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心态决定命运(2)
乔治知道很多洗衣店在烫好的衬衣领内加上一张硬纸板,防止变形。他写了几封信向厂商洽询,得知这种硬纸板的价格是每千张4美元。他的构想是,在硬纸板上加印广告,再以每千张1美元的低价卖给洗衣店,赚取广告的利润。
乔治出院不久,立刻着手进行此事,并持续每天研究、思考、规划的习惯。
广告推出不久,乔治发现客户取回干净的衬衫后,衣领的纸板丢弃不用。
他问自己:“如何让客户保留这些纸板和上面的广告?”答案闪过他的脑际。
他在纸卡的正面印上彩色或黑白的广告,背面则加进一些新的东西——孩子的着色游戏、主妇的美味食谱或全家一起玩的游戏。有一位丈夫抱怨洗衣店的费用激增,他发现妻子竟然为了搜集乔治的食谱,把可以再穿一天的衬衫送洗!
乔治并未以此自满。他野心勃勃,要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他把每千张1美元的纸板寄给美国洗衣工会,工会便推荐所有的会员采用他的纸板。因此,乔治有了另外一项重要的发现,给别人你所喜欢及美好的事物,你会得到更多!
缜密的思考和规划为乔治带来可观的财富,他认为一段独处的时间,是招徕财富必要的投资。
致富的捷径只有简单的一句话:“用积极的态度去追求财富。”当你确实以积极的态度思考,自然会有所行动,达成你所有正当的目标。不论你是谁,不管年龄大小,教育程度高低,都能致富。各行各业的人士,都不要低估思考的价值。积极的研究、思考及规划,是致富的法宝。
心态可以使人重见光明
这是一个盲人自强的故事。普瑞尔出生于法国的一个小城镇,他的父亲是个皮鞋店主。普瑞尔小时候很聪明,而且活泼好动。
普瑞尔3岁时玩割皮革,不小心小刀插入了他的左眼。
真是祸不单行,普瑞尔的左眼后来发炎,感染到了右眼。结果才3岁的普瑞尔便失去了用眼看世界的能力。
普瑞尔虽然年幼即罹不幸,但他却始终保持着自强不息的心态。
当普瑞尔10岁时,老师告诉他在巴黎有一所国立启明青年学院。普瑞尔非常兴奋,请求父亲让他到巴黎去读书。
父亲答应了,于是普瑞尔第一次离开了父母亲。在巴黎启明青年学院里,普瑞尔开始读凸字(当时专为盲人设计的阅读方式,将字母放大,同时凸出纸面,方便盲人以手触摸)写的书。不过由于字母非常大地凸出纸面,一本书虽然十分厚重,内容却不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普瑞尔适应了学院生活,学习成绩也很好。在学院各门课程中,普瑞尔特别喜欢钢琴和大提琴课。他渴望学会音乐,学懂音符。
他常常坚定地对自己说:“一定有方法可以令盲人像正常人一样学习,一定有方法可以让盲人更方便地阅读。我一定要找出一个方法来,一定要!”这个想法常常在普瑞尔的脑海中盘旋,逐渐变成了他的人生使命。
在他15岁的时候,有一天听说一个陆军上尉巴比业发明了一种方法,让军人在晚上也能读军令。这个信息引起了普瑞尔很大的好奇,普瑞尔心想:人在黑暗中怎么能见物体?怎么能读军令呢?这不是像盲人能看书一样吗?普瑞尔决心向巴比业上尉请教。
在经过种种努力之后,普瑞尔终于见到了巴比业。巴比业对普瑞尔的遭遇十分同情,对他的决心更是肃然起敬。他把发明的方法详细地告诉了普瑞尔。原来他是利用尖刀刻出点和线,并通过点线之间的不同排列、组合,组成了军令的暗码。这个方法给普瑞尔带来很大的启发和鼓励,普瑞尔深信这便是他一直在找寻的能让盲人读写的方法。
自从那次拜访之后,普瑞尔经常思索如何让点和线在纸上凸出排列。他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组合,终于将字母以不同的点和位置组合表示出来,所有西方字母、数字和符号就由这些不同的组合来表示,盲人只需用手指触摸这些不同点、位的组合,就可以读出字母甚至文章。另外,他还发明了一些工具,令打凸点的方法更加快捷顺畅。
当他在巴黎启明青年学院公布这个新方法时,很多人认为这是个无聊的发明,甚至认为这会使盲人脱离正常社会。虽然遭到别人的冷嘲热讽,普瑞尔却没有气馁,他对这个方法充满了信心。他继续不断地改良打凸点的方法。
18岁时,普瑞尔从学院毕业,并且开始在那里教书。白天时他用大凸字的书本授课,晚上回家后则全心全力地投入到改良凸点系统中。
1929年,当普瑞尔20岁时,他的普瑞尔凸点系统正式完成了。他又设计了一些工具,可用凸点打字法来书写,他打字的速度几乎和一般人讲话一样快;他的凸点系统也能写音符和乐章,因此盲人也能读乐谱。普瑞尔甚至把一些古典名著用凸点系统打出来。
正如很多先进的发明诞生之时一样,当这个系统问世时,一般大众都不知它的价值,因此对它毫不重视;有人更报以埋怨,因为他们生怕原来的大凸字系统会被普瑞尔的凸点系统所取代。但普瑞尔坚定地继续热心工作。不管到哪个地方去,普瑞尔都努力宣传他的凸点系统,并倡导学生使用。
普瑞尔夜以继日地奔波,终于积劳成疾,以致43岁就去世了,当时欧洲很多地方已开始使用普瑞尔凸点系统。时至今日,这个系统已经在世界上为盲人所普遍使用。
普瑞尔在他临终时说:“生命是脆弱的,但我相信我在地球上的使命已经完成了。”说完不久,普瑞尔含笑而终。
心中的光明是人生的动力,在这个意义上形成的价值观,也体现了人存在的意义。
最美的是心情
前几年有个关于洗发水的广告,画面是一个少女在游泳,隔壁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非常羡慕地说:“这位小姐好了不起,这么多年了,身材相貌一点儿没变。”
阿姨不知道,不变的是广告;拍广告的少女,拍了广告后,就像所有的人一样,一直在变。
心情也应随着事情的转变而变化。在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时,我们何不换一种心情呢?
有一位小女孩去农村爷爷的蔬菜大棚里玩,看中一个大西瓜,想摘下来。
“那个大西瓜不能摘。”爷爷说。
“可是,我真的想要。”女孩说。
爷爷指着一个很小的西瓜说:“那个怎么样?”
“好吧,就要那个吧!”女孩说,“不过,先让它留在那里,我过几天再来摘。”
小女孩是聪明的,她懂得西瓜可以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
年少时,看父母怎么看都不顺眼。这样的愚昧,你我不也有过吗?长大了,看看他们其实都是可亲可敬的大好人。不是他们发生了什么改变,而是我们自己进步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讲多了,相信了,许多人便有了悲观消极的情绪,提到任何事情,总想到阴暗的、不好的结果。
现在,许多朋友把美好的东西都寄托在网络中,去那里寻找美,而脱离了现实,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日常生活是人生最大的经营场,如果我们都能有美好的心情,世界是真的可以美好起来的。
冲出心里的牢笼
在记忆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美丽的长发公主因听信巫婆的言语,认为自己丑陋无比,于是将自己囚禁在塔里不肯出来。直到有一天,一位英俊的王子从塔下经过时发现了她,将她救了出来,公主才意识到自己的美丽,同时也获得了自由。
哲人说得好,不要完全相信你听到的一切,也不要因他人的议论而鄙视自己,否则你就会陷入自卑的“心理牢笼”。美丽公主对巫婆的话信以为真,使自己陷入自卑的“心理牢笼”,这是多么愚蠢的事。
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爱拿别人的优点长处与自己的缺点短处进行比较,以至越比越自卑,失去主见,受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所左右,孰不知自己身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
人的心理牢笼多式多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所有的“心理牢笼”都是人们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就拿自寻烦恼来说吧,有人老是责备自己的过失,对那些不如意的事情怨天尤人,唠叨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念念不忘生活和疾病带来的苦恼……时间一长,就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囚禁在“心狱”里。
自寻烦恼有好多种,其中还有一种是喜欢用自己不懂的事塞满自己的脑袋,使自己陷入紧张之中,在烦恼无法散去时,自卑情绪已笼罩他的心头。
在现实生活里,有不少人喜欢把一些不相干的事与自己联系在一起,因为事情的不如意而造成心理障碍,殊不知,不懂的事就是不理解,不理解的东西是自己无法占有的。如果盲目地相信某些毫无根据的感觉,使自己失去理智的判断能力,最后被囚禁的就是自己。
其实,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坎坷,许多愧疚,许多迷惘,许多无奈,稍不留神,就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狱”监禁。
“心理牢笼”是很难攻破的,但它是自己营造的,既然这样,人自己就有冲出“心理牢笼”的可能。只要转念一想,什么样的“心理牢笼”都可以被摧毁。
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发现是,人能改变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
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
哈佛大学校长来北京访问时,讲述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年,校长向学校请了3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的家人,不要问他去什么地方,他每个星期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校长只身一人,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尝试着过一种全新的生活。在农村,他到农场去打工,去饭店刷盘子;在田地做工时,背着老板吸支烟,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说几句话,都让他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最有趣的是最后他在一家餐厅找到一份刷盘子的工作,干了4个小时后,老板把他叫来,跟他结账。老板对他说:“可怜的老头,你刷盘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可怜的老头”重新回到哈佛,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后,觉得以往再熟悉不过的东西都变得新鲜有趣起来,工作成为一种全新的享受。
忙忙碌碌的我们何不捕捉一点不受干扰不受牵绊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做一做自己的主人?然后,再用豁达的态度来看周围的人和事,便会有种茅塞顿开之感,重新焕发精神。
换个心态的好处
荷马·克罗伊是个作家,写作的时候,常常被公寓里热水器的响声吵得心烦,尤其是蒸汽时不时发出的砰然巨响,气得他坐在书桌前直叫。
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出去露营,当听到野炊的炭火烧得很响时,他突然想到:这些声音多么像热水器的响声,我怎么会喜欢这个声音,而讨厌那个声音呢?回到家以后他对自己说:“火堆里木头的爆裂声,是一种很好听的声音,跟热水器的声音差不多,我该埋头大睡,不去理会这些噪音。”他试了一下,果然做到了。没过几天他就把热水器的声音整个地忘掉了。
大多数时间里,要想克服一些小事情所引起的困扰,只要把自己的心思转移一下就可以了。
内心安静的中心点
哲学家马库兹·奥里尤斯说:“人们为自己寻找退避之所:乡间、海边、山上的房子,你也一定很希望得到这些房子。殊不知,这是一种平凡人的做法,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你想躲到更能独自一人免于干扰的地方,莫过于退到自己的灵魂里面去,特别是沉浸在平静无比的思绪里。”
“大隐隐于市”,可以肯定地说,心里的良好秩序除宁静外,别无他物。那么,马上退避,重整你自己吧!
二战结束的前几天,有人说杜鲁门总统比以前任何一个总统更能负担总统职务的压力与紧张,认为职务并没有使他衰老,或者吞噬他的活力,认为这是很不简单的事,特别是身为一个战时总统,要遇到许多难题,就更显得不简单了。对此,杜鲁门总统的回答是:“我的心里有个掩护自己的散兵坑。”他又说,像一个战士退到散兵坑以保护自己一样,他定时地退入自己心里的散兵坑去休息、静养,不让任何事情打扰他。
是的,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需要这样一个散兵坑,像是海洋深处不受侵扰的安静的中心,可以不顾海面上兴起的惊涛骇浪。
内心的散兵坑,是用想象力建造成的,它消除你的紧张、忧虑、压力,使你精神振奋,并回到你平常生活的世界里,从而能更充分地迎接将要来到的第二天。
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安静的中心,它从不受外界的干扰,永远保持固定不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发现这个内心安静的中心点,并且定期地退到里面休息、静养,整装待发。
强将手下无弱兵
过去日本曾有过这样的例子,为了贯彻公司更生法,要进行裁员。为此公司要求大家报名辞职。结果,申请退职的都是一些技术人员、能干的推销员和年轻人。剩下来的都是无处可走只好留下来的,粗俗一点说,都是些低能的人。结果后来怎样呢?出乎人们的预料,这些低能人发挥了他们的潜力,活干得非常出色,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出色地结束了“更生法”。这是因为那些有能力的人都走光了,人们认为公司立刻要完蛋,于是平时被人瞧不起的人为自己的无能感到羞耻,他们树立了信心,一跃变成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能手。
作为领导者应当把每一个人潜在的才能发挥出来,建立业绩,从而有力地冲击那些对所谓低能人的错误评价。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可称得上是真正的领导者。
自己的部下没有一个无能之辈,从他们身上寻找优点、长处和潜在能力,使其不断地得到发挥。这才可称得上是优秀的领导者。
适时地清理心结
你在使用电脑时,必须先把输入机器的前一个问题清理完毕,才能着手处理下一个问题,否则前面的问题会有一部分搅和在后一个问题中,而给你一个错误的答案。
练习退避到你心里安静的房间去休息片刻,能够达到清理你的心理功能机器的目的。这可以让你获益良多,因为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心情、心理适应,或者说需要不同的心理装置。
互相搅和而无法使你清理自己心理功能机器的例子如:
一位商业助理怀着工作造成的忧愁回到家里,整个工作日他一直匆忙苦恼、充满攻击性,并且随时准备采取行动,他或许还有一点挫折感。当他这样停止工作回到家里时,也就带回了残余的攻击性、困顿、匆忙与忧虑,他仍然随时准备行动而不能轻松下来。对于妻子和家里人,他特别容易发怒。虽然在家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毫无可能,但他还是一直想着办公室里的事情。
情绪的搅和会造成失眠,很多人带着未解决的难题上床,他们在心理和情绪上仍然想要处理事情,而这时却又是最不适宜做事的。
白天我们需要各种不同的情绪和心理来跟老板或顾客进行交谈。在你和生气的、爱发脾气的顾客交谈之后,你必须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情,才能和下一个顾客交谈。
有一个企业的总裁发现,他的一个助理莫名其妙地以粗野、生硬的口气打电话。这个电话恰巧是打到公司正在举行的一个重要会议上的,这时那位助理正处在困境之中。不用说,他那生气的口吻使接电话的人吃了一惊,公司的人对这位助理的行为火冒三丈,当然,这给他自己带来了麻烦。
针对这件事,这家公司规定:以后所有的助理在接电话以前,必须先暂停5秒钟,并且要微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