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崇俭鄙奢,以和为本——“家范”法
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挺经》原典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谨记祖父三不信,曰:“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有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士大夫之家不旋踵而败,往往不知乡里耕读之耐久。所以致败之由大约不出数端。家败之道有四,曰:礼仪全废者败;兄弟欺诈者败;妇女淫乱者败;子弟傲慢者败。身败之道有四,曰:骄盈凌物者败;昏惰任下者败;贪刻兼至者败;反复无信者败。未有八者全无一失而无故倾覆者也。
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起见。若不能看透此层道理,则虽巍科显宦,终算不得祖父之贤肖,我家之功臣。若能看透此道理,则我钦佩之至。澄弟每以我升官得差,便谓我肖子贤孙,殊不知此非贤肖也。如以此为贤肖,则李林甫、卢怀慎辈,何尝不位极人臣,舄奕一时,讵得谓之贤肖哉?予自问学浅识薄,谬膺高位,然所刻刻留心者,此时虽在宦海之中,却时作上岸之计。要令罢官家居之日,己身可以淡泊,妻子可服劳,可对祖父兄弟,可以对宗族乡党。如是而已。
原典精译
家中兄弟子侄,应当牢记祖父训戒的八个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当谨记祖父的三不信:“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我日记中又讲到八本的说法,是:“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怒为本。立身以诚信为本,居家以早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这八本,都是我亲身经历、行之有效的经验之谈,弟弟们应当教育众子侄谨记实行。只要能坚守祖父的这八字与八本就可以保持家族的昌盛。
士大夫之家有的很快衰败,往往还不如乡里耕读人家家运持久。造成衰败的原因,大约不出以下几方面。家庭衰败的原因有四:没有礼仪之家衰败;兄弟相互欺诈之家衰败;妇女淫荡秽乱之家衰败;子弟骄傲轻侮别人之家衰败。一个人衰败的原因也有四方面:骄傲自满、轻侮别人的人衰败;昏暗懒惰、偏信下人的人衰败;贪婪而且苛刻的人衰败;反复无信的人衰败。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弊病一点也没有而无故败家覆身的事情。
天下凡是官宦家族,往往至多一代人便享用殆尽,其子孙后代也开始骄逸懒散,继而放荡不羁,最终走向堕落,能延续一二代是很少见的。巨商富贾的家族,勤俭的能延续三四代;农耕读书的家族,谨慎朴实的能延续五六代;孝敬长辈、与人友善的家族,则能延续十代八代。我今生依赖祖宗积德,顺利得志,唯恐我一人享用殆尽,因此教育各位弟弟和儿辈,共同立志发奋成为耕读、孝悌、与人友善的家族,而不愿成为仕宦家族。各位弟弟读书不可以不多,用功不可以不勤,切不可时刻为了达到科名仕宦的目的着想。如果不能识透这层道理,即使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取得显赫的仕宦官位,也终究算不上先辈的贤德孝顺的后代,算不上我家的功臣。若能识透这层道理,那我就异常的钦佩。澄弟常以我升官得志,便说我是孝子贤孙,殊不知这并非贤德孝顺。如果以升官得志为贤德孝顺,那么李林甫、卢怀慎之流,何尝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显赫一时的人物,岂不可以说得上是孝子贤孙吗?我深知自己学浅才疏,误得高位,于是事事留心,现在我虽在仕途宦海之中,却时刻作着弃官上岸的打算,假如到了弃官回家的时候,我本身可以还追求任何名利,妻子可以在家劳动,可以对得起祖父兄弟,对得起家族乡党,仅此而已。
智慧解析
一、曾家的齐家之宝
曾国藩的祖父总结了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八字家训,要求儿女们严格遵守。“早”就是要早起,曾国藩一生以身作则,黎明即起,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扫”是洒扫庭院;“考”是诚修祭祀;“宝”就是要善待亲戚邻里;“书”就是教育子女要多读书; “蔬”就是指的是种菜;“鱼”就是养鱼;“猪”就是养猪。
曾国藩在此基础上由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又总结了八本堂。即: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怒为本。立身以诚信为本,居家以早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曾国藩曾反复告诫曾家后代,一定要一边种地,一边读书,以保持祖上的传统,千万不要沾染半点官场习气,他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或许还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他曾对儿子约法三章:不许坐轿,不许使唤奴婢做取水添茶的事情;拾柴收粪之类的事情,必须一件一件去做;插秧除草之类的事情,必须一件一件去学。
曾国藩长期在外为官,很少回家,无法监督子弟的言行。但曾国藩自有曾国藩的方法,那就是写家信督促。他曾写信给次子曾纪泽,要求他每天起床后,穿戴整齐后,必须先向伯、叔问安后,把家中所有房子亲自打扫一遍,然后静坐读书。且每天必练一千个字,千字中“俭”字是必练之字。
在信中他还会把很多生活细节教育给孩子们,比如读书之法,他告诉孩子看生书宜求速、温旧书宜求熟、 习字宜求恒。现在能看到的曾国藩家书浩浩一百多万字,加在一起有一千多封信,写给子女的信件也有几百封,每一封信都饱含着一个父亲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
曾国藩还为子女们制定了日课四条:“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慎独,即谨慎独处: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不妄取不苟为。在儒家学说中,慎独是修身的最高境界。养生首在养心,最大的快乐在于心情的愉悦。慎独则是最好的养心,将可使人得到最大的快乐。“主敬则身强”,实际上讲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的重要性,他希望儿子做精神状态好的人,自强自信自立,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庄敬严肃。日课第三条就是要告诉儿子们要有爱心,做到“仁者爱人”。“仁”即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一种爱心,对父母的爱,为“孝”;对兄长的爱,为“悌”;对他人的爱,为善;对社会对国家的爱,为“忠”。那么“习劳则神钦”则是 “节俭、节用”的教育思想了,在曾国藩看来,能够俭约自持者,才可谓君子。他说:“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他以此来告诫儿子无论智慧也好,才技也好皆来自于勤劳艰苦,困知勉行。他还告诫家人,生活要“以俭字为主。情意宜厚,用度宜俭,此居家居乡之要诀也。”
曾国藩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视这个“孝”字,他认为孝敬和友爱是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的基础,是家庭和睦祥瑞的体现,是家庭能兴旺发达的根本。曾国藩反复告诫诸子弟说:“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在为人治学方面,曾国藩则教育儿女要虚心,曾国藩说,自古以来凶德致败者大约有二端:一是傲慢,一是多言。他并总结历史的经验说:“我看历代的那些著名的大官,大多数都是因为这两个原因而败家丧身的。”曾国藩一生饱读诗书,然而他非常谦虚,在教育子弟如何治学时,从不夸耀自己,总是说到自己的不足。如一封家书所说:“余所作古文,黎莼斋钞录颇多,顷渠已照抄一份寄余存稿,此外黎所未钞之文,寥寥无几,尤不可发刻送人。不特篇帙太少,且少壮不克努力,志亢而才不足以副人,刻出适以彰其陋耳。如有知旧劝刻余集者,婉言谢之可也,切嘱切嘱。”当其弟来信向他请教有关读书事项时,他回信说:“说到此处,兄不胜悔恨,恨早岁不曾用功,如今虽欲教弟,譬盲者而欲导人之迷途也,求其不误难矣。”如此谦虚谨慎的做法,为子弟们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二、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说:“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家败,离不得个‘奢’字。”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曾国藩时常举前汉霍光的例子来告诫子弟们要戒骄戒奢,霍光为前汉大将军,总揽朝政二十年,他的儿孙及女婿无不高官厚禄,起阴宅,缮阳宅,晏游无度,骄横无礼,最后被灭族,连坐者数千家。当初霍家奢侈之时,茂陵有个姓徐的书生预言道:“霍氏一定灭亡。他奢侈又不谦逊,不谦逊定轻怠了皇上,轻怠了皇上就背了礼。权倾朝野,妒忌他的人很多。天下人妒忌他,他言行又不注意怎能不亡!”徐生的话,不幸而言中。所以,曾国藩在家训中,时时强调一个“俭”字。俭而不奢,家道恒兴;俭而不奢,居官清廉,这是中国的古训,也是曾国藩谆谆告诫子弟的重要方面之一。
曾国藩为官几十年,不敢稍微沾染官僚习气。在饮食起居上仍然保持贫民的寒素家风,极其节俭,始终不敢奢华。不是他无力奢华,而是他不愿奢华!一个家族很少能持续发达下去,总有拮据的时候,总有艰难和困苦的时候。因此,人们就该理性地去生活,居安思危,戒骄戒奢。曾国藩所说的“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终身受益的。
俭朴同勤劳是分不开的,只知道俭朴还不行,还要勤劳,勤劳才能致富。
曾国藩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清朝衰落之期,他亲眼见八旗子弟之堕落,他认识到国之衰由惰性引起。越是处于极盛之后越要倍加小心,月中则炅,月盈则亏。曾国藩感觉到天下平庸之人都是因为惰性而导致失败的。曾国藩时刻提醒自己的家人要远离懒惰,要以勤俭持家。曾纪泽娶媳妇时,曾国藩亲自写信给诸弟并曾纪泽,论以教诲新妇:“新妇始至以奉长上,温和以待同辈,此二者,妇道之最要者也。但须教之以渐,渠系富贵子女,未习劳苦,由渐而习,则日变月化而迁善不知。若改之太骤,则难期有恒,凡此祈诸弟一一告之。”
对于内眷、女儿等,曾国藩也从不姑息,同样严饬勤劳。同治七年(1868年)在金陵节署,他的女儿等早已是贵不可言的“千金小姐”了,但曾国藩却给她们制定了每天习劳的繁重功课单,并写了四句话:
家勤则兴,人勤则俭。
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说:“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又说:“天下百病,生于懒也。”“人不勤则万事俱废。”不懒不逸,就是勤,“勤者,逸之反也。”“勤所以儆惰也。”他深刻地指出:“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勤字。”
曾国藩生平也是以勤字自勉,勤俭自持。在朝服官20年,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污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一直遵守着寒素的家风。他时常告诫子女们早晨要早起,不要扔掉了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故持家必以勤字为主,福不多享,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
曾国藩一生重视家庭教育,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不仅对于自家的兄弟子侄的教育卓有成效。他的长子曾纪泽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次子曾纪鸿则是一位数学人才,著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等书,还计算出一百位的圆周率。两个儿子的成材与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是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