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政事第三
本篇导读
王导善于待人接物,山涛有识人之明,谢安不惩逃兵,刘惔对殷浩宵禁不以为然,王承不追究小偷小摸和违反宵禁,王蒙主张和静致治,桓温想要“德被江汉”,这些执政以宽的故事几乎占了《政事第三》中一半的篇幅。当然,这种宽恕的为政之道必然有其时代背景之特殊性,在东晋渡江初期,人心慌乱,政局动荡,王导深知“愦愦”更符合实际,并以此为豪,而庾亮的凡事“察察”,则“颇失人心”,从而诱发了苏峻之乱。
为政的细微者,如陶侃出身卑微,常被人看不起,然而他储存木屑以铺雪后的路以利行走,蓄积粗竹头为伐蜀的船钉。这些细节,别人都没想到,都源于他成长于贫贱。
政事中存在清谈派与务实派之争,简文帝是前者的领袖,他为相时,“事动经年”,如此执政,国事复可有为?其下效者,王蒙与刘惔劝何充别为政务所扰而废了玄谈,何氏响应说若不是他埋首处理公事,他们便没有清谈的环境。其实,两派各有其功能,实际行政一定得有务实派的推行,安抚人心则需要清谈派的表演。
环视今日,为什么以讽刺政治人物之安抚民心的举止为“影帝”呢?真是不可理喻。
陈仲弓为太丘长1,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之,令吏杀焉。主簿请付狱考众奸2,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此!』
注释
1 陈仲弓:陈寔。太丘:东汉县名,故地在今河南永城西北。
2 主簿:官名。县令之属官,掌文书簿籍及印鉴等。付狱:付予狱吏。
译文
陈仲弓任太丘县县长,当时有个小官吏假称母亲有病请假,事情被发觉,陈仲弓就逮捕了他,并命令狱吏处死。主簿请求交给诉讼机关查究其他犯罪事实,陈仲弓说:“欺骗长官就是不忠,诅咒母亲生病就是不孝;不忠不孝,没有比这个罪状更大的了。究查其他罪状,难道还能超过这件吗!”
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1。绍咨公出处2,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3!』
注释
1 山公:山涛。康子绍:嵇绍(二五三至三〇四),字延祖,嵇康之子。嵇康被司马昭处死后,嵇绍经由山涛推荐而入仕,累官至侍中。永安元年(三〇四)东海王司马越挟持惠帝与成都王司马颖交战,大败于荡阴,当时百官与侍卫溃散,只有嵇绍以身护帝,中箭身亡,血溅帝衣。秘书丞:秘书省的属官,掌管图书典籍。
2 出处:出仕和退隐。嵇康是被晋文帝司马昭杀害的,而山涛却把他的儿子嵇绍推荐到晋武帝朝为官,嵇绍必然有所顾虑。
3 消息:消长,减少和增长。
译文
嵇康被杀以后,山涛推荐嵇康的儿子嵇绍做秘书丞。嵇绍去和山涛商量出任与否,山涛说:“我替您考虑很久了。天地间一年四季,都还有交替变化的时候,何况是人呢!”
赏析与点评
变与不变,千古以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丞相末年1,略不复省事,正封箓诺之。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
注释
1 “丞相”句:王导辅佐晋元帝、明帝、成帝三世,为政宽和得众,事从简易,晚年更是如此。
译文
王导到了晚年,几乎不再处理政事,只是在文件上签字同意。自己感叹说:“人家说我老糊涂,后人当会想念这种糊涂。”
陶公性检厉1,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2,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3,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4,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5,乃超两阶用之6。
注释
1 陶公:陶侃(二五九至三三四),字士行,庐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以军功历任湘、广、荆州刺史,晋成帝时,封长沙郡公,迁太尉,赠大司马。
2 正会:正月初一皇帝朝会群臣,接受朝贺的礼仪;封疆大臣也在这一日会见僚属。
3 厚头:靠近根部的竹头。
4 伐蜀:西晋惠帝时(三〇四),李雄据蜀(今四川)建立割据政权,国号成,后改为汉,史称成汉或后蜀。公元三四三年,传位李势。三四六年桓温兴兵伐蜀,到三四七年三月攻占成都,李势投降,成汉亡。
5 当足:当作竹篙的铁足。撑船用的竹篙,头部包上铁制的部件,就是铁足。用竹根代替铁足,既善于取材,又节省了铁足。
6 两阶:两个等级。晋代把官阶分为九个等级,叫作九品。
译文
陶侃本性检点、认真,工作勤恳。担任荆州刺史时,吩咐负责建造船只的官员把木屑全都收藏起来,多少不限,大家都不明白这是什么用意。后来到正月初一贺年时,正碰上连日下雪刚刚转晴,正堂前的台阶雪后还是湿漉漉的,于是全用木屑铺上,就一点也不妨碍出入了。官府用的竹子,都叫把竹头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温讨伐后蜀,要组装战船,这些竹头就都用来做了钉子。又听说陶侃曾经征调当地的竹篙,有一个主管官员把竹子连根砍下,就用根部当作铁足,陶侃便把他连升两级来任用。
王、刘与林公共看何骠骑1,骠骑看文书,不顾之。王谓何曰:『我今故与林公来相看,望卿摆拨常务,应对玄言,那得方低头看此邪?』何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诸人以为佳。
注释
1 王:王蒙,字仲祖,小字阿奴,太原晋阳(今属山西)人。晋哀帝靖皇后之父。刘:刘惔,字真长,沛国相(今属安徽)人,少清远有标格,雅善言理,累迁丹阳尹,为政清静,门无杂宾。林:支道林。何骠骑:何充(二九二至三四六),字道次,东晋庐江灊县(今属安徽霍山东北)人。晋成帝时,与庾冰同参尚书事。康帝立,他避庾氏而出为骠骑将军,领徐州刺史,故称“何骠骑”。康帝死,入朝辅幼主穆帝。
译文
王蒙、刘惔和支遁一起去探望骠骑将军何充,何充正在看文书,没有搭理他们。王蒙对何充说:“我现在特地与林公一起来探望,希望您能把日常事务放下,一起来谈论玄理。您怎么还能埋头看这些东西呢?”何充说:“我不看这些文书,你们这些人怎么能坐在这儿呢?”大家都认为此话甚妙。
谢公时1,兵厮逋亡,多近窜南塘下诸舫中。或欲求一时搜索,谢公不许,云:『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
注释
1 谢公:即谢安。
译文
谢安执政时,士兵与仆役逃亡后,大多数都就近藏在秦淮河南塘下的船只中。有人想请求谢安同时将这些人搜查出来,谢安不允许,说:“如果不能容纳安置这些人,怎么能算是京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