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8 19:50:10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文前辅文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京师史学文库”编委会
总序
绪论
一 主要概念
二 学术史述评
三 研究的框架、内容与方法
四 研究的突破与不足
五 研究的资料
第一章 1925—1931年:几省自创管县派出政府制度
一 广东省的行政委员制(1925.7—1926.11)
二 广西省的行政督察委员制(1927.10—1929.2)
三 湖北省的行政委员制(1928.8—1929.4)
四 江西省的党政委员分会制(1931.6—1931.12)
五 安徽省的首席县长制(1932.4—8)
六 江苏省的行政区监督制(1932.5—1933.3)
七 浙江省的县政督察专员制(1932.5—1932.9)
小结 几省自建管县政府制度的特点
第二章 1932年:两个专员条例的推出
一 殊异的两个专员条例
二 一制两例表层矛盾下的理政观念冲突
三 新政学系是“剿总条例”的设计者
第三章 1933—1935年:两个专员条例的不同命运
一 “剿总条例”影响的扩大
二 “行政院条例”趋于沉寂
第四章 1936年:“两例”归一与近似“实级”行政
一 背景与缘起
二 “3月条例”的公布与遇阻
三 5月行政会议与行政院两组调研
四 10月文件正式单边划一、几近实化专员制度
五 划一后的各省样态
第五章 1937—1938年:一强化一实化两个秘密改革草案的制定与取消
一 专署“更形重要”与专员免兼县长
二 “行政院谈话会三原则”前后的两个秘密草案
第六章 1939—1941年:又一个制后不宣的隐性实化草案
一 “第二期战时行政计划”与“改进专员制度三原则”
二 军政部增加专员军事职能与专员制改革搁浅
三 实化“条例草案”与最后一个专员组织法
第七章 1942—1945年:又一个胎死腹中的强化草案
一 改革舆论高涨与蒋介石再发弱化省府之声
二 1942年秋行政院征询各省改进专员制意见
三 1943年4月强化条例草案的草拟
四 强化条例草案的收回
第八章 改与不改:战时演变分析
一 顶层设计系统性缺失:“人谋之不臧”
二 二级制的迷思:“除非我们承认这是恢复三级制”
三 执行不良:“人事不臧”
四 环境不宜:区划与行政体制“变更频繁”
五 角色实绩:“战斗的机构”
结语 法弊·人弊·时弊
参考与征引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