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9-30 12:20:09
封面
版权页
内容简介
序言
第1章 绪论
1.1 诠释学演进逻辑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逻辑进路
第2章 诠释学方法溯源
2.1 诠释学概念原初设定的三种观点
2.2 诠释方法的两种原初样态
2.3 诠释学方法溯源
第3章 诠释学主体性意识与方法论意识的觉醒
3.1 《圣经》诠释方法
3.1.1 意义的多重化与隐喻的普遍性
3.1.2 神学诠释方法与理性之思
3.1.3 主体“因信而弃”隐喻
3.2 文艺复兴与诠释学主体性意识的觉醒
3.2.1 文艺复兴与“人的发现”
3.2.2 诠释学为自然科学辩护
3.2.3 历史批判诠释方法与主体性意识的觉醒
3.3 诠释学的普遍性诉求与方法论意识的觉醒
3.3.1 诠释学的普遍性诉求
3.3.2 诠释学方法论意识的觉醒
第4章 面向精神科学的诠释学
4.1 普遍性诠释学
4.1.1 诠释学与德国早期浪漫主义
4.1.2 施莱尔马赫的普遍性诠释学
4.1.3 理解与诠释的同一性
4.1.4 “普遍性诠释学”的方法论内涵
4.2 诠释学与人的整体生命显现
4.2.1 狄尔泰与面向精神科学的诠释学
4.2.2 体验、表达与理解
4.2.3 诠释学与人的整体性
第5章 哲学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
5.1 海德格尔:理解是此在的存在方式
5.1.1 诠释学的“理解”问题与“此在”的生存论诠释
5.1.2 诠释学循环与理解的“先结构”
5.2 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
5.2.1 诠释学经验与哲学诠释学的任务
5.2.2 诠释、理解和应用的同一性
5.3 利科与走向“我在”的诠释学
5.3.1 理解与说明的辩证关系
5.3.2 走向“我在”的诠释学
5.4 诠释学本体论转向中的共同性追问
5.4.1 形而上学奠基中的意义追问
5.4.2 形而上学奠基中的真理探讨
5.5 诠释学本体论转向中的形而上学奠基
5.5.1 诠释学形而上学奠基的内涵
5.5.2 诠释学形而上学奠基的初步评价
第6章 西方诠释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当代价值
6.1 对西方诠释学的理论评价与反思
6.1.1 在关联中发展:西方诠释学与形而上学
6.1.2 西方诠释学理论蕴含的异质性规定
6.1.3 西方诠释学演进逻辑的评价与展望
6.2 当代西方诠释学的形而上学重建
6.2.1 从精神的无限性到人的有限性的维度转换
6.2.2 从“理解”的对象设定到“此在”的本质规定
6.2.3 从“我思故我在”到“我在理解我思”
6.3 对当代中国诠释学建构的启示
6.3.1 构建中国诠释学的理论格局
6.3.2 整合中国诠释学的理论资源
6.3.3 塑造中国诠释学的时代价值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