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唐朝历史大事详解(1)
李渊父子晋阳起兵
大业九年(613)正月,隋炀帝下诏征天下兵集中涿郡(今北京),准备再攻高丽。卫尉少卿李渊督运于怀远镇(今辽宁朝阳附近),路过涿郡,与宇文士唐高祖李渊像及深夜密论时事,始有起兵反隋夺取天下之志。与此同时,特向隋炀帝进献“鹰犬”,以为“自安之计”。杨玄感起兵后,李渊被任为弘化郡(治今甘肃庆阳)留守,关右十三郡兵马皆受其征发。炀帝以李渊貌相奇异,又名应“李姓当为天子”之图谶(古代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宣扬迷信的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征兆),颇忌之。未几,召见,李渊因病未至,炀帝问渊甥后宫王氏:“汝舅来何迟?”王氏以病对,帝曰:“可得死否?”渊闻之颇疑惧,因而纵酒纳赂以自韬晦,收敛锋芒,隐藏踪迹,以待时变。妻兄窦抗以图谶既谓“李氏当为天子”,劝李渊乘势起兵。李渊曰:勿为祸首。继续等待时机。
大业十一年(615)春,方士劝炀帝尽诛海内凡李姓者,右骁卫大将军李浑(字金才),门族强盛,炀帝忌之。乃杀浑及其宗族三十二人,于是人怀疑惧。未几,李渊受命为山西、可东抚慰大使,前往镇压起事农民。挚友副帅夏侯端谓渊曰:“天下方乱,能安之者其在明公。但主上晓察,情多猜忍,切忌诸李,强者先诛,金才既死,明公岂非其次?若早为计,则应天福,不然者则诛矣!”①渊“深然其言”,反隋之志愈坚。
大业十二年(616),李渊迁右骁卫将军,奉诏为太原留守(太原郡治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以王威、高君雅为之副。太原乃军事重镇,兵源充足,粮饷丰沛,可“食支十年”。渊“私喜此行,以为天授”,谓第二子世民等曰:“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渊袭封唐国公,传说中远古部落陶唐氏居于平阳,即今山西临汾一带)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②乃留长子建成于河东,命其“潜结英俊”;携次子世民至太原,命其“密招豪友”,二人皆能“倾财赈施,卑身下士,故得士庶之心”③。右勋卫长孙顺德、右勋侍刘弘基为避辽东之役,亡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世民善待之。晋阳宫监裴寂与晋阳令刘文静夜见烽火,密论“世事可知,何忧贫贱!”世民深与结纳。文静曾语世民曰:“当此之际,取天下如反掌耳。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过半年,帝业可成。”④阴与部署宾客。是岁末,突厥扰马邑(今山西朔县),诏渊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击之,战不利。炀帝遣使者将执渊与萝恭,送江都治罪。对此,李渊自比文王,将为商纣囚于祗(音攸)里,要建成、世民效法武王,会师盟津以讨伐隋炀帝。世民说渊曰:“今主上无遭,百姓穷困,晋阳城外皆为战场;大人若守小节,下有寇盗,上有严刑,危亡无日。不若顺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此天授之时也。”渊以为然,秘密部署,准备起兵。随之,炀帝又遣使者赦渊及仁恭。当时农民武装震撼全国,隋室土崩瓦解之势已成。晋阳宫监裴寂、晋阳令刘文静、鹰扬府司马许世绪、行军司铠武士護及唐宪、唐俭兄弟等纷纷劝李渊尽速起兵。唐俭说渊曰:“明公北招戎狄,南收豪杰,以取天下,此汤、武之举也。”渊日:“汤、武非所敢拟,在私则图存,在公则拯乱,卿姑自重,吾将思之。”⑤
大业十三年(617)初,渊使刘文静伪造敕书,发太原、西河、雁门、马邑数郡民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悉为兵,年终集涿郡,云将攻高丽。于是群情汹汹,人心息乱。二月,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起兵,杀太守王仁恭。三月,武周引突厥袭破楼烦郡(今山西静乐),占据汾阳宫。世民复说渊曰:“大人为留守,而盗贼窃据离宫,不早建大计,祸今至矣!”渊乃集将佐问计,谓之日:“武周据汾阳宫,吾辈不能制,罪当族灭,若之何?”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等皆惧。渊继曰:“朝廷用兵,动止皆禀节度,未有外将敢得专之。今贼在数百里内,江都在三千里外,加以道路险要,复有他贼据之,闻奏往来,还期莫测,若拘泥奏报,不予变通,势难挡贼,进退维谷,何为而可?”⑥高君雅乃炀帝旧部,与王威同为炀帝遣使监视李渊者,至此,迫于非常形势,皆曰:“要在平贼,专之可也。”渊乃命世民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募集新兵,远近应募,旬日问近万人。并遣密使往河东召建成、元吉,往长安召柴绍急赴晋阳。王威、高君雅见募兵云集,疑李渊有异志,欲借晋祠祈雨之机诛之。晋阳乡长刘世龙,与君雅相善,得知此事,密告李渊。五月癸亥夜,世民伏兵于晋阳宫城外。次晨,渊与王威、高君雅同坐晋阳宫视事,刘文静引开阳府司马刘政会至庭中,称有密状,渊示意王威等取状,政会曰:“所告乃副留守事,唯唐公得视之。”渊视其状云:“王威、高君雅潜引突厥人寇。”君雅大呼:“此乃反者欲杀我耳。”⑦刘文静、刘弘基、长孙顺德等共执王、高系狱。适突厥数万扰晋阳,众以为确由王、高所引致。李渊于是斩王威、高君雅,宣示群众,铲除障碍,公开起兵。六月,建成、元吉等始至晋阳。
起兵后,刘文静劝李渊北结突厥,以解后顾之忧,并“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亲笔致书突厥,卑辞厚礼,遣使驰送始毕可汗,表示:将大举义兵,远迎炀帝,与突厥恢复和亲。如突厥能助兵马,联兵南下,愿勿侵扰百姓;若只待和亲,坐受宝货,一听可汗选择。始毕复书表示“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将佐皆请依突厥所言,联兵南下,渊以时机未到,不可。裴寂等乃请尊炀帝为太上皇,立隋京城留守代王侑为帝,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隋旗尚赤,改用红白狼头旗,表示臣服突厥),渊许之。
西河郡(治今山西汾阳)拒不听命,且为南下必经之地,渊命建成、世民率众取之。建成、世民治军严整,路旁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遇战则身先士卒,与之同甘苦。军士虽募集未久,但一战而下西河,执斩郡丞高德儒,其余不杀一人。首战告捷,往返仅只九日。渊喜曰:“以此行军,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策。于是建大将军府,李渊自为大将军,以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温大雅为记室,武士彟刘政会及崔善为、张道源为户曹,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等为左右统军,其余文武,量才擢用。时募兵已得数万,建立三军,分为左右。以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领左三统军;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领右三统军。
七月,李渊以李元吉为太原郡守,留守晋阳宫,自与建成、世民率领三万大军誓师南下。誓词指斥炀帝“饰非好佞,拒谏信谗”,“巡幸无度,穷兵极武”,“辽水屡征,歼丁壮于亿兆”,致使“十分天下,九为盗贼”。表示以“废昏立明”为己任,“兴甲晋阳,奉尊代邸(即代王侑),扫定咸雒”⑧。并以誓词檄喻各郡县。代王侑遣虎牙郎将宋老生以精兵二万屯霍邑(今山西霍县),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以骁果数万屯河东(治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阻击李渊。劲敌守险,又久雨不停,渊军不得进,粮运不继,复传突厥欲与刘武周乘虚袭晋阳。渊召将佐商议,裴寂等以为宋老生、屈突通连兵据险,短期难克,刘武周勾结突厥,威胁太原,且军士家属俱在其地,“不如还救根本,更图后举。”建成、世民则以为“今禾菽被野,何忧乏粮?老生轻躁,一战可擒”,“武周与突厥外虽相附,内实相猜”,并未严重威胁晋阳,自应“奋不顾身以救苍生,当先入阳,号令天下。”渊不听,下令左军发还太原。世民复谏曰:“今进战则克,退还则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无日矣。”⑨渊乃悟,令世民与建成分道连夜追回左军。
八月雨霁,太原粮运亦至。渊率军沿傍山小路趋霍邑,亲与数百骑至霍邑城东数里以待步兵,使建成、世民率数十骑至城下挑战。老生怒,引兵三万分道出东门、南门。渊后军亦至,拟使军士先食而后战,世民曰:“时不可失。”渊乃与建成布阵城东,世民布阵城南,渊军战稍退,世民与段志玄引兵冲人老生背后,“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丽之复战”渊军复振,锋刃相交,响若山崩,城楼皆震。渊军传呼“已斩宋老生”,老生兵闻之大乱,弃戈而走,争奔东门、南门欲入,建成、世民率军先已屯守门外,老生不得入,为刘弘基部下军头卢君谔所斩。渊军奋击,血流遍地,日暮下令登城,军士无攻具,肉搏而上,遂克霍邑。赏功时有人提出奴应募者应有别于良人,渊曰:“矢石之间不辨贵贱,论勋之际何有等差?诸部曲及徒隶征战有功勋者并从本勋授。”渊军继进,势如破竹,连下临汾、绛郡(今山西新绛),至龙门(今山西河津禹门口),刘文静与突厥柱国康鞘利引突厥兵五百及马二千匹来援。
九月,进围河东,屈突通凭城拒守,攻之不克。时关中豪杰日有前来归附者,渊欲引兵渡河入关中,进攻长安,正犹豫未决。裴寂曰:“屈突通拥大众,凭坚城,吾舍之而去,若进攻长安不克,则腹背受敌,此危道也。不若先克河东,然后西上。”李世民曰:“不然,兵贵神速”,“宜乘机早渡,以骇其心。我若迟留,彼则生计。且关中群盗,所在屯结,未有定主,易可招怀,贼附兵强,何城不克?屈突通自守贼耳,不足为虞。若失入关之机,则事未可知矣”⑩。渊“两从之”,留诸将继续围攻河东,自引大军渡河西进,主力渡河后遣建成、刘文静等率军数万屯永丰仓,守潼关,以备东面敌兵;世民率刘弘基、长孙顺德等部数万人攻取渭北。渊女平阳公主于柴绍赴太原后,归雩县别墅,散家财聚众起兵,与起兵于雩县山中之李神通及聚众于司竹园之西域商胡何潘仁联兵政克鄠县,众至七万。及渊渡河西进,平阳公主、李神通等各遣使迎接。世民军至渭北,平阳公主率精兵万余前与会师,营中号曰:“娘子军。”世民引兵趋司竹,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等皆帅众归附,胜兵十三万,军令严整,秋毫不犯。隰城尉房玄龄谒世民于军门,世民一见如故,任为记室参军,引为谋主。大军所至皆下,吏民及各地武装“归之如流”。世民遣使请李渊会师长安战场,渊命建成选精兵趋灞上(今陕西西安东),世民率新附诸军北屯长安故城。十月,李渊至长安附近,诸军皆集,合二十余万。渊命建成攻东、南两面,世民攻西、北两面。十一月,建成部下军头雷永吉利用云梯首先登上城墙,诸军继之,遂克长安。
李渊进入长安,与民众约法十二条,悉除隋朝苛暴,迎代王侑继皇帝位,是为隋恭帝,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遥尊炀帝为太上皇。恭帝以渊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军国机务事无大小,文武设官位无贵贱,宪章赏罚,咸归相府”。义宁二年(618)四月,炀帝凶讯至长安,五月,隋恭帝禅位于唐,唐王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国号唐,是为唐高祖,改元武德,仍都长安。罢郡置州,改太守为刺史。六月以世民为尚书令,裴寂为右仆射、知政事,刘文静为纳言,以隋民部尚书萧璃瑀为内史令,屈突通为兵部尚书。立建成为皇太子,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奉隋帝为酅(xī希)国公。万年县法曹孙伏伽上表曰:“隋以恶闻其过亡天下。陛下龙飞晋阳(617年五月晋阳起兵),远近响应,未期年而登帝位(618年五月隋恭帝禅位),徒知得之之易,不知隋失之之不难也。臣谓宜易其覆辙,务尽下情,凡人君言动,不可不慎。”渊览表大悦,擢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并颁示远近。
注释
①《旧唐书》卷一八七上《夏侯端传》。
②《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③《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4页。
④《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六2372页,中华书局1964年版。
⑤《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六2373~2374页,中华书局1964年版。
⑥《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六2375页,中华书局1964年版。
⑦《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六2375~2376页,中华书局1964年版。
⑧《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19~20页。
⑨《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六2380页,中华书局1964年版。
⑩《旧唐书》五七《裴寂传》。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六2391页,中华书局1964年版。
唐统一全国
当起义浪潮席卷全国,隋朝统治行将灭亡之际,一些地主官僚乘机打出反隋旗号,纷纷组织地主武装,形成割据势力。唐朝建立后,即着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
俘杀薛仁杲薛举原为隋金城府(今甘肃兰州)校尉,家资钜万,交结豪猾,雄于西边。大业十三年(617)陇右(泛指今陇山以西地区)农民起义,四月,金城令郝瑗募兵数千,令薛举率领镇压。薛举及其子薛仁杲等乘郝缓置酒飨士之机,劫郝缓,举兵反隋,囚郡县官吏,开仓赈施饥民。薛举自称西秦霸王,改元秦兴。招集群“盗”,攻克袍罕(今甘肃临夏)。岷山羌族首领锺利俗古代皇帝率众二万归附,兵势大振。于是以薛仁杲为齐王,领东道行军元帅。宗罗元为兴王,为仁杲之副。分兵略地,攻克西平(治今青海乐都)、浇河(治今青海贵德)二郡,未几尽有陇西(治今甘肃陇西),众至十三万。七月薛举自称秦帝,立其子仁杲为皇太子。遣仁杲攻克天水(今属甘肃),自金城迁都天水。十二月薛举遣薛仁杲攻扶风(今陕西凤翔),唐弼率领的义军十万拒之。在薛举的招降下,唐弼杀其所立天子李弘芝,请降于薛举。薛仁杲乘其无备,袭破之,兼并其众十万,因而“举势益张,军号三十万,将图京师”①。
时李渊父子攻克长安不过一个月,立足未稳。薛仁杲率十万大军围攻扶风,意图争夺关中,对李渊构成严重威胁。李渊遣李世民率军西进应战,大破薛仁果,“斩首数千级,追奔至陇坻(陇山东面侧坡,在今陕西陇州以西南北一线)而还”。薛举深恐李世民越过陇山穷追不舍,因问左右:“古来天子有降事否?”黄门侍郎褚亮说:“蜀汉后主刘禅降魏侍晋,被封为安乐公,转祸为福,自古有之。”卫尉卿郝瑗说,汉高祖屡经奔败,卒成大业,“陛下奈何以一战不利,遽为亡国之计乎!”薛举自知失言,随声自解说:“聊发此问,试君等耳。”②扶风大捷沉重地打击了薛举,有力地巩固了长安的李氏政权。
扶风之役后,薛举东进之心不死,企图勾结突厥,再度谋取京师。
李渊父子面对东都王世充、马邑(今山西朔县)刘武周、朔方(今内蒙杭锦旗北)梁师都、武威(今属甘肃)李轨等几支武装力量群雄逐鹿的复杂形势,制定了先固根本,再取关东的战略方针。首先翦除西北方面的强敌,建立巩固的后方,然后再东面而争天下。故武德元年(618)四月,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东进中原,兵至东都城下。城中多欲为内应,李世民则说:“吾新定关中,根本未固,悬军远来,虽得东都,不能守也。”③遂引兵还长安。集中力量消灭直接威胁长安之薛举、薛仁杲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