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
方长安更新时间:2025-04-28 12:25:39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由方长安著的《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精)》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09BZW052,2013年结项,结果为良。主要内容是考察研究近百年来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既梳理、研究了新诗接受史的外在形态,又揭示出其内在嬗变逻辑、特征与根源;既研究了读者阅读接受与新诗创作、诗学建构的关系,从传播接受角度深化了对新诗情感空间、审美形式生成发展的认识,又论析传播接受对新诗“经典”生成所起的作用,敞开了“经典”塑造的历史,对新诗经典化现象与问题作了深入研究与反思。该研究对重新认识百年新诗“经典”具有重要意义。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方长安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诗经》民俗学阐释研究(1919—1949)
本书以1919—1949年《诗经》民俗学阐释研究为对象。以新译今译、文学史教科书、民国期刊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在中西方文化强烈碰撞时期的《诗经》民俗学阐释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与归纳。此时期以新变、多元、交叉为特色的《诗经》民俗学阐释研究是《诗经》学、古典文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诗经》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的影响不容忽视。文学26.3万字 - 会员
格萨尔史诗通识读本:朝向地方知识的现代性阐释
格萨尔史诗也称《格萨尔王传》,是一部一百多万诗行、两千多万字的作品。作品讲述了传说中的岭国国王格萨尔的故事,他以惊人的毅力及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抑强扶弱造福人群。《格萨尔史诗》被称为当今世界仍被传唱的最后一部史诗,传播范围遍及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由当代研究格萨尔史诗的学者、作者共同完成,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牵头,集中了天津大学、南文学32.9万字 - 会员
文本 传播 对话: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到跨文化传播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从法国学派开始就注重文学文本之间的事实联系,其研究“路线图”和跨文化传播学的研究范式有内在的一致性。本书分为:文本、传播、对话三部分。“文本”围绕文本概念的起源、内涵、发展和流变展开,认为比较文学批评要立足于文本研究;“传播”分析了西方的一些概念、思潮、文学文本在中国的译介、流传;“对话”认为中西方文学最终要在互为主体的基础上展开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才能互相取长补短而得以发展。文学21.5万字 - 会员
印度古代文学
在古代文明世界中,印度和中国一样,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国。它产生了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宏伟的两大史诗,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精美的抒情诗、叙事诗、戏剧和小说,以及独树一帜的文学理论体系。本书概述自公元前十五世纪至公元十二世纪的印度古代文学,即吠陀时期、史诗时期和古典梵语文学时期的文学。其中,梵语文学是主流,也包括巴利语和俗语文学。文学32.8万字 - 会员
非裔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传统研究
本部专著通过研究20世纪美国文学中颇具影响的五位非裔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左拉·尼尔·赫斯顿、玛雅·安吉洛、艾丽斯·沃克、托尼·莫里森和格洛丽亚·内勒及其作品,追溯并梳理了非裔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传统。通过对黑人英语、黑人音乐、黑人口述传统、黑人民俗文化和黑人宗教五个方面的研究为读者呈现非裔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基本创作模式,揭示非裔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创作机制和审美机制之间的联系,为其他族裔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文学23.8万字 - 会员
结构·功能·符号:扬·穆卡若夫斯基文学与美学理论研究
扬·穆卡若夫斯基堪称布拉格学派从事文学与美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本书主要从“结构”“功能”和“符号”三个关键词切入,在国内首次系统介绍与研究了穆卡若夫斯基的文艺思想。一方面,从历时角度深入解读穆卡若夫斯基的理论产生的原初语境,并系统梳理其理论的来源、发展及影响;另一方面,从共时角度,主要是通过与俄罗斯形式论学派及法国结构主义的比较,对其学说中的一些关键概念、核心旨趣、基本方法加以剖析,尝试揭示捷克结构文学23.2万字 - 会员
小说九家
本书采取知人论世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讨论了九位当代小说家近年来的重要作品,同时对其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做了定位性分析。附录部分是对作家与读者、作家与批评家、作家与文学史等关系的敞开式评点,是一种朋友之间闲谈的叙述风格。文学20.3万字 - 会员
苏轼的自我认识与文学书写
“苏轼的自我认识”是既往研究中较为忽视的考察角度,却可能为深化苏轼研究提供一种不同于纯粹客位评判的新思路。本书通过文本细读,梳理整合苏轼文学书写中关于自我的信息,依循从文本现象、人生实践到思考生成的论述逻辑,从多个侧面呈现了苏轼自我审视下的个体形象与人生状态。首先分析苏轼笔下大量存在的自称、自喻、自嘲、自许等自我表达现象,继而以仕宦体验、社会关系、自然观照作为苏轼人生实践的重要对象,探知他在具体情文学28.5万字 - 会员
20世纪美国文学的城市化主题研究
本书主要涉及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薇拉·凯瑟、卡森·麦卡勒斯,她们分属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文学奖得主以及特色鲜明的经典作家,分别以描写城市化背景下的美国北部、西部和南方而著称。以她们的作品作为研究内容,人们好似观看一幅全景图,能够全面而系统地洞察美国城市化中的人生百态和社会变迁。具体内容包括四部分:(1)托妮·莫里森笔下的美国北方城市;(2)薇拉·凯瑟眼中的美国西部大开发;(3)卡森·麦卡勒斯和美文学20.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