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你的心:做你想做的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想法决定人生思想铸就品质 (1)

有句格言说过:“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他的为人。”这句格言不仅涵盖了人生的全部价值,而且涉及了人们复杂的情感,触及了人生所要遇见的各种境况。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的思想;一个人的品格就是他所有思想的显现。

没有种子,就没有植物可言,更谈不上茁壮成长;没有了思想的种子,人的一切行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人也就不能称其为人。无论是那些“自然而然”的行为,还是“出乎意料”的行为,或者是刻意设计的行为,这个道理都是普遍适用的。

如果说,行为是思想的花朵,那么悲喜就是思想结下的果实;因此,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收获的是甜蜜的果实,还是苦涩的果实。

人类是自然规律的产物,而非依靠阴谋诡计长大。不论是在可视的物质世界里,还是在思维的神秘王国里,因果关系都充分地、绝对地、无可背离地发挥着作用。高贵、无上的品格并不是上天的恩赐或是机遇,而是正确思维指导下经过持续努力得到的自然结果,也是长期心存正念的必然结果。同样的道理,长期累积邪恶的思想,就会形成卑鄙和低贱的人格。

一个人成功与否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思想的器械库里,他既可以制造武器,摧毁自己;也可以制作工具,开创一片无限快乐、充满力量、平静祥和的新天地。人只要能够正确地选择思想并且付诸实践,就能够达到神圣完美的境界。如果错误地滥用自己的思想,就只能堕落为禽兽之辈。在这两种极端之间,存在着不同层级的品格,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创造者与生命的主宰者。

当前,得以保存和传承的有关心灵的所有美好的真理中,最令人愉悦、最能够带来累累硕果的就是:人是思想的主宰者,品格的培养者,社会地位、环境以及命运的创造者和塑造者。

作为力量、智慧与爱的化身,作为自己思想的主人,人类掌管着应对任何境遇的钥匙,其自身内还有一个蜕变和再生的装置,借助这个装置,人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使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人永远是自己的主人,即使在最软弱和最堕落的悲惨境地仍然如此。但是当他存在弱点,并走向堕落的时候,他就变成了一个不能正确支配自己的愚蠢的主人,错误地管理着自己的“家产”。当他开始认真反省自己所处的境况,坚持不懈地追寻种种为人处世的自然规则的时候,他就能够脱胎换骨,成为一位明智的主人,巧妙地引导自己的才智,充分利用自己的思维,施展自己的能量,收获硕果累累的明天。这就是一个有觉悟的主人。人类只有发现内心的思想法则,才能成为如此明智的主宰。当然,这种发现需要实践应用、自我分析以及精心体验。

只有经过大量的勘探及开采工作,人类才能够得到黄金以及宝石。同样,只有努力开采心灵的矿藏,才能挖掘人内心深处的宝藏,领悟到为人处世的真理。人是自己品格的培养者,人生的塑造者以及命运的构筑者。如果他能够观察、控制、改变自己的思想,探索思想对自身、他人以及人生境况所产生的影响,并耐心地了解实践与检验的因果关系,他就能够明白无误地印证这个道理;如果他能够把每次经历——哪怕只是日常生活中最微不足道的小事,作为理解和运用智慧与力量的方法,他同样可以证实这个道理。在这个方面有一个绝对的法则,那就是:追寻者就是发现者,只要他去敲门,大门就会为他开启。只有依靠耐心、实践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我们才能够迈入知识殿堂的大门。

人生的路标

人的思维就好比一座花园,你可以辛勤耕耘、精心照料,让鲜花遍园盛开;你也可以置之不理、放任自流,让它变成一片荒芜。但是,无论你是精心耕耘还是放任自流,它都会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下去,产生相应的结果。如果不播下有用的种子,杂草的种子就会散落土壤中,不断繁衍,不久整个花园就会杂草丛生。

如同园丁总是精心地开垦土地,小心翼翼地清除杂草,种上他所需要的花朵和果蔬一样,人类也应该悉心护理自己的心灵花园,清除所有错误、无用以及不纯的思想,努力地培养正确、有用以及纯洁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收获完美的成果。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之后,人们迟早会发现,他是自己心灵花园的主人,是自己人生的导演。同样,他不断地展示自己内心的思想瑕疵,就能更加清楚地理解思想力量和思维因素在品格、境况与命运塑造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思想与品格是一体的,由于品格只能通过环境与境况来证明和展现自身,所以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外在表现,总是与他的内心想法息息相关、和谐统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特定的时间段里,一个人所处的境况都能够反映出他完整的人格,而是这些境况无法摆脱对内心意念的影响,已成为他个人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依据做人的法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塑造人格的意念引导他进入目前的境地,达到当前的位置,因此,在人生的安排上并不存在机缘巧合,所有的一切都是永无错误的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这种法则不仅适用于那些感到与自己周围环境“不和谐”的人,也适用于那些对所处环境心满意足的人。

一个不断进化发展的人,如果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他就会沿着这个方向前进,并很快达到目标。如果他明白了“境况都是思想作用的结果”之后,他就可以把这一想法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通过改变想法来改变自己所处的境况。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外部环境的产物,会被外界环境所左右,就难免受到命运的操纵。然而,如果他能够认识到自身的独创性,从而控制自己的思想,超越成长的外部环境,掌控自己人生潜藏的土壤,撒播自己人生的种子,那么他就能够公正地主宰自己的命运。

环境是思想的产物。每个人都明白,在一段时间内,那些能够做到自我控制和自我净化的人,如果能够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他们的处境就会发生变化。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能够积极主动地纠正品格上的缺陷,提高个人素养,那么他很快就能取得明显的进步,迅速地完成人生的变迁。

心灵会主动接近自己秘密拥有的,喜爱的以及惧怕的所有事物;它能够达到自己渴望的高度,也会沦落到无所期望的水平,因此,一切外界的境遇只不过是心灵收获的一种手段。

每一粒播种在思想中的种子或者进入思想的种子,都会留存在心里,渐渐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总有一天,它会被运用于实践,为人类带来各种机会和境况。美好的思想自然孕育丰硕的果实,低劣的思想也只能收获劣质的果实。这就是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外界的环境同时也塑造了内在的精神。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有助于个人内在思想的形成,有助于人们达到至善的人生境地。当人们收获自己努力的成果的时候,就能够深刻体会到遭受的苦难和享受的幸福。

内心的渴望、欲望以及思想支配着人们的行动(或者追求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坚定不移地竭尽全力沿着光明大道前进),并最终在人生的境遇中收获果实。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与调整的规律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沉陷贫困不能自拔,或者犯下罪恶走进监狱,这往往不是时运不济或者环境使然,而是奴颜婢膝的思想和低俗的渴望把他引向了不归路。一个思想纯洁的人不会只因为外部压力就突然跌入罪恶的深渊。其实犯罪的思想长久以来就隐藏在内心深处,一旦时机来临,蓄积的犯罪欲望就会把能量迸发出来。境况并没有造就人,只是把自己展示给人。一个人如果能够远离邪恶的动机,就会减少罪恶,也就不会自食恶果;同样,一个人如果不去修身养性,就无法收获良好的美德,也无法体会至纯心灵所带来的幸福。因此,人是自己思想的主宰者,是自身的创造者、环境的塑造者。人一出生,心灵便开始产生,并通过前进的每一步,汇总着各种境况。这些境况揭示了心灵本身,也反应了心灵纯洁与否,反省了自己的力量与弱点。

人类得到的并不是他们所追求的东西,而是反映他们自身的东西。他们突如其来的念头、如花似锦的想法、前程远大的抱负,可能时常会遭遇挫折,但是内心深处的思想以及欲望,无论是纯洁的还是污浊的,都在不停地生长着。人只会被自己套上枷锁,思想与行动是命运监狱的看守者——它们监禁着人的一切行为,使人卑贱;它们也是自由的天使——让自我获得解放,让个人变得高尚。一个人并非期望或者祈祷什么,就能够获得什么,而是有了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行动,才会有什么样

的收获。只有当希望、祈祷与思想、行动协调一致的时候,这些目标才能够得以实现。

如果这是一条真理,那么“与环境抗争”又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人们时刻在与“结果”抗争的同时,内心却一直孕育并保留着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这种“因”也许会以一种有意识的恶习显现出来,也可能以一种潜意识的弱点呈现出来。但无论是什么,这个“因”始终顽固地阻止着我们的努力,并且大声疾呼,要求我们进行补救。

人们总是渴望改善自己的处境,却又不愿意完善自身的素养,因此他们的境况依旧。那些勇敢接受命运考验的人,总能实现内心深处既定的目标,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甚至连那些把获取财富作为人生唯一目标的人,在实现目标之前,也都随时准备着付出巨大的个人牺牲。那么我们试想,想要获得成功的人生,一个人需要付出多少艰辛,作出多大的牺牲啊!

首先在这里例举一位可怜的穷人的境况。

有一个贫困潦倒的人,非常想改变自己所处的卑微境况,过上比较幸福的生活。然而他在工作中却偷奸耍滑,应付了事。他觉得既然老板给自己的工资不高,那么在工作上偷懒也是情有可原的。这样的人根本不了解改善处境的方法和门路。他总是抱着懒惰的、欺骗的思想,不去努力奋斗,所以他不仅无法摆脱贫困,而且还会陷入更深的贫困和不幸之中。

接下来再看一位富人的例子。

有一位富人由于暴饮暴食,导致疾病缠身,遭受着痛苦的折磨。他愿意花大笔金钱祛除疾病,却不肯节制,仍旧暴饮暴食。他既想尽情享用人间美味,又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像他这样的人根本无法得到健康,因为他连健康生活的第一原则都没有学会。

最后是一位老板的故事。

一位老板为了避税,于是想方设法地欺骗政府管理部门;并且,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卑劣地大量克扣员工的工资。像这样一个人根本没有资格拥有财富。当遭受破产,名声扫地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劲儿地抱怨时运不济,丝毫没有认识到他以前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在作茧自缚。

在此讲述这三个例子,只是想阐明一条真理:自身是造成今日所处境况的“因”(尽管平常有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它)。当一个人订立了美好目标的时候,却不断地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沮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就在于他们一直被那些不能与自己定下的目标和谐一致的思想与欲望所困扰着。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人们如果以此为戒,不断培养与自己的目标和谐一致的思想与欲望,那么外界环境就不会成为失败的借口了。

人世复杂,思想深深地根植于心灵。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对于一个人的整个思想状况,另外一个人很难仅仅根据自己对世界的了解作出判断(尽管他可能非常了解自己的思想状况)。一个人可能非常诚实,却贫困潦倒,饱尝艰辛;另一个人可能在某些方面并不诚实,却能够拥有财富。

因此,人们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诚实的人常常落魄,而不诚实的人往往功成名就。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它只是根据表面现象作出的判断,这个结论的前提应该是:不诚实的人腐化堕落,诚实的人道德高尚。事实上,经过深入的了解和广泛的调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判断是错误的。

不诚实的人,可能具有一些其他人所不具有的美德,而诚实的人也可能染上了他人所没有的恶习。诚实的人因为诚实的思想与行为而获得良好的回报,同时也必须接受因恶习而给自己带来的苦难。当然,不诚实的人也承受着自己的苦难与幸福。

人是有虚荣心的,因此,人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一个人因为美德而遭受苦难。但是,只有当一个人完全摒弃了内心的杂念,并荡涤心灵的污点,他才能够明白并宣称自己所遭受的苦难是善良品行的结果,而不是恶劣品质的报应。然而,在到达极度完美的境界之前,他必定会认识到,对他的思维和生活起作用的法则,不论是对恶行还是对善行,都是绝对公正合理的。认识到这一点,他就能够反省过去的无知和盲目,明白并确信自己的人生总是按照公正的秩序前进,最终必将得到公正的回报。高尚的思想会让他获得幸福,邪恶的思想只会让他自食恶果。所有过去的经历,不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是他尚未达到完美境界的自我,在发展过程中的公正外部环境。

良好的思想和行动只会产生好的结果,同样,心存邪念、多行不义只会有不好的下场,就像古语所讲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