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近代小说流派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28 12:16:13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以中国近代小说的主要流派为研究对象,包括谴责小说、公案小说、侠义小说、旧派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小说、翻新小说、历史小说等。通过文本细读,对其文本内蕴、叙事特征、文化内涵、民族国家想象、人物存在状态等展开阐释,以求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在论述方法上,作者借鉴阐释学、叙事学、文化剖析、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既兼顾近代小说流派全貌,亦凸显流派个性;既呼应全书体例,亦体现学术特色。本书是第一部对近代小说流派进行整体研究的著作,可为研究中国小说的学者提供借鉴,亦可作为近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的研究参考书。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文体:中国古代文体观念文献要籍研究(第二卷)
四部典籍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体观念,全面爬梳和深入探究四部要籍中或隐或显的文体观念,是古代文体观念研究的必经之路。本卷所萃集的论文,正是研究历代典籍所反映的文体观念的重要成果。其中既有对《诗经》《尚书》等经部文献的文体形态以及其中潜含的文体发生学观念的考察,也有对文章总集选录《史记》篇章的文体观念辨析,又有对《典论》、唐宋类书等子部文献文体观念的诠解,更有对别集、总集、选本、文话等集部文献中文体分文学25.9万字 - 会员
莫言小说创作特色的历史连续性研究
从“讲故事”的主题意蕴、情节结构的铺排、独创“莫氏”语言的先锋和本土风格等方面,对莫言八九十年代至新世纪的小说创作进行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以连续性为关捩点,对他的小说采用的历时态的叙事策略和表现的审美特色作发生学和谱系学的寻踪。文学33.2万字 - 会员
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思想谱系研究
俄罗斯文学是该国思想文化的载体。本书研究了“布克奖”“巨著奖”得主弗·马卡宁、维克·佩列文、塔·托尔斯泰娅、尤·波利亚科夫等作家代表作中由“新多余人”、沉沦者、“地下人”和传统守望者构成的“现代知识分子”成长图谱,以及“现代知识分子”之信仰异变、反乌托邦思想、虚无主义思想和后现代思维。本书透过文学中的知识分子问题,阐释了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对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俄罗斯人精神世界产生的影响和俄罗斯社会文化文学22万字 - 会员
中西文学文本理论范畴比较研究
“中西文学文本理论范畴比较研究”,属于比较文学中的“理论比较”,文学理论中的“比较研究”。以“细读”为特点的文本分析包括语词分析、结构分析、语境分析三大步,本书从中西文学文本理论中提炼出涉及这三个方面的八组具有可比性的相关范畴,即:“细读”与“熟读”,“至言”、“不落言筌”与“朦胧”、“张力”、“悖论”、“反讽”、“本真的语言”,“隐喻”与“比兴”,“构架——肌质”与“形迹——神理”,“犯中求避”文学19.3万字 - 会员
吴伟业戏曲作品研究
吴伟业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戏曲家、书画家,他创作的一系列长篇歌行体诗歌被誉为“梅村体”,以沉雄博丽、哀感顽艳的风格奠定了其在长篇叙事诗领域的地位、吴伟业写诗之余,兼及戏曲,创作了传奇作品《秣陵春》和杂剧作品《通天台》《临春阁》,抒发了朝代更替之际的黍离之悲和内心之痛,可备一代心史。本书从吴伟业戏曲方面的交游出发,分析其戏曲作品的内容和叙事方式,在对戏曲文本进行细读的基础上,分析其“梅村体”诗歌创文学17万字 - 会员
文学与人类学:20世纪上半叶中法之间的话语关联
本书以文学与人类学为视域,从大文学和整体人类学出发,通过历史文献和事象双重文本,分析20世纪上半叶中法之间的话语关联史,以呈现该时期中法两国围绕重大话语展开的思想交流与人员交往。作者选择了两组不同倾向的话语,即偏向观念史的话语和偏向学术史的话语。前者包含“科学”与“实证”、“群学”与“国家”两组概念,后者包含“社会”、“民族”、“歌谣”与“民俗”四种学域。从法国角度看,本书依次选择了孔德、涂尔干、文学23.4万字 - 会员
十国诗文集版本考述与十国文学研究(全二册)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CZW004)的最终成果。第一编《十国艺文志考索》全面考察了有过著作的十国文人及其著作的种类、流传、存佚情况;第二编《十国文人集部著作序跋文字和著录文字辑录》考察了历代学者,尤其是历代刻书、藏书的学者,对十国文人屮有诗文集善本著作存世的文人作品的评价;第三编《十国文人集部著作流传过程和版本源流考辨》在辑录著录文字和序跋文字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版本异同,考察了有诗文集善本著文学112万字 - 会员
“倭寇”与日本的“倭寇文学”:中日视差与文史互化
“倭寇文学”是将明代“倭寇”这一历史事件加以文学书写的独特题材类型,在中日两国文学中皆颇具规模。而两国作家所持完全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决定了两国“倭寇文学”全然不同的观照与描写,由此形成了“中日视差”。本书通过分析两国的“倭寇文学”,在历史真相与文学想象之间,在史料记载与历史注解之间,在国别与区域之间,深入考察其中存在的差异乃至错位,从而有助于具体而又深刻地认识日本民族的历史观念与文化心理。文学23.5万字 - 会员
美国城市文学地图:以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为中心
本书以美国城市小说发展历史为纵线,以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三个大都市为横线,对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美国城市小说发展历史做了详尽的梳理。全书分为三篇:纽约篇、芝加哥篇和洛杉矶篇。文学中的纽约呈现出多种样态:老纽约、底层纽约、现代纽约和多群族纽约。芝加哥文学经历了三次文学浪潮,从亨利·富勒到纳尔森·艾尔格伦,芝加哥文学由盛而衰,由中心走向边缘。直到20世纪20年代,洛杉矶文学才真正开始。在好莱坞小说文学23.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