近代文学的黎明。这个时期首先出现了作为民权运动宣传工具的“政治小说”,它虽然在艺术形式和手法上没有摆脱封建时代通俗小说的羁绊,但是鼓吹民主,宣传民权,针砭时弊,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忧民思想,确是发聋振聩的新声。其代表作有矢野龙溪的《经国美谈》(1883年)和东海散士的《佳人奇遇》(1885年)。与此同时,坪内逍遥(1859~1935年)也开始了文学活动,他的《小说神髓》(1885年)是日本第一部提倡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著作,书中提出以“人情”、“世态”为描写对象,反对游戏文章和道德功利的观念。他纠正了当时盛行于社会的封建主义的文学偏见,把小说艺术提高到具有社会价值的重要地位。在他之后,出现了日本近代现实主义奠基者二叶亭四迷(1864~1909年)的长篇小说《浮云》,它是第一部用自然、生动的语体写成的优秀的现实主义之作。通过在政府供职的小官吏文三被解雇的遭遇,揭露了官僚机构的腐败和贪财附势的市民风气,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稍后森鸥外(1862~1922年)于1890年发表了短篇小说《舞姬》,它与《浮云》一样,表现了近代知识分子生活中的苦恼。青年留学生太田丰太郎在德国大学的自由风气的感染下,个性觉醒,违抗官方的指令,与德国舞女爱丽斯相爱,追求个性自由,可是最后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下,抛弃已怀孕的情人回国得到天方伯爵的“庇护”。整篇作品用感伤、浪漫的格调抒发了一个个性自由追求者的失败的哀叹。《舞姬》为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确立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