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古今中外的哲学大家(10)
让雅克·卢梭,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卓越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先驱。他出身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由于父母早逝,少年时代的卢梭就只身闯入社会,先后做过仆役、音乐教师和家庭教师。1742年去巴黎,结识了著名启蒙学者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哲学家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并积极为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撰稿。从此,卢梭开始了学者和思想家的生涯,开始发表著作展开对专制制度和封建主义的批判。
卢梭的批判引起了统治者和神学家的恐惧和愤怒,他们开始联手迫害卢梭。1762年6月,巴黎高等法院和教会下令把《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尔》列为禁书,并把作者逐出日内瓦。法国政府也公布了逮捕令。卢梭不得不辗转于日内瓦、伯尔尼以及普鲁士、英国等地。1770年,卢梭重回巴黎,但坎坷的生活已使他贫病交加。1778年因脑病逝世。他的主要著作有:《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尔》等。
●18世纪法国最激进、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是谁?
霍尔巴赫,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一个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商人家庭,幼年丧母。1735年受伯父的邀请,随父亲移居法国。先在巴黎求学,后来到荷兰莱顿大学学习自然科学,毕业后回巴黎。1749年取得法国籍。1753年,伯父逝世,,他继承其财产和男爵称号,称为保尔昂利梯也利霍尔巴赫男爵。霍尔巴赫与狄德罗等进步思想家交往甚密。他积极支持狄德罗的《百科全书》编辑工作。他在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矿物学和冶金学方面为《百科全书》写了约400个条目。当时,一些进步思想家经常在他家里举行聚会,他的家成了当时进步思想家交流思想、讨论问题、传播消息、私传禁书的地方。他经常以巧妙的合法形式掩护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活动。他是柏林科学院、巴黎科学院和俄国科学院的院士。其主要哲学著作有:《揭穿了的基督教》、《神圣的瘟疫》、《自然的体系》、《健全的思想》、《社会体系》等。
霍尔巴赫是18世纪法国最激进、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他继承了17世纪以来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经验论,尤其深受拉美特利、爱尔维修和狄德罗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力图将唯物主义的现有成果系统化,确立起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霍尔巴赫在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方面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的无神论思想和反封建、反神学的彻底性在当时震撼了整个欧洲。但是与他的同时代人一样,霍尔巴赫亦未能逃脱机械唯物主义的窠臼,最终走向了决定论和宿命论。
●谁被誉为经济学之父?
亚当·斯密,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1723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1740年被选入牛津大学深造,1748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1763年任英国财政大臣养子的伴游导师,1778年任爱丁堡关税局长,1790年7月17日辞世。
据说,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时也因此发生糗事,例如: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次因独自出神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
斯密一生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1759年)和《国富论》(1776年)。前者为伦理学著作,它的出版使斯密享誉学术界;后者为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也成就了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
●功利主义的创始人是谁?
杰里米·边沁,是英国的法理学家、功利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者。他是一个政治上的激进分子,亦是英国法律改革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并以功利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一位动物权利的宣扬者及自然权利的反对者而闻名于世。他还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启蒙运动在关于科学、宗教、政府职能的观点的转换上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在社会组织方面其成就则不明显。在启蒙运动时期,国家权威的正当性和所基于的原则都逐渐被世俗化了,而有关保持社会秩序的宗教观念亦不可避免地被启蒙运动所产生的观点淡化。因此,在关于替代和补充旧秩序方面,急需提出一种新的价值系统。而边沁就是一位提出新的价值系统以取代宗教的哲学家。他还是一位社会设计师,可以说是西欧现代化的先驱。尤其是他的伦理观和法律观,为自由民主制度奠定了社会基础。
由边沁发展出来的功利主义学派有着一些重要的追随者,他们是:詹姆士·穆勒、其子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包括罗伯特·欧文(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内的一些社会改革者。
●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是谁?
伊曼努尔·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近代西方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康德出生于东普鲁士首府哥尼斯堡的一个制马鞍的手工匠人家庭。1740年进哥尼斯堡大学学习哲学,1745年毕业后当了9年家庭教师。1755年起在哥尼斯堡大学担任编外讲师,1770年被聘为该校教授,1797年退休。
康德一生过着清静、单调而有规律的生活。海涅曾对他做过如下的描述和评价:“康德的生活史是难于叙述的。因为他既没有生活,又没有历史。他住在德国东北边境的一个古老城市哥尼斯堡一条僻静的小巷里,过着一种机械般有秩序的,几乎是抽象的独身生活。”但是,“康德这人的表面生活和他那种破坏性的、震撼世界的思想是多么惊人的对比!”康德创建的批判哲学推翻了当时流行于德国和欧洲各大学的莱布尼茨—沃尔夫的形而上学体系,在德国发起了一场哲学革命,从而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开辟了道路。
康德毕生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哥尼斯堡大学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先后讲授过形而上学、逻辑学、自然地理学、数学、力学、物理学、人类学和自然通史等课程。康德的主要著作有:《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中文译本名为《宇宙发展史概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此外还有《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论永久和平》、《实用人类学》等。
●谁为民主和自由奋斗的一生?
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生于德国上劳齐茨。12岁受人资助进入贵族学校学习。1780年秋入耶拿大学,次年转学到莱比锡,都是研究神学。大学毕业后,任家庭教师数年。1790年,费希特在莱比锡初次接触到康德哲学,立即就被康德哲学所吸引。在康德的影响下,走上了哲学研究的道路。1791年,费希特带着他匆匆完成的书稿《启示批判》前往哥尼斯堡拜见康德,得到了康德的赞同。由于偶然的原因著作出版时漏印了他的姓名发表出来后,人们竟以为是康德的论著,后来终于查明这是费希特的著作,从此声名大振。1794年,费希特担任耶拿大学教授,不久因被指控宣传无神论而被迫离开耶拿大学。1799年他来到柏林,一边做家庭教师,一边修改“知识学”体系和公开演讲。1805年,担任爱尔兰根大学教授。1809年以后,他一直担任柏林大学教授,并被推选为第一任校长。费希特的主要著作有《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知识学原理下的自然法基础》、《知识学原理下的道德学体系》、《论学者的使命》、《论人的使命》、《对德意志民族的讲演》等。
费希特的一生是为民主和自由奋斗的一生。在青年时期,费希特就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批判,他从当时的法国大革命中看到了希望,主张建立一个一切社会成员完全平等的“理性王国”。拿破仑入侵德国时期,费希特发表了一系列热情洋溢的演说,号召德国人民从事反对拿破仑的民族解放战争,费希特的演说激发了德国人民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处处散发着民主主义的思想火花。在费希特的晚年,他的思想日益保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同封建势力妥协的倾向,这主要归因于当时德国的经济、政治状况以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同一哲学的创立者是谁?
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谢林,生于德国符腾堡莱翁贝格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谢林最初是作为费希特的拥护者出现在哲学论坛上的,但很快就超过费希特,建立了他自己的“同一哲学”体系。
在谢林看来,费希特的“自我”既然与“非我”相互限制,那么它就不可能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所以,“自我”和“非我”的同一仍然是无法完成的。谢林认为必须有一个既凌驾于二者之上同时又统一二者的东西才能作为世界的本原,这个东西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而是主体和客体的“绝对同一”。“绝对同一性”或“绝对”是谢林同一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绝对”最初是无差别的绝对同一,是一种不自觉的客观精神力量。
“绝对”是如何产生出客观世界和主观意识的呢?谢林认为,“绝对”自身中蕴含着一种“原始冲动”,总想把自身提高为有意识的精神实体。原始冲动发展为“原始对立”,从而有了主体和客体、理想和现实两个序列的发展。“绝对”作为普遍性贯彻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对立的发展是“绝对”的特殊表现。对立的双方并无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区别;在自然中,现实占主导地位;在精神中,观念占主导地位。自然和精神在时间和逻辑上都没有先后之分,它们的发展构成两个不同的“级次”。发展的最高级次是“绝对”,于是又回到绝对同一。“绝对同一”既是起点又是终点。“绝对”是“同一的主体-客体”,“自然”是“客观的主体、客体”,“精神”则是“主观的主体-客体”。谢林认为,“唯一实在的东西存在于自身本来既是原因又是结果的一个绝对之中,即存在于主体和客体的绝对同一性之中”。
●谁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出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城,父亲是公爵府财政秘书。1780年起在本城中学就读。1788年10月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1793年10月至1796年在瑞士伯尔尼一个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1797年回国在法兰克福任家庭教师。1801年与谢林一起创办《哲学评论》杂志,同年8月通过就职论文《关于行星轨道的哲学论文》的答辩,获得编外讲师资格,1805年获得副教授职称。1807—1808年任《班堡报》编辑。1808年12月至1816年任纽伦堡中学校长。1816—1818年在海德堡大学任教授。1818年奉普鲁士王国政府之命,担任柏林大学教授。1829年10月被选为柏林大学校长兼政府代表。1831年11月因患霍乱病逝于柏林。
黑格尔是康德开创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完成者,其哲学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发展的顶峰。他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创造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并自觉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构建了空前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黑格尔的辩证法是近代哲学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以绝对理念的辩证发展为对象和内容的。黑格尔认为,绝对理念是整个世界的本原或本质,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的思维都是它的表现。绝对理念按照正、反、合的三段式进行一系列的辩证发展,其发展过程分为逻辑、自然和精神三个大的阶段,所以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也就相应地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
●谁创立了人本学唯物主义?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人本学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出生于巴伐利亚的朗茨胡特镇,其父是一位法学家。他于1823年进海德堡大学学习神学,1824年转入柏林大学学习神学和哲学。在柏林大学的两年里,他几乎听完了黑格尔的全部课程,并最终放弃了神学,转向了哲学。1826年,他又转入爱尔兰根大学,学习植物学、解剖学和心理学。1828年,以《论统一的普遍的和无限的理性》一文获博士学位,并开始以讲师的资格在爱尔兰根大学任教,讲授哲学史、逻辑学和形而上学。1830年,因匿名发表《关于死和不朽的思想》一书遭当局查禁,而被逐出大学讲坛。1837年起,定居布鲁克堡,在远离德国文化中心的乡村度过近25年。晚年,费尔巴哈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文献,并于1870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
费尔巴哈是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德国最杰出的唯物主义者。他所创立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摧毁了唯心主义哲学在德国的长期统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料。费尔巴哈的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未来哲学原理》、《宗教的本质》等。
●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谁?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犹太裔德国人,出生于德国特利尔城,逝世于英国伦敦。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一般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在他的时代没有绝对的影响力。但就在他过世几年后的19世纪末,马克思哲学迅速地传遍各地。社会主义成为欧洲先进国家政经改革的趋势。之后,马克思主义内部分化为非革命派(Evolutionary Marxism)与革命派(Revolutionary Marxism)。非革命派学说,又称修正主义派,以爱德华·伯恩斯坦(Edward Bernstein)为中心,主张渐进式的社会主义发展,视马克思主义为一种道德标准。而革命派学说则以列宁最为著名,强调激进强制革命的重要性。革命派视马克思主义为一种历史科学理论,认为这种理论是绝对正确的预言。两边派系皆认为自方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
●马克思亲密战友是谁?
恩格斯,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及作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