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5 19:30:36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文前
序
绪论
第一章 “诗味”论的儒道渊源
第一节 “声亦如味”:“味”论与“审乐知政”
第二节 三月不知肉味:“孔子闻韶”的诗学意义
第三节 “味无味”:道家的“味”论
第二章 兴味:诗性生命的感发
第一节 文化之“兴”、经学之“兴”与文学之“兴”
第二节 兴寄与兴象
第三节 感兴:兴味生发的途径与基本形式
第三章 滋味:文学自觉时代的诗味论
第一节 “滋味”论提出的历史机缘
第二节 从《文赋》到《文心雕龙》:“滋味”论产生的先导
第三节 钟嵘“滋味”说的内涵与理论意义
第四章 韵味:中国诗学中的艺术哲学
第一节 道心:“韵味”说的哲学美学思想基础
第二节 “四外”:“韵味”说的哲理思致
第三节 澄淡精致,趣味澄夐: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
第五章 淡味:淡远深邃的诗歌美学
第一节 理学:宋代诗学的精神底色
第二节 淡味:宋代诗学的基调
第三节 “淡味”论的诗学意义
第六章 禅味:中国诗学中的释家精神
第一节 禅
第二节 以禅入诗
第三节 以禅喻诗
第七章 趣味:诗人诗性生命的呈现
第一节 “趣”范畴的历史演进与诗学思想的流变
第二节 明清流派诗学观下的“趣味”论
第三节 “理趣”与“天趣”:“趣味”的两种形态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