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尴尬身份
王秀峰是李重进的人?看郭威对王秀峰的态度,以及王秀峰话里的意思,皇位问题上柴荣并不占据优势。
权贵内斗,郭威没时间去管郑斌,这样一来反而给了郑斌仔细观察在场权贵的机会。在场的七个重臣除了柴荣、李重进、冯道、魏仁浦以外,另外两个都是在郭威殿帅府酒宴上一起喝过酒的,一个是集贤殿大学士、枢密院事范质,另一个是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谷。
李谷、范质以及冯道都是先朝大臣,虽然得到郭威的重用,但毕竟和亲信两个字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王秀峰大放厥词的时候,三个人都是眼观鼻、鼻观心,拢着袖子仿佛没听见皇帝和王秀峰他们的话。
“好了好了,秀峰兄,朕今日传郑斌进殿是询问策论,不是看他年岁大小。”郭威将身躯靠在龙椅靠背上,脸上终于露出了几分不悦,看样子他还真是礼贤下士,而不是害怕王秀峰,“冯相,依你之见,郑斌面圣礼法可有差池?”
“禀皇上,郑斌得晋王殿下调教,礼法得当,并无差池。”
冯道款步走到龙椅之前,躬了躬身说道。这冯道的油滑是五代第一份,郭威问郑斌有没有什么失了礼法的地方,他接着就说郑斌和柴荣的关系,一方面给了柴荣面子,另一方面还不动声色把不守君臣之礼的王秀峰给骂了。
王秀峰也不是不长耳朵的人,郭威和冯道的一问一答是什么意思,他心里接着就有了数,于是很不满的猛一拂袖,鼻子里接着恨恨的哼了一声,不过冯道也不怕他,见郭威不再问话,便退着身回到了原先站的地方,依然是眼观鼻、鼻观心,把十个手指摆弄的花样百出。
王秀峰到底是谁?敢在皇帝面前大放厥词,说明他和皇帝的关系绝非一般,看样子至少也得是拜把子兄弟那一类的。郑斌思索了半天也没能把哪位历史名人和这位一点也不秀的王秀峰老头挂上钩,无奈之下也只好作罢。
“现今朕只有君贵这一子。君贵敏诚聪颖,恪守臣道,郑斌跟着他做官,自然不会失了礼数。”
郭威的好心情被王秀峰这根屎棍子给搅了,有些不耐烦,皱着眉斜眼看了看王秀峰,加重语气让他注意自己的身份。老郭这皇帝当的也真不容易了,他没有朱温和朱元璋的那种阴狠,如果王秀峰遇上二朱,管你什么拜把子兄弟,朝廷股肱,恐怕早就人头不保,甚至连九族都得灭了,遇上老郭,当真是他的运气。
“皇上,臣失礼。前廷衙中尚有些事未办,臣先告退。”
郭威好人做尽,拿郑斌的事说王秀峰,已经很给面子了,但谁也没想到,王秀峰一听这话居然蹬老二上肚脐,大咧咧的抱一抱拳就要走。
“王峻……”臣子如此不给皇帝面子,郭威脸上挂不住,接着就沉了下来,“秀峰兄,你是辅国重臣,朕询问策论,你不在身边算什么说法?”
原来是王峻,难怪敢这么无君无父。郑斌暗暗点了点头,已经知道王峻是谁。
王峻这人确实有资本和皇帝叫板,他在后汉建立之前就是刘知远的亲信大将,与郭威同为刘知远心腹兄弟。刘知远建立后汉政权后,王峻更是身居内客省使、检校太傅、宣徽南院使高位,虽然不能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也是朝廷里一言九鼎的人物。
郭威起兵反汉的时候,王峻依靠手里的势力出了很大的力,可以说郭威的皇位里至少有王峻三分之一的功劳,所以后周建立后,郭威出于巩固政权的考虑,对王峻投桃报李,不但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还让他当了平卢重镇的节度使。这种身份要按戏剧小说的说法叫做“一字平肩王”,再加上王峻久在高位,骄横跋扈惯了,哪里会去给自己当年的小兄弟,现如今的皇帝面子。
“皇上息怒,王相也请稍息虎怒。”
就在郭威即将和王峻瞪眼的关头,李重进走出来充上了好人。王峻怒气冲冲的看了李重进一眼,总算没再捋龙须,不过退在一边后,气鼓鼓的瞪着郑斌还是难免的。
你跟咱瞪眼也没用,就你这个熊样,早晚也要倒霉。郑斌为免王峻直接下手收拾自己,于是也不看他,学着冯道他们的样子开始研究起了手指。然而这种表现仅仅是表面上的退缩,毕竟郑斌早已知道王峻的下场并不是很好,因为王峻特别反感柴荣,所以到了广顺三年,病入膏肓的郭威就因为害怕柴荣即位后有掣肘之患,把王峻贬到了商州做司马,“王股肱”最终落了个郁闷而死。
“郑卿家,你的平边之策朕已经看了,其意深切,颇得治国平天下之道,不过区区千言道不尽治国之要。今日把你传进宫来,朕就是想听听你的想法,你只管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顾虑。”
被“王股肱”气的够戗,郭威顿时兴味索然,虽然坚持着询问策论,但语气上却生硬了很多。
郭威虽然生气,但还是要听策论。郑斌按礼节躬下身去后,瞥眼间看见柴荣满眼鼓励的看向自己,这眼神除了鼓励以外,多少还有几分让郑斌替他争气的意味。看来柴荣现在这个晋王当的并不象想象中那么舒心,他年纪比李重进小,资格也没有李重进老,那么在朝中得到的支持就不如李重进多。以前郭威没当皇帝的时候,他们还算是亲得不能再亲的表兄弟,但现在一牵扯到皇位继承问题,亲情早已脆弱的不堪一击了。
“臣遵旨。‘唐失道而失吴、蜀,晋失道而失幽、并’,这其实就是当年唐太宗以史为鉴的意思。唐晋之失,失在人心,而不是失在兵少将寡……”
郑斌本来是准备借这个机会用现代兴商思想改造改造郭威的大脑,但由于王峻的一阵搅和,郭威虽然表面上平静,但心里肯定已经烦躁了,郑斌就算再钱迷心窍,也不敢在这种时候去捋龙须,所以只好把想好的大道理存在了肚子里,改而老老实实的按王朴对平边策的解读应付上了郭威,只求平平安安把皇帝老头应付过去,能一个零件都不少的离开皇宫就行了。
“嗯,是有些道理,先易而后难,聚人心而取土地才是长远之策。”
郭威不愧是个好皇帝,在生气的情况下居然还能静下心来与郑斌问答策论。听完郑斌的论述,郭威右手五指在龙案上象敲马蹄声似的轮番扣击着桌面,脸色已经完全转了晴,思考了片刻便替《平边策》作了总结发言。
“朕还算了解郑爱卿,平边之策虽然奇佳,但郑卿家以前毕竟未曾入仕,官吏之道恐怕还不十分了解。要不这样吧,君贵那里已经让你做了开封府功曹参军事,你可以先跟君贵学学政务,如何?”
“臣遵旨。”
郑斌现在没多少奢求,今天郭威没有大赏都是因为王峻捣的乱,王峻对柴荣有意见,如果郑斌这个柴荣的亲信得了优厚的赏赐,王老头必定又是一番大闹,到那时侯郭威龙威发作,谁都得不了好果子吃,所以郑斌见好就收,不再去考虑更多的好处。
“开封府功曹参军事是五品官职,未得朕命不得单独上书言事。既然如此,朕特例赐你以四品衔行事,这虽然是虚职,但终究可以上书言事。你先下去吧。”
郭威上了一早上的朝,又被王峻气得够戗,此时终于露出了疲态,见郑斌已经没有什么话说,便摆摆手让郑斌退下。然而就在这时,王峻这根搅屎棍突然又插了一杠子。
“皇上,臣刚才一直端详这个郑斌,这才想起来,他不就是王彦超营里那个什么军酿坊的东家嘛?君贵当真是糊涂,商贾没有大功,哪里有入仕的道理?皇上还请三思。”
王峻的这番话作用很大,在场的人顿时表情各异,冯道、范质、李谷这三个“边缘人”先是一惊,接着又研究起指甲盖来,李重进面部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但目光却一直在郭威、柴荣和郑斌脸上逡巡,柴荣有些气愤,看向王峻的目光冷如刀刃;郭威坐在龙椅上有些不自在,不过还是控制住了情绪,没有发作。
“王相公,郑文斌并非没有功劳。”就在大家各怀心思的时候,魏仁浦突然走了出来,算是替郑斌解了围,“今年上元之际,契丹寇边,郑文斌奉晋王殿下之命随王景将军坐镇北关,调度得当,助晋王殿下大功告成。另外郑文斌考证古籍,献霹雳神火,使军威大震,如此两样,功劳不小。”
魏仁浦的政治嗅觉相当好,郭威起兵造反时第一个出主意的就是他,当时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他都能果断的力挺郭威,现在不可能看不出王峻早晚有倒霉的那一天,不过此时王峻还在风头上,郭威都让他三分,魏仁浦自然不可能为了郑斌的利益挑明了和王峻对着干,但毕竟郭威的意思是要用郑斌,魏仁浦冒点风险挺一挺郑斌也是值当的。
“就算有功劳也脱不了商贾之身。”
王峻没了话,开始不讲理了,然而他这不讲理也是建立在“讲理”上的,虽然五代时期藩镇割据势力与大商大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面子上由于受到唐太宗“工商之家,不得舆与士”的影响,还是不肯承认自己与商贾之间的那种暧mei关系,所以王峻的话就等于把郭威他们堵在了“理”字上。
王峻这话就等于否认郑斌官位的合法性了,郑斌心中一凛,抬起头果然发现郭威和柴荣脸色有点不正常,明显是想发作却又不好发作的心思。
“皇上,臣平边之策尚有一处意思尚未解释。还请皇上容禀。”
王峻对柴荣的反感已经牵连到了郑斌身上,郑斌如果继续一味退让,自己这个商人身份的“污点”很可能害了自己,后果将不堪设想。面对这种情况,郑斌不得不豁出去了。
“讲!”郭威果断的吐出了一个字。
“遵旨,以臣之见,盛唐由盛而衰并非因为安史之乱,而在于太宗皇帝轻商之策。大周若要兴邦平天下,第一件事便是兴商。”
“什么!”
郑斌话音落下,别说王峻呆住,就连郭威、柴荣、李重进等人也是一阵发呆,他们没有想到,王峻对商人的一句鄙视竟然引起郑斌这样离经叛道的反弹。
“皇上请治郑斌大不敬之罪!”
王俊大怒,向前跨上一步怒喝了出来,幸好他还知道自己不是皇帝,要不然非得喊侍卫把郑斌拖出去砍了不可。
“大胆狂徒!唐太宗也是你能乱说的?兴商言利这样的话你也敢在朝堂上说!好好,你若说不出个道理来,朕今天非治你的罪不可!”
郭威对郑斌这些离经叛道的话听得很不顺耳,然而他毕竟是个能从谏的人,站起身发了一通怒,终于还是给了郑斌说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