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我真的快不起来啊!--发现孩子“慢”的深层原因(4)

▲ 教孩子学会保持快乐的心态

总是感到不高兴的孩子,他的心态就是不快乐的,他一直都背着负面的情绪,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用来对抗情绪了,自然就不能好好去做事了。英国作家狄更斯曾经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能都有力量。”因此,我们要教孩子学会保持快乐的心态,使他自己主动快起来。

我们可以先从自身做起,在家中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给孩子多准备各种各样的书籍,鼓励他从书中掌握更多的智慧;我们也要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及时帮他清理心理“垃圾”。同时,我们也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游戏,调动他做事的积极性与积极的情绪。当孩子拥有了快乐的心态,他就一定不会再磨蹭了。

▲ 适当地让孩子承受一些压力

我们都知道,世事并不可能按照我们每个人的意愿去发展,所以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在不愉快的情绪下去做事。甚至有时我们需要放弃自己的快乐,只为了去做一件重要的事情。

可孩子似乎并不能理解这一点,情绪往往会搅得他不能集中精力。所以我们要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教他学会忍耐,并要他向着自己认准的目标不断前进,尽量不要为自己的情绪所左右。

9. 是去呢,还是不去?--孩子犹豫不决,就会磨蹭拖拉

犹豫不决,迟疑、拿不定主意的意思。由这个定义我们就能看出来,一旦一个人做事变得犹豫不决,那么他就会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权衡,这也使得他的行动变得缓慢。

有的孩子就经常犹豫不决,如果要问他要不要去某个地方,他一定会在那里想半天:“是去呢?还是不去呢?”大量的时间就被他这种不断的而且毫无意义的思考浪费掉了,他做起事来自然就会磨蹭拖拉。

五一劳动节时,全家好容易有了3天假期。放假第一天,妈妈问思思:“你想去哪里玩呢?”思思想了想说:“植物园吧。”妈妈刚要点头,思思却又说:“嗯……我觉得自然博物馆好像也不错。”妈妈说:“那你到底想去哪里?”思思皱着眉头说:“植物园新引进了许多植物,看了可以长知识;自然博物馆我很早前就想去了,可惜一直没机会。……其实,我也想去游乐场玩一次的。”妈妈笑着摇头:“像你这样选这个又选那个,总也决定不了,这怎么能行呢?”

思思听了妈妈的话有些着急了,可是越急,她越选不出来。就这样,假期第一天的上午时间,就被思思这“无止境”的选择磨蹭过去了……

虽然我们不提倡孩子鲁莽行事,但我们也同样不希望孩子变得过分地瞻前顾后,他不能总是在左右衡量。当机立断才是孩子能快速做事的条件,否则犹豫不决一定会使他变得拖拉。而且,如此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这种犹豫不决的个性。所以,我们该及时帮他纠正这种不良习惯。

▲ 教孩子学会衡量“选项”

孩子为什么会犹豫?是因为在他心中,他无法正确衡量那些选择项,他不知道哪个更重要,也不知道哪个是当下最该做的。要帮孩子摆脱犹豫不决,我们首先就要教他学会衡量他要做的事情。

在面对问题时,孩子要有一些必要的分析,我们应该指导他分辨出哪些事是必须要做的,哪些事是可以缓一下再做的。然后他还要对这些事情进行排序,从最重要的事情开始做起。

别说是孩子,现在有很多成年人面对各种事情都不会很好地进行选择,总也下不了决定。所以我们不要心急,要让孩子逐渐养成选择的习惯,当他的判断能力有所提高后,他的选择时间自然就会缩短。

▲ 帮孩子找到犹豫不决的根本原因

孩子犹豫不决的原因有许多,比如开篇故事中的思思,我们就要考虑她为什么会拿不准去哪里,是担心去的地方让她失望?还是怕父母会反对她的选择,不让她去?诸如这样的问题,我们只有深入询问,才能了解孩子内心究竟在担心什么。

不过我们虽然是在刨根问底,但我们也要注意态度,不能问得很直接,否则如果问题涉及孩子的自尊心,他也许会因为反感而不再吐露心声。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对他是发自内心的关心,然后用一种平等的、温柔的、简洁的话语来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犹豫不决的根本原因。

▲ 鼓励孩子在限定时间内下决定

我们接着还说思思的故事,看看思思的妈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妈妈看思思依然没有决定好要去哪里玩。她看了看表,对思思说:“这样好了,我给你3分钟,你再认真思考一下。最后给我一个答案,如果你说不出来,我们今天就不出去了。”思思一听有些着急,可看着妈妈已经掏出手机开始进行倒计时了,她无奈只得继续思考。

时间快到时,妈妈数出了声音:“……6、5、4、3、2、1,时间到!思思,你想去哪里玩?”思思赶紧说:“植物园。”妈妈笑了:“这不是能决定吗?为什么要等那么长时间呢?以后这个拖拉的毛病可要改一改呀!”

思思的妈妈就是采用一种限定时间内做选择的方法。这“逼迫”思思不得不当即下决定。不过,有的孩子即便时间到了也依然无法下决定,此时我们也可以采取思思的妈妈说的方法,取消活动,并且让孩子来承担这个责任。这也是在给孩子提一个醒。

在不同的事情上,孩子磨蹭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为了帮助孩子改掉因为犹豫不决而拖拉的毛病,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他,并挑出他犹豫时间短的、相对熟悉的、他比较有把握的事情,然后要他进行选择,而且一旦定下来就绝不轻易改变。我们要对孩子加强这样的训练,使他逐渐摆脱这种“选择恐惧症”。

10. 我就不快!就不快!--孩子用“拖拉”对抗妈妈的催促

孩子的这种磨蹭方式恐怕是最让我们感到头疼的,因为他并不是快不起来,而是根本就不想快。他“自如”地控制着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说白了就是在和我们作对。如果我们去催促他,他的回答也许永远都是:“我不快!我就不快!”

晓东原本可以很快地做完作业,只不过做完作业后妈妈通常都要他练习书法或者背英语单词,他觉得很烦。于是,他便开始将做作业的时间延长,时间消磨够了,也就该睡觉了,这样他就不用写大字,更不用背那些可恶的单词了。不过,妈妈还是察觉到了他的想法,但她却并没有批评晓东,甚至都没提起这件事。

一天放学后,晓东依然和往常一样慢悠悠地写作业。妈妈趁他出来喝水时随便问了一句:“作业写完了吗?”晓东故意摇头回答:“哪有那么快啊!”妈妈点头说:“哦,看来最近的作业都很难啊!”晓东不得不接下句说:“是、是啊!老师真是的!”妈妈问:“要不要我帮你?如果你有不会的地方,可以来问妈妈呀!”“呃……”晓东赶紧说,“没事的,妈妈。您放心,我能搞定!”妈妈笑着点头:“嗯,我相信你。”

晓东以为蒙混了过去,回房间后他依然很磨蹭地写着作业,并没有改变。后来,当他借口出去吃东西时,妈妈又问他:“怎么样?攻克难题了吗?”晓东不想再像刚才那样被追问,连忙点头说:“完了,完了。哎呀,老师最近的作业真难啊!”妈妈夸赞道:“那太好了!我就知道你能行。既然你做完了,那过来给妈妈帮个忙,帮我缠一下毛线球。”晓东一下子傻了眼,他又不好说作业根本没写完,只得坐了下来。

结果,晓东当天的作业当然是没能完成,第二天他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用拖拉去“对付”妈妈了。

晓东以为自己可以“瞒天过海”,却没提防妈妈的“欲擒故纵”。我们说这位妈妈是一位聪明的妈妈,她没用常用的打骂训斥教育,只是这样的一个小对策,就轻松解决了孩子拖拉的问题。

虽然孩子会用磨蹭来对付我们,但我们却没必要因此而大发雷霆,也没必要用强硬的态度去对待他。因为带有这种思想的孩子,往往内心已经有了一种逆反的心理,我们的粗暴对待,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如果孩子的拖拉是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也要多动动脑筋,学会巧妙应对。

▲ 弄明白孩子用拖来来对抗催促的原因

我们有谁不想过快乐的生活呢?即便是孩子也希望自己能轻松自由地成长。可孩子偏偏要用这样的一种方法与我们作对,明知道作对会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他却还非要这样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和他进行沟通,心平气和地与他就这件事情交流一下,听他诉一诉他到底有什么“苦处”。此时我们不要挖苦他,也不要批评他,否则我们的这种威严感很可能会使孩子迫于妈妈的威力,而产生更为强烈的逆反情绪,他也就不可能将真心话告诉我们了。

我们要引导孩子说出他内心的想法与感受,如果是我们自身的原因,我们就要综合孩子的自身特点与成长特点,重新审视自身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如果是孩子的原因,我们则要帮他解开内心的疙瘩,平复他激动的情绪。

当然了,如果孩子真的只是无理取闹,我们就要郑重其事地对他提出要求,告诉他这样做是不正确的,是不尊重父母的行为,并要求他立刻停止这种做法。

▲ 尊重孩子的感受与意愿

大多时候,我们总是从个人意愿出发,去催促孩子该怎么做、不要怎么做。我们是站在妈妈的角度去看问题的,总以为我们作出的决定就是在为孩子好,可其实他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他对某些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意见,而且我们的决定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

既然我们也是在为孩子好,那么也不妨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权利,听一听他的感受与意愿。适当地放开手,让孩子能自己去安排时间。我们不要总是去催促他,也没必要非得要求他做这个做那个,我们也该信任孩子,相信他能做好他该做的事情。

▲ 学会对孩子“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是兵法三十六计中的第十六计。意思是说,原本想要捉住某人,但却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警惕最终暴露自己,然后再将其捉住。

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这种故意磨蹭的做法就会显得越发明显,他可能会为了达到自己的某些小目的,比如要出去玩或者逃避学习等等,而使出这样的一种“小手段”。此时,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这一方法,就像上面故事中晓东的妈妈那样,巧妙地使孩子改掉故意拖拉的毛病。

在使用这样的方法时,我们要注意不能着急,否则孩子作对的心理会更加强烈。而且,我们也要能分清孩子磨蹭的原因。假如孩子之前并不磨蹭,只是突然有了这样的举动,我们就要好好想想,多问一问,看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