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高质量的管理:做大生意就要好的体系(2)
也许,雇员的福利待遇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经济上的优厚待遇促使人们纷纷前往微软公司就职,微软公司的雇员可以拥有公司的股份。雇员购买公司股份时可以享受15%的优惠,公司还给予任职满一年的正式雇员一定的股票买卖特权。公司高级专业人员,如软件开发员、项目经理、市场营销员以及编程员等等,还可以享受更大幅度的优惠。微软公司职员的主要经济来源并非薪水,股票升值是主要的收益补偿。公司故意把薪水压得比同类企业的竞争对手还低,这是盖茨作出的明智决定。他说:“雇员拥有股票,这也是我们借以维系集体团结的一个办法。”
也许,微软公司雇员拥有股票的比率比其他任何上市公司都要高,但它拒绝透露具体的数字。由于盖茨是美国几大富翁之一,这使得微软公司有资格参加“雇员股份分享活动先进团体”的竞选,这似乎又不太合理,因为其中浸透了蓝领阶层和全体劳动者的血汗,而荣誉大多属于最高领导者。不过,事实上当公司股票急剧升值时,微软公司的经济补偿政策的确使很大的一部分雇员直接受益。
盖茨说微软公司职员已经因持有微软股票而变得相当富有,作为促使微软雇员团结统一的一种手段,股份所有制的确十分奏效。但是,如果你深究一下,看看股份所有制对每个具体的雇员群体到底有着怎样不同的含义,你就会发现许多肮脏的内幕。舍利将其他人获得的令人欣喜的经济收益公布出来,这无疑是在传递一种信息,一个心照不宣的承诺,即类似的利润正等着今天的股份所有者去获得。盖茨小心谨慎,决意永远不明确作出这一承诺,他总是反复强调保持昔日股票价位,越过无时不在的暗礁险滩的艰难。这里所说的暗礁险滩,指的是市场的反复无常、波动起伏。
有些应聘者看到微软的薪水较低,股票买卖选择权又是那么难以预测之后,纷纷弃微软而去,但是,微软的经理们总能想方设法把那些过于谨慎的、有前途的应聘者招回。他们信誓旦旦地打睹说:“微软公司的股票买卖选择权最终将弥补甚至超过工资上的不足。”
再者,微软公司新的招工浪潮接踵而至,因此,赌一赌运气也是值得的。每当一批人受到聘用时,他们都以为股票急剧升值的好日子已经过去。那些征得盖茨批准,而在1986年微软股票上市之前以每股1美元购买微软股票的早期雇员的确发了大财。他们手中的股票仅在二年之内就增值90%。1988年毕业的那批年轻人,带着一种昔日美好时光不会重现的心情踏上雷特蒙德园区。而且,一时间股价的确下跌,他们所拥有的股票买卖选择权也确实变得一文不值。但在此之后,微软股票还是再次攀升了。这样,1988年的那批新雇员就不再有理由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了。
我们无法确定能够有多少雇员会永远忠于微软公司,那也许取决于他们对微软的兴趣,或许取决于报酬的多少,但微软公司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激励机制、提供更好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5.对“创造性主管”的优遇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必有回报。科特里为微软公司工作了将近8年,正是他在盖茨的授意下创办了多媒体部门,并成功地向市场推出了Eneana。然而,公司总的方向开始发生了变化。作为一个将不存在的部门的经理,科特里感到压力很大,同时他又遭到周围一些人的嘲讽,为此,他很愤怒,决定辞职。
然而,盖茨请他喝咖啡,并诚恳地要求他留下来不要走。盖茨建议科特里再干3个月,然后休息3个月,回来后再将他在微软公司的工作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盖茨暂时把他应该从事的工作称为“创造性主管”。科特里对盖茨的挽留非常感激。“‘创造性主管’这个头衔就等于给我开了一张没有填上具体数额的支票,”他说,“比尔对我说,我是有价值的。他不想失去我……从此以后,我在微软公司将得到铺红地毯的礼遇。”
副经理巴索洛莫夫也感到不满意。他希望自己能在科特里之后,取代他担任家用参考书软件分部的经理。科特里在斯通司弗那里为巴索洛莫夫说了不少好话,巴索洛莫夫自己也提出了强有力的理由。斯通司弗表面上答应一定会考虑巴索洛莫夫的请求,回头却提拔了一位标准的“微软式”的经理理查德·特德。特德是巴尔默的亲信,而巴尔默又是盖茨的左右手,所以斯通司弗提拔特德显然是别有用心的。
微软公司能对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也是使许多人舍不得离开微软的原因之一。正如科特里所预计的那样,多媒体市场的发展极为迅速,而微软正处于最有利的地位,最有可能领导这股潮流。
科特里回顾着多媒体出版分部这4年来的成就,在下属面前竭力隐藏内心的喜悦与骄傲。他在微软公司充当了梦想家的职责,一手建立的部门被竞争对手视为难以捉摸的神话。在这个过程中,他创造了一种梦想家才有的公司文化,而现在,一切都将消失。科特里以及像他这种类型的人都已被那些报表式的经理们所取代了。
留住了像科特里这样的人才和盖茨一起创造微软的神话,盖茨是用了一番心血的。比尔·盖茨本人已被世界化了,他已经成为高科技精英的象征符号。这是一个时代对个人财富的认可和赞扬!正如杂志评语所说:“你可以喜欢他,还可以憎恨他,但你不可以忽视他。”
6.选择适合微软的“工作狂”
“微软公司雇用工作狂真是眼光独到。”很多业界人士都这样说。
在录用人才的工作一开始,微软公司的人事部门就会严格地筛选“适合”微软的人选:狂热于工作、有使命感、求知欲旺盛、忠于微软公司。
正是因为如此,有人认为,微软公司的低流动率(微软公司的人才流动率,是整个行业最低的公司之一)并不是代表了良好的工作条件,而是因为微软公司挑对人的机率较其他同业更高。
在微软公司,盖茨本人对工作的狂热,以及他给予员工的压力,带动了员工工作的热情。
不过,盖茨的这种狂热,让人觉得他是想在微软公司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出一种工作狂的气氛来。
微软公司今天的成就,的确也离不开盖茨的这种“不要命”的工作努力。在《盖茨:微软公司的领袖如何给电脑业带来巨大变革并使自己成为全美最富有的人》一书中,作者是这样描述的:
“同比尔·盖茨一起工作的人,都说他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企业主管之一。”
“盖茨工作异常热情,每周经常工作72小时,有时甚至达到90小时;不工作的时候,他就像一个黑洞吸收光线那样,大量吸收信息。”
也许,正是由于盖茨对工作的热爱、投入和专心,才造就了他现在的业绩。
盖茨的工作方式“日也操劳,夜也操劳”,对于好逸恶劳的人实在是种挑战,特别是对于注重休闲生活的美国人来说,夜以继日地为“电脑”奋斗实在是难事,盖茨的过人之处便在于此。
更为难得的是,盖茨能够让微软公司的全体员工,或者称工作伙伴,在微软公司里面长时间毫无怨言地工作。
看来,盖茨的确已经在微软公司内部营造出一种“气氛”、一种“价值观”,让大家有长时间的工作动力。他通过给微软公司的员工施加各种压力来激发员工最大的潜力,和伙伴们共同努力,团结一致,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就像打橄榄球一样,“朋友一起来”!
7.公司就是一个温馨的家
家是人们心灵的彼岸,家是人们休憩的港湾。比尔·盖茨为了让员工工作时尽可能地舒适、高效和心情愉快,他精心地把公司的办公室环境做了周密的布置,尽量把公司布置成家的模样。
微软有许多办公室,而不是小隔间(小隔间在家庭内的销路也不好)。几乎所有的专职员工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兼职员工和暑期实习生则公用一间不能独有的办公室。不过即使这样,也极难找到一间分给两名以上员工的办公室。
人们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完全归他们所有的空间。他们可以关上门,打开音乐,调好光线,然后再进行工作。由于员工有了自己喜欢的工作环境,他们就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开张办公了。
对比一下用小隔间隔开的办公场所,甚至更糟的没有分隔物的开放式大厅,孰优孰劣不言自明。为什么那些坚持认为小隔间或开放场所最有效率的人,总是把自己放进办公室呢?
在小隔间里,你不能发出太大的声音,或改变光线亮度,你也不能以其他任何方式打扰别人,显然你并没有“拥有”自己的工作区域。
办公室是你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可以把沉重的金属招贴画挂在墙上,把火山灯放在写字台上,把Dilbert卡通画张贴在门外,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你愿意做的事。
所有这些说明了什么?说明办公室属于员工而不是公司。在遍布小隔间的那种办公场所,人们总是尽量把自己的小格子布置得富有个性,但无论怎样,他们也掩盖不了事实的真相:小隔间不属于自己,他们只是在公司设计的场所里面工作而已。而在微软,办公室就是你的,而不是公司的。
除了高级设计师(最高级别的程序员)和高级副总裁的办公室规格加倍外,其他员工的办公室规格完全相同,这样就省得有些人一被提升就耍弄小伎俩。如果一间双倍规格的办公室连SteveBallmer(现在是总裁和千万富翁)用起来都足够好的话,其他人用也应该足够好。
安排家具也是一样。所有员工,无论职位如何,都从同一张目录中选择家具。
微软也尽量给办公室安装窗户。为什么?因为虽然西雅图的天气总是多云少晴,但人们还是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对于新鲜空气和阳光,谁都会有强烈的身心双重需要。
许多计划者和建筑设计师都说,给大部分人安装窗户,理论上不可能实现,显然这些人从未去过给每个房间都设计了窗户的大饭店。不过,安装窗户也符合家庭式办公室的设想原则。实际上,没有谁的家庭式办公室不带窗户。
可见,微软采用这种家庭式的工作环境来调动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BT2]8.借势布局蒙蔽“苹果”
比尔·盖茨认为,“多元计划”有竞争者不能与之匹敌的一些特点。“多元计划”在纸上似乎很了不起,让人情绪激动,但在计算机上却并未给人以强烈印象。“多元计划”运行得非常慢,还有其他不尽人意之处。就像“麦金托什”一样,它还是个婴儿。
婴儿始终是有望长大的。
硬件制造商们大批签约购买“多元计划”。到后来,它终于达到可以在更多种类的机器上运行,用于其他任何一个应用程序。
乔布斯及其公司的人员8日来时,查尔斯·西蒙伊给他们演示了“多元计划”,并谈了对多工具接口的全面看法。
当天晚上,比尔·盖茨主持了最高级会议。除史蒂夫·乔布斯及其小组外,他还带了兰迪·韦金顿来,他是苹果计算机公司的软件负责人,现已成为“麦金托什”小组的成员。保罗·艾伦及查尔斯·西蒙伊、马克·马修斯等人也参加了会议。
会上,史蒂夫·乔布斯的讲话很吸引人。他计划建立一个供芯片用的硅工厂,用生产线生产“信息仪器”。新计算机将非常容易使用,并成为像烤箱一样的必需品,按他所讲,麦金托什机比市场上任何同类物品都有价值,极易操作,并包括能满足任何人需求的基本软件。
他说,他将在一年后的1982年末交货,预计销售2500万台。
史蒂夫·乔布斯的热情很有感染力,连微软公司的能手们也一度受他的感染,患上了严重的“麦金托什”热症状。
对玩牌高手比尔·盖茨来说,麦金托什计算机可作为前途未定的IBMPC机的附加赌注,IBMPC机比苹果Ⅱ型计算机略高一筹。
史蒂夫·乔布斯许诺说,麦金托什机比这两者都前进一大步,虽然它现在还有些不完善,但它一定是未来的潮流。
比尔·盖茨和西蒙伊都真诚地相信了,并且准备让微软公司利用它赚钱。
两个月以后,乔布斯邀请微软公司的应用小组参加了一个展示会。比尔·盖茨在这里看到一台计算机,它不仅能做实际生活的工作,也可用来做图像游戏。它的硬件只是一个模拟板,连接在低廉的苹果Ⅱ型计算机的磁盘驱动器上,托迪·赫兹菲尔德随心所欲地绘画演示,把微软应用小组的人看得眼花缭乱。
微软公司对图像显示还有许多东西要学。
比尔·盖茨不熟悉麦金托什计算机,询问了一个赫兹菲尔德认为是愚蠢的问题。
比尔·盖茨问道:“硬件是怎么样显示鼠标光标的?”
赫兹菲尔德得意地告诉比尔·盖茨说:“不是硬件的问题,光标是软件魔术搞的。”
赫兹菲尔德正准备继续大讲特讲,过一过嘴瘾,史蒂夫·乔布斯不悦地让他闭嘴,防止他泄露公司的秘密。
比尔·盖茨没有给赫兹菲尔德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
IBMPC机一发布,苹果计算机公司的人立即就掌握了它。他们拆开机器看了里面都大笑了起来,他们看到的完全是勉强凑合起来的东西,受限制的图形显示、几乎不存在的用户接口、无鼠标器、无网络能力、最低限度的音响设备、只有控制磁盘驱动器的电路系统,用了和整个麦金托什计算机同样多的芯片。
但真正的表现是在DOS磁盘上。“驴”这个愚蠢的BASIC游戏和难看的图形,使得做麦金托什计算机的这伙人忍俊不禁。当他们得知这个编码是比尔·盖茨所做的时,就更觉得可笑了。
到1982年1月的时候,微软公司与苹果计算机公司的交易接近完成。比尔·盖茨、西蒙伊、马修斯、艾伦和哈伯斯一同去硅谷洽谈。
他们回来的时候,带回微软公司的第一个麦金托什计算机样品,实际上是一组电路板。
比尔·盖茨对麦金托什计算机发生了兴趣。哈伯斯很快将成为微软公司麦金托什计算机的开发经理。哈伯斯也很明白比尔·盖茨的意思,他说:“我们是实现即将改变世界的、最伟大的技术性突破的圈内人物的一部分。”他重新给麦金托什计算机起了个微软公司的代码名称“沙漏”。
1982年1月22日,双方签订了合同。自此,微软正式与苹果“联姻”。
苹果计算机公司同意提供微软公司3台麦金托什计算机样机,微软公司将用这三个样机创作3个应用程序软件,即电子表格程序、贸易图形显示程序和数据库。
比尔·盖茨感到懊丧的是这种计算机没有文字处理程序和BASIC。
史蒂夫·乔布斯已经在开发这些产品了,剩下的需要调整的工作就是微软程序的归拢问题。
乔布斯可以选择把应用程序与机器包含在一起,付给微软公司每个程序费用5美元。限定每年每个程序100万美元,或分开卖,每份付微软公司10美元,或提取零售价格的10%。苹果计算机公司承诺签定合同时预付5万美元,接受产品后再付5万美元。
史蒂夫·乔布斯担心比尔·盖茨从他的麦金托什计算机上学到经验,然后生产竞争软件,遂要求在协议中加入一连串的对微软公司的限制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