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人生的幸福源自于放下
古时候曾有一个富翁,他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幸福和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呢?”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着汗水:“其实做到它们很简单,放下就是幸福和快乐呀!”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负那么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总怕别人暗害,整日忧心忡忡,幸福和快乐从何而来呢?于是富翁将珠宝、钱财接济穷人,专做善事,慈悲为怀,这样滋润了他的心灵,他品尝到了幸福和快乐的滋味。
人生的幸福源自于放下。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放下呢?十二因缘,一环扣一环,放下生、老、病、死,放下世间一切痛苦和烦恼,甚至放下名与利,放下爱……这些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情。事实上,如果我们对人生有足够认真且细致地观察的话,我们不需要放下什么,就能够收获颇丰。
很多人疑惑:“为什么我得到了想要的一切,却仍旧没有多少幸福感?”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幸福其实是来自自我的“放下”、烦恼的“消融”,而不是任何东西的“获得”。而懂得适时放下,将让我们收获更多。
富有传奇色彩的犹太富翁哈默就是一位懂得适时放下而获得更多的风云人物。哈默掘第一桶金时做的是个天方夜谭的梦。十月革命后,大多数人都不敢与新生的红色政权做生意,哈默却独具胆识,将他在美国的医药公司卖了去苏联做生意。在别人看来,哈默放下在美国的医药公司,前往苏联的行程简直如同去月球上探险,然而,他受到了列宁的接见、鼓励,与新政权做成了一笔100万美元的粮食生意,成了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经过近10年拼搏,他成了亿万富翁。回国后,他的事业更是如日中天,凭借雄厚的资本,他四处投资,多种经营,成了制药、粮食、古玩、铅笔、酿酒、石油等行业的“大王”。
这两个富翁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获得幸福,必须得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何时应该放下什么,提起什么。人生真正的幸福,不是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的感觉,也不是来自犹如婴孩脸部表情般变幻无常的情绪,而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清晰、愉悦与平静的状态。所以,我们说,对视人生的烦恼和迷雾,进而寻到合适的驱散烦恼和迷雾的方法和技巧,到最后彻底放下人生的烦恼、消散人生的迷雾,方是正确追求幸福、获取幸福人生的关键所在。
鉴于此,本书从生活、工作、情感、处世四个部分着手,运用娓娓道来的文风,成功为读者朋友们立体地架构起了获取人生幸福的模式与典范。阅罢此书,读者朋友们将在一篇篇富有启发的故事和案例中,参透幸福人生应该放下的种种。此外,我们还详细探讨了为什么要放下、放下又有哪些技巧的问题,有助于引导读者在人生的旅途中遇见幸福的自己,在有生的岁月中,以满心的喜悦迎接并送走每一个日出日没。
当然,一个人应该放下什么,不应该放下什么,最终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相传在唐朝时期,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大意是:在禅修的道路上,我抛弃了一切,下一步怎么做?赵州禅师答:“放下吧。”严阳尊者说,已经两手空空,还要我“放下”什么?赵州禅师指示他:“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来!”严阳尊者听到这里,忽然有所领悟。愿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都能够放下应该放下的,提起应该提起的,为遇见幸福的自己而努力!
佛门称外道为梵志。有一个名叫黑氏的仙人,运用神力,双手举着合欢花和梧桐花来供养佛。释迦牟尼佛说:“放下吧。”黑氏梵志放下了左手的一枝花;释迦牟尼佛又说:“放下吧。”黑氏梵志又放下了右手的一枝花;释迦牟尼佛还是对他说:“放下吧。”梵志说:“世尊,我已经两手空空,您还要我放下什么?”释迦牟尼佛对他说:“我不是要你放下你手中的花,而是要你放下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等到你没有什么可以放弃时,就进入了不生不死的境界了。”梵志听完佛说的话,当即就悟到了无生法忍。
这个佛门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内心时刻都在为以下理念所充斥——要获得幸福,了悟禅道,就必须要放下这个、放下那个,那么我们永远都放不下!
最后,让我们引用圣严法师的话与君共勉:关键在于放下什么,怎么放下。选择哪些是要放下的,哪些是要坚守的。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时候,就会感到不便。所以,做人要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对于功名富贵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贵里耗费;对于悲欢离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欢离合里挣扎;对于金钱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放不下,生命就在金钱、名位、人情里打滚;甚至对是非放不下,对得失放不下,对善恶放不下,生命就在是非、善恶、得失里面,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