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神话故事(9)

老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郎神在这个故事里无疑是个令人厌恶的形象,他对自己的妹妹和亲外甥都太过冷酷,所以众叛亲离,最终也没能阻止沉香救出自己的母亲。而沉香则与之相反,他善良勇敢,不畏强权,所以才得到那么多的帮助,最终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救出了被困的母亲,一家团圆。

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的,必须依靠大家的帮助。想得到大家的帮助,必须完善自身的修养,能够充分体谅他人。只有像沉香一样,有一颗善良正直的心,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佛道双修

南北朝时期,有一户姓陶的官宦世家。有一天,这家的女主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条青龙从怀里飞出来,两边还有神人侍立左右。后来她便有了身孕,十个月之后生下一个孩子,生得骨骼清奇,相貌不凡,耳朵上有两寸长的毛,右膝盖上有几十粒排成北斗七星状的黑痣。这个孩子就是陶弘景。

陶弘景自小就表现出一些过人之处。四五岁就能认字念书,八九岁就读遍了儒家经典。10岁的时候,无意间得到晋葛洪的《神仙传》,非常喜欢,开始仰慕神仙之道。到16岁的时候,他已经是江东著名的才子。20岁时,陶弘景开始仕途生涯,但是却在官场上屡屡受挫,终于心灰意懒,在36岁的时候辞官归隐,自此开始了真正的修道求仙生涯。

陶弘景隐居句容茅山之后,他德高望重,文章、书法在当时广为称颂,而且精通兵法、骑射以及很多“旁门左道”,如阴阳五行、风水历法等等。当时慕名前来拜师的人非常多。后来,陶弘景率领众弟子在积金岭上开宗立派,花了7年时间终于修成一座道观,取名“华阳宫”。

在茅山期间,陶弘景不仅开设道馆,而且撰写了大量的道书,最著名的就是《真诰》,这部书让陶弘景更加声名远扬,茅山自此成为道教上清派的中心,称为茅山宗。后来,有一个叫何承天的人写了一部《报应问》,引起了佛道两家的争论,长达数十年。当时儒道两家结成一派共同挑战佛家,双方互不相让,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陶弘景则积极主张佛、道、儒三家互相融通,共同发展。

陶弘景不仅热衷道家,对佛家也一直很仰慕。华阳宫建成之后,他在中间开了一间佛堂,隔日便贡上香花烛火之类。后来他又在皇帝所赐的朱阳宫,东西各设佛道两家的标志,表示双修之意。有一天晚上,他梦见佛祖告诉他将来修成正果之后,他的名号是胜力菩萨,第二天他便前往阿育王塔前斋戒,正式成为一名佛家弟子。

公元502年,南朝齐将萧衍在陶弘景的鼎力相助之下,夺得帝位,建立梁朝,史称梁武帝。梁武帝非常感激陶弘景的帮助,对他百般恩宠,他的影响范围也就越来越大。梁武帝多次请陶弘景入朝为官,陶弘景都婉言谢绝了。但是梁武帝有什么疑难仍然要派人去山中向他请教,因此人们称他“山中宰相”。在梁武帝的大力帮助下,陶弘景不断扩山建宫,茅山宗日益发展壮大,陶弘景在道教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陶弘景与世长辞,享年81岁。死后面色如生,身体柔软,香气满室,好几天都没有散去。入葬的时候,陶弘景身穿道袍,以袈裟覆盖全身,随葬品中的造型,僧人在左边,道士在右边。

中国有句俗语:“条条道路通罗马。”这句话是奉劝人们不要钻牛角尖,一条路走不通可以另寻他途。陶弘景最初步入仕途,屡屡受挫,终于决定放弃。虽然后来选择了略带消极色彩的出家,但是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不仅创立了茅山宗,让道教发扬光大,而且也获得了极高的政治地位,这是他以前为官之时一直想达到却没有达到的目标。

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方法、道路有很多,没有必要大家都走同样的路。有的人总是盲目跟在别人后面,丝毫也不考虑自身的条件,一旦失败了便怨恨、愤懑,却不知道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聪明的人往往对自身有极充分的了解,能够分辨什么样的路适合自己,什么样的路不适合自己,然后作出最佳的选择,从而取得成功。

巫山神女

神女瑶姬,是王母娘娘的第23个女儿,她心地纯洁,相貌美丽。王母娘娘特别疼爱她。可是,瑶姬在天宫住得实在腻烦了,有一天趁王母娘娘不注意,偷偷跑到人间游玩。

恰好她来到巫山下,碰上很多人哭哭啼啼逃难。正想上前打听,忽见上空乌云滚滚,狂风呼啸,原来有12条孽龙正在兴风作浪。它们一瞪眼,就是一道闪电,使人的眼睛发花,站不住脚;一声吼叫,就是一声炸雷,使房倒屋塌,村庄成了废墟;一个翻身,就是一阵大暴雨,使山洪暴发,淹没了田地,打翻了行船。瑶姬见了很气愤,心想:这不都是东海龙王的属下吗?怎么能这样猖狂,随便害人!

瑶姬赶紧驾云,靠近那些孽龙,好言好语,劝说它们回东海里去。

那些孽龙不但不听,反而闹腾得更凶了。

瑶姬再也忍不住了,从头上轻轻拔下了一支碧玉簪,朝着12条孽龙一挥,一道闪光之后,立刻风停雨住,云散天开,12条孽龙全死了。

可是孽龙死后还害人,它们的尸体变成了12座高山,就是巫山,挡住东去的江水,这里便成了一片汪洋大海。百姓们还是不能安居乐业。瑶姬看到百姓受苦,不忍离开他们,便留下来了。

后来,大禹到这里来劈山开峡。瑶姬知道了,便交给他一本《黄绫宝卷》,教他用锤、钎凿石,造车、船运土。大禹在她的帮助下,带领众人,凿石运土,辛苦了好多年,终于把三峡开通了,使江水流进了大海。据说现在巫山城外的授书台,就是当年瑶姬授书的地方。

再说,王母娘娘知道瑶姬偷偷跑下人间,又气又恨。听说她留在荒山野谷,又是心疼。于是,她派其余22个女儿去巫山把妹妹找回来。

22个姑娘便乘云驾雾来到巫山,找到了瑶姬。姐妹们久别重逢,又是喜,又是悲。姐姐们都劝瑶姬回到天宫。瑶姬摇头不答应,情愿留在人间照顾百姓。

姐姐们埋怨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你怎么不爱天宫,偏要呆在这荒山野谷里呢?”

“姐姐,你们看,百姓在受苦,我怎能忍心走开不管他们呀!”瑶姬说。

姐姐们觉得瑶姬的话也有道理,都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觉得应该帮助百姓,愿意陪着瑶姬留下来;也有的不赞成。瑶姬数了数,一边11个,正好是对半。她说:“姐姐们就一半回天上,一半留人间吧。”

于是,大家高高兴兴地分了手。留下来的是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风、圣泉、登龙和瑶姬自己。后来,她们变成了巫山12峰。

紧临着长江,耸入蓝天的是望霞峰,又叫神女峰。透过缭绕的烟云,可以看到那峰顶上有一个俊秀美丽的影子,若隐若现,像石头又像人,在天上又在人间,那就是神女瑶姬。

孽龙祸害人间百姓,最终借瑶姬之力才得以除害;大禹治水,也是靠瑶姬的《黄绫宝卷》才得以最终成功。对人间百姓而言,瑶姬之力作为神力,是一种外在力量的象征,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帮助力量。如果没有这种外在力量,孽龙之害能否除掉,大禹治水能否成功,我们还不得而知。

由此可见,外在力量的帮助在很多时候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在我们学习,还是工作中,就如百姓、大禹接受瑶姬的帮助,适当接受他人的帮助对我们的成长是很有利的。

月老传说

唐朝时候,有一位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晚上住在旅店里。

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个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边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

韦固很好奇地走过去问他:“老人家,请问你在看什么书啊?”

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

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又问:“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是仇人或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

韦固听了,自然不会相信,以为老人在开玩笑,但是他对这古怪的老人,仍旧充满了好奇,当他想要再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韦固就跟着他走。

到了米市,他们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孩便是你将来的妻子。”

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叫家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看他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立刻跑掉了。当韦固再要去找那老人算帐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了。

光阴似箭,转眼14年过去了,这时韦固已经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眉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说:“为什么她的眉间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气愤,14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姆陈氏抱着她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地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14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紧张的追问说:“那保姆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

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异,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是个盲妇,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呢?”

韦固证实了这一点之后,真是惊讶极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然后把14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事,全盘说出。

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

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妇俩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着恩爱的生活。

不久这件事传到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那个旅店改为“订婚店”。

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韦固因好奇而与老人交谈,因交谈而叫家奴刺杀女孩。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当年他命人刺杀的女孩却成了自己的妻子。世间万物的发展就是如此神奇,联系是如此广泛。我们此时此地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对我们的未来有重要影响。

所以,我们不要轻视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不要在任何一件事情上马虎。只有这样,我们的未来才能按我们自己的设计实现。

鲁班造木鸢

鲁班是敦煌人。他小时候,双手就很灵巧,会糊各种各样漂亮的风筝。长大后,跟父亲学了一手好木匠活,修桥盖楼,建寺造塔,非常拿手,在河西一带很有名气。

这一年,他成婚不久,就被凉州的一位高僧请去修造佛塔,两年后才能完工。他人虽在凉州,但对家中父母放心不下,更想念新婚的妻子。怎样既不误造塔又能回家呢?他在天空飞旋的禽鸟启发下,造出了一只精巧的木鸢,安上机关,骑上一试,果然飞行灵便。于是,每天收工吃过晚饭,他就乘上木鸢,在机关上击打三下,不多时便飞回敦煌家中。妻子看到他回来,自然十分高兴,但怕惊动父母,他也没有言语,第二天大清早,又乘上木鸢飞回凉州。这样,时间不长,妻子便怀孕了。

鲁班的父母早睡晚起,根本不知儿子回家之事。见儿媳有孕,还以为她行为不轨。婆婆一查问,媳妇便将丈夫乘木鸢每晚回家之事说明白,谁知,二老听了不信,晚上要亲自看个真假。

掌灯时分,鲁班果然骑着木鸢回到家中。二老疑虑顿消。老父亲高兴地说:“儿呀,明天就别去凉州工地了,在家歇上一天,让我骑上木鸢,出去开开眼界。”第二天清早,老父亲骑上木鸢,儿子把怎样使用机关作了交待:“若飞近处,将机关木楔少击几下;若飞远处,就多击几下。早去早回,别误了我明日做工。”

老父亲将交待记在心中,骑着木鸢上了天,心想飞到远处玩一趟吧。就把木楔击了十多下,只听耳边风响,吓得他紧闭双眼,抱紧木鸢,任凭木鸢飞翔。等到木鸢落地,睁眼一看,一下子飞到了吴地。吴地的人见天上落下一个怪物,上面骑着一个白胡子老头,还以为是妖怪,围了上去,不由分说,举起乱棒就把老头打死了,举起乱刀就把木鸢砍坏了。

鲁班在家等了好多天,不见父亲返回。他怕出事,又赶紧做了一只新木鸢,飞到各处寻找。鲁班先是在离家乡不远的地方寻找,可是找了很久都没有消息。后来他猜想父亲可能去远地了,于是又飞到更远的地方寻找,一直到找到吴地以后,一打听,才知父亲已经身亡。他悲痛欲绝,气愤不过,心里恨死了吴地的人。回到肃州后,鲁班雕了一个木头仙人,手指东南方。木仙人神通广大,手指吴地,大旱无雨,当年颗粒无收。

三年以后,吴地百姓从西来的商人口中得知,久旱无雨原是鲁班为父报仇使的法术。便带着厚礼来到肃州向鲁班赔罪,并讲了误杀他父亲的经过。鲁班知道了真情后,对自己的做法深感内疚,立即将木仙人手臂砍断,吴地当即大降甘露,解除了旱灾。

之后,鲁班左思右想,认为造木鸢,使父亡;造木仙人,使天大旱,百姓苦,是干了两件蠢事。便将这两样东西扔进火里烧了。木鸢和木仙人便就此失传了。

任何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鲁班所造的木鸢虽然灵巧,却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木仙人虽然神奇,却害苦了一方百姓。所以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只看其中一个方面,必须以全面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性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走极端,看到一件事物的好,往往就会忽略其中不好的一面,同理,看到一件事物不好的一面,又往往忽略其中好的一面。只有两面都看到,对事物作出正确的评价,然后再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其好的一面,尽量避免不好的一面,才是正确的对待事物的方法。

十二生肖

据说,古时候,人们是没有生肖的。玉帝为了给人们排定生肖,决定在天庭里召开一个生肖大会。他给各种动物发了道开会的圣旨。

那时候,猫和老鼠是很要好的朋友。得到通知后它们都很高兴,决定一起去参加。猫很爱打瞌睡,所以在开会前一天,就叫老鼠第二天喊自己起床,老鼠一口答应了。

可是,第二天早晨,老鼠很早很早就起来,独自上天庭去了。对正在熟睡的猫,它一声也没有叫。

住在清水潭里的龙哥哥也得到了开生肖大会的通知。龙是生得很威武的,但是龙哥哥头上光秃秃的,缺少一对角。它想:如果我再有一对美丽的角,那该有多好啊!正巧一只大公鸡从谭边经过,那时候,公鸡头上是有一对大角的。龙哥哥一见,连忙游过去,向公鸡找呼:“鸡公公!明天我要开会去,把你的角借我戴一戴好吗?”

鸡公公回答说:“啊呀,龙哥哥!真对不起,明天我也要开会去呢!”

就在这时候,从石头缝里钻出来一条蜈蚣。蜈蚣是很爱管闲事的,立刻就说帮龙哥哥作保人,鸡公公这才答应把角借给龙哥哥。

第二天,天廷里就开了一个盛大的生肖大会,各种动物都到齐了。玉帝在动物中选出了老鼠、牛、马、羊、狗、猪、兔子、老虎、龙、蛇、猴子、鸡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因为老鼠去得最早,所以排了首位。老鼠可高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