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知识讲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怎样组织故事情节

同学们在写记叙文时,无论是写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还是写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为了表达主题,为了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都要描写一个或两三个生活故事,在文章中写的这些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就叫故事情节(或“情节”)。

一、故事情节要完整

完整的故事情节有六个要素:时间,地点,原因,人物,事件,结果。这六个要素是互相联系的,又各有各的作用,一般地说在一篇文章中都要交代清楚。其中,人物和事件是故事情节的主体部分,必须直接地具体地写出来。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这四个要素是为人物提供活动场地或起说明作用的,一般的情况下也要直接地交代清楚,否则就会使人感到人物和事件模糊不清,故事情节不够完整。但是,有时这四个要素中的某一项不是直接地明确地写出来,而是在对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由读者自己去领会。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初中《语文》)在记叙第三个故事——志愿军战士的艰苦生活情形时,就没有直接地交代时间。读者从“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的叙述中,就会领会到故事的时间是冬天。

二、故事情节要依据主题安排

要正确认识主题(中心思想)与故事情节的关系,主题是灵魂,要依据表达主题的需要来选择和处理故事情节。记叙的主要事件从头到尾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主题;描写的细节不仅使情节生动,而且是为了突出主题;插叙的情节不仅使情节丰富,而且是为了强化主题。

著名作家魏巍在《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说:

在朝鲜时,我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我写了二十多个我认为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们看了看,感到不好,我没有拿出去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

魏巍谈的体会很深刻、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他用亲身的事例和体会告诉我们,写文章不是堆砌的材料越多越好,不是故事情节越长越好,而是要依据主题的需要选择和处理故事情节。与主题有关的情节要写,无关的情节不写;与主题关系密切的情节要详写,关系不密切的情节要略写,做到剪裁严格,详略得当。《开学的第一天》(例文1)这篇作文,为了突出学生要刻苦学习的主题,就详细地记叙了李老师讲的一个少年刻苦读书的故事,而对后来他讲读课文和上其他课程的情形记叙得就很简略。

三、故事情节要做到线索清楚

线索是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是作者思路的体现。线索的作用是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件有机地连缀起来,成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的一篇文章。在一篇文章中,常常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也可以以某个人物或者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还可以以某个实际的物件为线索。

怎样才能使情节线索清楚呢?

为了使情节线索清楚,作文时常常在开头、结尾或者段落中写出有提示“线索”的语句来。例如:《开学的第一天》(例文1),就是以文章中的人物“我”为线索的,把“我”的所做、所见、所闻条理清楚地组织成一篇文章。又如:《失而复得一百元》(例文2),就是以实际的物件——“一张100元钱”为线索贯穿全文,“给100元钱”——“丢100元钱”——“找100元钱”——“找到100元钱”。文中几处写出有提示“线索”作用的语句:作文开头写道“妈妈交给了我一张100元的钱”;作文的第2段写道“我一掏口袋,发现那100元钱没了”;作文第4段写道“这个小同学听了我的训斥,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用右手举起一张100元的钱来”,这样写就会线索清楚。

四、故事情节要做到构思“巧”

构思巧,就是把故事情节安排得新颖生动、引人入胜。在故事发展中有矛盾、有挫折,而不是呆板的叙述。(参照《怎样把记叙文写生动》)

我在前面简要地介绍了组织故事情节的有关知识,主要是为了帮助同学克服在作文中常出现的关于故事情节方面的毛病。

有些同学在作文时不注意下功夫构思,故事情节不完整,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该交代的而不交代,认为自己心里明白别人也会明白;有些同学满足于把故事从头到尾地像记流水账一样地写出来,没重点,无矛盾,不曲折,不新颖。例如,有些同学写《开学的第一天》,从起床开始写起,写穿新衣,吃早饭,妈妈的叮嘱,上学,上课,中午放学,下午又上学,上课,最后写到放晚学回家等等。这样记流水账似的罗列事物,别人读了味同嚼蜡,不会受到任何感动。有些同学却不是这样写,而是在动笔前认真地构思故事情节。李婧的《开学的第一天》(例文1)写得就比较好,她首先用概括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在开学第一天来到学校的兴奋心情,感到学校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的亲切,接着写和几个早来的同学一起自动地打扫教室的情形,然后写上课。上课是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内容,但是他没有一节课一节课地记叙哪位老师上什么课,而是重点记叙了50多岁的李老师上语文课时给同学们讲的一个乡下少年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中刻苦学习的故事。放学后“我”回到家里,从妈妈口中得知李老师讲的那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乡下少年,就是李老师本人。这样安排故事情节使人感到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故事构思“巧”。结尾时,议论抒情,照应前文。这样构思故事情节,不落俗套,新颖生动。

老师在指导作文时要求同学们作文要真实,要表达真情实感,这是正确的。但是,同学们要全面理解老师的话,作文要真实,不是要求照搬生活中的材料,而是要求所写的材料要合情合理。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创造性地选择和组织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巧”、“新”,有强烈的感染力。

【记住要点】

构思从头想到尾,“六个要素”交代清。文章主题是灵魂,详写、略写掌握准。事件、细节安排好,一条线索贯始终。学习“无巧不成书”,情节曲折感动人。

【例文1】

开学的第一天

六年级李婧

今年的暑假终于过去了。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的心情特别兴奋。妈妈头几天就把学习用品给我准备好了。我背起书包要上学的时候,妈妈又对我说:“孩子,到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上课要注意听讲。”我说:“妈,我记住了。”说完,我就像小燕子似的飞出了家门。

进了学校大门,看到甬路两边的龙爪槐长着苍绿茂密的叶子,花坛里的月季、茉莉、串红等鲜花开的姹紫嫣红。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好像在欢迎我的到来。当我走进教室,看到早来的几位同学正在打扫卫生,我放下书包赶紧拿起笤帚扫起地来。我们有的洒水,有的扫地,有的摆桌凳,有的擦玻璃,时间不长就把教室打扫得清新整洁、焕然一新。

上课铃声刚刚落地,李老师就端着讲义夹走进教室。李老师两鬓斑白,50多岁了,是一位老教师。他以前不给我们班上课,这节课是我们升入六年级后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李老师开始点名,他点的很慢,每点一个同学的名字,同学答“到”时,他都要抬起头来认真地看一眼。点完名,他亲切地望着同学们说: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看到你们,使我想起以前一个和你们年龄差不多的一个少年的学习故事来。他是咱们县的人。改革开放前,我们县经济还很落后,一般家庭都比较困难,这个少年家里更困难。他母亲已经去世,他父亲有病,全家就靠他哥哥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来维持生活。那一年他考上了县城初中,开学那天,他为了节省路费,不坐班车,自己背着行李步行30多里来到中学报到。他为了坚持学习,处处节省。在学校食堂吃饭时,早饭他经常吃粥,吃从家带来的咸菜。吃完早饭,他常和大师傅们打听中午吃啥饭。如果听说中午吃包子一类的好饭,他就再买一碗粥留到中午吃。冬天没有袜子穿,他就悄悄地去垃圾堆里捡同学们扔掉的袜子,洗净补好再穿。他虽然生活很困难,学习却很努力,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还被选为班长。初中毕业后,他考上了河北滦县师范学校,三年后师范毕业了,他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他爱自己的学生,始终从事小学教育工作。”

讲到这里,李老师停顿下来,用期望的眼光看着同学们。教室里非常安静。李老师接着说:“同学们,你们再有一年就毕业了,希望你们刻苦学习,顺利升入中学,将来把自己造就成国家有用的人材。”

李老师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就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掌声过后,李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出第一课的标题,然后有声有色地给我们朗读起课文来……后来我们还上了数学、自然、体育等课程。

在这开学的第一天,我们的学习生活真是丰富多彩,然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给我们讲的那个故事。吃晚饭时,我不由得向妈妈说起这个故事来。妈妈听后,笑着说:“孩子,李老师讲的故事中的那个少年,就是你们的李老师。我们两个上初中时是同班同学,他是班长,我是学习委员,他的故事我知道,当时我们班主任还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呢。今后,你一定要学习李老师小时候那种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啊!”听了妈妈的话,我先是惊讶,接着,心中对李老师产生了无限敬佩的感情!

【简评】

本文安排的故事情节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因为题目的中心词是“第一天”,所以作者从早晨写到晚上;因为题目是“开学的”第一天,所以作者写的事件,如妈妈的叮嘱、打扫教室、上课等情节都是开学这天发生的事,而且文章在开头、结尾、文中三处用了“开学的第一天”这类的词句点题。

本文的主题是表现新学期开学时同学们的愉快心情和今后要刻苦学习的思想,所以文中写的大事小情都是根据这一主题选取的,特别是较详细地写了最能表达主题的事件——李老师讲的故事。本文做到了围绕主题选材,详略处理得当。

文章结尾的时候,通过妈妈的口,点明李老师讲的故事中的那个刻苦学习的少年就是李老师本人。文章采取“巧合”的写法,加强了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性。

【例文2】

失而复得一百元

六年级王棋

今天午饭后,上学临走时妈妈交给了我一张100元的钱。这钱是让我交给学校买校服的。妈妈再三叮嘱我,要把钱装好,千万别弄丢了。

我心里非常高兴,因为不久就会穿上新校服了。我很快来到学校。在操场的树荫下和同学们玩了一会儿,就走进了教室,想把钱交给班主任。可是,我一掏口袋,发现那100元钱没了。我的脑袋“轰”的一下子吓懵了,两眼也急出泪来:这可坏了,要是钱找不到,怎么向妈妈交代呀!我火急火燎地四处找起来……可是,我把教室里边﹑外边都找遍了,就是找不到。情急之下,我找到班主任李老师,把丢钱的事向她说了。李老师安慰我不要着急,要抓紧找。李老师写了一份“失钱启事”,交给学校广播室。播音员播送了好几次。

下午放学了,班里的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只有我坐在教室里发愁。正在这时,一个低年级的女同学从教室门口探进头来,笑嘻嘻地说:“你当过升旗手,我认识你,你是叫王棋吧?”“我叫王六,不叫王七(棋),快走开!”我没好气地说。

这个小同学听了我的训斥,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用右手举起一张100元的钞票来,向我问道:“这钱是你丢的吗?”我“呼”地站起来,跑过去接过那100元钱,仔细一看,正是我丢的。真是喜出望外!我十分感动地说:“谢谢,谢谢!刚才是我太没礼貌了,真对不起。”没关系。“小同学笑着说。

这位小同学真好,主动把拾到的钱给我送来,我该怎么感谢呢?我正在心里盘算着——忽然,她转身就跑了,就像一只美丽的小蝴蝶飞走了,连班级、姓名都没有留下……

【简评】

本文故事情节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六个要素都交代得很清楚:

时间——今天午饭后;

地点——教室;

人物——”我“和低年级的一个小同学;

事件——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主动把拾到的钱送给我;

原因——”我“把买校服的100元钱丢了;

结果——找到了丢失的钱。

以上这六个方面,其中要特别注意把事件经过写具体。本文在具体地记叙事件经过时,写了两个人物的对话,使人感到生动有趣。

一篇记叙文,无论篇幅长短,都要把时间、地点、原因、人物、事件、结果这六个要素写清楚,只有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别人才会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德国大作家歌德曾说:“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把一件简单的事记叙清楚,是作文的基本功。同学们一定要重视加强这项基本功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