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放下你的架子,尊重孩子(3)
其实,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会强烈感觉到自己的独立性,想拥有自己的隐私,也渴望被尊重。这是孩子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一种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减少,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成人化倾向明显,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同时,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知识信息的增多,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起来,感情变得细腻起来,会产生许多想法,原先敞开的心扉渐渐关闭,有了自己的隐私;而且,即使他们有不少话想说,但观点已经与父母有所不同了,于是他们与父母的心理沟通就会明显减少,转而把自己的“秘密”和内心的感受都倾诉在日记里。
这时,如果父母采取强硬和蛮横的手段,想方设法去查看孩子的日记、偷听孩子的电话等,无视孩子的感受,随意侵犯孩子的隐私,则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孩子会因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而采取更极端的措施将其保护起来,把自己的心紧紧锁闭,导致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恶化。这样,父母想了解孩子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专家支招】
理智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隐私权,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做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对孩子的隐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积极的引导。
1.从心底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孩子是个人,不是物。他是人,他就有感情,就有他自己的行为方式,就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也有他的隐私权。为人父母者,如果你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那么,你首先要做这样的人。要让孩子尊重你,你便应当先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隐私,在家庭教育中应当表现为更多的契约精神和民主、协商的方法和方式。比如,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孩子当做成人一样尊重。
2.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
试着了解他们的想法,要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宽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稚嫩想法和做法。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尽量以平等的身份多与孩子交流,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父母,如果真的想看孩子所写的东西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一定要争取使孩子信任自己,使孩子主动、自愿地披露心中的隐私。
3.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
父母不能苛求一个处在叛逆期、并不成熟的孩子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父母获取有关孩子隐私的信息,即使有些越轨和不良因素,也不必大惊失色,甚至对孩子辱骂殴打,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理想、事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途径对孩子加以引导,引导孩子自己悟出为人处世的真理,提高孩子按规范要求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有了这种自我教育能力,一些隐私中的危险倾向,都有可能自我解决。
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孩子大了,内心里有不愿告诉别人的秘密也是自然的事情。尽管孩子的内心世界里的秘密不一定正确,但这些秘密毕竟是孩子成长的表现,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所以,父母们对此应该给以充分的尊重。在生活中,父母要密切注意孩子在态度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当孩子希望自己的房间没有人打扰时,父母就不要随便进入;当孩子希望拥有记录自己秘密的日记本时,父母就不要偷看,更不能采取打骂体罚的方式。
保护个人隐私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保护隐私就是保护自己。当孩子的隐私意识逐渐增强时,父母应当高兴才对。
天下父母们,当你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赏识和尊重孩子,孩子也同样会尊重你,从而把你当成他的好朋友。当他们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心中有秘密的时候,才有可能主动向你谈起。请记住,你越尊重孩子的隐私,你与孩子的距离也就越近。
⊙尊重孩子的朋友
〖场景再现〗
爸爸参加了小丽她们班的家长会。一回到家便把一个小本子递给了小丽,上面记下了小丽的名次和成绩,还记下了班里前十名的名单及成绩。忽然,小丽看到在小本子显眼的地方写着她的铁杆姐妹的名字,倒数第三,306分。爸爸记这个干什么?她正疑惑着,爸爸先开口了:你看见你那个什么最铁的姐妹的分数了吗?那么差,你怎么整天和这种人在一起?小丽知道了爸爸记我好朋友的成绩的原因,“她的成绩好坏,跟我和她是好朋友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大了,你以后不能和这种坏孩子在一起!”“她不坏!”小丽叫喊着。
“不管如何,你不能和她来往了!你看看她那个差分,你以后会被影响的!”爸爸张大嘴巴嚷着。“我不会的,不会受她的影响的!”小丽为好友抱不平,“她不是坏孩子,她虽然学习不好,可她人不坏,她很善良,待人友好,我和她是分不开的好朋友。”小丽继续和爸爸喊。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可不管小丽怎么说,爸爸都不同意她们两个再来往。小丽生气地跑进自己房间偷偷地哭了。
【深度诠释】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与优秀的同学交朋友,可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与成绩差的同学交朋友,便会感到惊恐万端,生怕成绩差的学生影响了自家的孩子。
一个在政坛上颇有建树的家长就曾经把女儿写的一篇文章给我看,问我对他家的对孩子交比自己差的朋友该怎么办。
相信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这种体会:回忆起童年生活时会感觉非常兴奋,说起与童年朋友一起做的各种趣事,如数家珍。父母也会有这种经历,这些经历说明:在孩子成长阶段是需要朋友的,孩童时代的友谊是非常珍贵的。童年时代不应该缺失朋友,这会让孩子过得很孤独,而且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支持孩子的社会交往、尊重孩子的朋友,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尊重而更加信赖父母,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友谊和交往,促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尊重孩子的朋友,对孩子的成长也有诸多好处:
首先,可以通过赏识孩子朋友的优点,让孩子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主动学习,克服自己的缺点。
其次,尊重孩子的朋友,鼓励孩子与孩子们交往,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和交际能力。
最后,鼓励孩子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培养群体意识,可以克服孩子过强的个体意识。朋友之间的群体生活可以克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让他们遵从群体活动规则,认识到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只顾自己,就会受到朋友们的排斥,其他孩子就会看不起他,不跟他玩儿,将会促使孩子最终向群体规范“投降”。“合群”是人的重要品质和能力,这是父母无法口授给孩子的。
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交朋友,当孩子有了朋友之后,应该给予赏识和尊重,促进孩子之间的交往。
如果孩子已经交上了朋友,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比如对孩子说:“真高兴你有了自己的朋友,听说你的朋友很棒,你们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或者说:“听说你交的朋友很出色,我很想见见他,你看可以吗?’,
如果孩子还没有朋友,则应积极帮孩子寻找。比如鼓励孩子与家附近的孩子一起玩,与同事或同学的孩子一起玩。并适时和孩子讨论他们交往的情况,帮助孩子分析并作出选择。
另外,要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把孩子的朋友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采取热情欢迎的态度。当孩子来家里时,父母应该说:“我们家来朋友啦,欢迎欢迎。”或者说:“真高兴我的孩子有你这样的朋友,你能来太好了!”而且要鼓励孩子认真接待,让孩子的朋友感觉到你对他们的支持和赏识。父母这样做,既可以表示自己对孩子的尊重,也可以进一步密切与孩子的关系。
【专家支招】
对于孩子和朋友的交往,父母既不能草木皆兵,任意破坏孩子与朋友之间的感情,也不能听之任之,使孩子陷入不当的交际圈。而是要充分利用他们喜欢交往的心理,因势利导,正确地引导和帮助他们建立纯真的友谊。
1.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人才算好朋友
父母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进行择友引导。比如革命老人谢觉哉在《交朋友中的道理》一文中就提出过这样的忠告:“要交‘益友’,不交‘损友’。”就是要和正直的人、诚实的人、爱集体的人的人交朋友,不能与品德低劣、染有恶习的人交往。这样就让孩子在交友之时,有了一个大的原则和方向,不与那些品质低劣的人交往,从而避免陷入交往误区。
2.培养孩子交往的信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孩子在某些方面有了特长,就会为他结识新朋友提供机会,在交往中增强自信心。托马斯·伯恩特说:“友谊建立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那么就努力培养他的多种兴趣。这样,在参加共同活动中,可以逐步建立朋友之间的友谊。”
3.指导孩子怎样与朋友相处
在孩子交朋友的过程中,父母要不断地进行指导:对待朋友要真诚坦率,以诚相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待朋友要努力做到热情、关心、彬彬有礼。处事要宽宏大量,不计较个人得失。每个人的性格、情趣各有不同,交往中就要尽量尊重朋友的意愿,主动寻找双方都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交谈。
另外,由于每个朋友的心理还都有心理敏感区,那就要在平时说话、玩笑里,尽量避免刺激朋友心理敏感点,不要刺痛他心灵的“疮疤”。还要告诉孩子,在与朋友相交时,要特别讲究信用,凡自己不容易办到的事情,切不要轻易答应,说话也要留有余地。但凡自己能办到的和答应办的事,那就要千方百计尽力去办。如果遇到意外,事情没办成,就应主动向朋友说明情况,以取得对方的谅解。
4.尊重孩子的意愿
在孩子交往过程中,尽管需要父母的指导,但父母也要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权。在选择朋友方面,父母和孩子的意见常常会不一致,只要对方不是品行太差,还是尽量先尊重孩子的意见,然后在他们们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5.当孩子结交了不大好的朋友时要引导
由于孩子涉世不深,辨识能力不强,一时不慎就可能出现不良的交往。万一自己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切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而应该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和积极防范措施。一般来说,当孩子结交了不好的朋友并犯了错误的时候,绝大多数孩子会怀着悔恨又害怕的心理,这正是父母对他们进行细致教育的良机。如果父母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则会让孩子产生对立情绪,甚至破罐子破摔,以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耐心地弄清情况,再诚恳地与孩子进行感情沟通,提高孩子的认识。必要时,还应与学校、有关方面联系,终止孩子与不良朋友的交往。
⊙别用孩子的成绩长自己的脸
〖场景再现〗
金女士参加了女儿期末考试后的家长会。父母们聚在一起,也就是说说孩子的学习,相互取取经、发发牢骚,当然也总免不了比比孩子的成绩。因为金女士的女儿一向成绩优异,大家都对她羡慕不已,这个说“看人家的孩子多让人省心”,那个说“你有什么教育孩子的好办法也教教我们”,让金女士感到很得意。可是一公布成绩,金女士傻眼了:女儿这次只考了个二十几名!尽管老师对金女士说,孩子只是因为数学考试中的一道大题意外失手,才把成绩拉了下来,其他几门课都考得很好。可金女士却觉得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回到家,金女士就把女儿叫到身边大声训斥起来:“你这次考试怎么考的呀?怎么会这么马虎,把一道大题的分都丢了!平时你都能考个前三名,这回竟然考了二十几名!你知道我去开家长会时多没面子,别的家长还要向我取经,结果我女儿考得还不如人家呢!”
像金女士这样用孩子的分数来为自己挣面子的父母可以说还真不少。其实这是很不应该的。事实上,正因为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父母才更应该与老师多接触,只有这样,才能找出孩子学习不好的症结所在。如果认为孩子表现不好,同时又错误地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成了自己的脸面,那么缺少沟通的孩子也只会越来越学不好。
【深度诠释】
过去人们比吃,比穿,比钱多,现在却开始比孩子了。谁家的孩子成绩多么多么优秀,谁家的孩子多么多么有才华,谁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学校……把孩子学业成绩当成装饰品,当成向别人炫耀的资本。据一位妈妈所说,平时她和同事们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大家聚会的时候,也都带着孩子,别人的孩子如何如何优秀。如果自家的孩子不跟上脚步的话,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会让做家长的很没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