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S倍速记忆原理(3)
“Mnemonik”这个拗口的单词,意思是“记忆术”。它是从希腊女神妮莫辛(Mnemosyne)的名字中演化而来,指所有记忆方法的总和,包括那些简单但又非常有效的方法。用这些方法,可以记住成千上万条信息而且很容易将其调出。它们尤其适用于记忆没有关联的单个信息。
记忆术,或许你把它看得很神秘,或许你把它看做投机取巧,但无法否认的是,一旦掌握了它,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聪明、记忆更迅捷。在大学校园中,许多学生为了通过外语考试,会买一本词典,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天要背多少页,一共要用多少天来背完它。他们不可谓不用心,整天的心思都挂在单词上,但是效果如何呢?
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或许也可算是一种记忆术,只是不太高明。头几天,干劲十足,热情高涨;过几天就头昏脑涨、疲惫不堪,然而为了考试还是苦苦坚持。但令人沮丧的是,每当回头看已背诵过的单词时,竟有大部分还是十分陌生,于是就信心全无了。
比这种纯机械记忆高明的是,许多人买了英语单词巧记方面的书,透过联想、类比、故事、卡片等各种方式来加深印象,这种效果就要好得多了,不但记住了单词的意思,而且还加深了对单词用法的了解,既省力又有效。
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一些更合理、轻松又有效的记忆方法,如果你留心掌握这些方法,那些曾经令你头痛的资料、信息就会“尽收脑海”。许多人总是丢三落四、扯东忘西,他们思考问题不全面,总有遗漏之处,这会使工作学习变得相当困难,所以,我们不得不寻求弥补之道。
不要责怪你的智商不高,或许仅是因为你记忆的方式不对,而使智力活动失去了驱动力;试着换种方式,或许你就能拥有一个更灵光的思维武器。
三、记忆的规律
记忆所在地
我们凭着记忆吹奏乐器,用外语交谈;我们在脑中想象一幅图画或解出复杂的方程式。我们的记忆力为我们带来辉煌的成就,然而,在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上,它会突然抛弃我们。自古以来,求知欲强的有识之士就在追问这一无处不在、却无人知晓的现象背后的东西。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努力通过练习和掌握技巧,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今天,我们已开始明白记忆力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发现,关于记忆力的新知识,证明了那些早已在使用的记忆力技巧的科学性。
现在,让我们开始头脑中的宇宙之旅吧!
我们的大脑不是为现代社会生成的,它的生理结构早在石器时代就已成形。那时还没有表、记事日历、新闻、密码和电话号码。但在过去的20万年中,世界发生了巨变。现在,每天有成百万上亿的信息单元,即众所周知的“比特”涌向我们。我们的大脑必须不断区分重要和不重要的东西。在这样的信息大潮中,我们素来颇有成就的记忆力偶尔出些差错,又何足为奇呢?
遗憾的是,这种极为正常的记忆力差错常常被视为疾病。当您突然忘记一位老熟人的名字,您不担心这就是阿兹海默氏痴呆的症状吗?当我们的记忆力没有如社会所期待的那样时,我们经常会被讥讽,嘲笑,被视为傻瓜,甚至受到惩罚:比如在课堂上、工作岗位上,或者身为老人。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记忆力从30岁就开始减退,但近几年、几十年的研究成果令我们欢欣鼓舞:通过定期的记忆力训练,您可以在高龄时仍精神焕发,记忆力强盛。因为大脑如同我们的肌肉一样,是可以训练的。
记忆,这只是大脑负责的众多任务中的一种。大脑就像是一个日理万机的老总,管理着身体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它记下身体的各种信号,给它们一个知觉:当我们喝水太少时,它会让我们感到渴;当我们睡眠不足时,它会让我们感到累。大脑操纵着我们的行为,将外界的信息同我们的记忆连接在一起,因此成为意识所在地。它让我们感觉生气、高兴以及其他一些情感。所以,大脑参与了使我们成为有个性之人的一切:我们的身体、记忆、思想、情感和对外界的反应。大脑使我们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此外,大脑的大小和重量并不重要,它与脑力无关。女性的大脑平均重量为1250克,男性则为1350克。最重的大脑重达1700克,是一个智力迟钝之人的大脑;而最小的大脑只有大约900多克,它的主人是一个着名的作家。
大脑中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神经原),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几百万的数量可谓“小巫见大巫”。此外还有10倍多的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它们组成一个基本结构,神经原就嵌在其中,从中汲取能量。一个成年人大脑中的每个神经原同时和多达一万个其它的神经原连接在一起。两个神经原之间的结点--神经键--就像电焊点,将电脉冲继续传导下去。就这样,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一张神经网,总长达10万公里,相当于赤道之长的两倍半,有几千兆个分支。这张巨大的网络只占体重的2%~3%,却消耗了全部能量的20%。大脑在一天清醒的状态时制造的功率为25瓦,足够点亮一个电灯泡。
过去几十年,对大脑的研究取得了一个核心的认识,这一认识为我们带来一个好信息:大脑在人的一生中始终具有可塑性。高龄老人仍然具备学习和拥有好记性的前提条件。
当我们想从记忆中取出某条信息时,同时会有一大堆神经细胞活跃起来。这是因为,一方面储存一条信息是由许多神经细胞共同承担的;另一方面,各个神经细胞又参与储存许多不同的信息。因此,信息留下了复杂的记忆痕迹及深刻的印象。这种记忆形式有十分重要的优点:比如就算您的一部分神经细胞没了,您还是能认出您的祖母--您可能只是记不起来她是1940年结的婚而已。这种平行的储存方式可以在已有的和新的数据之间建立联系,大大扩充了大脑的容量。信息工程师早就在用电脑模型模仿人的神经网,但电脑离人的大脑脑力还相距甚远。
为了绘出大脑活动图,研究人员研究了那些因事故或疾病而导致大脑某些区域受损的人。他们发现,如果受伤者的某些记忆功能确有丧失,那么,这些功能都属于受损的大脑区域管辖。近些年来,科学家使用一些先进的形象方式发现了大脑哪些区域在记什么东西时产生了频繁的物质交换或放电行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叫正电子放射线X线体层照相术(PET)。现在,人们可以画一张简图,标示出我们的知觉接受的信息在被存进记忆和被调出时,都走了什么样的路。在这些过程中,信息是通过一些“瓶颈结构”运行的。在记忆时,大脑的几乎所有部分都做出了贡献--记忆是一项协作行为。
记忆三部曲
记忆是个概括的称呼,确切地说,它的过程有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是通过感觉器官,将信息留在脑中,这叫做“识记”。
第二阶段,就是把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加以保存,称为“保持”。
第三阶段,则是在需要的时候,把所需的信息提取出来,即是“再认或重现”。
只有完成这三个阶段,才能称之为名符其实的记忆。这正如照相的过程,先把焦点和曝光对好才按快门,然后把胶卷完整地保存好,再很好地显像。无论缺少了哪一阶段,都不会照出好像来。
①获取阶段--你获得了讯息
如果能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神奇的记忆机制怎样工作,那么首先看到的,就是它正在吞食!为记住某件事物,首先必须使其进入记忆机制中。因此,一切记忆活动,均从吞食阶段--也称作获取阶段--开始。一切事物无不适于记忆,事件、周围物体、听见的语言、看见的东西、思想和动作……总之,周围的一切,自身发生的一切,记忆机制都会准确地记住。记忆机制的功能是无限的。
但实际上,记忆机制并不能把一切都记住。有关的定律表明,每个人在获取记忆材料时,无不被迫加以选择。在记忆的第一阶段,这种局限性并非发自内心,甚至往往毫无意识。但人们会看到,在获取记忆材料阶段,有人获之甚少,有人则收获甚丰。
在我们醒着的时候,通过眼、耳、鼻、皮肤这些感觉器官,不断地往脑子里送信息。在这个阶段里,遇到要记忆的事情,必须尽可能清楚地把痕迹刻在脑子里。迷迷糊糊或被其他事物分散了注意,那只能在脑子里留下模糊不清的痕迹。第一重要的是抱着一定记住它的愿望,集中精神,加以牢记。
即使短时间可以记住的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会淡忘下去,不久甚至会忘得精光。因此,及早的复习,对于保持记忆是必要的。
②贮存阶段--你将讯息归档
记忆机制在吞食记忆材料之后,必须记住,记在脑海里,这就是记忆的本意,又是记忆过程的第二阶段,即贮存阶段。然而,这个阶段的运行,并非一帆风顺,获取的材料并非均能自然而然地贮存起来,而且贮存起来的材料,过一段时间之后,还会变形或遗忘。
与无限吞食记忆材料的情形相反,贮存记忆材料的可能性却大大受到限制,而其限制的程度又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环境而不同。认清这些变化的原因,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宽贮存的范围……
在这个保持阶段,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之后,其内容有时会发生变化。愿望、爱憎、新的经验等等,都会给记忆带来微妙的影响。
③追忆阶段--你能在脑中找到讯息 但是,如果某一事物,不是在获取之后,过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重返意识之中,又怎能知道它已贮人记忆库之中呢?这种记忆材料重返意识之中的活动,是记忆过程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
人们希望记性好,也就是希望追忆功能强。在自然状态下,追忆功能比贮存功能受到的限制更大。在日常生活中,追忆功能受到限制的事情屡见不鲜。有人回忆某件事,一时想不起来,过后又想起来了。这证明恰如上面所说,这件事确已贮存在记忆库中,但追忆的可能性一时受到限制。
不仅如此,追忆阶段具有变换无常的现象。有时,人们必须搜肠刮肚,才能找到某些记忆;而在另外的时候,记忆会自发地、连续不断地浮现出来,人们却不知究竟……实际上,变换无常只是表面现象,心理学家开始发现,无论自发浮现的记忆,还是有意识地找到的记忆,其变化都有规律可寻。
记忆过程三阶段--获取、贮存、追忆--各有各的机制,某些疾病或病理状态证明了这一点。例如,有人头部受到重击或受电击,失掉了受伤前某一段时期贮存的记忆,但获取回新材料的记忆功能却完好无损。相反,衰老大大降低了人们获取新材料的记忆功能,但他们过去已贮存的记忆材料却能长期完好地保存下来。
但是,整个记忆过程要求这三个阶段和谐连接,而且一个阶段的圆满完成,取决于前一段阶段完成的质量。因此,记忆材料只有获取得好,其贮存才能有效;而只有有效贮存的材料,才能准确快速地追忆起来。
在这段时间,记忆的运行恰如一个图书馆的工作。高质量的获取材料,相当于入库书籍准确无误地分类和编目录,以便在不同栏目卡片中查阅。其分类和编目录包括作者姓名、按字母排列书名,按小说、传记、科学、实用书籍等分类,等等。
同一本书,其标签在不同栏目中分布越广,读者越有可能查到。例如,图书馆的每个栏目,分别代表一个具体领域,某一本书在科学栏目,某一角落摆的是哲学书籍,某一层书架放的是书名,其第一个字母是F.G.H……等,这一切都一一标明。
书籍的分类、编目录和排列,宛如记忆材料有秩序地贮存在记忆机制中。新记忆材料按照其与旧记忆材料的联系,分别排列在大脑记忆库中的各个领域。
追忆好比从书库中提取某一本书。追忆某一事物很容易,犹如从分类、栏目、标签、排列很整齐的书架上取一本书那么方便。
这样,一个贮存良好的记忆材料,是很容易追忆的。由于记忆材料贮存良好,人们只要记得某件事和某个东西贮存在某个领域,就可以随意取出。这就是说,人们把某事物存入记忆库时,只要把新事物与已存入的某些旧事物“挂钩”即可。这种“挂钩”就好比图书馆分类编目录的标签。当人们追忆存入大脑记忆库的材料时,标签自会指明到哪个地方去提取。
举例来说,有人要给某杂货商打电话订货,但忘了商人的名字,因此无法在电话簿上找他的电话号码。这个商人的名字贮存在记忆库的哪一部分呢?好啦!他想到在家逗乐时常玩的一种文字游戏。他还记得是一种与某种商标有关的游戏;当他把新购进的杂货袋放到桌子上时,孩子们顺口读出印在袋子上的杂货商的名字。孩子们对他说:“你从小波丹进货!”想起来了,商人名叫波迪奈!
在把小杂货商的名字与大杂货店老板弗·波丹的名字联想中,人们巧妙地追忆起这个杂货商的名字。犹如孩子们拿人名做游戏,他则通过孩子的游戏引发联想,发现了要找的人名。
由此可见,人们可以得出如下公式:获取得好的材料→贮存得好的材料→追忆得好的材料。但公式到此并未结束。每个获取“完善”的材料,由于与已牢记的材料挂钩,标志明确、就易于追忆。由此可见,人们具有的这种易于追忆的材料越多,就有越多的机会把新获取的材料挂上钩。因此,人们的记忆力就变得越来越好!
换句话说,记得的材料越丰富,记忆力就越好。或者说,记住的东西越多,记新东西的能力就越强。
但是,在记起时如不能沉着地正确地提出来,有时就容易与其他记忆相混同而出现错记,此点必须注意。
如果你想提高记忆力,就必须重视这个“识记”、“保持”、“提取”的过程。要想在脑子里清楚地刻印上,又保持完好,还能有完美的重现能力,不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是不行的。因为记忆这种东西是极为主观的,以自己为中心的。所以对记忆对象的某一部分接受过强,或只接受便于自己接受的部分,就会出现忽略其他部分的情况。在审判中目击者的证词等等是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例子。正确的再认与重现,首先来自对客观识记的训练。
记忆的长短规律
记忆公式分为“获取→贮存→追忆”三步骤,记忆从效果长短则又分为如下三种记忆力形式:即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期记忆。
①即时记忆
即时记忆又称瞬间记忆,它是了解最少、最易忽视的记忆系统。事实上,多数人不知道它的存在。对这系统的最佳描述是:用它来记忆一些立即要做反应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