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岁耐住寂寞,30几岁打破沉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初来乍到职场,姿态上耐得住寂寞 (1)

20几岁的人刚进入职场,都会有满脑子的理想。然而,有很多时候我们却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如今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当初他们的等待和耐心?要知道,成功者大都有一段低沉苦闷的日子。在他们一生中最灿烂美好的日子里,他们渴望成功,但却两手空空,一如20几岁的你。没有人保证他们将来一定会成功,而他们的选择是耐住寂寞。

可悲的不是怀才不遇,而是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是20几岁的年轻人一般都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失败频繁发生的原因。有的人内心充满了理想,常跟人高谈阔论,可是到具体问题和琐碎的工作上就显得不知所措。多少次当你意气风发地和别人谈你的梦想时,在不经意间你已经陷入了一个美丽的陷阱,一个浑然不知又注定失败的误区--眼高手低。

20几岁的人应该像哥伦布一样,努力去发现自己的新大陆,沉湎于过去或者深陷于对未来的空想是没有前途的。如果将你正在从事的职业和手边的工作比做你成功之花的土壤,那么,只有将这些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才有可能将平凡变成非凡。

在当今社会,没有什么职业上的歧视和限制可以阻止有志之士追求成功。因此,无论薪水多么微薄,无论工作多么普通平凡,都不要轻视和鄙弃它。

20几岁的人心目中要有远大的理想,但在实际生活中又必须脚踏实地,衡量自身实力,不断调整前行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许多年轻人也曾有过伟大的理想,但却总是摇摆不定。毕竟,仅仅有理想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行动,你将永远停留在起点上。尽管行动并不一定会带来理想的结果,但是不行动则一定不会带来任何结果。所以说,可悲的不是怀才不遇,而是眼高手低。

20几岁的人,不要让眼高手低束缚了你的手脚,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值得用心去做,尤其对于那些小事更应该如此。

有一个开电梯的年轻女孩,因相貌酷似某演员,因此招来不少的议论。大家乘坐电梯时,总是有意无意地说起她像某演员之事,说得多了,她便默不作声。一天,下班高峰时间,挤在电梯里人们又开始谈论起这件事情,有人说:“真的,你长得太像某某演员了,为什么不去试试演电影呢?”言外之意,开电梯委屈她了。这位姑娘终于忍不住开口说话了:“您说的那位演员我知道,她顶多是一名三流的演员,而我却是一名一流的电梯工。”电梯里顿时鸦雀无声,从此,乘坐电梯时再也没有人议论此事了。

可以说,世界上无论是难事还是大事都有做成功的可能,但不管做什么事情,首要的都是做事的心态。无论多么宏大的工程,都可分解成细小的具体事项成功地完成。也就是说,要想做成大事情,就要把分解后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好。所以任何事情都要从一开始做起,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才能最终获得成功。不做一的人,永远做不成二,也永远不会做成功,换句话说,不能做小事的人也不可能做成大事。

20几岁的人,要能够静下心来,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多看、多问、多做,把一部分热情变成持久的耐心,把“眼高手低”式的“怀才不遇”改造成“眼高手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细节上锻炼自己。

第一,要培养做小事的心态,培养把小事做漂亮、做精致的心态。

第二,在完成小事的过程中,要不断修正和重新界定原先的判断标准,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能力,为做大事奠定基础。

一个人养成了把小事做好的习惯,并对它及时地进行总结,做到“眼高手高”,那么他便拥有了做成大事的基本要素,一旦时机成熟,便可成就大事。

年少无知,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20几岁的人,年少经历浅,可能常常会听到长辈教训:“不要太把自己当一回事”。这话虽通俗,但道理却很深刻。有个词叫做“年轻气盛”,意思是说年轻的人精神旺盛、朝气蓬勃、富有活力,但经验不足,做起事来“横冲直撞”。

年轻人要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有的是方法,但不要一味认定自己就是对的,为了一个所谓的答案争得面红耳赤毫无意义还是小事,很可能连自己努力的方向都弄错了。对于明智的年轻人来说,凡事都要能从别人身上看出端倪,吸收对自己有利的元素,而不是经常把自己挂在嘴边。

一向认同长辈们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都多,某些事情,只要有经验的人用鼻子一嗅,就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而年轻人则可能半天也摸索不出答案来。所以,很多时候,作为年轻人,在大刀阔斧搞工作的同时,也要切记别把自己太当一回事。

世界无限大,而我们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却有限,很多事情我们确实不懂。即使你在某个领域懂的比较多,也有一山还比一山高,所以一旦有人“不把你当回事”了,不要因此而感到别扭,因为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有一次去修车,一名女工接待了他。女工长得很漂亮,车修得也很好,这一切都吸引了洛依德,他想进一步和她接触,便问她说:“你喜欢看电影吗?”

“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女工回答道,“好了,先生,您可以开走了。”女工说。

洛依德却依依不舍地说:“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

“不,我还有工作!”女工拒绝了他。

洛依德依然不死心,他再次问道:“既然你喜欢看电影,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当然知道,您一来我就认出您是当代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女工平静地回答。

“既然如此,您为何对我这样冷淡?”洛依德问。

“不!您错了,我没有冷淡。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是我的顾客,如果您不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还是会一样地接待您。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的吗?”

女工的一席话使洛依德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他开始反思自己,身为万众追捧的影帝,却在这个普通女工面前感到了自己浅薄的虚妄。  读了这个故事,是不是对我们有所启发呢?20几岁的年轻人,我们大多还没有财富上的积累,有的只是思维、意识、语言、行动。所以,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慢慢改掉自己的不足;要多动脑筋,用思维生产出正确的语言和行动。要明白,人生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谦虚是一种智慧,它能让你比别人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工作技巧和更为灵活的为人处世的方法。

别把自己太当一回事,有时候你觉得别人低估你,很可能是大家都没错,只是你高估了自己。要善于做一块海绵,吸收周围的人身上有用的经验教训,实实在在做事,而不是把自己看得比一切都重要,这才是明智的选择。不管是在20几岁时还是在你功成名就之后,都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否则,抱着故步自封的心态,还会有进步吗?

布思·塔金顿是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作品《伟大的安伯森斯》和《爱丽丝·亚当斯》均获得普利策奖。在塔金顿声名最鼎盛的时期,他在多种场合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那是在一个红十字会举办的艺术家作品展览会上,我作为特邀的贵宾参加了展览会,其间,有两个可爱的小女孩来到我面前,虔诚地向我索要签名。

“我没带自来水笔,用铅笔可以吗?”我其实知道她们不会拒绝,我只是想表现一下一个著名作家谦和地对待普通读者的大家风范。

“当然可以。”小女孩们果然爽快地答应了,我看得出她们很兴奋,当然她们的兴奋也使我倍感欣慰。

一个女孩将她的非常精致的笔记本递给我,我取出铅笔,潇洒自如地写上了几句鼓励的话语,并签上我的名字。女孩看过我的签名后,眉头皱了起来,她仔细看了看我,问道:“你不是罗伯特·查波斯啊?”

“不是,”我非常自负地告诉她,“我是布思·塔金顿,《爱丽丝·亚当斯》的作者,两次普利策奖获得者。”

小女孩将头转向另外一个女孩,耸耸肩说道:“玛丽,把你的橡皮借我用用。”

那一刻,我所有的自负和骄傲瞬间化为泡影。从此以后,我时时刻刻都告诫自己:无论你多么出色,都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确实如此,20几岁的人,你在意的不应该是别人对你的看法,而是你自己。其实,我们所看重的自己,对于别人来说,可以是珠宝,也可以是没有价值的瓦砾。我们不能期望别人眼里的自己会光芒四射,因为那样会令自己很失望。

20几岁的人,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把自己太当回事,不过是年少无知的想法或者是蠢人的自高自大。年轻时,你需要的不是喧闹中的炫耀,而是人后寂寞的修炼。

一个人无论怎样红极一时,如众星捧月,无论怎样素净质朴,如深山一隅的小草,都有别太把自己当一回事的意识,是内心祥和、平淡是真、物我两忘的表现,是一种修养,一种胸怀,更是人生境界的极致。

唯有别太把自己当一回事,才能超脱心灵,笑看云卷云舒,静观花开花落。唯有别太把自己当一回事,才能不失信心,不失乐趣地去成就更大的事业。

低姿态进入,赢得更多成长空间

20几岁的人,往往个性张扬,率性而为,不会委曲求全,结果可能是处处碰壁。而涉世渐深后,就知道了轻重,分清了主次,学会了内敛,少出风头,不争闲气,专心做事。保持生命的低姿态,避开无谓的纷争,避开意外的伤害,更好地保全自己,从而赢得更多的成长空间,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一座寺院,对住持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十分满意的老师。”

住持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没能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还不如我呢!”

住持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一个小和尚拿了笔墨砚和一沓宣纸。

住持说:“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爱品茗饮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朴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

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了那茶杯中。年轻人问住持:“这幅画您满意吗?”

住持微微一笑,摇了摇头。住持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壶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