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汉纪(12)
汉灵帝见太平道如此厉害,急忙与群臣商量对策,于三月戊申日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将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又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
皇甫嵩上书要求解除党禁,拿出皇宫钱财及西园良马赠给军士,提升士气。汉灵帝接纳提案,在壬子日大赦党人,发还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马、弩,推举众将领的子孙及民间有深明战略的人到公车署接受面试。
而另一方面又发精兵镇压各地乱事:卢植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儁各领一军,控制五校、三河骑士及刚募来的精兵勇士共四万多人,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朱儁又上表召募下邳的孙坚为佐军司马,带同乡里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共千多人出发与己军联合。庚子日,张曼成攻杀南阳郡守褚贡,响应张角。
汉军在首战中并未得利,四月,朱儁军被黄巾波才所败而撤退。皇甫嵩唯有与他一起进驻长社防守,被波才率大军围城,汉军人少,士气低落。此时汝南黄巾军在邵陵打败太守赵谦,广阳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卫,黄巾军并未因汉室的动作而有败退的迹象。
五月,京师见皇甫嵩被围,派曹操率军救援。不过援军未到时,皇甫嵩已心生一计,在傍晚时分起大风之际,命士兵手持火把暗暗出城,利用黄巾军营寨周围的杂草,用火攻大破敌人,城上亦举出火把响应,皇甫嵩以鼓助战,冲入敌阵,黄巾军大乱,四处奔走。黄巾军又遇上曹操的援军,被皇甫嵩、朱儁和曹操三面夹击,斩杀数万人,汉军大胜。
六月,南阳太守秦颉与张曼成战斗,斩杀了张曼成。黄巾军便改以赵弘为帅,以十多万人占据宛城。而皇甫嵩与朱儁军继续进击汝南、陈国的黄巾,追击波才到阳翟,最后在西华大败彭脱。余军想逃到宛城,但孙坚登城先入,众人蚁附般推进,大破敌军,成功讨平豫州一带的黄巾军。另一方面,卢植数战间大破张角,斩杀万多人。
张角病死后,他的弟弟张梁继续带领黄巾军与朝廷对抗。皇甫嵩与张梁在广宗交战。由于张梁率领的黄巾军士气高昂,勇猛善战,所以皇甫嵩一开始并没有取胜。皇甫嵩退下来,让士兵休息,另一方面又派人密切观察黄巾军的动向。皇甫嵩发现黄巾军由于首战获胜,情绪有些松懈。于是,他趁夜部署军队,等清晨天微亮鸡叫的时候,迅速冲入黄巾军的营垒。黄巾军还在睡眼惺忪的时候,突然遇到敌军,只好仓皇应战。这次战斗,从清晨一直达到傍晚,黄巾军损失惨重,死了共八万人。十一月,皇甫嵩与巨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阳,成功斩杀张宝,俘虏十多万人。黄巾之乱平息。
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农民与地主之间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结果,是一次经长期酝酿的、有组织、有准备的大规模农民起义。黄巾之乱对于东汉末年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尽快平定战事,因此中央下放军权至地方,使得黄巾之乱无法快速蔓延至全国,减缓了东汉覆亡的进程。但是却造成了地方轻视中央,使得具有野心的将领或是官员,凭借在黄巾之乱中得到的兵力割据地方,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揭开序幕,更为三国分立种下远因。
董卓进京
黄巾起义之后,汉灵帝开始留心军事,他任用身体健壮、通晓军事的宦官蹇硕统领禁军。外戚何进也要听从蹇硕的指挥。
何进的妹妹何皇后生大皇子刘辩,王美人生二皇子刘协。灵帝欲废长立幼,但由于自己病重,要宦官蹇硕帮助刘协,并设立西园八校尉,以分何进的军权。蹇硕也因此想除去何进,立刘协为帝。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驾崩,蹇硕计划在何进入宫时杀掉他,但在司马潘隐的暗示下,何进称病不入。由于没有除掉何进,刘辩被立为帝,何太后临朝,何进与太傅袁隗辅政,何太后的哥哥何进就掌握了朝廷大权。何进掌权后,怨恨蹇硕曾经谋害自己,暗中与袁绍密谋将蹇硕杀掉了。
袁绍是个大士族的后代,他祖上历代都有人在朝中做高官,朝廷和地方的许多官员都是袁家的门生或者部下,势力特别大,所以何进把袁绍当成了自己的心腹,对他言听计从。
蹇硕被杀以后,袁绍劝何进把宦官势力彻底除掉,他说:“以前窦武消灭宦官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泄漏了机密。现在将军执掌兵权,应该替天下除害。那样的话就可以流芳百世,可千万别错过了机会。”
何进于是向太后请求把宫里的宦官全部撤换掉,太后饮食起居都要依赖宦官服侍,当然不愿意。
于是,袁绍劝何进秘密召集各地的兵马进京,迫使太后同意除掉宦官,何进同意了。
何进的主簿(管理文书、办理事务的官员)陈琳听了,连忙阻拦何进说:“您掌握了兵权,手里有的是兵马,要杀掉几个宦官还不像烧掉几根毛发一样轻而易举?如果你把地方的强大兵力召进京城,这就等于引狼入室,把自己手里的刀子交给别人来对付自己,将来必定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何进不听陈琳的忠告,执意要召董卓的军队进京。董卓在凉州结交了许多当地的羌族豪强,割据凉州,称霸一方。在黄巾起义后,他因镇压起义军有功,被提升为并州牧,势力进一步强大。他本来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对中原地区一直就虎视眈眈,这次碰上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他岂能错过?因此当他听到自己被召入京的消息后,连忙带了三千人马赶来了。
可是何进剿灭宦官的消息已经泄露,几个宦官商量在宫殿门口埋伏了几十个武士,假传太后的命令,召何进进宫。何进一进宫,就被宦官杀了。何进被宦官杀害的消息传来,袁绍立即派弟弟袁术攻打皇宫。袁术率领军队烧掉皇宫的大门,涌入皇宫。他们见了宦官就杀,有些人虽然不是宦官,但由于没有长胡须,也被乱军误杀了。
宦官张让和段珪被逼无奈,便胁迫着少帝和陈留王一同出了宫。后来,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吏闵贡发现了他们,并解救下了汉少帝。正当几个人前行的时候,遇见了前来“助阵”的董卓。就这样,朝廷虽然诛杀了宦官,但是却又迎来了董卓。
董卓虽然进了洛阳,可是手下人马太少,他担心不足以让京城里的官兵慑服,于是每隔四五天,董卓就派军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出发到军营附近的地方,第二天早上再严整军容,大张旗鼓地返回来。这样一连几次进出,洛阳的人都不清楚董卓到底从凉州调来了多少兵马。何进与何苗的部下因惧怕董卓的势力,纷纷投靠董卓。董卓又暗中吞并了丁原的部队。这样一来,洛阳的兵权就全落到了董卓手里,并且他逐渐掌握了朝廷的政权。
为了进一步独揽大权,董卓废掉汉少帝,另立少帝的弟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
何进因畏惧宦官的势力,自己又说服不了妹妹除掉宦官,只好听袁绍的计谋——招各路军阀进京,这就为董卓进京埋下了祸根。董卓是一个有政治野心的人,并且知道审势度势。机遇又让董卓有了走进洛阳夺权的机会。袁绍因惧怕董卓,优柔寡断,未采取行动。这也是董卓得以掌控大权的原因。董卓掌权后,国家制度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政权机器的正常运转。
讨伐董卓,豪杰四起
废立皇帝之后,董卓便责令何太后迁居永安宫。不久,董卓又借故杀死少帝刘辩,毒死何太后。整个东汉政府几乎完全受制于董卓:皇帝的废立、朝臣的任免、重大政策的制定,都由董卓说了算。此时,董卓野心极度膨胀、目空一切。
改立献帝之后,董卓将自己升迁为太尉,成为三公之一,掌管全国军事和前将军事务,后又自封郡侯,拜国相,跃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权。自己加官进爵后,董卓还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大肆加封董氏家族成员。他首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越礼配备家令和家臣,地位与皇家公主相当。同时,董卓又拜弟弟董旻为左将军,封雩侯,另外还封自己年幼的孙女为谓阳君。更有甚者,还在襁褓中的婴儿也被封侯。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皇帝,董卓不顾朝臣反对,胁迫献帝将都城从洛阳西迁至长安。董卓还无视礼制和皇威,在自己的封地修筑了与长安城墙规模相当的坞堡,高厚达七丈,明目张胆地用“万岁坞”来命名,并规定,任何官员经过他的封地时,都必须下马,恭恭敬敬地对他行大礼。
董卓率军初次进兵洛阳时,见城中富人贵族府第连绵,家家殷实,金帛财产无数,便放纵手下士兵,实行所谓“收牢”运动。这些士兵到处杀人放火,奸淫妇女,劫掠物资,把整个洛阳城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
一次,朝中许多官员被董卓邀请去赴宴。宴会上,董卓兴致高昂,招呼大家不要顾忌,畅怀痛饮。酒过三巡,董卓突然起身,神秘地对在场的人说:“为了给大家助酒兴,我将为各位献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请欣赏。”说完,击掌示意,狂笑不已。顿时,整个宴席变成了肃杀的刑场。董卓把诱降俘虏的几百名北方反叛者押到场地正中央,先命令士兵剪掉他们的舌头,然后有的人被斩断手脚,有的人被挖掉眼睛。其手段之残忍,令所有在场官员和士兵惨不忍睹,许多宾客手中的筷子都被吓得抖落在地。董卓却若无其事,仍然狂饮自如,脸上还流露出扬扬得意的神色。
另有一次,董卓把俘虏来的数百名起义士兵先用布条缠绑全身,头朝下倒立,然后浇上油膏,点火活活将他们烧死,可谓残忍至极。
迁都长安时,为了防止官员和人民逃回故都洛阳,董卓将整个洛阳城以及附近二百里内的宫殿、宗庙、府库等大批建筑物全部焚毁。昔日兴盛繁华的洛阳城,瞬时之间变成一片废墟,凄凉惨景令人顿首痛惜。
废立皇帝之前,董卓就想利用袁绍来支持他,可是遭到袁绍的极力反对。他观察到手握实权的袁绍和曹操对己不利,认为必须尽早除掉。
董卓打算悬赏捉拿袁绍,周毖、伍琼劝他说:“废立皇帝这种大事,一般人是不能明白的。袁绍心里害怕不识大局,因此才逃跑,并没有别的图谋。如今如果捉拿他,只能逼他造反。袁家四代施恩立德,学生、部属遍布天下;如果袁绍招募豪杰,聚集徒众,有识之士再乘机响应,那么崤山以东就不归您所有了。不如赦免袁绍,任命他为郡守,他会很乐意的。”
董卓同意他们的建议,派使臣前去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封郧乡侯。又任命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
袁术畏惧董卓,逃奔南阳。曹操改名换姓,想抄小路逃回家乡;经过中牟县时,亭长怀疑他,就把他抓了起来。当时县里已经收到董卓发放的海捕文书,但只有功曹心里知道这个人就是曹操。他认为天下混乱,不应拘捕英雄豪杰,就建议县令放了曹操。曹操回到陈留郡,变卖家产,招集了五千人的队伍。
当时,天下豪杰大多准备起兵讨伐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与董卓的亲信吕布共同密谋诛杀董卓。之前,王允先后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执金吾士孙瑞等人多次商议诛杀董卓的事情。
考虑到董卓平时戒备森严,而且他本人武力过人,如果不采取周密措施,恐怕不易得手。于是,王允便物色了董卓的亲信吕布作内应。吕布年青勇猛,武力超群。起初董卓对他深为喜爱和信任,收他为义子,并提拔他担任骑都尉。后来,董卓又迁吕布为中郎将,封他为都亭侯。董卓明白自己树敌太多,常常怀疑有人暗算他,于是便把吕布当做自己的贴身侍卫。不管董卓走到哪里,吕布总是形影不离,负责保护董卓的生命安全。
董卓非常宠信吕布,发誓说他们情同父子。但董卓心胸狭窄,一次,吕布不小心得罪了董卓,董卓大怒,随手抽出刀向吕布掷去,幸亏吕布眼疾手快,才得以幸免。当时,吕布并没直接顶撞董卓,而是立即向他谢罪道歉,董卓便不再追究,以后也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是,吕布却从此心怀私恨。
董卓虽然妻妾成群,但仍不满足。一次偶然的机会,董卓看中了吕布手下的一名婢女;为了与她私通,董卓借故支开吕布,让他去防守中阁。吕布得知董卓与他的婢女私混的消息后,十分气愤,更加加深了他对董卓的仇恨。当他私下听说司徒王允要谋算董卓的消息后,便主动前往,向王允等人揭发董卓的各种罪状。
王允把诛杀董卓的计划告诉吕布,并要求他充当内应。起初,吕布不同意,他说:“不管怎样,他和我之间有父子关系,要我做内应,恐怕不行吧!”王允开导说:“你姓吕,他姓董,又不是骨肉亲情。况且董卓现在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国贼,你难道还认他作父亲吗?他向你掷刀的时候,把你当儿子看待吗?”在王允的敦促下,吕布最终答应了。
一切准备就绪,正好逢皇帝大病初愈,朝中文武大臣都集会于未央殿,恭贺天子龙体康复。吕布借此机会,事先安排同郡骑都尉李肃等人带领十多名亲兵,换上卫士的装束隐蔽在宫殿侧门的两边。董卓刚到侧门,便遭到李肃等人的突袭。董卓大骇,慌忙向吕布呼救。吕布正襟危坐,大声道:“我们是奉诏讨杀乱臣贼子!”绝望中的董卓虽然奋力反抗,但已无济于事,当场被杀,并诛连三族。
董卓被杀的当天,满朝文武和所有士兵都高呼万岁!长安老百姓高兴得在大街小巷载歌载舞,共同庆祝奸贼被诛。
据说董卓死后,被暴尸东市,守尸吏把点燃的捻子插入董卓的肚脐眼中,点起天灯。因为董卓肥胖脂厚,一连烧了好几天,受过董卓迫害的袁氏家族,把董卓的尸体烧掉,把骨灰洒在路上。
董卓的残暴本性与政治野心相结合,便直接导致了他对东汉政权和社会的巨大破坏。多行不义必自毙,董卓的倒行逆施终于激起了众人的愤怒与反抗。董卓最终遭受群起而攻之的被杀下场,是应有的结果,作为历史的垃圾,他将永世遭到人们的唾骂和谴责。正如宋人苏轼所说: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曹操陈留起兵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州)人。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中的一员,据说是汉相国曹参的后人。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不知为何家之子。曹操祖辈世居高位,在政治上、经济上颇有势力。
灵帝熹平三年(174年),曹操二十岁,举为孝廉,被任命为管理洛阳北部治安的官员,虽然官不大,但他做得很认真。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任,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命令部下特制了几十根五色大棒悬挂在府门前,并发出命令:如果有人犯法,无论他地位多高,都要用五色大棒加以责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