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先秦与秦朝(2)
看着手中的野草叶子和蝗虫,鲁班脑中突然灵光一闪,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伐起树木来肯定也就容易多了。于是,他马上下山,回到家中,利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实验,结果不同凡响,没用几下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干就被划出一道深沟。见到这个情景,鲁班高兴异常。可是,没高兴一会儿,他又陷入了沉思。原来,鲁班也发现了竹片的弱点,竹子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有的就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这样就影响了砍伐树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看来竹片不宜作为制作锯齿的材料,应该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鲁班想了想,突然一拍脑门,用铁制成锯齿形状的片子不就可以了吗。他立即请来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去试验。就这样,一种新的工具被发明出来了。鲁班和徒弟们上山来,找了一棵大树,他们各拉住锯子的一端,你送我收,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既快捷又省力。从此以后,锯子就在木工工匠之中传播开来,后来又被老百姓们广泛地使用开来。鲁班正是因为有对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他对生活当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观察、思考和钻研的态度,才能产生出创造性的发明。
鲁班虽然发明了许多对人们生活有益的工具,可是他也难免会做出些可能“危害”他人生命的事情。这话还要从一次鲁班和墨子的辩论说起。有一年,鲁班从鲁国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作兵器。当时,各国在相互征伐中,兵将们发现要是攻打一个国家的城池,最难的就是如何突破那又高又大的城墙。鲁班来到楚国的时候,正好赶上楚国要发兵攻打宋国,楚国君臣就请鲁班帮他们设计一种攻城的器械。思考了一段时间后,鲁班发明出一种可以活动的高梯子——云梯。有了这种器械,楚军那就是如虎添翼了。等到楚兵作战时,就可以登上云梯窥见敌人城中的防御情况,而且还能凭借云梯登上城墙,与敌人作短兵相接的战斗。不久,鲁班发明云梯的事情被墨子知道了。他一听说鲁班发明了一种用于战争的工具,心中十分不安,就从所在的齐国日夜兼程地赶往楚国。因为墨子在工程技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而他在政治上却主张发展生产,反对战争,所以对鲁班将发明的器械用于战争的做法有些不满。
鲁班见到如此匆忙赶来的墨子,问道:“老先生您从齐国赶来,不知有何赐教?”
墨子微微一顿,说:“齐国有人侮辱了我,我请你去帮我杀了他。”
鲁班闻听此言,失声说道:“先生您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啊!”
墨子不慌不忙地说:“我会送给你千金作报酬!”
鲁班气愤地说:“为不义而杀人的事情,我鲁班是从来不会干的。”
墨子一听他这样讲,就立刻站起来向鲁班拜了两拜说:“可是我听说你造了云梯给楚国,楚国准备利用它去攻打宋国。这样一来,遭殃的就是宋国的百姓,而宋国百姓究竟有什么罪,而要遭到无辜的杀戮呢?楚国为了争夺宋国的土地,而平白无故地去征伐宋国,这种做法未免也是不义之举吧!宋国无罪,无故去攻打它就是不仁。而你鲁班明明知道这些道理,却不去劝阻楚王,这又是为什么呢?”
墨子一席话说得鲁班哑口无言,但心中却还是不很服气。墨子看出了他的心思,说:“你如果还没有想通,不妨我们比一比,我现在制造了一些防守城池用的工具,我们现在可以用腰带作城墙,用小木片当武器,咱们做些进行攻守对抗的游戏如何?”鲁班当下同意,两人就这样开始了一场“模拟”攻守战。鲁班九次变更自己的攻城武器多次出击墨子的防守阵地,可是墨子每次都能把他的进攻化解掉。鲁班急得满头汗,就是无法取胜。最后,鲁班把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可墨子的守城办法依旧层出不穷。看到鲁班无奈的样子,墨子告诉他,既然连做游戏都无法赢了自己,更不要说真刀真枪地对抗了。墨子还告诉鲁班,自己的300名弟子已经准备好守城的工具前往宋国支援去了,希望鲁班能够知难而退,和自己一同劝说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念头。鲁班看到墨子确实高出自己一筹,而且对自己的作为也有些后悔,后来就接受了墨子的劝告。最终,楚王了解到鲁墨“战争”的结果,也感到攻宋没有取胜的把握,而放弃了这次不义的战争。
我们之所以讲鲁班与墨子的故事,是要说明在春秋末年,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已发展到新的阶段,这时期的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传统的基础,而这些技术其实就是首先运用在军事领域,然后才向民间普及的,这也是历来“新技术”产生与发展的规律。
“变法”之最
当历史跨入战国时代的时候,时间的坐标已经指向了公元前5世纪的末期。这个时候,在中华大地上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百余家诸侯并立的局面也已经不复存在。战国初期,只剩下了二十余个诸侯国,其中以秦、楚、齐、魏、赵、韩、燕七国最为强大。战国时代,由于社会经济、阶级关系的急剧变化,各国为了在频繁的争斗中立于不败,纷纷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变法运动就这样在各国之中此起彼伏地进行着。
最早的变法。而在风起云涌的变法运动中,最早迈出这一步的就是魏国。这个时候魏国在位的国君正是魏文侯,他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在位期间,他礼贤下士,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先后任用了李悝、乐羊、吴起、西门豹、田子方、段木干、卜子夏等人,开启了战国时代各国招贤养士之风的先河。
据说,李悝是孔子弟子卜子夏的学生,但他后来又别开天地,另立一门,成为战国初期“法家”的创始人。魏国建国伊始,魏文侯便任用李悝为相主持变法。在得到国君的信任和同僚的支持之后,李悝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第一,他废除世卿世禄的官爵世袭制,选贤任能。对于那些对国家没有贡献,完全依靠父祖辈的爵禄享有特权的人,剥夺其官职和俸禄,把这些官职和俸禄授予那些对国家作出贡献的人。第二,他主持编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法经》,该书分为盗、贼、囚、捕、杂、具六篇,以此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第三,他鼓励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允许自由开垦土地,提倡在一块土地上杂种各种粮食作物,要求农户在住宅周围栽树种桑,充分利用空闲地扩大农副业生产,为国家增加财富。第四,他大力推行“平籴法”,维护国家的经济秩序。在丰年的时候,政府以平价收购余粮作为储备,保证粮价不至于暴跌;遇到荒年时,政府再以平价出售,保证粮价不至于暴涨,以此限制商人的投机活动,保护农民利益。第五,改革军制。为了保证国家的常备武装的来源,实行“武卒制”。中选武卒者免除全家徭役,并奖给田宅,有力地加强了魏国的军事力量。李悝变法使魏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大,能西破强秦,南慑楚国,威震中原,成为战国初期首个强盛的国家。
最不近人情的改革家。在魏文侯招纳的各色人才之中,有一个卫国人叫做吴起,他个性刚毅处事不拘于礼法。在年轻的时候,吴起曾到鲁国拜孔子的弟子曾参为师。在就学的日子里,吴起昼夜苦读,百学不厌,曾参看到这个学生如此好学心中十分喜欢。后来,齐国大夫田居出使鲁国,曾参便将吴起引见给他,田居也十分喜欢好学有志的青年,便将女儿许配给了吴起。
一转眼,吴起在鲁国学习六年多了,但他从没有回过一次家。曾参便问吴起道:“你离家远游,却没见你回过一次家,你心里如何能够安心呢?”
“老师有所不知,我曾向母亲起誓,不能求得功名,不能得到荣华富贵,绝不回家!”
曾参听后大为不满,他气愤地问:“你可以向任何人起誓,但怎么能向自己的母亲起誓呢?这是不近人情的做法啊!”
从此,曾参转变了对吴起的态度,开始讨厌他。不久,卫国有人报信给吴起,说他母亲思子成疾已经不治身亡了。吴起听到这个消息后,便仰天大哭了三声,接着就收起哀容,又开始和往常一样的读书了。曾参见到这个情形,不禁大怒,对吴起怒斥道:“吴起你真是太不像话了。你得到母亲病故的消息,本应该立刻动身奔丧,而你却无动于衷,可见你是个忘本之人。俗话说水无源就会枯竭,树无根就会死去,人要是忘了本那最终会怎么样呢?”说罢,就将吴起逐出门去。
吴起离开曾参以后,又转投他人学习。过了几年,吴起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当上了鲁国的大夫。这一年,齐国相国田和发兵攻打鲁国,鲁国大臣公仪休多次向鲁穆公推荐起用吴起为将抗击齐军,但是都遭到了穆公的拒绝。原来,鲁穆公虽然深知吴起有大将之才,但是一想到他的妻子正是齐国田和的女儿,便顾虑重重,害怕吴起不会一心一意抗击齐军。这件事传到吴起的耳中,他就暗下了“杀妻表志”之心。果真,不久吴起便杀了自己的妻子,并带着她的人头入宫去拜见穆公,说道:“我有心报国,但主公您却因我的妻子而对我疑心不已。现在,我把妻子杀了,以消除主公您的疑虑。”穆公见状,大惊失色,顿感吴起的狠毒无情,但考虑到不满足吴起要求,反而会促成其助齐攻鲁,于是答应起用吴起,任其为将率兵御敌。吴起拜将之后,果然打败了来犯的齐军。不过,自从他做出了“母丧不奔”,“杀妻求将”的事情以后,鲁国君民都深为厌恶,过了不久,穆公因吴起又暗通齐国,准备杀掉他,吴起这才出逃,投奔到魏国。好在魏文侯用人不疑,任命他镇守西河,吴起也尽力报效,立下了不少战功。可惜的是,魏文侯死后,吴起因参与魏国政争,终被罢职。随后,他又离开魏国投奔楚国,被楚悼王重用,封为令尹,主持楚国变法。不长的时间,吴起便将楚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力迅速上升。终于在一次大战中,楚国打败了魏国,一下子威震了中原各诸侯国。可悲的是,吴起虽然治楚有方,但也得罪了许多楚国贵族,楚悼王死后,吴起便失去了支持,最终被楚国贵族射杀而死。
最富戏剧性的变法。燕国是周初分封的同姓诸侯之一,但因地处北边,与中原各国交往不便,所以燕国早期历史发展线索并不清晰,但是进入春秋时代以后,燕国与中原各国交往开始频繁,到了战国初年已经成为了众所周知的北方大国。不过,燕国的变法改革比较晚,到了燕王哙执政的时期,他深感国弱民贫的不佳处境,于是也是想尽一切办法改变燕国面貌,以图国家富强。据说,燕王哙深忧百姓之苦,为了能和百姓同甘共苦,他不仅自己亲自参加农事劳作,而且从不以安闲享乐为荣。
由于好贤心切,公元前318年,他竟然效仿传说中的尧舜禅让,把国家拱手让给了相国子之,并把俸禄三百石以上的大臣官印全部收回,另由子之任命。这个荒唐的闹剧终于导致了严重的后果,燕国国内守旧贵族唆使燕国太子发动了叛乱,虽然子之平定了叛乱,但内忧平息,外患复起。齐国乘机干预燕国国政,齐宣王发兵讨伐子之,最后将其杀死,弄得燕国差点亡了国。后来,燕昭王即位以后,吸取了前朝教训,广招天下,任用乐毅、邹衍、剧辛等人,修订法令,安抚百姓,经过励精图治,使燕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至此战国时代的变法运动也进入了尾声。
其实,在战国时代的各国变法运动中,还有许多有名的变法没有在这一回中一一提到,我们将在后面的讲述中进一步谈及。不过,各国变法虽各有千秋,但也不乏相似之处,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或基本上废除了世卿世禄和分土封侯制度,逐步建立了以职官任免制度为主体的中央集权制度,从而加强了各国国君的权力和地位。
齐威王之治
田氏取代了姜氏成为齐国国君之后,虽然国家政治大局已定,但是国内还有不少百姓并不都认可田齐。在国外,鲁国、卫国和“三晋”等国也不断找借口讨伐田氏,以至于田齐立国之初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国家危机,还一度出现“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的局面。就在这个危急关头,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即位了。他执政以后,齐国仍然内外交困,暗涛涌动,这种局面一直维持了九年之久。
齐威王是个有作为的国君。在位期间,他为了匡救国家曾采取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史载,威王任用邹忌为相的同时,还起用田忌为大将,任用孙武的后代孙膑为军师,广揽人才,安抚百姓,惩治奸吏,秣马厉兵,使齐国“最强于诸侯”。
齐威王治国特别注意赏罚。威王即位之初,虽然不理国事,把政事交给卿大夫办理,但暗地里派使臣深入乡里,实地观察,微服私访,获取实情。在考查臣子的行为后,威王便进行了赏罚。威王召见即墨大夫时,对他说:“自从你治理即墨,毁谤你的言论每天都有。可是我派人到即墨视察,见到农田得到开发,百姓生活富足,官府没有积压公事,我国的东方因而得到安定。之所以有人诽谤你,是因为你从没有逢迎过我左右的近臣啊!”于是,威王重赏了这个官员。在召见阿城大夫时,威王斥责说:“自从你治理阿城,赞扬你的话,我每天都能听到。可是我派人到阿城视察,只看到田野荒废,百姓贫苦。那次赵国军队进攻鄄城,你却没能前去援救。而卫国军队前来夺取我国土地,你也是不闻不问。看来,那些在我面前说你好话的人肯定是得到了你的好处!”当天,威王就处罚了阿城大夫,并把左右曾经吹捧过他的人也都给予了惩罚。当人们听到这些事情以后,都大为震惊。从此以后,人人都不再以文过饰非为荣,而是努力地为国尽忠,在很长时间里,齐国上下都能团结一心。
齐国在威王的治理下,得到了大治,先后打败了魏国、赵国,迫使他们献城讲和,归还齐国土地。从此以后,有二十多年各国诸侯不敢对齐国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