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意志·信念类(2)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一个早晨,爱因斯坦穿着睡衣下楼来用餐,但几乎什么也不吃。他夫人以为他病了,问他哪儿不舒服。他说:“我有一个惊人的想法。”他喝完了咖啡,走到钢琴跟前,开始弹琴。他时而弹几下,时而停一会儿,又用笔写下一些什么,就这样反复多次地大约过了半小时。他夫人后来回忆道:“他回到楼上的书房里,并告诉我,别让人来打扰他。从此,他在楼上一呆就是两个星期,每天叫人把饭莱送上楼去。黄昏时候,他出去散一会步,活动活动,然后又回到楼上去工作了。一天,他终于从他楼上的书房里走下来了,脸色苍白。他对我说:‘喏,就是这个。’同时把两张纸放在桌上,那就是他举世闻名的相对论。’即他于1916年发表的《广义相对论原理》。■/摘自《浪漫主义艺术家》,《读者文摘》 1991年第1期
§§§第五节 持之以恒
【铁杵磨成针】传说李白小时候学习怕困难,不肯用功读书,常常溜出去玩。有一次,他碰见一位老大娘在溪边磨铁杵,李白觉得奇怪,便问老大娘为什么要磨这么粗的一根铁棍。老大娘说:“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针。”李白听了虽然惊讶,却深受感动,并从中领悟到“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的道理。他从此用功学习,锲而不舍,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明·陈仁锡《潜确类书》: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歌德创作《浮士德》】诗剧《浮士德》是歌德集中毕生精力从事的“主要事业”。从收集材料、酝酿构思到写作完成,他几乎花去了整整60年的时间:1773年夏天开始,当时他24岁,直到1831年夏天,他逝世前一年才完成。他临死前两个月,还再一次审阅了业已完稿的《浮士德》第二部。《浮士德》第一部于 1806年完成,用去33年时间。此后,他中断了《浮士德》的写作近20年。为什么拖了这么久才写《第二部》?他对秘书爱克曼说:“像我已经说过的,我把它(第二部)留到现在,对世间事物的认识比过去清楚,才提笔把它写下来,结果也许会好些。”原来,他虽然停止写作第二部,但构思与酝酿却一直没有中断,目的是想对世间事物的认识更清楚。■/摘自余之《中外诗话》
【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19世纪的50~60年代,马克思主要从事巨著《资本论》的研究工作。为了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运动规律,他阅读了无数的书籍,作了大量的摘记。据统计,他为写作这部巨著而读过和做过摘记的书籍,达1500多种之多,他写的笔记本,包括手稿、摘录、提纲和札记在内,共有100多本。除了政治经济学有关学科以外,他还研究农艺学、农业化学、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实用工艺学和实用经济学,以及代数和复式簿记等。这些研究工作,大部分时间是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里进行的。它是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之一。每天早晨9点钟,他准时到达博物馆的图书阅览室,借出许多书籍,在那里边读边做摘录和写笔记,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才回家。当时,博物馆的图书阅览室才落成。它相当宽敞,他总是坐在第二号桌子的座位上。由于他埋头研究资料时,常常情不自禁在座位下用脚来回擦地,经过长年累月的碰擦之后,犹如滴水穿石,新的坚硬的水泥地竟被磨去了一层,从而在那里留下了他的“足迹”。■/参墒〔德〕拉法格《马克思传》,宋洪训《记伟大的马克思》
§§§第六节 意志的力量
【勾践卧薪尝胆】公元前494年,吴国的军队把越国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勾践屈膝投降,忍受着奇耻大辱,带着妻子来到吴国,给吴王夫差当奴仆。过了3年,他被释放回国后,决心要洗雪国耻。为了不让安逸的生活把自己报仇的决心消磨掉,他晚上睡在柴草堆上,用戈当枕头,屋里还吊着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床后,晚上入睡前,以及吃饭时,都要尝尝苦胆的滋味,使自己牢记亡国之耻。同时,他尽心竭力治理国家,“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使越国兵精按足,富强起来。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率领大军再一次进攻吴国,夫差被围困而自杀,吴国灭亡。■/事见《国语·越语》,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宋·苏试《拟孙权答曹操书》/《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司马迁写《史记》】公元前110年,汉朝的史官司马谈在弥留之际,对儿子司马迁说:“我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你再做太史,就是继承我们祖先的光荣事业了。我死之后,你不要忘记我所要写作的史书啊!”司马迁当即哭着答道:“小于虽然不敏,一定尽力完成先人的志愿。”这就是写作《史记》。可是,在他着手写作这部史书不久,被牵连进李陵案件。李陵与匈奴战败投降后,汉武帝心绪不宁,司马迁为了安慰汉武帝,在被召见时说:“李陵虽战败投降,却也消灭相当的匈奴兵士,根据平时的表现,李陵可能是假投降。武帝以为他替李陵说情,把他投进监狱,受到残忍的“腐刑”。司马迁曾萌发自杀念头,但一想到父亲临终的嘱咐,他含垢忍辱,发奋继续写作。公元前91年,《史记》终于完成。■/《汉书》卷六十二: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迁俯首流涕曰:“小于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纳(zhou胃,聚集)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螺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辜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爱迪生发明电灯】爱迪生有上千种发明,但他自己最满意的是他32岁时发明的电灯。为了这一“世界之光”,他花了近两年时间,每天工作20小时,有时甚至连续36小时,累了只在实验室里略躺一会儿。他先后试验了7600多种材料,失败了8000多次。当时制造电灯的关键,是要找到一种合适的灯丝材料。他先后试了1600多种材料,最后才选定用竹子烧成炭丝作灯丝。因此,当有人赞美他的天才时,他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参摘叶永烈《科学家故事100个》
【戴高乐戒烟】戴高乐50多岁时,已是法国军政界的显赫人物。他的烟瘾也颇为闻名。可是在1947年,他却出人意外地戒了烟。后来有人问他怎样把烟戒掉,他说:“那很简单。我告诉大家我已经戒了烟。此后,我就再也没有吸过一根烟。”■/摘自徐永健译《戒烟》,《读者文摘》1982年第12期
【胜利的信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在法国沦陷区,德国军官把一位被打得皮开肉绽的美国士兵推出来示众。士兵目光炯炯地对着人群,举起凝着血痂的手,用中指和食指比划出一个“V”字来。这是英语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法国人大都能懂,于是产生轰动效应。德国军官震怒了,令人砍去他的手指。士兵昏厥过去。当一盆冷水把他浇醒后,他又艰难地站起来,突然伸出两只已无手指的血臂,组成一个更大“V”字,向蓝天伸去。全场一瞬间死一般沉寂,旋即海浪般沸腾起来。残暴的德国军官颤栗了,他看到台下民众全都张开了自己的手臂。他在一刹间突然明白了:即使他能砍去所有的手臂,也无法砍去这个字母所代表的信念。■/摘自邓康延《胜利的故事》,《新民晚报》1992年6月2日
§§§第七节 坚强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