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人论三题(新编本)
邓晓芒更新时间:2020-08-28 15:22:41
最新章节:关于城市雕塑的文化反思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人生”“人格”和“人性”,这是我关于“人”的思考的三个主题,也是我自己在“成人”的旅途中三个重要的驿站。—邓晓芒。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的随笔、评论文章结集,更像是一位哲学家的成长私家相册。“成人的哲学”“人生的功课”“人性的镜子”在本书的三个章节中既收录了作者少年岁月的私人回忆,也有成人之年的著名论战文章;故事之精彩,文笔之犀利,一位哲学家生动而逍遥的形象从书页间跳脱出来。“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他走下哲学晦涩的讲坛,将自己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
品牌:三联书店
上架时间:2019-10-08 00:00: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三联书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邓晓芒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论可能生活(初版)
《论可能生活》是一本讨论生活意义与幸福问题的书,但它几乎没有直接讨论生活的意义,而是通过幸福来标记意义。在当下,幸福的消失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的严重问题,由于快乐与满足能够通过购买获得,幸福正逐渐被廉价替代品取消,这是危险的,因为这会取消生活的意义。赵汀阳在本书中将伦理学从普遍意义上的规范伦理学拉回生活本身而不停留在生活之外。他在书中对规范伦理学及现代社会甚至宗教亦有种种批判,反思极富见地,往往一语道哲学13.1万字 - 会员
应用伦理研究(第4辑)
《应用伦理研究》为西南大学道德哲学与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合办的学术集刊。该集刊前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的《中国应用伦理学》。该集刊致力于推进道德哲学基础、中国道德哲学、外国道德哲学、应用伦理学研究和特色伦理话题的研究。本辑有五个栏目:伦理学基础理论、中国伦理思想、西方伦理思想、应用伦理学、书评,共18篇文章。哲学16.3万字 - 会员
伦理学基础
本书主要基于语言分析方法对伦理学的诸多论题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首先对伦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术语(如自由、规范、美德、好、价值等)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其中的某些方法(如心理主义方法、系统方法、语言分析方法等)以及相关理论(如美德伦理学、义务论、后果论等)进行了清理。这些工作为其后的讨论奠定了基础。本书后面的部分则对伦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讨论主要是围绕道德规范而展开的。哲学38万字 - 会员
文化伦理学
本著作致力于探究文化伦理学基本问题,建构文化伦理学理论体系。融通文化哲学、中国伦理学、西方伦理学以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础理论,深入文化领域,考察文化意识和文化行为,原创文化伦理学基础理论。以阐述文化伦理学核心范畴作为理论演绎的逻辑起点;深刻剖析完善原则与正义原则,以此为指引确立文化伦理的完善准则和正义准则;以文化伦理的完善准则和正义准则为基本标准,设定文化生产的伦理规则、文化传播的伦理规则以及文化哲学17.3万字 - 会员
日本近代公德的流变研究
本书在对日本近代关于“公德”的政令文件、学界研究资料等进行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并研究了日本近代公德的流变根据,厘清了日本近代公德水平快速提升的学术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为更好地理解我国近代哲学家的道德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对于我国的公德建设也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哲学13.6万字 - 会员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华人价值观比较
本书使用国别调查数据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中国人与东南亚国家华人、东南亚国家华人与当地主要族群之间的价值观进行了比较分析,内容涉及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以及开放社会心态。除多重比较之外,本书也对影响不同类型价值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的影响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总结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本书提出共享价值观形成的3个机制,即价值观扩散、价值观同化和受共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东南亚国家华人主要通过价哲学15.5万字 - 会员
启蒙与理性:西方近代早期人性论的嬗变
本书梳理了人性理论在西方早期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探究各种人性理论背后的形而上学基础,揭示其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理论意义,思考和评价其得失。本书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入手,探讨近代人性论形成的主要动因以及转变的契机;通过对自然法理论、早期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人性论的探讨,阐释了近代人性论的出发点、理论架构、基本内容、特征以及演变过程。哲学38.1万字 - 会员
论爱与生命意义:一项分析伦理学研究
关于爱和生命意义的议题,经常沦为心灵鸡汤类书籍的消费对象,本书试图对其进行严肃的哲学探究。基于对当代分析伦理学相关研究的批评和发展,本书提出一种“爱的共情”的爱的理论,并论证爱的价值构成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希望本书在推进相关研究的同时,为当代人思考对自身实践生活至关重要的价值,提供一些助益。哲学12.5万字 - 会员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空间伦理研究
本书以空间伦理的重构为根本问题,对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空间伦理的一般规定性进行了哲学阐释,指出空间伦理即人类在空间实践中以善的价值为核心并形成的规范性关系秩序。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空间伦理生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以空间存在与空间伦理的辩证关系为依据,进一步考察了空间伦理的具体实践形态,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的身体空间伦理、中观层面的城市空间伦理和宏观层面的全球空间伦理。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空间伦理与哲学16.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