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披荆斩棘,走向成功——激励学习习惯的培养(3)
对左岩考研究生,左玉银、陈瑞华夫妇心中是有思想准备的,而大女儿左巍考取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则给了他们一个“突然袭击”。医学院都是5年制,左巍与左岩同一年大学毕业。妹妹考研究生时,左巍也曾对陈瑞华流露出想考研究生的念头,可陈瑞华对她讲,妹妹已决定考研究生,父母年龄也越来越大,想留一个女儿在身边,既然大学毕业了,就在就近找个学校当教师,教书育人,有个女儿在身边,父母心中也踏实一些。左巍当时没有说什么,便同意回到父母身边当教师。随后就是在烟台莱阳等地中专院校找接收单位,最后接收单位也找好了,只等毕业后报到上班就行了。谁知,有一天,左巍对陈瑞华讲,想出趟远门,陈瑞华问去什么地方,左巍讲是南京,陈瑞华问左巍去南京干什么。左巍这才吞吞吐吐“坦白”了自己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因为成绩突出,已被南京医科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这次去南京是参加面试。左玉银、陈瑞华老两口这才恍然大悟。这一对宝贝女儿算是一个也留不下了,去就去吧。问到左巍为什么考研究生时,左巍对父母讲,妹妹考研究生,姐姐也不能落到妹妹后面,否则也太没面子了。望着面前的女儿,老两口不禁笑了,考研究生是好事,何必对父母“保密”。
3年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左巍与左岩又给了她们父母一个“惊喜”,1996年双双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博士生。按照惯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必须工作几年后才能考取博士生,然而,左巍和左岩的学习成绩在同龄人中实在是太优秀,洛阳外国语学院和南京医科大学不约而同地破例批准了姐妹俩直接硕士研究生毕业报考博士生。
春秋几度,1999年,左巍、左岩姐妹俩又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大学博士生毕业。由于她们的学术成就,姐妹俩被获准去国外攻读博士后,左巍去了美国,左岩去了荷兰。她们在国外给爸爸妈妈的信中说:“永远忘不了父母养育之恩,待学业有成就,一定回去报效祖国,孝敬父母。”看着女儿的来信,左玉银、陈瑞华笑了,女儿大了,女儿懂事了。
左巍、左岩出国前,特意请父母去了一趟北京,姐妹俩身穿博士服,在北大校门前,幸福地依偎在父母身边合影留念。
人们相信,传统的好学生往往能获得传统的成功,但我们也反对千篇一律,同时也需要遵照应有的规律。比尔·盖茨不是个传统的好学生,艾迪森也不是传统的好学生,海明威更谈不上传统,但是他们却利用创造性的大脑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是值得父母用心思考的。
培养孩子成功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孩子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即使每天进步一点点,也要及时鼓励,多示范,少指责。
2.对孩子要有信心和耐心。
3.尊重孩子的想法,正确估计孩子的潜在能力,鼓励孩子多作积极的自我评价。
4.教孩子学会放松自己。可从教孩子深呼吸开始,让孩子体会到深呼吸的感觉,然后让孩子想象一件能使他全身处于放松状态的事情,一直到孩子心情完全平静为止。情绪安宁有助于孩子排除一切干扰,沉着镇静地面对挑战。
5.要将成功的信念注入孩子的血液中。“我相信我能成为一个好学生。我相信我能取得成就。我相信如果我努力去做就会成功。所以,我每天都将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进取。我有能力学习,我一定去学。”
习惯17.培养孩子鼓励自己的好习惯
常常对孩子说:“你真行!”、“你真棒!”可以使孩子增加信心,知道自己的进步。
在现实生活中,成年人往往是给孩子讲做事做人的道理,忽略了让孩子去亲身做,更忽视对孩子做事情的具体指导,以至于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滔滔不绝,孩子置若罔闻。我们常说,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言传身教”。现在,从孩子接受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强调的是“听进身做”,在做中明理。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不按自己的要求去做事情,那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切实地把自己的话送进孩子的心中。
让孩子快乐,鼓励孩子。千方百计甚至无中生有的表扬孩子,给他一种好的感觉,他就会往你要求的道路上走。要对孩子有信心,不要只看到眼前,对一棵幼芽的赞美会让你获得累累硕果。
一般传统的观念认为,努力导致成功,而其实往往是成功诱发动力。周弘教育周婷婷的办法就是让她尝到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失败的苦头。
周弘认为,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往往看到成功的希望,才有努力的力量。积累小的成功才能化为大的胜利。怎么让孩子尝甜头呢?
婷婷11岁刚接触应用题时,有一次,10道题只作对了一道。如果是其他父母,早气坏了。错一道题还情有可原,错9道题那真是不可饶恕的笨蛋。可是,周婷的爸爸却满怀深情地对她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做对了一道。”婷婷露出了喜悦的表情:“爸爸,你小时候,会不会做?”“我肯定不敢做,像你这个年龄,这么难的应用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
婷婷听了这话,自豪得不得了,越来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得多。她仿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她仅用3年时间就学完了小学6年的数学课程。升初中的时候,她的数学考了99分。
孩子学写作文的时候,很多父母都让孩子读范文,拿孩子的作文和范文比,结果越比孩子越没信心。那些范文,别说孩子了,做父母的有几个写得出来。
孩子的作文再差总会有一个句子写得好吧?爸爸就用红笔把作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划下来,吃饭的时候,让婷婷当着全家人的面朗读,爸爸妈妈一起为她欢呼。
慢慢地,一句变成两句,两句变成三句,婷婷越来越爱写,这样能写不出好作文吗?
在这种充满激励的环境中,婷婷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各方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
对孩子而言,大人的鼓励和肯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具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的功能,还能让孩子培养起对生活、学习的热爱。婷婷的爸爸就是不停地鼓励自己的女儿,让她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婷婷的爸爸身上其他肌肉不发达,惟有大拇指的肌肉很发达。婷婷从小到大,只要在爸爸身边,爸爸的大拇指总要晃来晃去。
不同的手指不同的含义。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总用手指指着孩子的脑袋:
“你这个小傻瓜,咋这么笨啊?”
婷婷的爸爸对婷婷使用最多的手势就是竖大拇指,在婷婷心中,大拇指就是“你真棒”、“你真行”的意思,这就是一道射进孩子心灵的金色的阳光。
如今,在南京的聋童学校里,每个老师都学会了对孩子竖大拇指。两三岁的孩子学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竖大拇指,向同伴表达自己的爱。每位老师,给学生批作业的时候,总要画个神采飞扬的大拇指,赐予孩子力量。
学会赏识孩子,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给孩子一个动手做事的机会。作为智慧型父母,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是孩子手脑结合、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如果您真正的爱孩子,就创造条件满足孩子“想自己做事”的需要,不要用您的“过度好心”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2.经常对孩子说“你真行!”“你真棒!”常常鼓励孩子。这样可以使孩子增加信心,知道自己的进步。父母不要吝啬赞美之词。当孩子取得进步时,父母要表示真诚的祝贺。有时不一定非用语言不可,有时父母的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喜悦的眼神就够了。
3.给孩子找感觉,尝甜头。孩子在顺境时需要,在逆境时更需要。当孩子认为自己不行的时候,父母要想方设法让孩子找行的感觉。
习惯18.培养孩子正确对待表扬的好习惯
表扬是一门艺术,过多的表扬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动机,使他为了表扬采取行动。表扬的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激励,各自设立一些目标,当其中一个人达到了自己的目标的时候,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要给予祝贺和鼓励,全家形成一种向上的生活气氛。
陈景润出生时,陈家已有8个孩子,他的降生,并未给父母带来什么欣喜,而是添了几分忧愁,因为陈家实在是太贫困了。为了一家人的生计,陈景润的父母艰难地挣扎着、支撑着,已无暇给孩子们更多的关照和教育,至于孩子的前途,他们心中也只有模糊的认识。
陈景润从小就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他沉默寡言,好静善思。他这种独特的个性,并未引起父母和家人的注意,因为他只是9个兄弟姐妹中平凡的一个,不重要也不起眼,经常被人忽视,况且父母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关照他。
陈景润不爱运动,不爱说话,却爱读书。他爱书近于痴迷的程度。他上小学前就开始读书,对家里的一切书籍都十分感兴趣,包括父亲读的佛经和他大哥用过的小学课本。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没有书读,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本英文版的政治书籍,居然反复看了几十遍。陈景润从小读书就有很强的自律能力。小朋友在旁边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居然能专心地读书,旁若无人,如果吵着他了,他就换一个姿势,背对着他们继续静静地读书。父亲对陈景润这种做法常常是提出表扬,让其他几个孩子学习。
陈景润自小爱书成癖,看起来不符合儿童的天性。所幸的是,他的父亲和家庭无意中恰恰为他酷爱读书的这一爱好提供了天然的条件。陈景润的父亲读书不多,但他敬重读书人,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他节省每一个铜板,为每个孩子筹集学费,尽量让孩子能上学读书。他除了能做到这点外,根本就不懂,也没有时间去研究、思考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与兴趣,更不可能为孩子的未来设计一个美好的蓝图了。他只明白一个道理:让孩子读书总会有好处。
上学后,陈景润并未显示出过人的天赋。他读初二时除了代数能得九十几分之外,其他科目都是八十几分,在班上处于中上游水平,加之他口拙,不善于表达,在学校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在人们的眼里,他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幸好陈景润的父母对他并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只希望瘦弱的儿子能顺利长大成人,并掌握一技之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陈景润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对他个性的影响非常大。他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勤劳善良,为人宽厚忍让,从来不与人斤斤计较,也从来不让自己的孩子与人争凶斗狠,而是讲究和气,认为吃点亏没有什么关系。受母亲的影响,陈景润学会了宽厚忍让、戒急用忍的做人准则。这样的做人准则对陈景润这位痴心学者来说恰恰是必不可少的,正是由于陈景润的与世无争、疏于人情世故,才顺应了他潜心治学的需要,才使这位“科学苦行僧”能长期默默无闻地在数学王国里耕耘,并最终摘取了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陈景润的家教是平常的,平常得似乎看不出有什么高明之处,但恰恰在这看似平常中包含着不少耐人寻味的东西。
陈景润出生在兄弟姊妹众多的大家庭中,在家中是一位很不起眼的孩子,加之家中生活贫寒,父母不可能为他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也无暇对他进行特别的管教,同今天的不少独生子女相比,陈景润的出生是不幸的。但这不幸对陈景润这位有特殊气质的人来说,也许却成了一件幸事。他虽然生活上是贫困的,但精神世界却是宽松的,他享有充分自由的空间,他那特殊的气质,在这自由的空间中得到了天然的滋长,这对他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特殊的适合他个性发展的家庭环境,也许陈景润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摘取数学皇冠的人就不是他了。
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表扬要具体。表扬的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比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父母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地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2.表扬要及时。对应表扬的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