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健康生活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就医知识55问(3)

高血压病导致的耳鸣,是因脑压升高所致,与耳性原因产生的耳鸣疾病(美尼埃病等)根本不同。症状也是不同的,因链霉素等药物中毒而引起的耳鸣,是像蝉那样的声音和像笛声那样高调的声音,而高血压病导致的耳鸣是像水车来回转那样低沉的声音。多数高血压病没有自觉症状,因此,更不能麻痹大意。不管有没有自觉症状,高血压病若长时期持续的话,很可能引起心、脑、肾的损害。因此应及早接受检查。

23.为何气短、心悸更要及时就医

人体所有的器官,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都要不断地从血液中接受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补给。同时必须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主要由血液完成。

为了把血液按照一定的节律运送到人体的所有部位,需要心脏强有力的收缩和舒张产生的能量。供给心肌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是从心脏表面分布到心肌组织的冠状动脉。因动脉硬化,冠状动脉变硬、狭窄的话,就不能把血液顺利地供给心肌。其结果,因氧等营养物质供给不充分,患者产生了胸部紧缩、不适的压迫感等急救信号。人们把不能供给心脏最低限度所必需血液的状态称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缺血性心脏病。并且,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急性发作时,就会引起心绞痛,进一步就会发展为可怕的心肌梗死。在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阶段,并不出现那么显著的发作,而心悸、气短就显得很突出。

如果做不习惯的工作或稍微激烈的运动,无论是谁都会产生心悸、气短的症状,特别是心脏有异常的情况更容易频繁发作。过去一直很轻松地上下楼梯,现在变得困难了,或者只是横穿马路就出现心悸、气短。这种时候,确实使人感到上了年纪。可是除了运动不足、机体衰老以外,往往还由于其他心脏异常引起的原因,因此应及时接受心电图和心脏负荷试验等检查。

另外,心悸也可能是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因此测量血压也是必要的。

24.高血压是否遗传

大多数的学者认为高血压病是一种多因子遗传缺陷性疾病,同时其发病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调查发现高血压的发病有家族集中的现象。即父母均有高血压的子女其高血压发生率为45%,父母仅一人有高血压的子女其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8%,而父母均无高血压的子女其高血压的发生率仅为3%。这些均证明高血压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25.为何高血压病不能彻底治愈

高血压病是否能彻底治愈,这是许多高血压病患者比较关心和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目前尚达不到这个目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病因不明:高血压病的病因虽然目前有很多学说,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如精神经络学说,内分泌学说,肾源学说,遗传学说,摄钠过多学说等,这些学说都有充分的理论和事实根据,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反映高血压发病机制的某些侧面,而不能全面阐述,所以,治疗起来多缺乏病因治疗。

2.诱因较多:高血压病的诱发因素很多,如高钠、高脂饮食、吸烟、酗酒、肥胖以及有遗传家族史等,而我们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一些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多为针对高血压病的某些病理生理特点进行用药和针对产生高血压的诱因,力图使其消除或降低到最低点,却不是病因治疗,因此,只能控制高血压,但不能治愈,需要长期治疗。

3.症状隐匿:高血压病的早期和中期,患者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常被患者和医生忽视,待发现后,血管早已硬化和其他并发症已经发生,治疗方法只能是降压,然而即使血压得到控制,也不等于彻底治愈。

4.病程较长: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情进展缓慢,时间较长,且易复发。所以多需长期坚持治疗,想一下子治好也是不现实的。长期有规律地治疗,是防止高血压发展的有效措施,并能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高血压病人应长期坚持不懈地治疗,决不可血压一降就停止用药。

由于高血压病是一种发病原因复杂,病情进展缓慢,病期较长,且需终生治疗的渐进性全身性疾病。因此,大多数患者明确诊断后,不定期的经门诊检查和用药治疗,或是由基层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观察随访和进行康复指导,尤其是临界性高血压和轻度高血压患者,更无须住院,甚至连服药治疗都不是主要手段。应该针对血压增高的不利因素,长期坚持并实施综合性的非药物疗法,达到治疗的目的。那么,哪些情况下需要入院治疗呢?高血压患者如何掌握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原则:

1.凡高血压病的诊断不够明确,需要入院进行系统观察,进行一系列的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时。

2.Ⅱ、Ⅲ期高血压病患者,出现了其他脏器受到损害的症状和并发症,需要住院进行详细检查,了解脏器受损程度和并发症的病情,并接受系统治疗者。

3.凡继发性高血压,原发病病情需要住院治疗时,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妊娠中毒症。另外,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如嗜铬细胞瘤,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

4.高血压患者经服药治疗,血压持续不降,且患者自感不适症状明显,需住院治疗观察并进一步筛选有效药物时。

5.高血压急症,包括急进型恶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等,都需立即入院抢救治疗。

6.高血压引起的各种严重并发症。如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竭,脑血管意外,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都需入院抢救,治疗和监护。

以上6条是高血压病需住院治疗的适应证。当然患者住不住院,主要是医生根据病情确定。但是作为高血压患者本身,应该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掌握主动权,一旦病情变化,可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处置。

一般情况,住院治疗是暂时的,需长期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为数很少,除非并发症严重,其他脏器功能很差,确实不能离开医院者。而多数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系统治疗,病情得到较好控制或病情基本稳定之后,由医生研究提出治疗方案,可出院后继续进行院外治疗。

26.老年人高血压有什么特点

老年人高血压指的是年龄在60岁以上人群中,收缩压大于16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95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患者。老年人高血压中一部分是由成年人高血压延续而来,另一部分是因动脉粥样硬化,弹性减弱,老年人高血压升高而来。老年人高血压具有以下特征:

1.老年人高血压的血压波动比较大,特别是收缩压。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所造成的。因此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测量血压,随时调整用药量。

2.老年人高血压易受体位变动的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更易发生,这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也有关系。因此应慎用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胍乙啶、α受体阻滞剂、速尿等。

3.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容易出现假性高血压现象,这类高血压患者对抗高血压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更易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和严重的并发症。同时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不应太快,不应降得太低。

4.老年人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对心脏危害性更大,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同时也更易发生脑中风。

5.老年人β受体的反应性降低,因此对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更好,但依然有引起心动过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

6.老年人对血容量减少和交感神经抑制敏感,这可能是与老年人心血管反射损伤有关。

7.老年人高血压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初始剂量、增加剂量比年轻高血压患者小,间隔时间也应比年轻高血压患者长。

8.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较低,更易发生药物治疗时的抑郁症,因此应避免选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

27.高血压病人能不能长寿

对于老年人高血压的调查发现,8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高血压的人反而比血压正常的人多,这是什么原因呢?众所周知,血压越高发生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越高,两者成正比,但为什么长寿老人中高血压者反而比血压正常的人多?

首先,大部分长寿老人都有迟发性高血压病史,一般60岁以后发生高血压,从血压类型看,大部分属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在正常范围内,为“纯收缩期高血压”。这是由于血管老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主动脉及周围动脉变硬,正如橡皮管久用变硬一样。因此,除病理性高血压引起血管改变以外,也有生理性老化的结果。使收缩压明显升高但舒张压反倒不高了,它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此外。对长寿老人的观察发现,他们中一般没有特别肥胖的。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长寿老人80%~90%属消瘦型,即使年轻时稍偏胖,年老时也会萎缩,体重减轻。长寿老人随年龄老化,血容量减少,心脏收缩能力下降,排血量减少,血压有下降趋势,不会太高。这些病人中有轻度假性高血压的发生(即由于血管变硬要加大压力才能压扁血管,测得的血压可能稍高于真实血压)。由于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会出现血压波动较大,例如稍有感冒、生气或睡眠不好等,血压就会明显升高。因此,无论如何,收缩压大于140毫米汞柱总是不安全的,应当服用少量降压药。总之,高血压病人要有信心,只要坚持服药,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一定能够进入长寿老人的行列中来。

28.老年性痴呆与高血压有关吗

日本滋贺医科大学上岛弘嗣教授研究发现,血压升高与老年痴呆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他发现65岁以上男性的收缩压在同年龄间没有明显差别,而女性随年龄的递增收缩压值增加,男女在舒张压上的表现是年龄越大舒张压越低,女性收缩压在160毫米汞柱以上者或舒张压在95毫米汞柱以下者所占的比例比男性高。上岛弘嗣教授应用长谷川简易智力评分法对滋贺县65岁以上的1289名居家老年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男性痴呆或被怀疑为痴呆者为7%,女性为17%,年龄越高痴呆症的发病率也越高。同时发现收缩压越高痴呆症的发生率也越高,收缩压在170毫米汞柱以上的女性痴呆症发生率为29%;在去除了年龄、吸烟和饮酒的影响因素之后,发现舒张压在60毫米汞拄以下的男性长谷川简易智力评分值比平均值低5.4分。

上岛弘嗣教授得出的结论是:血压的高低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关系,收缩压的升高可能是老年人发生痴呆症的原因;老年痴呆症患者中,舒张压低的比收缩压高的更易早死。

29.妊娠高血压应注意什么

社会不断进步,而产科医疗也不断进步,为了达到最高目标,使产妇的身体受到最小的伤害,而生下一个健康且优良的后代,是医护人员最大的希望,然而妊娠高血压约占孕妇之7%,它对于孕妇和胎儿都有极大的潜在危险性,故早期诊断,控制血压,防止痉挛,与选择适当的时机产出胎儿与胎盘,是我们应当了解与认识的必要知识。

妊娠高血压是指妊娠中血压的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高于90毫米汞柱,或妊娠后期之血压比早期收缩压升高3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升高15毫米汞柱即是。不过血压需要至少两次间隔六小时以上的测量为准。若有高血压以外加水肿或蛋白尿,或二者皆存在则称子痫前症;而有子痫前症又加抽搐,则称之为子痫症。

哪些人较易发生妊娠高血压呢?常见有初产妇、家族史曾发生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胞胎、葡萄胎。已有高血压或肾脏疾病,胎性水肿胎儿等。

其主要病变是全身性血管痉挛,而其中挛缩的结果会造成血液减少。临床常见之症状:全身水肿、恶心、呕吐、头痛、视力模糊、上腹部疼痛、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胎儿生长迟滞或胎死腹中。

预防胜于治疗,一般要先控制饮食,勿吃太咸或含钠高的食物,例如:腌制品、罐头加工食品等,再来控制血压。对于住院的孕妇除了口服降低血压药物之外,会给予硫酸镁以预防痉挛的发生。不过血中镁浓度必须维持一定治疗浓度,太低无效,太高又怕会产生:①深肌腱反射消失、②呼吸速率小于每分钟12次、③排尿量少于4小时100毫升等不良作用,因此要经常抽血检查以监测镁离子浓度。

至于生产方式,可采用自然生产,除非是产程迟滞,胎儿呼吸窘迫或骨盆胎头不对称,前胎剖腹生产才须剖腹产。

居家自我照顾方面,宜注意:

1.宜采取左侧卧位,可减轻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因而使静脉回流增加,进而增加全身血液循环、胎盘和肾的血流灌注而使血压下降。

2.维持高蛋白的饮食是很重要的,每天80~90克的蛋白质摄取,可补充尿中流失的蛋白质,减少水肿的危险。

3.正常在怀孕末期会有足部水肿,但妊娠高血压之水肿通常会出现在第二妊娠期(怀孕4~6个月)且会进展到眼睑。

4.自行监测血压,可每天早晚各量一次并做记录。

5.每1~2周做1次产检,一但有异常应尽早就诊。

由以上可知妊娠高血压是怀孕过程中一项危险疾病,所以应当有所警惕及认识,以预防它的发生。

30.高血压病人应怎样进行自我调理

1.心情舒畅: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任何精神刺激都能使血压升高。若能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尽量减少情绪波动,对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饮食清淡:我们知道食盐中的钠离子可引起人体内的水分潴留,从而增加血容量,引起血压升高,进而加重心脏负担,因此,提倡高血压病人都要以吃的淡些为原则,一般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在3~5克以下。临床上有些高血压患者,通过控制食盐摄入量一段时间后,血压便逐渐降至正常范围。此外,要多吃蔬菜和易消化食物,少吃肥甘厚味之品,特别是动物脂肪和内脏,以防止肥胖与动脉粥样硬化。每餐不宜吃的过饱,特别是晚餐要吃得少些。如果你有吸烟、饮酒、品茶的习惯,最好是下决心戒烟,不饮烈性酒,可饮少量葡萄酒,品茶宜清淡,特别是睡前忌饮浓茶和咖啡,以免影响睡眠,导致血压升高。

3.合理休息: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合理休息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老年患者,机体的各种脏器功能均已处于不同程度的衰退状态,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做到起居规律,早睡不熬夜,每日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间,有的老年人充足睡眠时间需要10小时以上。同时应节制房事,以防房劳过度,损体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