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金律5巧妙利用市场的波动
索罗斯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白手起家,如今已拥有数亿资产,他在货币市场上做神出鬼没的高杠杆赌博,因此有人戏称他为“投机家”;也有的人对他顶礼膜拜,尊其为“金融大鳄”。
争议归争议,索罗斯白手起家,巧妙利用市场的波动,逐渐蜕变为全球著名的有钱人,这是不争的事实。仔细剖析一下索罗斯的投资历程,了解一下索罗斯的投资哲学,当然您也可以称其为投机哲学,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取其所长,为己所用,相信对以后的投资帮助不会小。
索罗斯曾因成功地预测1987年的崩盘,从而受到举世股民神化般的追捧。其实索罗斯并没有什么超自然的能力,他的成功就在于以史为镜,借鉴了1929年崩盘的经验。
1929年股市崩盘与1987年崩盘有诸多类似之处:都是短期货币市场利率走扬,造成股市资金动能不足;都是由于大量美元流入他国中央银行,美国联邦理事会没有注入等量货币造成资金流动性不足;下跌幅度也与1929年相似,都是36%;每日价格的波动也与1929年相似;胡佛总统对股灾之初发表谈话也与里根总统在股灾发生之初发表谈话内容相似。
索罗斯就是基于这么多的相似才做出了股市要崩盘的准确预测。历史的经验往往可以用来预测未来,因为历史事件虽然是不会重演的,但是事物发展规律确是不变的。所以借鉴历史,不失为预测未来的一个好方法。
索罗斯有一个超乎常人的能力就是能够在极度混乱的市场里清楚的辨识机会与风险。一个长期追踪避险基金绩效的华尔街公司的领导人曾经说过:索罗斯能够以全球的高度观察大势,他非常了解市场是如何运作的,因此他非常清楚怎样可以运用杠杆进行操作,不论该杠杆是知识性的还是金融性的。
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天生就不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更是如此,国际资金流动皆是有荣有枯,有多头也有空头。市场哪里乱,哪里就可以赚到钱。学会辨识混乱,投资者就可能会赚到钱;局面越混乱,胆大心细的投资者就越能赚到钱。一项情形跌的越低,向上弹的力就会越大;跌的越深,市场越乱,就越可能出现反弹的大好行情。但是情况常常是:市场越乱,投资者就越跟着一起乱。因此市场上常常会出现恐慌性割肉和追涨杀跌的“自杀者”。
乱局对冷静而客观投资人来说,正是天赐良机,因为这可能是大捡便宜货的好时候,也可能是财富重新分配的时候。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太容易,投资者除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索罗斯投资策略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不恋战,形势不好赶快闪,认赔出场决不耽搁。1974年的时候,索罗斯在日本股票市场占有了极高的持股比例。有一天下午,东京某营业员打电话告诉他,日本人对陷入水门案件丑闻的尼克松总统反应欠佳,当时正在打网球的索罗斯毫无犹豫的立即决定抛出股票。由此可见迅速决策是许多成功投资者的必备功夫。
索罗斯绝不花十五分钟以上的时间做研究。索罗斯说过,日本是他喜欢的地方之一,他愿意在他喜欢的市场里投资。既然全部撤出,必然是他认为局面不妙。但是对于还没有发生的事,能够果断的立刻做出决定,并诉诸行动,没有半刻迟疑,这样杰出的决断力,绝非常人所能做到。
失败的投资者往往有一种恋战情结,涨了还想多,跌了又不肯认赔,拿不起放不下,最后只能落得个看了难过,杀了手软的结果。
一些别人听来可能平淡无奇的话,在索罗斯听起来,可能就是重要的买进或卖出的信号。
各国重要领导,甚至重要的地方官员、商界大腕的谈话,往往都会有很重要的含义在里面,聪明的投资者总能听懂其中的含义,从而做出正确的预测。
1992年,德国央行史莱辛革的演说中提到:如果投资人认为欧元是一篮子固定货币的话,那就错的离谱了。当年总统为了经济问题,一再提高马克的利率,使得马克变成强势货币,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德国及意大利不得不跟进,但是英国及意大利的经济情况不理想,因此在苦撑汇率之时,对德国抱怨连连。
索罗斯听完史莱辛阁的演讲之后,确定其中必有它意,有可能是在影射意大利的里拉。后来索罗斯与史莱辛阁交谈时问史莱辛阁,对欧元作为货币有什么看法。得到的回答是,史莱辛阁喜欢欧元的构想,但是对欧元的叫法不太喜欢,如果同一名称叫马克的话,他才会比较容易接受。
索罗斯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于是立刻放空意大利里拉,这让他大赚了三亿;随后索罗斯借了一大笔英镑,然后改换成马克,又赚了十亿美金。索罗斯的反应说明他有一种能解读话语弦外之音的高超本领。
有的投资者总是抱着一种“事不关股,高高挂起”的态度。索罗斯则刚好相反,他关注通过报纸、电视、广播获取的消息甚至口耳相传的小道消息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的解读能力。
197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索罗斯听说银行要宴请证券分析师,这可是一件新鲜事。虽然索罗斯没有被邀请,但他却敏锐地感觉到要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接下来,他以最快的速度买进经营体质较佳的银行股,果然索罗斯通过买进的股票获利五成。当时他解读到的弦外音是:银行业可能要公布利多消息。
索罗斯在金融界的投资征战中总是充满霸气,或者说是豪气。很多人误以为只是“命运之神”特别眷恋索罗斯,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赢了的赌棍,如果赌输了他也就是穷光蛋一个。
其实,索罗斯在冒险之前,是作过充足的风险评估的,他的每一次冒险都是有理有据的。虽然是豪赌但那些并不是他的全部财产。他时常会在下注之前先以小额资金试一下市场,索罗斯从来不会用他的全部家当去搏市场。
索罗斯每次的下注方式都是先研究市场,发现浮华现象,找出乱市本质,随后才会调集大批资金,予以致命重击。只不过他每次的研究速度快得惊人而已。
在1987年的股市崩盘中,索罗斯由于猜错了崩盘的顺序,结果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有人问他对此次失败的感觉时,索罗斯答到:这很有趣。
了解索罗斯的人都知道,索罗斯总是能够镇定的面对崩盘,他比任何人的认赔态度都要好。他也会找出市场没照他的想法演变的原因,但既然发生了,就让它过去吧,大步迈开,没什么好遗憾的。索罗斯当然不会没有痛苦,但他认为:赔钱的确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是一个投资者不愿碰到的遭遇,但只要是玩这个游戏就必须能够输得起。
索罗斯总能心平气和地面对赚钱和亏钱,不管结局怎样,他从不纵情狂笑,也从不愁眉不展,在他的字典里,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赚钱只是他的工作而已,并不是他用生命下的赌注。这样的深沉和开阔并不是每一个投资者都能做到的。
投资记事本。
金律1-5中列举的都是举世闻名的有钱人,都是成功投资的典范,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获取与管理财富的习惯,以及各自不同的投资途径,但是他们却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成长经历,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心态。
第一,能够忍受寂寞。每一次成功的投资都要历经长期的寂寞的等待,都是一次积累到爆发的过程。当别人一窝蜂涌入的时候,只有认真观察和耐心等待的投资者,才能最终挣到大钱。
第二,金钱变资本。这些后来的有钱人,都是先拥有了一小笔钱之后,就不再为别人“做嫁衣裳”,而是自己做老板,把钱变为资本,为自己生钱。有人说穷人是消费者,富人是投资者;穷人负责发现,富人负责发扬。一点不错,穷人缺什么?缺钱!但穷人最缺的不是财富,而是创造财富的意识和习惯。有钱人都是尽量地把财富变成资产,穷人却总是把有限的财富变成负债,最后的距离当然会越拉越大了。
这些有钱人当初给人打工时,成绩都不错,按我们的话说,“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但是这些今天的有钱人却能在贫穷的时候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人是老板,是成立自己的公司,然后把它经营好。
第三,目标明确,大胆心细。目标明确并不等于大胆蛮干。一个人在做事之前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是实现目标的前提,而大胆心细是必要条件。李嘉诚大胆的人弃我取,让他在地产界大赚一笔。但是这个大胆是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洛克菲勒由于大胆地做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决定”,而改变了他的一生。这个决定也是基于他长期以来对市场细致的分析,和准确的理解。比尔盖茨之所以敢把钱大胆的交给自己的管家,也是由于他对这个大管家的能力早已了如指掌。索罗斯的大胆更是建立在长期对市场的关注和研究之上。
第四,眼光放远,果断决策。如果当初只盯着眼前的利益,李嘉诚如今充其量是个某某级的大股东,洛克菲勒也无非是个有钱的石油商,比尔盖茨最多也就是个高级电脑工程师,至于索罗斯可能也只是个炒市不起眼的小角色。可以说因为他们拥有超常的决策力和绝好的眼光,才获得了今天的大师级的地位和回报。只有有眼光的人,才会看出市局变化,才能在最佳的时候抢得先机。
第五,心态平和。成也好,败也好,变化的应该是钱的数量而不应该是心态。荣辱不惊才是一个投资者最大的制胜法宝。
与前面提到的几位投资大师相比,巴菲特算得上是投资大师中的大师,因为他只靠股票投资和收购就拥有了令人炫目的财富,并因此摘得“华尔街股神”的桂冠。巴菲特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下面就让时间来揭开他的神秘面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