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践行“中国梦”
孙焱林更新时间:2021-03-19 18:04:33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从管理学理论、历史、文献和实证视角提出梦想的内涵和作用,在对“中国梦”解读和历史梳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经济梦”、“科技梦”、“军事梦”和“文化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释,在分析“中国梦”的溢出效应时提出了“中国梦”也是“世界梦”。“中国梦”是中国人的高远目标,实现“中国梦”匹夫有责,并提出不同时代的中国人应该承担的使命,以及“中国梦”的行动路线规划,确定了“中国梦”的落地计划、组织和实施管理工作。本书为对“中国梦”有兴趣的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理论和实证参考资料,为推进“中国梦”落地生根的各级相关政府部门,特别是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了理论指导,本书也适合“中国梦”的研究者和践行者作为参考用书。
品牌:清华大学
上架时间:2016-03-01 00:00:0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清华大学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孙焱林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
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我国安全的战略指导,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内容丰富、开放包容、不断发展的安全观念体系,也是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探究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体系并将其用于指导实践,对于推进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尝试在明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思想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家的安全态势和现实问题,为我国国家安全治理体系提供有益借鉴。基于此政治15.2万字 - 会员
清代后期云南封疆大吏的省情认知与国家治理研究
从嘉庆元年(1796)起至宣统三年(1911)云南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地方统治止,是清王朝统治云南后期,变革是其最大特征,国家治理面临着内忧外患多重挑战。本书作者大力收集和综合利用档案、文集、官修私撰著述等文献资料,运用时空分析的视角和方法,点面结合,独辟蹊径,尝试对清代后期封疆大吏群体认知云南省情与国家治理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认为云南封疆大吏群体作为国家治理实施主体,是清代后期云南历史演进的重要动政治21.2万字 - 会员
简牍文书与汉代西北边政
西北汉简以简牍文书为主体,文书和行政制度、边政运作是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科长期关注的问题,曾涌现出大量优秀论著。本书收录1963年以来西北师范大学师生撰写的与“文书”“边政”主题有关的简牍学论文27篇,由文书研究、简册研究、汉代边疆社会研究、汉代河西屯戍研究四部分组成。其中不乏金少英《汉简臆谈》等现今不好查找的名作。这些文章体现了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者对相关主题的持续思考,反映了他们学术上的承袭关系。政治27.1万字 - 会员
追谥杜甫与元明时代政治文化研究
《元史·顺帝本纪》中有“谥唐杜甫为文贞”的记载,但这一杜甫重要的“身后事”,却在明代诗坛“崇杜”风潮盛行之下,长期不为人关注,直至晚明方重新被发现;且晚明士人论及此事,态度又迥异于元代儒臣,其间关节极耐深思。本书以元代“谥杜”切入,首先针对事件始末作了考订,进而立足多民族文化背景,通过梳理元、明两朝对杜甫谥号的利用、阐释与认同等问题,系统展现“谥杜”记忆的起伏及流变。在具体的研究中,既要回应在不同政治23.9万字 - 会员
清代盛京五部研究
清初,清廷为“隆重陪都”仿效京师六部在盛京设立户、礼、兵、刑、工五个部,统称为“盛京五部”。本书以“盛京五部”为研究对象,对五部的沿革、机构、人员、职能,以及五部与清帝、其他衙门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内容涉及清代盛京的行政设置、土地、户籍、词讼、礼制、军务及旗民关系等,是学界首部对盛京五部进行全面、整体研究的学术著作。政治21.5万字 - 会员
新媒体时代的和谐社会建设
本专著系统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并从新媒体传播规律出发,结合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实际,创建了相应的测评模型,对我国各地区应对新媒体能力之现状进行了量化测评与比较研究,深入探讨现阶段不适应新媒体的诸种状况及其原因,就新媒体时代的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性思考。政治21.9万字 - 会员
民国保甲制度与甘肃基层社会变迁(1934—1949)
本书以民国保甲制度为纽带,以甘肃各县保甲推行之实况调查为依托,以时间和空间结合叙述的模式,系统勾勒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保甲制度在甘肃省域推行的具体实践及其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并对保甲制度推行过程中的各类个案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政治32.5万字 - 会员
现代性反思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新的文明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作者立足于大历史观,以现代性反思为视域,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本质属性、基本特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发展路径等基本理论问题。本书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文明形态的中国政治21.2万字 - 会员
新时代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理论的视阈
本书首先对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其次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理论和实践两层面挖掘了其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客观描述了当下我国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马克思主义政府公共性理论的视阈具体剖析其成因,最后着重就如何破解我国当前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和难题,提出了新时代进一步构建和完善高质量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思路、对策措施和政策政治20.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