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隐公(3)
秋天,宋国与郑国讲和。七月十七日,在宿地结盟。隐公领兵进攻邾国,这是为维持和宋国的关系才出兵征伐的。当初,戎人朝觐周王,并向王室公卿送礼,凡伯没用贵宾之礼款待戎人。冬季,周王派凡伯来鲁国访问。回去途中,戎人在楚丘阻挡,把他挟持到戎地。陈国和郑国讲和。十二月,陈国的五父来郑国参加盟会。二日,跟郑伯结盟,五父歃血时有些心不在焉。洩伯说:“五父必定不免于祸,由于他盟誓不专心。”郑国的良佐到陈国参加盟约,十一日,与陈侯结盟,也看到陈国将要出现动乱。郑国公子忽作为人质居住于周王室。陈桓公向郑国请求把女儿嫁给他。郑庄公答应了。于是举行了订婚仪式。
隐公八年
[原文]
〔经〕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三月,郑伯使宛来归。庚寅,我入。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辛亥,宿男卒。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八月,葬蔡宣公。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螟。冬十有二月,无骇卒。
[原文]
〔传〕八年春,齐侯将平宋、卫,有会期。宋公以币请于卫,请先相见,卫侯许之,故遇于犬丘。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易许田①。三月,郑伯使宛来归,不祀泰山也。夏,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
四月甲辰,郑公子忽如陈逆妇妫。辛亥,以妫氏归。甲寅,入于郑。陈子送女。先配而后祖。子曰:“是不为夫妇,诬其祖矣,非礼也,何以能育?”
齐人卒平宋、卫于郑。秋,会于温,盟于瓦屋,以释东门之役,礼也。
八月丙戌,郑伯以齐人朝王,礼也。
公及莒人盟于浮来,以成纪好也。
冬,齐侯使来告成三国。公使众仲对曰:“君释三国之图以鸠其民,君之惠也。寡君闻命矣,敢不承受君之明德。”
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②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
[注释]
①释:舍弃,废弃。(bēnɡ崩):郑国祭祀泰山之邑(在今山东费县东南)。许田:近许之田(在今河南许昌市南)。②胙之土:分封土地。胙,赐给,此犹言封给。
[译文]
鲁隐公八年春天,齐侯要让宋、卫两国与郑国讲和,已经有了会盟的日期。宋公用财礼向卫国请求,想要先会面,卫侯同意了,故而在犬丘非正式相会。郑伯请求废除对泰山的祭祀而祭奠周公,用泰山旁的地交换鲁国的许田。三月,郑伯派遣大夫宛来鲁国致送地,表示不再祭奠泰山了。夏季,虢公忌父开始在周王室做卿士。
四月初六,郑公子忽到陈国迎接妻子妫氏。四月十三日,带着妫氏回国。四月十六日,进到郑国。陈子送妫氏到郑国。他们先同房之后再告祭祖庙。陈子说:“这不能叫做夫妇,欺骗他的祖先了,不合于礼,如何可以生育呢?”
齐国人最终让宋、卫两国和郑国讲和。秋天,在温地会见,在瓦屋缔结盟约,丢弃东门之役的旧怨,这是合于礼的。
八月某日,郑伯领着齐人朝觐周天子,这是合于礼的。
隐公跟莒人在浮来结盟,以达成与纪国的友好。
冬天,齐侯派人来鲁国报告宋、卫、郑三国讲和的事。隐公派众仲答复说:“君王让三国舍弃互相报复的图谋并安定他们的民众,这都是君王的恩惠。寡君听到命令了,如何敢不接受君王的明德。”
鲁卿无骇死,羽父为他请求谥号与氏族。隐公向众仲请问有关氏族的事。众仲答复说:“天子立有德之人为诸侯,依据他的生地而赐姓,分封土地而赐予他氏。诸侯以字作为谥号,后人用这个作为氏族,累世做官而有功绩,后人便以官名为氏族,也有以封地为氏族的。”隐公命令以无骇祖父的字赐为展氏。
隐公九年
[原文]
〔经〕九年春,天子使南季来聘。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挟卒。夏,城郎。秋七月。冬,公会齐侯于防。
[原文]
〔传〕九年春,王三月癸酉,大雨霖以震,书,始也。庚辰,大雨雪,亦如之。书,时失也①。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平地尺为大雪。
夏,城郎,书,不时也。
宋公不王,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伐宋。宋以入郛之役怨公,不告命。公怒,绝宋使。
秋,郑人以王命来告伐宋。冬,公会齐侯于防,谋伐宋也。
北戎侵郑,郑伯御之。患戎师,曰:“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公子突曰:“使勇而无刚者尝寇,而速去之。君为三覆以待之。戎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先者见获必务进,进而遇覆必速奔,后者不救,则无继矣。乃可以逞。”从之。
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逐之。衷戎师,前后击之,尽殪②。戎师大奔。十一月甲寅。郑人大败戎师。
[注释]
①时失:节候与时令不合。②殪(yì):战死。
[译文]
九年春季,周历三月十日,天上开始连着下雨,并伴有雷震,《春秋》只记录了开始这一天。十七日,开始连着下雪,《春秋》也只记了开始这一天。故而记录这两件事,是由于气候反常。凡是下雨,连续三天以上称为“霖”,下雪平地积有一尺深称为“大雪”。
夏季,鲁国在郎地修城。《春秋》记载此事,是修城妨碍了农时。
宋殇公不去朝觐周天子。郑庄公作为天子的左卿,以天子的名义征讨殇公,攻击宋国。宋国因为隐公五年受到郑国进攻而鲁国不去援救一事还对隐公耿耿于怀,没有派人前去报告。隐公十分恼怒,便断绝了和宋国的来往。
秋季,郑国人以天子的名义来报告攻打宋国的情形。冬季,隐公和齐僖公在防地会面,商议征讨宋国之事。
北戎人侵犯郑国,郑庄公领兵抵抗。他担心戎人军队强大难以取胜,说:“他们是步兵,我们是车兵,怕他们从后面忽然绕到前面袭击我们。”公子突说:“能派出一些勇猛不过不够坚强的士兵,与敌人刚一接触便立刻撤退。国君在撤退途中设下三批伏兵等待。戎军散漫而不严肃,贪婪而不团结,胜利了会因抢夺财物各不相让,失败了则只知顾及自己互不相救。走在前面的看见有财物可获,一定更快地前进,遭到伏击一定迅速逃奔,后面的人看见前面遇到埋伏溃不成军,一定不去援救,敌兵便没有后援了。这样,我们就能够取胜。”庄公采纳了他的建议。
真的,戎人的先头部队遇到伏击后四处奔逃。祝聃率军追击,把戎军拦腰截断,之后前后夹攻,将其全都歼灭。后面的戎军也争着逃命。十一月某日,郑国人大胜戎军。
隐公十年
[原文]
〔经〕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夏,翚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秋,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
[原文]
〔传〕十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邓,为师期①。
夏五月,羽父先会齐侯、郑伯伐宋。
六月戊申,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壬戌,公败宋师于菅。庚午,郑师入郜;辛未,归于我。庚辰,郑师入防;辛巳,归于我。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可谓正矣,以王命讨不庭②,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
蔡人、卫人、郕人不会王命。
秋七月庚寅,郑师入郊,犹在郊。宋人、卫人入郑。蔡人从之,伐戴。八月壬戌,郑伯围戴。癸亥,克之,取三师焉。宋、卫既入郑,而以伐戴召蔡人,蔡人怒,故不和而败。
九月戊寅,郑伯入宋。冬,齐人、郑人入郕,讨违王命也。
[注释]
①为师期:确定出兵伐宋的具体日期。②不庭:指不朝于朝庭的诸侯。
[译文]
十年春,周历正月,鲁隐公在中丘会盟齐僖公、郑庄公。二月二十五日,在邓地结盟,划定出兵日期。
夏五月,羽父事先会盟齐侯、郑伯,攻击宋国。
六月初三日,隐公在老桃会盟齐侯、郑伯。初七日,隐公在菅地击败宋军。十五日,郑国军队进到郜地。十六日,郑国把郜地划属于我国。二十五日,郑国军队又进到防地。二十六日,郑国把防地划属于我国。君子认为:“郑庄公如此做,能够说合于正道了。用天子的命令讨伐不来朝觐的诸侯,自己不贪婪土地,而以犒赏受天子的爵位的鲁国,这是获得治理政事的本体了。”
蔡国人、卫国人、郕国人没有依照天子的命令会师征讨宋国。
秋季,七月初五日,郑国的军队进到本国的远郊,依然停留在那里。宋军、卫军趁此攻击郑国。蔡军跟在后面攻击戴地。八月初八日,郑庄公包围戴地。初九日,攻下戴地,抓捕了三国军队。宋军、卫军已经攻入郑国,而又为了攻击戴地才联合蔡军,蔡国人发怒。因为三支军队不合作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