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16 16:08:12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指导委员会
本书编写委员会
前言
第1章 因时乘势:工业互联网起源与内涵
1.1 工业互联网起源和内在动力
1.1.1 概念起源
1.1.2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1.1.3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手段与路径
1.1.4 制造业大国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要求
1.2 工业互联网的内涵和本质
1.2.1 工业互联网的内涵
1.2.2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
1.3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1.3.1 国外典型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1.3.2 我国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1.3.3 体系架构的演变
1.4 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重大意义
1.4.1 工业互联网是生产力变革的助推器
1.4.2 工业互联网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1.4.3 工业互联网是保持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制高点
1.4.4 工业互联网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1.5 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智能制造的异同辨析
1.5.1 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
1.5.2 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
参考文献
第2章 工业互联网网络
2.1 工业互联网网络概述
2.1.1 概念模型
2.1.2 工厂外网
2.1.3 工厂内网
2.2 工业控制系统
2.2.1 模拟仪表控制系统
2.2.2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2.2.3 集散控制系统
2.2.4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2.3 现场总线
2.3.1 定义
2.3.2 发展现状
2.3.3 现场总线国际标准
2.4 常用工业现场总线介绍
2.4.1 基金会现场总线(FF)
2.4.2 PROFIBUS
2.4.3 CIP
2.4.4 MODBUS
2.4.5 CAN总线
2.4.6 LONWORKS
2.5 工业以太网
2.5.1 概述
2.5.2 实时以太网
2.5.3 EtherCAT
2.5.4 PROFINET
2.5.5 工业以太网的发展前景
2.6 时间敏感网络技术
2.6.1 概述
2.6.2 特点与功能
2.6.3 应用场景
2.7 工业控制网络发展趋势
第3章 新兴技术使能工业互联网
3.1 边缘计算技术
3.1.1 概述
3.1.2 边缘计算参考架构
3.1.3 关键技术
3.1.4 边缘计算对工业互联网的价值
3.1.5 边缘计算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
3.2 工业大数据技术
3.2.1 概述
3.2.2 工业大数据参考架构
3.2.3 关键技术
3.2.4 工业大数据对工业互联网的价值
3.2.5 工业大数据的应用场景
3.3 人工智能技术
3.3.1 概述
3.3.2 关键技术
3.3.3 人工智能对工业互联网的价值
3.3.4 人工智能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中的应用
3.4 数字孪生技术
3.4.1 概述
3.4.2 技术架构
3.4.3 关键技术
3.4.4 数字孪生对工业互联网的价值
3.4.5 数字孪生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中的应用
3.5 5G技术
3.5.1 概述
3.5.2 技术架构
3.5.3 关键技术
3.5.4 5G对工业互联网的价值
3.5.5 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中的应用场景
第4章 工业互联网平台
4.1 工业互联网平台概述
4.1.1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基于云架构的开放式操作系统
4.1.2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海量数据汇聚的载体
4.1.3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模型沉淀与智能决策的中枢
4.1.4 工业App是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的载体
4.1.5 生态开放是工业互联网平台保持发展活力的保证
4.2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