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法则4:树立符合家庭氛围的规矩
制定合理的家规,并且每人都必须按照家规的规定行事,在家规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家教成功的重要原因。提起家规,也许有些父母会认为定家规是老一辈人的做法,对现在的家教来说是没必要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家规不光是用来约束孩子的,更是为创造一个好的家教氛围,制定了家规,父母和孩子就应该是平等的,孩子同样享有监督父母的权利。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新时代的家规,简单理解就是家庭里的成员要共同遵守的言行标准和基本准则。他对家庭所有成员都具有约束力,是良好家风形成的基本保证。在执行家规方面,父母和包括孩子在内的家庭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长辈们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的全体成员都应该按照家规对孩子进行教育。
【成功导读】
唐初名臣李绩、北宋名臣包拯在教育子孙上的共同点:一是严格教育子孙;二是重视立家规教育子孙。李绩临终前对李弼说:“我有这些子孙今天全都交付给你。把我埋葬以后,你就立即搬到我的房里来,抚养这些孤幼,谨慎地留心看管他们。如果他们之中有谁操行不良,为非作歹,结交匪类,都一律先替我打死。然后再把这事奏知。”
李绩临终前对李弼说的这番话,实际上就是为家立法,这法就是要严惩“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目的是避免产生败家的不肖子。制定家规是为了帮助孩子形成好品德,并且把这种品德形成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孔子也曾经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伴随着家庭教育产生的“家规”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专家北齐颜之推,他著有家教专著《颜氏家训》,他说:“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勿失机也。”意思是告诫人们,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可以失去机会。应该说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的机会是唯一的,失去了早期教育的机会,是不会有第二次的,所以父母们要倍加珍惜。
【成功导读】
包拯为子孙立的家规就是:“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在我国古代,生以逐出家族、死以其名不入家谱、不入葬祖坟,作为对不肖子孙的严厉惩罚,其约束力是非常大的。由此可见他的廉洁奉公、严谨朴素的教子之道。包拯的家法教子影响是深远的。据《解放日报》载:在包拯出生地安徽肥东县大包村,包拯刚直不阿、惩恶扬善的遗风至今犹存。大包村里有包拯的后代300多户1500多人,没有贪赃枉法的,没有偷抢、被关押的。
包家后代与村里其他姓氏的村民相处,总是礼让三分,“这既是谨遵‘家训’,也是包家后代自感不同一般人之处”。此外,“包家后人在外面做事的,也都以‘包氏家训’为立世之本”。由此可见,包拯家法影响之深。
从包家的“家训”中,可以深深体会到家规的重要意义,家规是一种行为规范,一种约束不良行为的准则,长久之后,就会成为一种固定的道德标准。对现代的父母来说,家规的意义还在于帮助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自觉性,防止家庭成员之间在教育目标上不统一。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观点不一致,今天爸爸对孩子教育一个样,明天妈妈对孩子教育又是一个样,同是一件事情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教育结果,让孩子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还有的父母今天看到别人的孩子学琴,也叫自己的孩子学琴,明天看见别人的孩子学舞蹈,也叫自己的孩子改学舞蹈,总是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向他人学习无可厚非,但应该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明确目标。如果有了家规,大家都按照一定的原则教育孩子,容易达成教育目标的统一,教育内容的完整性,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尽管形式和教育的角度不同,也能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成员共同来教育孩子,反映了教育方法问题,教育孩子也需要从多侧面、多角度共同塑造,他能体现出完整的系统,能够互相补充。家规就是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为形成和谐统一而建立起来的纽带。
【成功导读】
老红军陈波同志为子女立的家规使人很受教益:他在革命战争中致残,他的女儿陈发,由于功课不好,在1965年即将高中毕业的前夕,请求父亲帮她走门路,使她毕业后或能升学,或能工作,还说:“凭着你的一只胳膊两条残腿,只要往哪儿一站,人家就会照顾的。”陈波非常生气,立即对女儿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索性把其他3个孩子也都叫到身边,趁机对他们进行教育。他说:“你们常常羡慕古今中外的英雄豪杰,羡慕他们得天独厚,幻想自己要是生活在那个时代,也会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太天真啦!试想想,如果你们处在战争年代,所追求的是安逸生活,中意的是屋檐下的乐园,你们怎能提着脑袋去革命?惊天动地的大事又从何做起?眼下无非是要到艰苦的环境里去劳动和生活,这就受不了,又是说情,又是流泪,还干什么事业!”说到这里,陈波又取出党证,非常严肃地对孩子们说:“今天,我对着党证立家规:谁也不准利用党对我的信任要照顾,谋私利!”经过陈波的教育,女儿陈发高中未毕业就主动到北京郊区的南口农场,其他3个孩子也都到农村参加过长时间的生产劳动。
一只胳膊两条残腿的陈波将军为子女立的家规就是:不准子女谋私利,不准子女搞特殊化。这样的家规,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不是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吗!
当然,对孩子进行家规教育,决不是要为孩子定一些条条框框来束缚手脚,不让孩子自由活动,而是要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一种自觉行动;也不是限制孩子积极地主动地发展,而是鼓励和引导孩子沿着正确的道路脚踏实地的前进。家规是一个家庭教育的法规,能够把父母及其他长辈教育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统一起来,也是家庭成员教育孩子的基本要求。
立家规有讲究
怎样对孩子进行家规教育,直接关系到家规教育的效果,这是个关键性环节。俗话说“育人者先育己”。要想使家规在教育孩子中发挥效力,父母应该首先做出样子来,自觉遵守家规,然后再想方设法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有的父母对孩子进行家规教育时,只顾对孩子单方面的规定。家规的本身就得家庭成员共同遵守,如果做父母的自己不能带头执行,那么家规就会失效,长期下去,孩子就会对家规不以为然了。
【成功导读】
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小的时候父亲教他读书的办法就十分可取。他父亲开始教育文天祥读书时,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孩子,他告诉文天祥,我一生不重视功名,只爱读书。有一次为了买到司马迁的《史记》,因为没有钱就把身上穿的衣服脱下来换了一部《史记》。
父亲以此来鼓励文天祥发奋读书继承文家世代书香的遗志。接着,父亲又为文天祥和弟弟们写下荀子《劝学篇》的名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贴在墙上,时刻告诫他刻苦读书,从此以后,文天祥勤奋学习,21岁时考中状元。
从文天祥教子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正确的家规教育,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条件。
家规教育贵在坚持长期不懈。父母对孩子进行家规教育,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办事,今天想起来了就对孩子教育,明天因为事务繁忙就不教育了,也不能因为情绪好了就教育,情绪不好就不教育,甚至父母还做起违背家规的事情。家规教育具有持久性的特点,它不同于父母给孩子读一首古诗,读完了,孩子听懂了就可以了。也不同于孩子做错了一件事,讲清道理就不用再讲了。家规教育要取得效果,就在于坚持,父母能够坚持教育,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坚持长期教育还应该注意方法,如果始终用一种方法来强调一个问题,孩子就会感到厌烦。坚持就得从多方面进行教育。
严肃性也是家规教育中应值得注意的,这也是家规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特征之一。在一定意义上讲,家规教育还应该带有强制性,就是说孩子必须按照要求做,这是保证家规效果的重要环节。所谓严肃性是指家庭成员都得遵守,家庭成员不管谁违背了家规都要批评。父母违背了家规,也应该放下做父母的架子,坦诚地向孩子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样在对孩子教育中能更好发挥作用。让我们看看父母们怎么看待立家规的:
【成功导读】
一航空公司经理认为:“规则让孩子学会发现。如果不给孩子订规矩,受害的不仅是父母,更殃及孩子本身。孩子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我在我女儿冉冉很小的时候就给她立规矩了,告诉她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虽然有过几次反抗,但都很顺利地过来了。现在我就很轻松了,冉冉自己能分辨是非,会有自己的判断了。”
一位退休干部认为:“家规是一定要立的。懂规矩的孩子听话,听话的孩子很好带。我给外孙添添立规矩从两岁左右开始,主要是给他讲道理。当然,讲的道理得是孩子能够理解的。我们常常给添添解释周围的事情:从父母为什么要上班,到垃圾车怎么收垃圾,到邻居哥哥为什么要遛狗,总之见到的东西随口讲给他。这样在他闹的时候讲道理,有了平时的基础,就容易多了。认识添添的人,都觉得他好像什么事都明白,很听话。带了添添三年多,我们觉得挺轻松。”
从这两个例子不难看出家规的重要性,树立家规的最好结果就是,把一种家庭规章制度变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一个文明家庭都应该有一个既能约束家庭成员的言行,又符合社会一般公共道德准则的家规。那么怎样制定家规呢?这个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家规的执行,如果制定的家规全面合理,就能够促进家庭教育有效开展,否则,对孩子的成长将是不利的。因此,父母在制定家规时,应该既要考虑家庭的实际和特点,还要有利于发挥自己家庭的优势,要在形成特色和传统上下工夫,又要考虑科学性和客观性,还要依据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这一点很重要,他能保证家规的正确性。
父母制定家规时,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原则一:民主平等。制定家规时,家庭成员都应该参与,通过积极讨论,广泛地发表意见,特别是要让孩子理解和同意,执行起来才能见到实效。如果父母武断地把家规定下来,不征求家庭其他成员意见,又可能存在片面性,家庭其他成员由于不理解,还有可能造成责任感不强,特别是孩子如果不同意,可能造成孩子被动地执行或抗拒。
原则二:不断创新。这是制定家规最重要的一点。优良的传统要继承和弘扬,陈旧的东西要坚决摒弃,制定家规应该与整个时代发展的大趋势相吻合,也应该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从而满足家庭成员包括孩子在内日益增长的各种精神上和文化上的需求,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不会落后于社会和时代。
原则三:坚持客观。家庭教育要避免片面的或不健康的东西,努力克服家庭观念和自私自利心理。制定家规时,从大的方面讲,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从小的方面看,要符合公民的一般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教育孩子的具体内容上,应该与学校教育的内容相一致,与家庭的远景发展目标相吻合,符合孩子的自身发展条件。这样家庭教育才能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统一起来。否则,学校教育就会被家庭教育所抵消,良好的教育就会被不良影响所吞噬,教育的实际效力得不到正常发挥。
原则四:循序渐进。让孩子遵守家规是一件长时间的事,要让他自然形成常规和习惯,不可操之过急。家规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规矩多只会带给孩子压力,甚至遭到孩子的抵触。如果循序渐进,从执行几条简单但关键的规则开始,孩子比较容易掌握并遵守,效果也更好。使孩子守规矩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经常提醒和督促,持之以恒,使之成为自然遵守的好习惯。
原则五:不宜太早。一般是在两岁以后可以开始给孩子定规矩了,两岁以前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有些不合理的举动其实也是他们表达实际需要的方式。所以两岁以内的孩子,父母不必急着定家规,可以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让孩子忘记一些不合理的需求。
原则六:奖惩适度。有些父母会在制定家规时给孩子许下一些奖励,或者处罚,比如:“如果你将东西整理好,我就带你出去玩。”或“你如果再不整理好东西,我就不给你做你喜欢吃的食物。”虽然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中,我们会发现有时一个奖励或一个惩罚比一千句话都管用。但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方法一般只能在特殊情况下采用,否则孩子会失去遵守规则的动力。
原则七:注重引导。父母要严禁做出简单粗暴的乱用家规的事来,如,孩子早晨起床时,按要求得7点钟起床,孩子不按时起,父母既不能打,也不能骂。这件事看似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违背家规。有的父母感到打或者骂见效快,不打不骂起不来,就采取强硬手段让孩子起来,弄得孩子心情很不愉快。而有的父母采取鼓励的办法,同样能够达到让孩子早晨起床的目的。如通过讲英雄人物肯于吃苦耐劳的故事,激励孩子克服困难,孩子愉快地起床了。上述两种做法从表面上看同是起床,但实际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孩子是被动的,后者孩子是主动的。
制定家规时一定要考虑平等,要克服“子从父”的封建伦理观念,应该充分尊重和考虑孩子的权利。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当然,在制定家规时,还有许多的原则可以遵循,无论如何应该坚持家规是教育孩子的有效形式,制定家规的过程也是教育孩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