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5 15:27:26
封面
版权信息
前言
第1章 相图的基本概念、术语和规则
1.1 体系
1.2 相
1.3 相平衡
1.4 组元和体系的构成
1.5 体系的自由度
1.6 Gibbs相律
1.7 体系的液相限和固相限
1.8 结线、杠杆规则、相区和相区边界
1.9 结晶过程
第2章 单元系相图
第3章 二元系相图
3.1 二元系相图的坐标
3.1.1 摩尔分数坐标和质量分数坐标的特点
3.1.2 将摩尔分数坐标换算成质量分数坐标
3.1.3 将质量分数坐标换算成摩尔分数坐标
3.2 二元系相图的基本类型
3.3 组元间液相互溶,固相不互溶的二元系——简单二元低共熔(共晶)系
3.4 组元间液相、固相都完全互溶的二元系——连续固溶体(匀晶)二元系
3.5 组元间液相完全互溶,固相有限互溶的二元系
3.5.1 转熔(包晶)型有限固溶体二元系
3.5.2 低共熔(共晶)型有限固溶体二元系
3.6 有新化合物或新中间相生成的二元系
3.6.1 组元间生成同分熔化化合物
3.6.2 组元间生成异分熔化化合物
3.6.3 化合物降温时分解——类低共熔(共析)反应
3.6.4 固相中析出新中间相——类转熔(包析)反应
3.7 液相分层的二元系
3.7.1 低共熔(共晶)系中的液相分层——单转(偏晶)反应
3.7.2 转熔(包晶)系中的液相分层
3.7.3 固相连续互溶,液相不可能出现分层
3.7.4 化合物或中间相熔化时液相分层——双转(综晶)反应
3.7.5 组元间在液相和固相都完全不互溶的二元系
3.8 一个组元有多晶转变点并引发体系中相反应的二元系
3.8.1 一个组元有多晶转变点但不参加相反应
3.8.2 多晶转变点引发体系中的再熔(变晶)反应
3.8.3 多晶转变点引发体系固相中的类低共熔(共析)反应
3.8.4 多晶转变点引发体系中的转熔(包晶)反应或类转熔(包析)反应
3.8.5 多晶转变点与另一组元熔点间也形成连续固溶体
3.8.6 一个组元有两个多晶转变点而自身之间又连续固溶
3.9 两个组元各自有多晶转变点并引发固相中相反应的二元系
3.9.1 两个组元各自有多晶转变点但不参与相反应
3.9.2 两组元多晶转变点间连续固溶
3.9.3 连续固溶体内部在两个组元的多晶转变点间发生的相反应
3.10 二元系相图总结
3.10.1 相区的含义和构成
3.10.2 固溶体结晶反应平衡的滞后
3.10.3 相区边界规则
3.10.4 三相平衡反应的性质
3.10.5 二元系相图的副分
3.11 二元系相图的实验构筑
3.11.1 热分析法
3.11.2 差热分析(DTA)和示差扫描量热(DSC)法
3.11.3 目测变温法
3.11.4 相边界的淬冷法判定
3.11.5 组成-性质图法
3.11.6 相图实验研究方法总结
第4章 三元系相图
4.1 三元系的立体相图及其投影和组成的表达
4.1.1 三元系相图坐标中组成的读取
4.1.2 三元系相图从摩尔分数坐标转换为质量分数坐标
4.1.3 三元系相图中从质量分数坐标转换为摩尔分数坐标
4.1.4 其他形式的三元系相图坐标
4.2 三元简单低共熔系相图
4.2.1 三元简单低共熔(共晶)系相图的相区
4.2.2 三元简单低共熔(共晶)系的结晶过程
4.2.3 三元简单低共熔(共晶)系相图的多温截面
4.2.4 三元简单低共熔(共晶)系相图的等温截面
4.3 三个侧边二元系都是连续固溶体的三元系
4.4 侧边二元系为连续固溶体和有限固溶体组合的三元系
4.4.1 一个侧边二元系是低共熔(共晶)型的有限固溶体
4.4.2 两个侧边二元系都是低共熔(共晶)型的有限固溶体
4.4.3 两个侧边二元系都是转熔(包晶)型的有限固溶体
4.4.4 两个侧边二元系分别是低共熔型和转熔型的有限固溶体
4.5 三个侧边都是二元低共熔型有限固溶体的三元系
4.6 有化合物生成的三元系
4.6.1 有化合物生成的三元系和三元系的副分
4.6.2 一个侧边二元系中有异分熔化化合物
4.6.3 两个侧边二元系中都有异分熔化化合物
4.6.4 三元系坐标内有异分熔化化合物
4.7 液相分层的三元系
4.7.1 在一个组元的液相限上有液相分层
4.7.2 液相分层区跨在两个组元的液相限上
4.7.3 液相分层区跨在多个液相限上
4.8 获取三元合金相图的实验方法
4.9 三元系相图总结
4.9.1 三元系内相区的形成
4.9.2 三元系相图中零变点的化学反应平衡方程
4.9.3 相区边界规则在三元系和多元系中的延伸
4.9.4 三元系投影图中出现一片封闭液相限的性质
附录
附录A 元素的晶体构型、熔点和原子半径
附录B 名词术语的中外文对照
参考文献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