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第二百六十八 刘备哪里跑
这就是一盘棋。一盘混乱的棋。一盘被蒙在口袋里下的棋。只是有的棋手能够给口袋开几个口子,更加明了一些,而有的棋手则只能沉陷其中。不过,最终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那还在看各自棋手的棋力如何。
如今,刘明由于有快捷的通信手段,完善的情报网络。无疑比其他人对整体局势的发展更加了解了几分。所作的判断,也要更加的准确和灵活的多。不过,这也只是刘明能够占便宜的一小小的部分。
而刘备、曹操等人,虽然不如刘明哪样了解的情报众多。可他们身临现场,所能做出的应变,却也要比刘明快上几分。
就像如今,虽然陈宫、刘备等人尚不知道曹操已经完全的攻破了徐州,有了后备的粮草基地以及回旋的余地。可是,连日来,曹操大军的猛烈攻击,还是让陈宫、刘备等人发现了异常。
如此猛烈的攻击,这哪像是一群吃不饱饭的疲惫之军的垂死挣扎?曹操必然已经取得了稳定的军粮供给。
刘备和陈宫愁呀。虽然现在刘备和陈宫的军队加起来也三十多万的人了。要远远比曹操从徐州战场上带回来的不到二十万的兵马数量要多得多。而且兖州各地刚刚秋收,军粮的储备上也暂时没有问题。可是,军队的忠诚心,却是一个大大的问题。
如今刘备和陈宫所率领的部队,只有刘备带来的那十几万的兵马,那是绝对忠诚可靠的。其他的部队,那就不好说了。他们都曾经是曹操收编的部队,而后分散到各地的。此时只是在他们的长官带领下,反叛曹操的。这些军队成员对于曹操还有一定的怀念和畏惧的。而且这些部队,那还是曹操从镇边以及征讨用的那些精锐士兵中挑剩下的二三流士兵,以他们如此的素质,又怎么和曹操用以征讨的精锐部队相抗衡?况且,最主要的就是刘备和陈宫的手下,缺少能打能杀的猛将。
在如今这个冷兵器时代,万人敌的猛将,那是一支军队不可缺少的灵魂支柱。即使是刘备以刘明军队为蓝本,仿照刘明军队同样的编制组成了的部队。可刘备在手下没有无敌猛将的配合下,他也发挥不了这支部队的绝对威力。
斩将夺旗!在如今这个年代,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着绝对显著的作用。有道是: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人上十万,彻底连天。在这个没有手提电话以及报话机等等的现代联系手段,而且动不动就一万,十万的大规模集团作战的冷兵器年代。
旗帜!率领部队冲锋陷阵的那员猛将的旗帜。那就是一支军队紧密团结到一起的方法。每一员领兵的武将身后,那都是要时刻跟随着一个掌旗官的。只要这面旗帜不倒。隶属于这面旗帜之下的部队官兵,那就知道应该往哪里杀。应该往哪里集结。如此,才能发挥大部队作战的集体力量。
如果,领兵的武将很容易就阵亡了。他当然也就保护不了他身后的那面旗帜了。当旗帜倒下了之后。身陷在人海之中的部队,连方向感都不可能搞清楚。即使是刘备仿照刘明部队编制,组成了部队,并在部队的基层单位,有各个的组长在维持,可他们照样也会成为淹没在人海当中的一小粒沙尘,其区别,也就是十个人组成的沙尘比一个人组成的沙尘要大上一些。可是,他本质上照样还是一粒沙尘。这样的部队,照样还是一盘散沙。对于那种大规模的集团作战,还是于事无补的。
这个道理,刘备在与夏侯敦的初次交锋当中就明白了。
当时,夏侯敦只带了五万的先头部队,而刘备自持自己拥有十四万的嫡系精锐部队,决定亲自动手吃掉夏侯敦这一块肥肉。鼓舞一下士气。免得让陈宫带来的那些原先是曹操手下的部队在临阵之时产生什么变化。
可是,两军方一交锋,刘备手下的郭安,就一招死于夏侯敦的枪下。郭安身后的那面旗帜,也被夏侯敦夺去了。当时郭安带领的那支部队就找不到北了。
而夏侯敦更是认准了刘备的旗帜,狠命的追杀。在夏侯敦的带领下,夏侯敦的那五万兵马,就好像恶虎扑入了羊群一般,把刘备的大军劈成了两半。
刘备虽然也有些武艺,可刘备却不是一个能狠下心来拚命的主。毕竟以刘备如今的地位,现在还不是非得到了刘备亲自拚命的地步。
于是,刘备掉头就跑。夏侯敦认准了刘备的旗帜就追。
一追一逃之间,刘备的大军就乱了。引起了刘备大军的全线溃败。多亏了刘辟在紧要关头还知道要保护好了刘备,同样认准了刘备的旗帜,冲了过来,并指使手下的数员偏将,暂时拦截住了夏侯敦,这才让刘备得以平安的退守回关内。
如今,刘备和陈宫是紧闭关门不出。万万不敢和曹操的兵马在野外交手了。
可是,夏侯敦却紧追不舍得来到关外,扎下大营。并派人砍伐树木,制作攻城用的发石车,撞车,以及攀登城墙的梯车。等候曹操的本队来到,好一举攻克关隘,收复兖州的失地。
刘备和陈宫愁呀。除了愁曹操率大军的强势反扑之外。还愁如今自己两地作战,除了要阻断曹操的反扑,还要围攻许都。这三十多万的兵马,两下子一分,就显得短缺了不少。而且更主要的是,那个许都怎么就这么难以攻破呢?
许都围困至今,那可是非止一日了。可许都就是难以攻破。
许都储备的滚木雷石用完了。那程昱竟然不顾百姓唾骂的拆卸民宅,取其砖瓦木料,用以防备陈宫的兵马攻城。
许都储备的滚油用完了。那程昱竟然不知道怎么想的,把粪汤掺上砒霜熬熟了,往下浇。凡是被这种歹毒汤汁淋到官兵,无不皮开肉绽。即使是留得性命从战场上撤下来了。一二日之间,那也肯定是毒发身死。弄得陈宫的这些部队,皆是畏惧不前。
可最为可气的,却是刘备以玉带血诏为名目围困许都产生的不良后果。
本来刘备、陈宫以次名目围困许都。目的是为了增添许都的压力,好使许都之中心系朝廷的忠良在暗中配合刘备、陈宫他们把许都拿下来。
可谁成想。程昱根据这一点,推断出了许都城内必有人暗通刘备,这才能把天子的血诏交给刘备。于是,程昱详细盘问监视天子的各个侍卫,最后断定,只有最近一段时间接触过天子,又接触过刘备的国舅董承最为可疑。
按理说,董承身为国舅,乃是皇亲国戚,一般人都要在意些。可这程昱却也是真狠,那真是宁可错抓,不可错放。皇亲国戚,一视同仁。当时就把国舅董承的府邸给抄了。董承府内的所有家人全被拿下,严刑逼供。酷刑之下,董承府内的家人又不是什么**员,有着什么崇高的远大理想。以董乘府内那些家人的素质,那哪还没有招对的?当时就有家人受刑不过,把董承最近频繁接触王子服等人的事情说了。
程昱一分析,这眉眼就更对了。当下,程昱就把这些人也全都抓了起来。更下令严格搜查这些人的府邸。结果,在拆迁似的搜查下,董承的密室被发现了。董承他们这些人的誓言书也被翻了出来。
这回可好,上面有名字的,除了刘备现在许都城外,其他的,那是一个也没跑了。而且这些人被抓之后,这程昱更是干净利落,当即以这些人伪造诏书,沟通刘备,意图谋逆为名。请皇上下诏,把这些人全部处死。
此时也看出皇上的无情来了。这些人可以说,都是为了皇上才被抓来的。都可以说是皇上手底下少有的忠臣。可是,皇上在面临程昱的逼迫。为了自己的性命安全。几乎是没做任何犹豫的就屈服了。一道国舅董承勾结皇叔刘备,意图篡夺江山。改朝换代。幸得程昱发现及时。现尽皆处死,已安天下的诏书。就这么的发了下来。
当然了,皇上回宫之后,再没人的地方搂着皇后哭上几声。那还是有的,不过,这是皇上在哭董承等人,还是皇上在哭自己如此的不得志。那就不得而知了。
而在皇上下了这道诏书之后,那程昱是大开杀戒。十余家,上千条的性命,尽皆腰斩。这些人的血迹,殷红了菜市口的街道。而他们的首级,则遍挂许都的城头。
如此一来,别说是因为皇上那先后两道诏书,分辨不出真假的臣子不敢妄动了。就是那些心中有数的大臣,骇于程昱的杀戮,又苦于自己手上没有一兵一卒,那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了。
于是,这种令刘备、陈宫进退不得,凄苦无奈的局面就这样形成了。
无奈之下,陈宫与刘备商议道:“许都,急不可下。而我等军力不足,战力不强,此时已显露无遗。今操贼大军尚未全回,我等以只能困守关内。待关隘攻破之日,我等死无葬身之地。”
刘备此时还能有什么好主意?不过,刘备显然对他那高祖刘邦的手段,掌握的很是到位。此时,刘备苦这一张脸道:“事以至此。如之奈何?”
陈宫皱眉说道:“玄德公无需忧虑。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咱们不敌曹操。可咱们可以搬兵来此协助咱们共同抵抗操贼。那宛城的张绣。号称:北地神枪。乃万人敌也。其麾下,尚有精骑三万。所向披靡。如若咱们对其许以高官厚禄,更多于他一些粮草,当可说得动他前来发兵协助我等。只要咱们能顶的曹操的进攻。那许都,孤城一座,不可持久。早晚必入我等之手。到那时,天子脱困。天下群雄,皆来声援。那操贼也就里灭亡不远了。”
刘备欣然认同。于是,陈宫独自离去。搬请宛城张绣前来助阵。
可是陈宫前脚刚走没几天,同样不看好此时局面,又不知道刘备和陈宫打算的郝萌。暗地里就联合了几个将领,把关口献给了刚刚赶到的曹操。
这郝萌本是当初吕布的手下,吕布在洛阳归顺了刘明。这郝萌也就跟着过来了。只是当初郝萌治下的军纪不好。吕布又一时之间没有想到他。结果这郝萌及其军队就被黄忠、高顺他们当作是淘汰的渣滓,送给了皇甫嵩。虽然郝萌部下的军纪不好。可作为吕布还看得过眼的武将,郝萌的本事还是不错的。只是郝萌的运气实在不好。在曹操来到洛阳的时候,郝萌还没有显露自己的才华。郝萌的军队就被曹操从皇甫嵩的手里接管了。其后,郝萌作为皇甫嵩部队的一员无名将领,当然不可能得到曹操的重视和信任。这郝萌就被曹操发回了兖州的张邈那里。等张邈响应陈宫,举起了反叛曹操的旗号。这郝萌自然又成了刘备手下的一员。
不过,郝萌真是万分不满自己的待遇。此时,郝萌作为一员出色的将领,他也看出刘备如今所处的困境了。而且,郝萌也看出了,即使是刘备身处如此困境。可曹操要想快速的击垮刘备,从而不损伤兖州的根本元气,那也是万万不可能的。反正现在刘备要想战胜曹操那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还不如投靠曹操,加速刘备的灭亡。自己也好捞点实惠。
故此,郝萌毅然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在曹操的跟前立一大功,改变一下自己的身份地位。
事实的发展,就是如郝萌设想的那样。在郝萌联系了曹操之后,在夜深人静之时打开了关门之后。曹操的兵马,轻易的杀了进来。刘备根本组织不起反攻。只得落荒而跑。
而且由于有内线的指引。刘备也就刚跑出了关外,跑到了一处河畔之时,一声断喝:“刘备那里跑!拿命来!”犹如落雷一般的在刘备耳畔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