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阿提卡之夜(6-10卷)
(古罗马)奥卢斯·格利乌斯更新时间:2019-12-06 18:17:47
最新章节:参考书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阿提卡之夜》据作者自述,是在阿提卡的漫漫长夜中阅读各种书籍时所做的笔记。其内容则是哲学、历史、文学、美学、法学无所不包;天文地理、三教九流、风土人情、文化娱乐、吃穿住行无所不涉;散文杂记,传说典故,诗词歌赋应有尽有,真可谓地地道道的希腊罗马社会的百科全书。该书的成书时间没有明确的考证,中世纪的一位学者在一份古代抄本中标注此书成书于公元169年。格利乌斯在此书中基本不涉及当代事件,也不涉及希腊罗马社会中的很多尖锐矛盾和政治问题,也很少表露自己的政治爱好与倾向。值得法律人和罗马法学者及爱好者注意的是,书中有大量的涉及希腊、罗马法律的篇章,内容涉及法哲学、刑法、民法等学术领域,是非常重要的罗马法和西方法律史参考资料。
品牌:法制出版社
译者:周维明 虞争鸣 吴挺 归伶昌
上架时间:2018-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法制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古罗马)奥卢斯·格利乌斯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为中华文明注入不竭的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回信十周年纪念文集
本书记录了北大考古师生在总书记回信精神的指引下求知进取、不懈奋斗的青春历程,回顾了北大考古师生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动人实践,展现了新时代北大人将学科理想融入强国伟业、用青春奋斗助力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文学16.3万字 - 会员
街头碎弦
作家范烟桥熟悉上海的城市精神和社会生活,曾为《夜上海》《花好月圆》等电影插曲填词,经周璇演唱后风靡一时,且传唱至今。本书分两辑,上辑《街头碎弦》,乃《机联会刊》专栏文章,凡二十五篇,反映了上海的街市营生和民生百态;下辑《海上游尘》,选自《万象》《新上海》等报刊,凡二十三篇,记述了上海的四季风情和日常琐碎。文学5.2万字 - 会员
北大公开课:北大才斋讲堂精华集
本书精选出10位主讲人的学术演讲内容作为合集出版,内容既有中国文化的精神、美学的基本理论、中国哲学的生活之道、理想的文学教育等人文学科方面的思考,也有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改革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建设、医疗体系与医患关系的现状与发展等社会科学方面的探讨,还有磁性分子的奥秘、植物多样性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等科学技术方面的前沿进展,是“才斋讲堂”的精华和缩影。文学19.3万字 - 免费
小花朵·2024年夏季特辑
为更好地促进全民阅读,激励少年儿童热爱文学艺术,拓宽中小学生阅读视野,培养孩子写作兴趣,为文化强国建设积蓄后备力量,特编纂《小花朵·2024夏季特辑》。本辑分云江风韵、成长留痕、澄思抒怀、课里课外、寓言童话、玉海诗韵、悦读心语、艺海拾贝、封面人物作品9个版块,收录瑞安市中小学生文章74篇,以及摄影、美术、书法作品8幅。全书题材多样,内容丰富,通过小作者童真妙趣之笔,展现瑞安的风物和表达自己的想象及文学6.2万字 - 会员
张少康文集·第一卷:先秦诸子的文艺观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 钟嵘《诗品》
本书收录了《先秦诸子的文艺观》《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钟嵘》三部作品。《先秦诸子的文艺观》梳理了先秦儒、墨、道、法及其他学术流派的文艺观念。《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以中西比较的视野,从艺术构思、艺术形象、创作方法、艺术表现的辩证法、艺术风格等方面探讨了古人有关创作的思想理论体系。《钟嵘》从理论和创作相结合的角度,介绍了《诗品》的理论特色、批评方法及其诗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文学36.7万字 - 会员
燕园流风:在北京大学校园媒体的记忆
本书分为百年校报、北大之声、燕园视线、网系天下、校园新媒体五个部分,通过收录在北大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工作过的几代媒体人的回忆文章或采访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北大媒体的发展变迁,及其对北大价值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贡献,展现了北大媒体人对北大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北大精神的坚守和传承。文学19.9万字 - 会员
张皓宸:写给被这喧嚣世界打扰到的你(全2册)
《抬头看二十九次月亮》:张皓宸写作生涯首部散文随笔集,也是他暌违2年后的全新作品。在这本书中,张皓宸记录了他近几年的生活状态,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点滴,分享了身边人的故事,以及由此引出的感悟。他把自己剖开了展露给读者,有他的过往回忆,有他的青春往事,也有他对生活的体悟,对周遭人事物的关怀。对于每个人来说,或许最糟的时期已经熬过,但黑夜过后的每一个黎明,我还想陪你一起看日出,每个黄昏后的夜晚,还想陪你一文学17.9万字 - 会员
笔谏堂文集
本书主要整理柳堂杂著八种,以时间为断,将柳堂自传年谱《周甲录》放置于首,其后为柳堂任州县官期间的三部州政县政纪实类著述(《宰惠纪略》《牧东纪略》《宰德小记》),再按其人生经历接三部有关地方治乱类著述(《蒙难追笔》《灾赈日记》《东平教案记》),最后为柳堂致亲友书信集(《书札记事》),统称“《笔谏堂文集》”。本书汇集了柳堂个人的仕宦历程、政治观念及诸多晚清史实,既为山东地方文献增添特色资源,又为研究清文学25.4万字 - 会员
在美国教历史:从书桌到讲台
本书收录了中国留美历史学会三十一位华人学者的回忆文章,讲述了他们由海外求学而走上历史教学、科研的历程。展示了与留学生视角不同的、关于美国大学和大学文化的新知识;同时,这些具有多重学术背景的跨文化知识人,对全球化时代历史教学和学生培养等问题也做出了观察与反思。文学36.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