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辩论准备阶段(3)

所谓论证合理,一是指论据与论点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用论据必然能推导出论点;二是指推导必须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因此表述论证的过程和方法,必须逻辑严密,推理自然,表现出论证的必然性。这样推导出的论点必然牢靠,说服力强。

2.表述论据要确实

论据是建立论点的依据、基础。把论据表述得确凿无误,真实可靠,论点才能站住脚,有说服力。这里特别要注意:作为论据,不论是事实、数字,还是理论等,表述时一定要准确、恰当、真实,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使论据确凿可靠,充分发挥它的论证作用。

3.表述论点要清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辩论客体中,我们曾分析过确立论点的四个必备条件:科学性、创见性、针对性和鲜明性。那是指确立的论点本身所应具有的特性。这里谈的论点的清晰,则是指运用语言表述论点的具体要求。

要清晰地表述论点,就要求表述要准确、完整、概括。

①完整。在表述论点的内容时,既不能有遗漏,有片面性,也不能出现矛盾,相互抵触。如果论点包含的只有一个方面的意思,那一定要把这一方面的意思表述完全;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意思,那么就不仅要说清说全这些方面的意思,而且还要说清说全这些方面之间的关系。表述论点,也不能出现前后意思上的转移,造成矛盾、抵触和不一致。表述的完整,基础是思考要完整严密,只有如此才不会出现表述上的疏漏。

②概括。对论点的表述,要概括出其客观本质。因为越能概括出论点的本质,就越能体现出论点具有共性、代表性、规律性,这样才能使论点深刻,具有必然性,能揭示出规律,辩论因此才会有巨大的说服力。

③准确。是恰当确切地表述论点。恰当是既不扩大也不缩小,要表述得恰如其分。确切地说,是要科学准确地表述论点,表现出论点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确实是真理性的认识,站得住,立得牢。

6目光语的使用

作为一种无声语言,体语可以丰富你传情达意的生动性和真实性,有时要比有声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给你的论辩添加无限风采。日常与人交谈也好,工作中与人谈判也好,如果只注意用语言表达信息,而忽略体态语,则不仅会使自己看起来过于呆板,而且还会失去了用体态语传达某些意思的巧妙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可获得的信息总量中,眼睛要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人内心的隐秘,胸中的虚实,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不断变幻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它犹如一面聚焦镜,凝聚着一个人的神韵气质。东晋顾恺之说:“传神写照,尽在河睹之中。”泰戈尔说得更好:“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论辩中,眼神的运用是丰富多彩的。一个成功的论辩者既要能自己运用好眼神,又要能“读”准对方眼神的含义,因此,一定要了解千姿百态的目光语。

正视表示庄重,斜视表示轻蔑,仰视表示思索,俯视表示羞涩,逼视表示命令,瞪视表示敌意,不住地打量表示挑衅,低眉偷觑表示困窘,行注目礼表示尊敬,白他一眼表示反感,双目大睁表示吃惊,眨个不停表示疑问,眯成一线表示高兴。

配合着眉毛的变化,眉目传情意义更广泛。欢乐时眉开眼笑,眉飞色舞;忧愁时双眉紧锁;愤怒时横眉怒目;顺从时低眉顺眼;戏谑时挤眉弄眼;畅快时扬眉吐气等。

目光语最主要的是强调眼神的运用。一般来说,不同的眼神表现着不同的情感:目光明澈表现胸怀坦荡;目光狡黠表现心术不正;目光炯炯表现精神焕发;目光如豆表现心胸狭窄;目光执著表示志向高远;目光浮动表现轻薄浅陋;目光睿智表现聪明机敏;目光呆滞表现心事重重;目光坚毅表示自强自信;目光哀颓表示自暴自弃。除此之外,故弄玄虚的眼神乃是高傲自大的反映;神秘莫测的眼神则是狡猾奸淫的反映;似匣剑出鞘的灼灼逼人的目光是正派敏锐的写照;如蛇喝蛰伏灰冷阴暗的目光是邪恶刁钻的写照。坦诚者目光像一泓清泉,悠然见底;英武者目光如电掣雷奔,波澜壮阔;典雅者目光似云雾初开,林鸟相逐;俊秀者目光如玉气藏虹,珠胎含月;妩媚者目光似春花始香,夏梅初笑;豪放者目光如风云波浪,海天苍苍……

眼神的表达丰富多彩。诗人公木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会隐藏更不会说谎。”得体的目光语会令你的论辩增光添彩。

(1)眼睛:注视表示重视,无视表示轻蔑,斜视表示敌意,怒视表示仇视,逃避表示心虚。

(2)眉毛:挤眉表示戏谑,横眉表示鄙视,竖眉表示愤怒,低眉表示服从。

辩论中,以全神贯注的神态直视对方,适时流露出怀疑的神情,给对方一个信息——我正在仔细听,任何漏洞和矛盾都逃不过我的耳朵,你的发言已经让我抓住了把柄,我马上就要予以反驳——对方如果接受到这种信息,就有可能发慌,甚至可能开始怀疑自己什么地方说错了或说漏了。在自己发言时,我们就要显示出十足的信心和坚定的态度。

演讲时运用眼神的方法有三种。

一是扫视,即用视线从左到右或从前到后慢慢移动,扫视听众(一般适用于大场合),注意场面上的各种反应;

二是对视,即保持微笑,目光注视某一对象,与之进行视线交流,使对方感到被尊重,增加倾听的兴趣(目光与目光的直接接触时间以两三秒为宜。在双方都缄默无语的时候,就不要再老是看着对方的眼睛或脸部,以免更加尴尬);

三是虚视,即目光散成一片(通常散在听众的中部或后部),不集中在某一点上。自然得体地交叉运用虚视、扫视和对视,可以避免眼神的呆板。

在别人对你讲话时,千万不要环顾整个会场。即使你在听,也不要表现出对周围的事很厌烦或很感兴趣。如果你的听众这样做,你可以停下来并与他一起注视,似乎你对他发现的奇事很好奇,还可以问:“哦,我很感兴趣你在看什么?”然后继续谈话。所以,我们的目光必须接触那些不住点头的积极的听众,注视某个人几秒钟,然后转向别人,环视整个人群,注视人群中的关键人物。

7表情语的使用

表情是人心灵的荧屏,它把辩论双方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如实地反映出来。辩论发言时,要注意自身表情的明朗、真挚、有分寸、克制影响交际效果的表情;听对方发言时,要“听其言而观其色”,观察对方面部表情的变化,窥测对方的心态或言不由衷处。面部表情包括面部肌肉、眉、唇等变化,其中微笑是面部表情的基本形式。学会真诚的微笑,有助于辩论目的的实现。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在说到罗斯福演讲时,说他全身好像一架表现感情的机器,他满脸都是动人的感情。这样使他的演讲更有力,更勇敢,更活跃。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常见的脸部表情:

突出下颚表示攻击性行为;

缩紧下巴表示畏惧和驯服;

抚弄下颚表示掩饰不安或胸有成竹;

伤心时嘴角下撇,欢快时嘴角提升,委屈时撅起嘴巴,惊讶时张口结舌,仇恨时咬牙切齿,忍耐时咬住下唇;

下颚上抬,把鼻子挺出,是傲慢、自大、倔强的表现;

用手摸鼻子,是怀疑对方;

用手摸耳垂表示自我陶醉;

以上罗列了一些脸部表情。如果它们互相配合,综合运用,按照论辩的内容要求,根据论辩者的感情控制,可产生愤怒、害怕、高兴、妒忌、喜爱、紧张、骄傲、悲伤、满足、同情等感情色彩。

首先从感情的两个极端“愉快”与“不愉快”看看脸部的活动情况:

愉快:①嘴角后拉;②笑肌上提;③眉毛平展;④眼睛平眯;⑤瞳孔放大。正是“眉毛胡子关成一堆”。

不愉快:①嘴角下垂;②面颊下拉;③眉毛紧锁;④面孔显长。正是“拉得像个马脸”。

自然可更具体些:

1.表示有兴趣、快乐、高兴、幸福、兴奋的表情

眉毛上抛,嘴角向下,鼻孔开合正常,口张开,瞳孔放开。

2.表示蔑视、嘲笑等表情

脸部的组合方式:视角斜下,眉毛平或撮,抬起面颊。

3.表示痛苦、哭泣等表情

组合方式是:皱眉、眯眼、皱鼻、张开嘴、嘴角下拉,配合有声传递。

4.表示发怒、生气的表情

其组合方式是:眼睁大,眉毛倒竖,嘴角拉开,紧咬牙关。

5.表示惊愕、恐惧的表情

组合方式是:眉毛高扬,眼睛与口张开,倒吸凉气。

下面特别强调在论辩时微笑的表达。微笑是一种良性的脸部表情,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自信的标志,礼貌的表征,涵养的外化,情感的体现。在论辩中运用可以象征性格开朗与温和,可以建立融洽气氛,消除抵触情绪,可激发感情,缓解矛盾。下列场合可运用微笑技法:

(1)表达赞美、歌颂等感情色彩时;

(2)向辩友、主持人、观众行注目礼时;

(3)面对对手提问时;

(4)面对观众表达时;

(5)表达一些与微笑不相背的感情时。

下列场合不能微笑:

(1)表达悲痛、思索、痛苦、愤怒、失望、讨厌、懊悔、批评、争论等负面情绪时;

(2)已完全放开,不觉紧张,没有必要运用微笑来控制情绪,松弛紧张时。

总之,脸部表情运用时要适时、适事、适情、适度,切忌呆滞麻木,情不由衷、晦涩不明与矫揉造作。

8手势语的使用

手势能构成论辩者丰富多彩的主体形象,使表达富有感染力量。论辩,尤其是赛场论辩与法庭论辩时,手势运用能构成论辩者丰富多彩的主体形象,使表达富有感染力量。

自然而安稳的手势,可以帮助表达者平静地说明问题;急剧而有力的手势,可以帮助表达者升华感情;稳妥而含蓄的手势,可以帮助表达者表明心迹。

一、使用手势语要遵循的原则

使用手势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做一些开放式的手势,而不要做一些封闭式的手势;二是先不妨刻意模仿,以求习惯成自然。

二、手势语的使用方法

使用手势语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手的动作是态势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手是第二个脸。手势表达的含义相当丰富,可以大致分为四种:

1.指示手势

指示手势是用于指明要说的人、事物、方向等,表示同一意思的手势往往不止一个。以最简单的手势示意“我”来说,有以手轻按胸口的、有以食指指自己鼻子的、还有以拇指自指的等。

2.象征性手势

象征性手势是用来表达抽象概念,运用时可配合口语,启发听众的思考,引起对方联想。如表达“我们是走向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当香港回归祖国的时候,我们将和港澳同胞一道用生命来营造未来的辉煌和繁荣”时可用双手或单手有力地伸向天空,以象征未来的美好前景。

3.情意手势

情意手势主要用于表达说话者的情感。如方纪在《挥手之间》文中,突出描绘了毛主席与延安军民告别时的手势。当送行者拼命向飞机挥手时,“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举得很慢很慢,像是举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了。”举手之间,饱含了惜别痛离而又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

4.象形手势

象形手势是用来描摹,比划具体事物或人的形貌。聋哑人交谈时多用形象手势比划,将表达的内容形象化,使对方通过视觉接收信息,在头脑中将其复杂,形成原有事物的形象,达到交流的目的。

辩论中,根据手的动作范围,一般将手势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上区为肩部以上,多表示积极、振奋、肯定、张扬等意义;中区为肩部至腰部,表示坦诚、平静、和气等叙述,说明中性意义;下区为腰部以下,多表示憎恶、鄙视、压抑、否定等贬义,手势的方向如向上或向下,向前或向后,向内或向外以及手势的定型、不定型等,也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应注意根据民族共同理解的意义来选用,并适当体现个性特点。

辩论,尤其是赛场辩论与家庭辩论时,手势的运用能构成辩论者丰富多彩的主体形象,使表达富有感染力量。自然而安稳的手势,可以帮助表达者平静地说明问题;急剧而有力的手势,可以帮助表达者升华感情;稳妥而含蓄的手势,可以帮助表达者表明心迹。

手势语十分丰富,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作为一个出色的辩论者平时要认真观察生活,刻苦训练,积极付诸于辩论实践。

三、手的合适位置

如果可能的话,那就忘记它们,让它们自然垂直在身体的两边。万一你觉得累赘,那也可以把它们插在衣袋里,或者放在背后。总之,你不要注意手是否妨碍你的动作,不必顾虑什么听众会留意到你手的位置。在需要应用它们的时候,可以立刻举起来,或放下去。不过你不要故意把手交叉在胸前,更不可勉强扶在讲桌上,这样就会使你的身体不能自由行动。而用两手故意去玩弄自己的衣服,那只会显得愚拙。

9身姿语的使用

这里的体姿语言,特指一个人的坐姿、站姿和走动的姿势。这些姿势是人们言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表达言辞所不能表达的东西。我们应该重视身姿语的使用。

◎身姿语使用的基本方法

1.站姿

站姿是演讲的基本身姿之一,一般分为两种形式:自然式,两脚基本平行,相距与肩同宽;前进式,两脚一前一后,相距适中。无论哪种站姿都应肩平、腰直、身正、立稳;身体重心均衡分布在两脚之间,或根据表达需要落在前脚,上身可略微前倾,给人以亲切、进取、伟岸的形象。不要上身后仰、重心落在后脚,不要左右摇晃,不要两腿打颤或流动抖动,以免给人轻率、傲慢或慌张的感觉。

2.坐姿

坐姿是听、说双方的基本身姿。任何一种坐姿都毫不掩饰地反映了人的心理状态。如抬头、仰身、靠在座位上,反映了倨傲不恭的心理;上身略为前倾,头部侧向说话者,是洗耳恭听的态势;上身后仰并把脚放在面前的茶几或桌子上,是放纵失礼的表现;欠身或侧身坐在椅子的一角是谦恭或拘谨的反映;跷起二郎腿不时晃动的坐姿,表现了听话人心不在焉;听话人变换坐姿流露了疲倦、不耐烦或想发表意见的心态。

辩论时,尤其是一些正规场合的辩论,为了充分展示风格,传达情感,最好运用站姿进行。运用站姿有很多好处,首先,朝气蓬勃,精神焕发,表现出对辩论的极大热情;其次,可以保证共鸣腔的畅通,有利于发声;再次,有利于动作姿态的表达,服饰打扮的展现。

3.行姿

行姿是辩论的前奏,给听众以第一印象。正确的行走要领是,起步时,左脚先向正前方迈出约75厘米处着地,身体前移,右脚照此法行进;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时,肘部弯曲,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内稍向下,拇指根部对正衣扣线,并与最下方衣扣同高,离身体约25厘米;向后摆时,手臂应伸直,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走速度以每分钟116步到120步为宜。行走时,头要正,颈要直,挺胸收腹,两眼向前平视,不要东张西望、摇头晃脑、弯腰弓背;脚尖要对正前方,不要迈“八”字步;要举止端庄,不要勾肩搭背,也不要背手、插手、袖手;要有鲜明的节奏感,不要拖泥带水。男性走路以大步为佳,女性走路以步碎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