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影响力:改写人生命运或事件进程(1)
任何领导都是一个群体或团队的管理者。这个群体或团队可以是几人或十几人,可以是几十或上百人,也可以是几百或几千人……领导者面对这个群体或团队,要经常发号召、下指示、做总结,为实现领导目标统一思想、理顺情绪、鼓舞士气、总结经验、提高认识……而这一切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自始至终离不开口才。可以说,领导活动的顺逆成败,领导绩效的大小高低,与领导口才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个领导者要想树立自己的成功形象,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口才能力。
★口才是领导成大事的关键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说过:“凡是我所认识的重要领袖人物,几乎全都掌握一种正在失传的艺术,就是特别擅长与人作面对面的交谈。我认为这个共同点也并非偶然。领导即说服。一位领导人如果不能在交谈时吸引人、打动人,那么,他大概也说服不了人,因此也未必能成为领导人……麦克阿瑟的精彩的独白,戴高乐的雄辩的演说,吉田的善于自我嘲讽的幽然,周恩来的闪着诗意的谈吐……听着这样的言谈,人们会不禁对说话的人的智慧产生莫大的敬意,这种印象是成功的领导人建立他的权威和发挥他的说服力的方式之一。”美国人类行为研究者汤姆士也指出:“说话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径。它能使人显赫,鹤立鸡群。能言善辩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爱戴,得人拥护。它使一个人的才学得到充分拓展,熠熠生辉,事半功倍,业绩卓著。”他甚至断言:“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
领导者,众之首也。领导者要实现有效的、成功的领导,必须充分利用好领导环境,导之于言而施之于行,最大限度地引导和调动被领导者朝着既定的目标共同努力。而要引导和调动别人,成功沟通和积极鼓动的语言是重要的手段。口才训练大师卡耐基强调: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结于他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即其驾驭语言的口语表达能力。
领导者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引导者、指导者,一切具体工作最终都要通过语言来完成。主持会议、布置工作、接待来访、社交活动、发表演说等,都离不开口才。而且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这些活动效果的好坏。因此,讲话水平是衡量一位领导者素质和能力,或者说在社会地位和成就上有多大潜力的重要标准,成为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讲话是反映领导者综合素质的一面镜子。讲话是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科学文化修养、生活阅历积累、文字写作和表达能力等多种因素的集合。领导者讲话水平直接体现领导者的政治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人格品质魅力。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的领导者,才能在讲话时高屋建瓴,从全局和事物发展的大势上把握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的领导者,才能在讲话时思路清晰、有理有据、通俗易懂,才能抓住听众、吸引听众、打动听众、说服听众,调动激情,从而实现讲话的目的。如果讲话费话连篇,形式呆板,语调沉闷,拖泥带水,甚至主观武断,肯定不会给听众留下好的印象,而且势必会严重影响领导者在听众心目中的形象。
讲话是群众了解和评价领导者能力的一把尺子。群众认识领导者,往往是从听领导者讲话开始的;群众了解领导者,更多的是从听领导者的讲话进行的。讲话水平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领导者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体现领导者熟悉情况,作风务实;能够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体现领导者具备良好的作风和态度;能够激发和调动群众积极性,体现领导者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这样的领导者才受群众欢迎。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说,领导者的讲话水平,不仅仅代表领导者个人的形象,也代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或团体的形象。
精彩讲话是领导者成就大事、走向辉煌的必备条件。从大的方面上看。领导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领导者的讲话水平,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效果。领导者讲错话,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形象和号召力,而且会影响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危害。可见,领导者把话讲好,不是一般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是职位使然和履行职责的需要。从个人方面上看,工作的失误,人事的纷争,人民的矛盾等,究其原因,很多都是由于不当的语言引起误解造成的。领导者工作能否做好,讲话是关键。领导者在工作中能否得到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除了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去赢得人心,按组织原则去凝聚人心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讲话水平,才能做好干部群众的说服和激励工作。领导者能否在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实现理想,成就事业,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讲话技巧的高明或低劣。所以说,精彩讲话是领导者成就大事的关键。
★影响力是一种感召能力
领导影响感召力的实现,基本的反映应是在行为和语言褒扬方面。有功不封升职位,有贡献不奖赏,是历代贤明君王、主帅所不为。为什么?因为他们十分明白:评功封赏,最可以体现领导品性和水平,最可以体现领导者影响感召力的实现程度了。
封建社会从西汉开始。社会上已逐渐形成了无功而受禄的等级传统,尤其是那些贵族子弟。
唐朝初年,唐高祖李渊曾经建立了宗室名册。兄弟、子侄以及再传、三传的子孙,连孩童以上受封为王的多达几十个人。对于这种做法的弊病,李渊的儿子秦王李世民早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唐朝贞观元年,国家初步安定下来了,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对开国、建国有功之臣进行评功封赏。
李世民认为,中书令房玄龄、工部尚书杜如晦、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三人功劳最大,并列为第一等功臣,加封房玄龄为梁国公,杜如晦为蔡国公,长孙无忌为齐国公,每人食邑1300户。
对于李世民的封赏,他的叔父李神通十分不服气。李神通问唐太宗:“高祖起义的旗帜刚举,我就率兵首先响应。而现在你却把房玄龄这样的舞文弄墨的人列为第一等功臣,我是不服气的。”李世民回答说:“国家的大事,只在于赏赐和惩罚;赏赐和功劳大小应当相符合。这样做,没有功劳的人就会自己退回去。惩罚与罪恶应当相符合。这样做,干坏事的人就会害怕。因此,赏和罚是不能轻易施行的。房玄龄等人帮助我运筹帷幄,立有用计谋安定国家的大功,所以他们才会功居第一。对于叔父您,我不能因为我们之间的家族私情就随便和那些功勋卓著的大臣们一样地封赏。”
由于唐太宗对自己的叔父(而且是跟随李渊起兵最早、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的开国元勋)都不偏袒,其他的功臣也就不因为邀功请赏而争论、而不满了。
不仅如此,唐太宗针对其父李渊所册封的几十个李姓王造成的弊端,严肃地对众大臣说:“从西汉以来,都是只封兄弟和儿子为王,其他疏远的亲属,不是有特别大的功劳,都不能受封。如果把所有的亲属都封为王,多给他们食邑人数,那就是在用加重百姓的困苦,来养活自己的亲属。”于是,太宗下令,凡是皇族中没有任何功劳,并且过去已被封为郡王的,全部取消郡王爵号,降为县公。
封建专制等级壁垒森严,人人都以属于“望族”(有身份、有地位、有名望之先祖的家族)而豪纵,都以能攀龙附凤为能横。因此,封建君王稍微做到有点“公平”的样子,就有影响感召力。如果做列在奖罚面前“一碗水端平”,尤为难能可贵,其影响感召力是巨大的。可以想像,如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明主,能把异姓文人放到第一功臣的地位,能大胆削减无功郡王俸禄,他对臣下、对天下百姓的感召力,当是何等巨大!
美国内战期间,总统林肯就通过演讲、著述和会谈向人们宣扬了他对美国未来的信念,他向人们标明了一个美国历史从没达到过的高度。当时的美国急需有人提出这个国家的前途如何,以及为联邦进行内战提出合理的理由。正是林肯完成了这一重任。不论他走到哪里,他都会利用一切机会重申,向人们强调和提醒国家的立国之本。他的信念非常简单,那就是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尊重,和对正直、价值和崇高理想的追求。他的演讲体现出极大的影响感召能力,使得他的信念得到了人民的认同,这把他同普通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1861年7月4日在国会召开的特别会议上,林肯再次传达了他自己已深信不疑的坚定信念:“我们不仅要给人民以自由,更要给世界以希望。我们坚信每个人最终会被从枷锁中解放出来,每个人都会获得平等的机会。”林肯心目中的这种信念就来自美国《独立宣言》:
这是一场人民的斗争。对联邦来说就是维护我们的国家制度。这种制度是为了每个人的解放从每个人的肩膀上去掉虚伪的枷锁。为每个人扫清追求理想的道路。给每一个人以一个公平的开始,和人生奋斗中公平的机会。
林肯为了让广大民众了解并接受“美国该往何处去”的目标,他不断地走出白宫,接近民众。他注意使每一句话都能让人们听到。在那个收音机、电视机等大众媒体都不存在的年代里,林肯正是靠自己体察下情的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864年,即总统选举年,林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前线,慰问疲惫的将士,并鼓舞他们,告诉他们他没有忘记他们,国家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号召他们不要忘记自己在为什么重要的东西而战斗。他对第166俄亥俄军团作了如下的演讲:
不仅仅为了今天,更是为了未来,让我们子孙的子孙能够仍然拥有这个自由伟大的国家,这个为我们带来快乐的国家。我请求你们记住这一点,不是为我,而是为你们自己记住它。我只是偶然暂时居住在白宫这个大房子里。我深信你们的孩子也会来到这里,就像我从一个穷人家里来到这里。为了在这个自由的国家里每一个人都能为自己的勤劳、奋斗和智慧赢得一个公平、公开的机会;为了有平等的权利实现自己合理的人生追求。为了这些我们应该战斗,这个国家值得我们去战斗。
在执政的4年里,林肯始终都在宣扬自己的信念。他要传达的信息简单明确,那就是,强调平等和自由(包括解放奴隶),“所有人都应该有公平的机会。”解除“人生的枷锁”。这些都是人生而具有的权利,应该得到永远的维护。
这些来自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鼓舞人心的语言深深影响和感召了人民,尤其是那些在内战中来自穷人的步兵战士。他们尊敬他,信任他,不管他走到哪里,他们都为他欢呼。联邦士兵与林肯总统有着深厚的感情联系,这在美国历史上没有哪个时代如此。这种深厚的联系开始于1861年初,那时林肯从白宫这座“象牙塔”里走了出来,亲自前往慰问即将开赴前线的士兵。
美国北方联邦军队获得了最重要的战役——葛底斯堡大捷之后,林肯总统为阵亡将士们建立了葛底斯堡国家公墓。在公墓落成典礼上,林肯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从他这次演讲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所有的想法和目标都是他多年来对这个国家所抱持的坚定信念。
在听了当日主要致辞人爱德华·艾沃雷特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之后,林肯只用两分钟就再次提醒了人们内战到底意味什么,美国本身意味什么:
87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座大陆上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她以自由为立国之本,并致力于这样的奋斗目标,即人人生来都具有平等的权利。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内战,这场战争能够考验我们的国家,或任何一个具有同样的立国之本的同样奋斗目标的国家,是否能够持久存在。我们在这场战争的一个伟大的战场上相聚在一起。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将这战场上的一块土地作为最后的安息之地献给那些为国捐躯的人们。我们这样做是完全恰当的,也是完全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