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二月
2月3日 有目标的人生才有希望
年轻时,我虽外表谦虚,但内心却十分骄傲。最初我也是做苦工,但做同样的工作,我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看到那些每天都停留在同样水平上的人,我非常骄傲。
——《李嘉诚自传》视频内容
背景分析
李嘉诚永远都是一个沉默寡言、埋头实现目标的人。现如今,李嘉诚已入古稀之年,其家业之大、财富之多,已是他人难攀的高峰,但他还是坚持每天早晨6点起床一直忙碌到晚上10点甚至12点才去休息。
李嘉诚这种勤奋学习的不竭动力,就是他心中始终有下一个目标。创业之初,李嘉诚仅凭借来的5万元只身赴意大利学习塑胶花技术,回香港后狂赚1500万港元,从此赢得了香港“塑胶花大王”的美誉。20世纪70年代,有人把一块码头上的地皮卖给了李嘉诚,这件事让船王包玉刚非常生气,要知道包玉刚在香港可是呼风唤雨的人。李嘉诚听闻后去见他,谦虚地说:“包老师,我知道你想要码头这块地皮,所以,我特意替你买了。”包玉刚并非贪图他人便宜之人,于是他将跑英国的那些船拆卸了之后给了李嘉诚,这也就是著名的和记黄埔发迹的源头。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是动荡不安的,一些富商都跑到国外去了,但李嘉诚坚信香港会好起来,于是他趁机大批买地,狠赚了一把。李嘉诚为人谦虚,内心一直有目标,正是靠着这股精神,他才能将企业越做越大。
行动指南
所谓成功,就是实现既定的目标。所以,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设立目标。
2月4日 永不满足
几年来,我就有一个理想,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我可以不受任何人的束缚。一切生意、一切经营方针和经营理念都由我自己来指导和决策。我要真真正正实现自我,发挥我的能力,我要为实现我的理想和愿望重新奋斗。
——《李嘉诚自传》视频内容
背景分析
成功路上,最大的敌人就是满足。每个人都有过小小的成功。有的人志满意得,把成功当终点,不思进取。这样的人,会从成功滑向失败。有的人却永不满足,把成功当成新的起点,锐意图新。这样的人,会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李嘉诚显然属于后者。
起初,李嘉诚在一家五金厂任推销员,并且很快成为老板最器重的人。然而,工作上刚刚打开局面,李嘉诚就跳槽进入一家塑胶制造公司。因为他清晰地意识到,塑胶制品将会成为价格便宜的大众消费品。很快李嘉诚又成为塑胶公司的台柱,变成了高收入的打工仔,此时他才20出头,在他人来看,功成名就、地位显赫的他应该心满意足了。然而,这对李嘉诚来说,只是个开始,在他的人生字典中就没有“满足”二字。于是李嘉诚再一次跳槽,他离开了曾经带给他辉煌的塑胶公司。这是他人生中一次重大转折,李嘉诚也因此迈上了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创业之路。
20世纪50年代初,年仅22岁的李嘉诚创立了自己的塑胶厂,并取名“长江”,取意是: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而长江塑胶厂的发展势头也一如长江,奔流不息。
行动指南
当取得一点成绩时切忌妄自尊大,停滞不前,要知道天外有天,要把目标投向远方,这样才能永远享受成功的乐趣。
2月5日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企业的成功在于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这样就能够把一切力量集中起来为此目标而奋斗。
——2006年6月,袁树勇在其文章中对李嘉诚管理理念的总结
背景分析
从20世纪70年代起,香港经济逐步转入多元化模式,百业渐兴,对楼宇的需求激增,房地产市场逐步转旺。李嘉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瞄准这一行业的。李嘉诚始终坚持自己定下的目标,采用迂回包抄的战术,先在地价较低的市区边缘和新兴城镇拓展,等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实力后再挺进中区,与当时香港房地产老大置地直接对垒。在与置地过招时,李嘉诚就放言超越置地,但那时无人相信李嘉诚的狂言,可后来,谁也没想到,李嘉诚真的把置地这个巨无霸掀翻在地,真的实现了“超越置地”的目标。他这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信念,再一次令人叹服。直到那时,人们才真正感觉到了李嘉诚气吞山河的气魄。
胸无大志,缺乏执著精神,仅满足于蝇头小利者,是不会有成就的。有大志未必能成大富,但成大富者必定有大志。小富即安,没有进取的动力,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行动指南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在没有目标或目标模糊的情况下,必会与成功失之交臂。2月6日 找到自己的目标
做生意时一通百通,不是每一样都要学。最紧要的是要追求最新的知识,最新的商业动态、知识动态,你的每天都在变。
——《过犹不及知止不败——李嘉诚答问》
背景分析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都有大批的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如何觅得一份好工作,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真正发挥大学生应有的价值,已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对此,曾有人问李嘉诚,能不能指点一下正在求学的本科生们如何正确地找到自己的目标,然后努力奋斗,去实现这个目标。李嘉诚回答说,如今社会变化非常快,知识更新更是如此,但在学校里面学的东西始终是有限的。如何适应这个变化?只有尽量追求新的知识,即便在毕业以后也要时刻学习新知识,而且要学会融会贯通,如此才能和社会发展同步。
李嘉诚本人也是这样做的,他时刻关注最新的商业动态、知识动态。他最初从五金行业成功跳槽到塑胶行业,不断学习,把握商业动态,并且成功淘到第一桶金的事实,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
行动指南
目标使我们产生动力。你给自己定下目标之后,目标就会在两个方面起作用:它是努力的方向,也是对你的鞭策。
2月7日 矢志不渝地坚持实现目标
本集团坚持矢志不渝之目标是成为一家基础广大,而主要业务以及控股权利中心仍牢固植根于香港的国际性集团。
——在和记黄埔1986年度的业务报告中的话
背景分析
1986年,李嘉诚的和记黄埔捷报频传,业界对它的评论是它已成为除了银行之外,香港最大的多元化投资贸易公司。面对外界的各种赞美之词,李嘉诚在其业务报告中指出:“本集团坚持矢志不渝之目标是成为一家基础广大,而主要业务以及控股权利中心仍牢固植根于香港的国际性集团。”
为了达到国际性集团的宏伟目标,李嘉诚采用了诸多有效的战术。
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李嘉诚就调整了以前在香港进行的长期的收购活动,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自身组织结构、业务的调整和进一步提升业务国际化的比重等有关企业经营方面的政策制定上。
李嘉诚通过调整集团组织结构等措施,不仅理顺了集团内部的业务分工和利润分配,而且也为日后新的投资奠定了基础。此后,他在和记黄埔的集装箱码头以及电信业务上加大了投资力度,使整个业务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李嘉诚统率着李氏王国在商业战场中纵横驰骋,在全球大商战中进行着激动人心的全面行动。
行动指南
领导者要给企业制定一个宏伟的发展目标,并采用可操作性的策略使之得以实现。
2月10日 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
力争上游,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机会。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有一番雄心壮志,立下远大的目标,用热忱激发自己干事业的动力。
——李嘉诚给年轻商人的98条忠告
背景分析
1957年的一天,李嘉诚在一本杂志上发现了一则消息,消息说有一种叫塑胶花的装饰品倾销欧美市场,在一定时期内这种商品将成为市场热捧的宠儿。李嘉诚心中激情澎湃,他决定进军塑胶花市场,一个宏伟的目标在他心中诞生了。但如何生产出这种东西,李嘉诚心里也没底,因为这种热销的产品,生产技术早被厂家保护起来了。强烈的欲望刺激着李嘉诚的神经。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嘉诚决定去意大利一探究竟。
如何敲开意大利厂家的大门?李嘉诚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应聘这家公司的工人。在精心策划下,他如愿进入了这家公司,所做的工作是清除废品废料。这个工作就是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段来回走动以便随时回收废品废料。或许这就是上天赐予李嘉诚的机遇,他一边推着小车,一边仔细观察生产流程。为了不让对方看出破绽,李嘉诚把工作做得非常出色,经常受到工头夸奖。下班后,他便急忙往住所赶,把一天的所见所闻详细地记录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整个生产流程李嘉诚都熟烂于心了。但核心技术,李嘉诚还无法得知。李嘉诚心生一计,能否通过朋友关系得知一二呢?于是,他利用假日时间,把一些新结识的朋友请到中国菜馆来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生产线上的技术人员。席间李嘉诚推心置腹地说,自己想到其他厂应聘技术工人,如果能多了解点技术方面的东西,那就再好不过了。那些朋友经不住李嘉诚的热诚,或多或少向他透露了最为核心的技术机密。如此,李嘉诚才对整个生产流程和技术有所了解,也基本上悟出了塑胶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
至此,李嘉诚完成了去意大利的使命。回国后,他马上召集公司技术部门的人员开会,宣布长江塑胶厂以后的发展方向就是塑胶花,一定要使塑胶花成为长江的拳头产品,而且还使长江塑胶厂成为本行业的领头羊。
行动指南
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办不到的事。只要肯下工夫,肯努力,就会有收获。
2月11日 心中的靶子
我们做任何事,都应有雄心大志,立下远大目标,才有压力和动力。
——1971年6月,在长江地产有限公司第一次高层会议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1971年6月,长江地产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李嘉诚开始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发展房地产业。在公司成立后的第一次高层会议上,李嘉诚郑重提出:长江实业不光要学习置地公司的成功经验,而且还要超过置地的规模。李嘉诚的目标刚一提出,股东席中立即发出质疑。可李嘉诚却非常自信,他认为但凡那些有卓越成绩、经受过磨砺的企业,无不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起来的。当年赫赫有名的遮打爵士(置地的创始人之一)从英国只身来到香港,还不是一介贫寒之士,但他却靠自己的勤奋努力,瞄准目标,终于成就了巨富的神话。长江实业应该有置地的决心和毅力,只要立下远大目标,变压力为动力,一样可以达到目标。
李嘉诚的这番豪言壮语并非是信口开河,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有的放矢的。他把置地当成了目标,在心理上先把置地打败,再将其超越。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李嘉诚的能力,置地这个巨无霸终于被李嘉诚扳倒,这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王者风范也在业界传为佳话。
行动指南
每一个成功的人士都会设立目标。就如同射击,你看不见一个靶,如何还能集中精力射中?
2月12日 步步为营
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确定自己开拓发展的原则方略,坚定地前行,而不应只顾眼前利益,为暴利所动,偏离原则的航道。
——《李嘉诚经商智慧全书》
背景分析
能从股市全身而退的人向来很少,这主要还是人们的欲望使然,在暴利面前,理性往往不敌冲动。李嘉诚则不同,他认为,作为一个投资者,应该有自己开拓发展的原则和方略,坚定地前行,而不应被眼前的利益局限,为暴利诱惑。
1972年11月1日长江实业正式上市,由于天时地利,再加上李嘉诚的细心筹谋,一经上市,公司市值增幅就达一倍多,这是李嘉诚事业的一次大飞跃。上市之后,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李嘉诚在企业经营中不过分追求高利润,不因利润高而偏离了原先的方向,他精心策划好每一步,走的是稳健发展之路,终于使长江实业在股市中扎住根基,平稳前行。
行动指南
作为企业家,不应只顾眼前利益。偏离轨道,也许会赚一两次,但没有自己的目标而随波逐流,终不是成大器者所为。
2月13日 十年耕耘一朝收获
我认为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极大的关系的。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辉煌的最基本条件。
——李嘉诚给年轻商人的98条忠告
背景分析
在北京,王府井有着极其重要的商业地位,就如上海的南京路、香港的铜锣湾,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但由于王府井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成为商家欲求而不可得的地方,要想在王府井觅得一间铺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92年下半年,北京市政府声言可以考虑与外商合作,共同进行王府井的旧城区改造工程。一夜之间,无数双眼睛都投向了这块尘封已久的土地,这意味着,在这块寸土寸金的地方,商家终于可以获得大面积的土地使用权。一时间香港大财团蜂拥而至,个个都削尖了脑袋往里挤,试图分一杯羹。
2002年,这个“金矿”最终由李嘉诚与郭鹤年联手获得,新财团获得了王府井旧址的发展权,并兴建了超级商业购物中心——东方广场。李嘉诚最终能办妥此事,归功于多年来在内地耕耘(捐赠与投资)的结果。十年耕耘一朝收获,李嘉诚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
行动指南
商人要懂得积累资源,而不是临阵磨枪。功课做足了,实现目标只是时间的问题。
2月14日 事在人为
风水这个东西,你要信也可以,但是最终还是事在人为,重要的是自我充实。做好自己的工作,相信很多本来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可以转变为可能,眼光放大放远,发展中不忘记稳健,这是我做人的哲学。
——《李嘉诚经商自白书》
背景分析
“事在人为”是李嘉诚的人生格言,也是他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动力源泉。很多商人迷信风水,做生意办事情都要选好日子,李嘉诚却对这一套不在意,他从来只信事在人为,不太在意迷信的说法。1955年,李嘉诚成立了一家工厂,接下了几个月的订单,买了新机器,就差厂房了。他看准了一家正处于倒闭边缘的工厂的厂房。很多人劝李嘉诚不要买这片厂房,因为但凡在这片厂房经商过的人没有一个是赚到钱离开的,每一个都是失败而去。李嘉诚不信这个邪,他买下了这片厂房。开工后,李嘉诚小心经营,生意相当不错,一个月内就把全年的经营费用都赚到了。不到一年,隔壁的两家工厂相继倒闭了,李嘉诚干脆把这两家厂的厂房也都租了下来,其后一直经营得有声有色。后来,他在其他地方买了地皮盖了新房子才从这里搬出去。由此看来,风水是自己给自己下的咒,会不会被这个咒左右,完全看自己的经营能力了,所谓事在人为就是这个道理。
行动指南
目标制定后就要坚定不移地去执行,不能因为外界的某些干扰而打退堂鼓,事在人为,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2月17日 看利益要立足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