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神话
《山海经》
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作者:集体收编。
文体:神话。
成书年代:战国。
一作者介绍。
《山海经》旧称大禹、伯益所著,但经后人多次增补之后,已看不出大禹、伯益所著的迹象。书中又多次出现夏后、周文王等夏禹时代之后的人名地名,因此,夏禹、伯益著《山海经》之说难以置信。据《四库全书总提要》记载,《山海经》是周秦间人记的。后世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品,它是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又经秦汉学声的最终修补而成的一部著作。
二作品档案。
《山海经》是我国现存古籍中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一部奇书。该书分《山经》《海经》两个部分。现存《山海经》共收十八篇,分《山经》五卷,《海经》十三卷,31000多字。其中《山经》又称《五藏山经》,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五部分;《海经》包括《海内经》四篇、《海外经》四篇、《大荒经》四篇、《海内经》一篇。书中记载了许多国家和民族离奇的故事,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及思想状况。全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天文、地理、气象、历法、医学、动物、植物、矿产、水利、民俗、宗教、神话,等等。千百年来它以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海内外的读者。
《山海经》大约成书于战国期间,秦汉时代又有人对它进行了增补,《汉书·解志》中收录有十六篇。晋代的时候,郭璞为此书作了注释,明代的杨慎对其作了补注。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为最好的注本。
岳麓书社版《山海经》
三内容概要。
《山海经》以地理山川为线索,以上百个邦国的山水、风物,以及相关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其内容之广,如天、地、山、海、民俗、历史等等无所不包,是当时其他书籍所难比拟的。书中对于“十日”“十二月亮”“岁十有二”的记载,反映了十二天干,十二地支和一年十二个月,每十天为一句的原始历法和世界上最早的十进位法。书中还记录了较早的气象学的史料。在地理方面对于众多的山川、河流的记载和描述则确有其址,较为准确。该书将地理和人文有机地融为一体,展示出了一幅生动美丽、宽阔无比的人类生活环境的三维图画。
《山海经》最具魅力之处,在于它的神话内容,书中出现的各种神祗四百多个,这些神祗的形象最接近我国古代原始形态的神话,它们总是一半呈动物,一半呈人形,带着原始宗教的神秘色彩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些神祗以及和它们相关的神话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刚刚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甚至改造自然的一种愿望。
夸父逐日。
东北海海外,大荒当中,有一座山,名叫成都载天山。山上有个人,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手里握着两条黄蛇,他叫夸父。夸父的祖父是幽冥世界的统治者,名叫后土,父亲名叫信。
夸父是一位勇士,他曾发下宏伟的誓愿,想去和太阳赛跑,追赶太阳。后来,夸父果然真的行动了。他向着太阳的方向奔跑,追呀,迫呀,走进太阳炎热的光轮里。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烤得夸父嗓子里直冒烟,烤得夸父口里干渴难耐。他到处找水喝,来到黄河、渭河边,俯下身子喝起水来,两条大河的水眨眼间都被他一口气喝得精光。然而,还不能解除口渴。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到大泽里去喝水,但他太累了,还没赶到大泽,半路上就瘫倒在地,死了。
临死前,夸父抛掉手里的木杖,木杖立即变成了邓林邓林其实就是桃林,就是夸父山北边那一座茂密繁盛、硕果累累、方圆三百里的桃林。山海经图。
黄帝杀蚩尤。
在系昆山上面,用池泥建筑了一座共工台,当地凡是射箭的人,都不敢朝着台所在的北方射击,为的是敬畏共工的威灵。
当时,黄帝居住在天地的中央,主宰一切神灵,称中央天帝。他有个弟弟叫蚩尤,这个人野心很大,他先篡位杀死了炎帝,又想打败黄帝,成为中央天帝。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蚩尤命他的臣民制造了许多兵器,然后率领魑魅魍魉等妖魔鬼怪和铜头铁额的士兵,去讨伐黄帝。黄帝没有做准备,刚交战,就吃了大败仗。为了有效对抗气势汹汹、有备而来的蚩尤,黄帝派遣应龙到冀州的原野上去抵御他。
应龙是天上一条神龙,它长有一对翅膀,住在凶黎土邱山南端,擅长蓄水行雨。应龙展开翅膀,飞行在空中,蓄积了大量的水,准备一举淹没蚩尤。哪知蚩尤早有防备,他请来风伯和雨师,纵起一场大风雨,使应龙蓄的水失去了作用。
就在自己的部队快支持不住的时候,黄帝调来了自己的女儿名叫魃的人们都叫她旱魃,对付蚩尤的风伯雨师。魃住在共工台上,经常穿着一件青色衣服,秃顶,头上没有一根头发。魃的身体内蕴藏着丰富的热力。她接到父亲的调令后,运用自己的特长把狂风和暴雨都止住了。就这样,黄帝杀掉了作恶多端的蚩尤。
再说那位天女旱魃,她用尽了神力,不能再返回天国了。她居住的地方,一年四季一滴雨也没有,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后来,叔均向黄帝建议,把旱魃安置在赤水的北边。这样一来,旱灾的威胁解除了,叔均也因为立下大功,而被黄帝封为田神。旱魃她在人间游荡惯了,不安守本分,便时时偷逃出来,到处骚扰百姓。所到之处,难免发生旱灾。痛恨旱魃想要驱逐她的人民,便设下禁咒向她祷告道:“神啊!回到北方赤水你的故居去吧。”据说旱魃听了这番话后,感到羞愧,又回到赤水去了。后来,人们经常在赤水北方,看到一位穿青色衣服的女子在天地之间走来走去,她就是天女旱魃。
精卫填海。
北方的发鸠山上,有一种鸟,形状像乌鸦,花脑袋,白嘴壳,红足爪,每当呜叫的时候,总发出“精卫”、“精卫”的声音,时间长了,人们就称呼这种鸟叫“精卫”。
精卫是太阳神炎帝的小女儿,原名叫女娃,住在东海之滨,她经常去大海边游玩。有一天,女娃照例来到大海边散步,她抬头看见海是蓝蓝的,天是蓝蓝的,海天一色,她顿觉心旷神怡。她深深陶醉在美丽的大自然之中,一时兴起,跃入水中向大海深处游去。突然,海上骤起大风,卷起层层波涛。女娃赶忙向岸边回游,但太晚了,狂风巨浪无情地将她卷入深深的海底。
女娃淹死在大海里。然而,她的灵魂没有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消失。她痛恨东海的残酷,她发誓要使东海干枯。于是,她的灵魂化成了“精卫”鸟。为了复仇,精卫鸟每天不停地去衔来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子,投到东海里去,她要把大海填平。
四主要人物形象。
精卫。
《山海经·山经》“精卫填海”故事中的主人公。相传她是炎帝女女娃精灵所化。女娃被海水淹死在东海之后,为了不让别人再遭此劫难,便化做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立志要将东海填平,陶渊明曾做诗赞她:“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精卫鸟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象征着远古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壮举。
夸父。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故事中的主人公。传说他是大神后土的后代,为了展示人的力量和太阳赛跑,最后渴死在寻找大湖的途中。《山海经·海外北经》还记述了夸父临死前,扔掉手中的木杖,木杖变成了一片桃林。陶渊明曾做诗赞他:“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蚩尤。
《黄帝杀蚩尤》中的主要人物。相传蚩尤为古代黎族的首领。在当时黎族比较庞大,共有八十一氏族。传说中的蚩尤是个害人的妖魔,而黄帝是一个降伏妖魔的英雄。故事中描写了蚩尤与黄帝在涿鹿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激烈的战斗。传说蚩尤曾率铜头铁额的黎族大军,向黄帝发起进攻,黄帝命令应龙在冀州之野与敌相战。双方经过激烈的战斗,最后终于被黄帝擒杀了。
后羿。
《山海经》“后羿射日”故事中的人物。传说天地之初,天上有九个太阳,人们处于有日无夜,备受煎熬的环境中劳作。后羿用他的神弓射掉了八个太阳,只留下了其中的一个,从此天地之间昼夜分明,改变了人们生存劳动的环境。
在古人的心目中,后羿是一位大智大勇的英雄,人民歌颂他敬仰他,尊称他为“仁羿”。这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要征服、战胜所有自然灾害的决心和理想。
刑天。
《山海经·海外西经》中的人物。刑天和天帝争夺神位,天帝用法术砍掉了他的脑袋,并把它埋在了常羊山。刑天失去了大脑,并没有倒下,他将两个乳头变成了眼睛,肚脐变成了嘴巴,左手拿盾牌,右手拿板斧,斗志昂扬。最后刑天虽然被天帝杀掉了,但他却不肯向命运屈服,敢于抗暴复仇,敢于和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斗争到底。陶渊明曾做诗赞他:“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刑天宁死不屈的光辉形象,启迪着后人,鼓舞着人们的斗志。
五精彩文段推荐。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节选自《南山经》
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一日而三尾,名曰囗,其音如囗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余鸟”,服之使人不厌,又可以御凶。
节选自《西山经》
雷泽中有雷神,龙首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节选自《海内东经》
六文学成就。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山海经》中保存的神话是相当古老的,其中有不少想象奇特的神话,像夸父追日,刑天舞干戚等都深入人心,流传很广。《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虽然是片段的,但不少故事已经有清晰的轮廓,有的甚至可以看到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山海经》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其特征,反映了人类始祖对待自然的态度,歌颂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
《山海经》以其奇特的思维,广博的故事,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并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后代很多著名作家,像屈原、蒲松龄等人的作品都体现了神话的精髓和力量。
七名家点评。
《山海经》则至今流传,其中《山经》和《海经》各成一体;《海经》又可分为两组,一组为《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一组为《大荒四经》与《海内经》。这两组的记载是大略相同的,它们共就一种图画作为说明书。所以可以说是一件东西的两种记载。
顾颉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