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军师
天从人愿,数日后王建班师,不仅把朴在宪带了回来,更为我带来了一位今后于我亦师亦友的当代名人——杜荀鹤。
此人天下闻名,池州石埭人,七岁知好学,资颖豪迈,据说是大诗人杜牧之庶子。曾多次参加科考,都遭失败,属当世怀才不遇之佼佼者,只能以诗自叹:“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一直到四十岁(大顺二年)才中进士第八名,故有人称之“九华山色高千尺,未必高于第八枝”。
杜荀鹤曾为宣州节度使田頵的从事,但性情耿直,无法苟同同僚和上司对百姓的层层盘剥屡次冲顶田頵后辞官而去。近日正好游历到河东道,听闻幽州刘仁恭被杀,安东大都督何重智的弟弟何重文火速接任,心中料想其中必有文章,故此亲赴幽州探个究竟。
杜荀鹤很是直接,到了幽州后径入节度使府与重文面谈。杜荀鹤的名声才学天下谁人不知,重文持学生身份,以礼相待。闲谈一番,杜荀鹤即直言不讳地表明来意。
“大人行动果然迅速,刘家一灭,翌日就可到位接任,妙哉。”
相交不深,重文不方便与之深谈,敷衍道:“先生说笑了,这一切都是听从我表弟安排。先生若是无事,可去安东与表弟一见,他自会于您解说。”
“哦?大人表弟身在安东,竟能决胜千里之外?好,我就去安东见识一下辽东英才。”
重文词语闪烁地说:“先生误会了,我表弟不是辽东人,乃长安人氏。另外先生看这幽州与刘仁恭在时可有不妥?”
杜荀鹤回答的也是莫名其妙,“哦,这样啊,不错不错。”
因此杜荀鹤就与王建的大军一起到了安东。
王建的传令兵先一步回到安东,禀告说明日清晨大军可以到达安东。听得王建回来了,我兴奋地同重智、李彝超等一帮人第二天早早的等在西门外。我高兴一方面是因为王建和朴在宪都回来了,更主要的是重文托李革送来的密报中提到杜荀鹤也来了,并好像对安东和我很有兴趣。
此时天空中飘着淡淡的雪花,虽是好景致,却挡了众人不少视线,只见远处官道上隐约的出现斑斑黑点,渐渐的连成了一片,我从大地渐烈的抖动中感受到了骑兵万马奔腾的气势。大军片刻后就到近前,匆匆整顿队列后随着王建的一个手势,万名骑兵整齐的下马,在朝阳的照耀和白雪的衬托下,亮晶晶的甲片上升起团团热气,真好似天兵天将般威武。看着这支安东精锐之师,我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然而煞是显眼的,一个中年文士兀自孤坐在马上。不用说,这个就是杜荀鹤了,好大的架子,哼,自古文人多狂士,这句话还真不假。
王建等人走到跟前,深施一礼,齐声说道:“见过小公子,见过各位大人。”
“呵呵,等的你们好苦啊,你可好,弄了这么大动静,现在安东城里一定都鸡飞狗跳了”我开玩笑说。
王建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一个劲的傻笑。
“在宪,几个月不见,你瘦多了。”我很直白的和朴在宪说。
“多谢殿。。。小公子关心。”朴在宪眼中带泪的回答,往往一句简单的问候,比虚无的夸奖更能让人感动。不过朴在宪还是很机警,没说错话。
“这位先生是?”这时重智问王建。
“哦,公子,大都督,这位是杜荀鹤,杜先生。”王建手指着杜荀鹤介绍说。
杜荀鹤听提到了他,这才从马上慢悠悠的下来,好像在慢动作演示如何下马一样。他走到前面,只是微微拱手,古井不波的说:“下官杜荀鹤见过各位大人。”他是进士出身,又是做过官的人,自称下官也算没错。
重智当然知道杜荀鹤是何许人,扮作惊讶的说:“原来是杜先生,先生大名可是如雷贯耳啊,先生到此,礼该远迎,尚请先生赎罪。”说完,他这个大都督真的拜了下去。杜荀鹤竟泰然处之的受了,真是狂妄。
杜荀鹤又看着我,那样子好像等着我给他行礼。他以为自己是谁,收留这种狂徒有何用宜,就是有再大的学问,我也不要。
我不再搭理此人,转头催促重智道:“表哥,我们不要在这里站着了,进城吧。”
“哦,对,回城。”重智还在追捧杜荀鹤呢,听到了我的话,才反应过劲来。
进了大都督府,来到议事厅,分宾主落座,耶律月朵于众人见过礼后知趣的拉着金英曼出去了。
“小公子,大都督,这是二公子给你们的信。”朴在宪从怀里掏出两封信,分别交给了我和重智。
“小公子,现在幽州。。。”王建开口说道。
“哎,王大哥,今天不谈政事。”我打断王建的话说道。“杜先生在此,怎可讲打打杀杀的,我们只谈风雅。”同时笑着向杜荀鹤点了下头。
这句话说的再明白不过,众人都清楚该说什么了。
“对,对。只谈风雅。”重智说道。“在下拜读过数遍先生的《唐风集》,叹服不已啊。”
“先生的诗,针褒时弊,警醒世人啊。”朴在宪赞美说。
“是啊,先生的诗,独具一格,不同于李杜,让人耳目一新。”赵无忧也说道。
“哪里,哪里,过奖了。”杜荀鹤美滋滋的,手拈着悉奚落落的胡子说。
杜荀鹤的诗确实不同凡响,我也很喜欢,“先生的诗自成一体,不过太多的感时伤世了,看过之后总是要唏嘘苦叹。”我评价说。
“哦,这位小公子也看过在下的诗?”杜荀鹤不敢相信连个小童都看过他的诗。
“那是当然了,先生的诗现在是安东每个学子必读的,先生的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我回答说。杜荀鹤的诗道尽了人间沧桑,写满了当世的黑暗,发人深省,正是教育学子的好材料。
“请公子赐教。”杜荀鹤脸带不肖的说,一个小童读过他的诗,他勉强能信,还能用一句话概括他的诗,这他绝对不信。
“先生的诗可以说,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不知小子说的对么?”
“正是,正是。”“小公子说的太准确了。”重智等人纷纷赞同的说。
“小公子确实聪颖过人,不怪乎连幽州的何大人都甘心听命于公子,不过公子对鄙人的评价太高了,在下怕承受不起。”杜荀鹤一语双关的说。
“呵呵,先生误会了,在下只是评价先生的诗,可不敢妄论先生的为人。”我也语带玄机的说。我欣赏他的诗,他恃才傲物的性格却不得接受。
这时尹玉姬进来报说,酒席已经准备妥当,可以入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