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家庭类(2)
【两兄弟争死】春秋时期,卫宣公跟庶母夷姜通奸,生下急子,立为太子,嘱托右公子辅佐。后来,宣公替急子娶亲,见儿媳美貌,加以霸占,称作宣姜,生下寿子和朔子。于是,就打算另立寿子为太子,嘱托左公子辅佐。夷姜不满,上吊自杀了。宣姜和朔子乘机进谗言,挑拨急子跟父亲的关系。宣公就命急子出使齐国,同时派刺客预先等候在边界地的莘,准备杀死急子。寿子知道了,立刻告诉急子,劝他逃走。急子认为“不可”,他说:“不听从父亲的命令,父亲还要儿子干什么?父亲还活着,我又怎么能逃往他国?”寿子只好为他送行,用酒将他灌醉,自己取过使者的旌旗仪仗,代替急子前往齐国,到了莘被刺杀了。急子酒醒,急忙赶到莘,对刺客说:“死,我是心甘情愿的,弟弟有什么罪呢?请你们把我也杀掉吧!”这样,急子也被害了。后来,朔子虽夺得了王位,但原先辅佐两位王子的左、右公子,联合起来,将他赶下了台,他不得不流亡到了齐国。■/《春秋左传·桓十六年》: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属寿于左公子。夷姜缢。宣姜与公子朔构急于。公使诸齐,使盗待诸莘,将杀之。寿子告之,使行。不可,曰:“弃父之命,恶用子矣?有无父之国,则可也。”及行,饮以酒。寿子载其旌以先,盗杀之。急于至,曰:“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又杀之。二公子故怨惠公 (急子),……惠公奔齐。
【姐弟情深】战国时代,聂政接受严仲子的请求,仗义刺杀韩国权相侠累。然后,自己划破脸皮,挖出眼珠,剖腹掏出肠子,自杀而死。韩国人将聂政的尸体陈列出来,悬赏访求刺客的姓名。聂政的姐姐聂荣就前往哭着说:“这是轵深井里的聂政,我是她的姐姐,因为我的缘故,弟弟自杀前自毁了容貌形体。我怎么能够因为怕死而埋没弟弟的英名呢!”说完,聂荣就在聂政尸体旁也自杀身死了。■/清·张岱《夜航船》引《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刺韩相侠累,因自破面抉目,自屠出肠。韩人暴尸购其名。其姊往哭之曰:“是轵深井里聂政也。以妄在故,自刑以绝其迹。妾敢畏死以泯贤弟之名!”遂死于政尸之旁。
【魏霸不独享尊荣欢乐】西汉时期,魏霸身为长史,而不让自己的妻子儿女住到官府里来。他挂念着哥哥嫂嫂们在家辛勤劳苦,自己不能独享尊荣欢乐。所以,他平常总是穿着粗布衣服,不吃鱼肉荤菜。他的儿子在家乡种地,跟兄弟们的子女同甘共苦。乡邻们都很感动,表示要向他学习。■/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二十一引《东观汉记》:魏霸为长史,妻子不到官舍。念兄嫂在家勤苦,而独尊乐。故常服粗,不食鱼肉。其于躬耕,与兄弟子同苦乐。乡里皆慕其化。
【赵匡胤灼艾分痛】宋太祖赵匡胤弟弟晋王赵匡义病了,匡胤前去看望,并亲自为他按穴位用艾条烧灼(中医的一种治病方法)。匡义喊痛,匡胤就用艾条也在自己身上烧灼,说是这样可以分担弟弟的疼痛。■/元·脱脱等《宋史·大祖纪》:宋太祖尝往视匡义病。匡义觉痛,帝亦取艾自灼,以分其痛。
§§§第五节 祖孙之情
【李密上表陈情】李密,三国时犍为武阳人。他身世很惨,刚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4岁时,母亲何氏改嫁。他又从小多病,9岁了还不会走路。零丁孤苦,全靠老祖母刘氏含辛菇苦,抚养成人。成年之后,他在蜀汉曾任尚书郎,出使东吴,颇有才辩。蜀、吴、魏三国先后灭亡,晋朝统一,晋武帝司马炎征他为太子洗马,并连连催他应召上京赴任。这时候,祖母刘氏已经96岁,日薄西山,朝不保夕了。李密就上表陈情,托言“乌鸟私情”,暂辞官爵,恳请允许他在家服侍祖母,终养天年。文章写得委婉悱恻,极为动人。晋武帝看后,就不再勉强,赐他奴婢两名,并提供他赡养祖母的费用。■/晋·李密《陈情事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兄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执砚涕泣】晋代范乔,两岁的时候,祖父范馨抚摸着他的脑袋说:“好孙孙啊,爷爷老了,遗憾的是我看不到你长大成人了!”说完,祖父把自己平日所用的一方砚台给了范乔。不久,祖父便去世了。5岁的时候,范乔要去私塾读书了,祖母将祖父当年说的话,又重新给范乔说了一遍,范乔很激动,捧起砚台,禁不住地涕泣痛哭。■/唐·房玄龄等《晋书·范乔传》:范乔,字伯孙。二岁时,祖馨抚乔首曰:“所恨不见汝成人。”以所用砚与之。五岁,祖母告乔,乔执砚涕泣。
【李大钊与爷爷】李大钊从小父母双亡,刚满周岁,就由60多岁的爷爷李如珍抚养。爷爷用光头饽饽、高梁米汤,一口一口把小孙孙喂大,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李大钊三四岁时,爷爷就亲自教他认字;六七岁时,爷爷送他进私塾读书;16岁那年,爷爷送他到永平府中学堂求学。李大钊的童年,是在爷爷严格管教下度过的。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爷爷对他从来没有半点迁就和疏忽。爷爷说:“小孩就像一颗茂盛的小树,由他自己去长,一点也不管教,那哪行呢!孩子们从小看大,三岁知老;这时候要是不好好管教,以后就来不及了。”爷爷的管教虽严,但只要孙子学习完了,他就马上变得慈母似的了。爷爷常常笑着对亲友们说:“我家里,一天有两怕:书本一翻开,孙子见了我就怕;一合上书本,就该是他拾掇我的时候了。”李大钊到永平府中学堂求学的第二年,爷爷得了重病。大钊收到信,马上请假赶回家。他一进村庄就哭,一直哭到家里。当时,正是秋雨连绵的季节,李大钊几天几夜守护着抚养他长大的爷爷,一刻儿也不肯离开。83岁的爷爷临终时嘱咐孙子:我死后不要大发送,省点钱读书,千万好好读书,不要把书扔掉。李大钊含悲忍痛安葬了爷爷,又遵照爷爷嘱咐,忙着赶去永平府中学堂读书了。■/事见河北人民出版社《李大钊的青年时代》
【朱德不溺爱孙子】朱德有几个子女,都不在身边工作,只有儿子朱琦和儿媳在身边照应他。1974年,朱琦生病去世了。为了照顾朱德,部队领导根据朱德儿媳的要求,将在青岛当兵的朱德孙子,调进了北京海军机关。孙子回来后,朱德觉得奇怪,问清情况后,非常生气,就批评儿媳说:“人家养子女,都像你这样,要留在身边照顾老人,还有谁去当兵?还有谁去保卫祖国?我们要想到国家,不能老想个人!”随后,他又把海军首长请来,诚恳地对他们说:“朱琦去世,我有组织上照顾,用不着孩子。孩子当兵,是保卫祖国,不是来保卫祖父的!你们还是把他调到基层锻炼,过早坐机关不好!”部队领导接受了朱德的要求,决定调他孙子去南京部队锻炼。决定作出时,已经是农历腊月二十九了。春节期间,部队也是要休假的。孙子就想在北京过了春节再走,但朱德不答应,说:“一个解放军战士,必须坚决服从命令听指挥,严格遵守纪律。一个元帅的孙子,更要模范遵守纪律,大年三十也要走。在那里和同志们一起过春节更有意思啊!”儿媳和孙子听了这番教导,十分感动。儿媳就帮孩子整理行装,送他高高兴兴去南京部队了。■/摘自解放军出版社《九大元帅珍闻轶事》
§§§第六节 兄弟反目
【尺布斗粟】汉文帝刘恒的弟弟淮南厉王刘长,谋反失败,被押解流放蜀郡严道县。在路上,他不肯进食,活活地饿死了。老百姓就作歌谣唱道:“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对帝王家兄弟的不和,作了尖锐的讽刺。■/汉·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不食死。……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手足相斗】三国时代,袁绍两个儿子袁谭、袁尚,在父亲死后,互相争夺统治权,各自准备着用军队去攻打对方。王修劝告他俩说:“兄弟,好比手足。有人将要跟别人打斗,而他自己却先砍下自己的右臂,他还说‘我一定胜利’,这可能吗?”兄弟二人都没有听从王修的劝告,互相火拚,两败俱伤,结果都被曹操消灭了。■/清·张岱《夜航船·兄弟》:袁绍二子谭、尚,父死争立,治兵相攻。王修谓曰:“兄弟者,手足也、人将斗,而断其右臂,曰我必胜可乎?”二于不从,为曹操所灭。
【周嵩火攻】晋代周颉,很有才名。弟弟周嵩内心不服,就乘着酒醉,骂哥哥说:“哥哥,你的才气比不上我,相反出大名,这是不公平的!”说完,就拿起点燃的蜡烛,向哥哥投掷过去。周颇神态自然,从容地对弟弟说:“阿奴 (周嵩的小名)啊,你对我用火攻,来进行较量,实在不是一个好办法。”■/清·张岱《夜航船·兄弟》:周额弟嵩,因醉詈其兄,曰:“兄才不及弟,横得重名!”然蜡烛投之。颈颜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诚出下策!”
【连体兄弟谋杀成自杀】南斯拉夫的恩尼奥和马里奥,是一对胸部相接的连体兄弟。二人兴趣、志向都大相径庭,常常争吵不休。马里奥自己不爱整洁,恩尼奥要到盥洗室去梳洗时,他就故意不动,来牵制恩尼奥。他的理由是:“你刷你的牙,何必来劳动我呢?”恩尼奥忍无可忍,就购买了手枪,藏在卧床下。马里奥知道恩尼奥买了枪,但不知道做什么用途。有一天,恩尼奥就用那支手枪,在马里奥头部轰了一个大洞。恩尼奥自己也因为流血不止,不到20分钟也死去了。35岁的恩尼奥临死前,留下一纸潦草的遗书说:“身为连体双胞胎,已经够惨的了,他却连牙也不肯刷。他的口气极可怖,已到了令人恶心的程度。我受够了。”■/摘自1993年4月21日《扬子晚报》
§§§第七节 叔嫂妯娌
【长嫂如慈母】唐代文学家韩愈3岁时,父亲韩云卿就去世了,他跟随大哥到了岭南贬所。11岁那年,大哥在贬所死去,大嫂郑氏领着他和侄儿十二朗,扶柩归葬河阳。当时,中原兵乱不息,郑氏又将他俩带到江南度日。嫂、叔、侄 3人,零丁孤苦,相依为命。韩愈本来有3个哥哥,都不幸早死。传宗接代的,儿子辈只剩下韩愈,孙子辈只剩下十二郎,两代孤子,特别显得形单影只。郑氏抚摸着叔侄二人说:“韩家两代,就剩下你俩了!”郑氏抚育他俩,含辛茹苦,艰难备尝。韩愈19岁进京应举,25岁中进士,后二年郑氏去世。郑氏死前,总算看到了韩愈的成立,了却了她慈母般的心愿。■/宋·欧阳修等《新唐书·韩愈传》: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贬官岭表。会卒,嫂郑氏鞠之。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于唯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而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唯此而已!”……吾年十九,始来京师。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董必武收养弟媳一家】董必武有个弟弟,年轻时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在大革命时期病逝,遗下妻子儿女5人。解放前,董必武限于战争环境,无法更多地照顾她们,只能间或给她接济一下。全国解放后,董必武跟老伴何连芝商议说:“弟弟是为了革命工作,累倒病死的,国家本来是应当照顾他的遗属的。但是,我觉得我们国家现在还很穷,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国家一下子还管不过来。我呢,有这个力量照顾他们。把弟媳、侄女和侄儿们接来,跟我们一起过。可以减轻一点国家的负担,减轻一点是一点嘛!”弟媳和她的儿女们到北京后,两个孩子跟董必武孩子一起在八一小学读书;弟媳在家帮嫂嫂料理家务。他们共同生活,非常和睦愉快。■/摘自湖北人民出版社《董必武的故事》
【五妯娌相亲相爱】南京汉西门大街23号,方家大院,住着方家的五房媳妇。八九十年来,五妯娌朝夕相处,互相关怀,从未红过脸,吵过嘴。如今,她们依然健在,大媳妇方陈氏已101岁;二媳妇方杨氏96岁;三媳妇洪月霞71岁;四媳妇曹玉敏65岁;五媳妇毕得淑77岁。五妯娌相亲相爱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1994年12月26日,二媳妇对慕名来访的记者说,她13岁进方家大院, 18岁成婚。刚来时三叔才3岁,后来四叔、五叔相继出世。她看着他们长大,成家,也许是由于年龄相差较大缘故,年纪大一点的媳妇总是让着小媳妇,小的总是敬着年长的。家里的5个男人,除了最小的上了大学,后来当上高级工程师外,其余的都跟着老公公开米行,解放后都进入国家粮店当工人。几个媳妇就在家做家务,带孩子。当时大院里只有一个水龙头,洗衣服的接了水便蹲到一边,让淘米的,互相谦让,从不争抢。孩子多,难免有磕碰,也都是拉过自己的孩子说几句。大家庭,说好了几个媳妇轮流烧3天饭,可有时小一点的媳妇年轻,玩心重,这边油刚下锅,那边听到外面敲锣打鼓,有人家娶亲嫁女,就跑了出去看,这时年长点的媳妇就会自觉地帮着烧菜。每逢过节,她们还互送礼物,亲热无比。五妯娌相处的和睦友好气氛,也感染了整个家族。现在方家四世同堂,160多号人,大到101岁,小到2岁,个个融洽友好。人只有在这种氛围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健康长寿。几天前,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组来到了方家,要把这五妯娌的故事向全国人民讲述呢。■/摘自朱益寰《温馨和睦的方家大院》,《扬予晚报》1995年1月3日
§§§第八节 岳婿婆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