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英国社会道德问题研究(1660—1860)
姜德福更新时间:2025-04-29 20:23:31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是对1660—1860年英国社会道德问题的专题研究,分析了这些社会道德问题的表现及其成因,阐释了英国社会组织和政府对这些社会道德问题的认识与对策、采取的行动及其成效。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姜德福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共同缔造与海沧社会建设
在贯彻厦门市委市政府倡导的“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战略过程中,海沧区通过社会政策的推进和实践,在城乡一体化、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社区组织培育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各级政府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使“共同缔造”理念变成行动,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推进多元治理和社会福利改革,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建设格局。本书从社会建设和社会政策角度出发,解析海沧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战略和社会政策的践行过程,以期社科12.8万字 - 会员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理论漫谈
本书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就现实生活问题带来的困扰、经历以及人们应对问题时所需要的关怀、协同和整合的要求展开讨论,包括:生活就是问题解决、生命是一种成长经历、成长需要关怀、成长需要协同以及生命是一种整合。社科15.8万字 - 会员
习性:布尔迪厄实践理论路标
本书围绕法国理论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重要概念“习性”,对其实践理论做了微观剖析。本书梳理了布氏“习性”概念中“结构化结构”和“结构性结构”的继承与创新,从心智、身体两个角度切入“习性”概念,指出习性与社会的结构性同源特点,总结习性作为心智系统的运作方式。通过讨论习性以身体各形态所承载的社会结构的外化,分析了现存社会中区隔的现实,并结合习性与场域、象征资本的关系,论证习性在布氏实践逻辑中的重要性,从社科15.9万字 - 会员
城乡中国基层治理:经验与逻辑
过去20年,中国城市化率以平均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增长,中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型。尽管在这期间中国的基层社会出现了一波城市暴力兴起的大事件,但总体上保持了社会和经济秩序的稳定,这在某种意义上颠覆了亨廷顿悖论:现代性带来稳定,现代化却滋生着动荡。如何理解这一中国经验?本书尝试从基层的视角,从微观机制的角度,探讨亨廷顿悖论何以在城乡中国的治理图景中失效。社科19.5万字 - 会员
国际化与社会转型:中国的教育、文化交流与社会治理
2017年8月,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召开了以“国际化与社会转型”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提交的论文基础上选取了十八篇论文,编辑出一本中文的学术论文集。共分四篇十八章,四个主要议题分别为教育创新与国际化、人才流动与国际文化交流、少数群体研究与扶贫、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本书由宗力和刘宁担任主编,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资助出版。本书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着国际化、教育、国际文化交流、社会发展、社会社科15万字 - 会员
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
本书从社会安全、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社会公平五个维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进行分析和总体评价;聚焦于河南省十八市城市宜居度、城市社区治理发展、农民工社会参与状况、郑州市共享单车发展现状等议题;研究了城镇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供给以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等问题;介绍和研究了河南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农村医疗贫困、五市县脱贫攻坚成效、兰考县“三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以及嵩县旅游扶贫开发中农民再组织化社科19.2万字 - 会员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7辑)
群际互动的过程隐含了不同规范、习俗和价值取向之间的对话与交融,同时也折射出了不同群体之间由于权力和地位的差别而出现的合作、冲突或博弈,此外还有这些群体所依托的文化在频繁接触中所激荡出来的创意和智慧。本书是《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的第17辑,聚焦于群体心理与行为、群际互动与文化心理、群际亲社会行为和群际冲突等议题,通过对群际互动下的亲社会行为研究解读当代中国社会。社科15.8万字 偶然:机会、混乱,以及为什么我们做的每件事都重要
这本书认为,事物发展受偶然因素的驱动,尤其涉及改变个人生活和重塑世界的重大事件时。小到个人的职业发展、人际交往、人生选择、命运际遇,大到人类进化、国运兴衰、政治博弈、经济危机,偶然性都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作者通过复杂科学、混沌理论、量子力学、基因漂变、涌现现象、自组织临界现象、蝴蝶效应等自然科学的经典研究,对诸多历史大事件进行深度挖掘,细致地分析偶然性对人类历史、社会发展、个体命运的重大而社科17.3万字- 会员
村改居:城镇化与居民需求
村改居是中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多为不断产生的、新的、现实性问题。村改居带来了社会保障、户籍改革、环境等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也带来了民众利益保护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切身感受,也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书主要立足于长三角区域,以问题为导向,描绘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利益诉求的新形态。社科32.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