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9-25 15:43:44
封面
版权信息
“个人的”如何是“政治的” ——我的性别研究反思(代序)
一 现代文学中的女性与革命
知识分子、女性与革命 ——丁玲与延安作家的身份冲突
引论:左翼思想资源的复现
知识分子、革命与自我改造 ——丁玲“向左转”问题的再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个人主义的困境与自我的二元结构
三、革命/爱情与新我/旧我
四、结语:自我改造的轨迹与空白
性/政治的转换与张力 ——早期普罗小说中的“革命+恋爱”模式解析
一、革命/恋爱:欲望的替代与转移
二、性/爱的狂欢与革命者的“净化”
三、暧昧的历史主体:革命的“智识阶级”
现代文学中的女性与革命 ——以丁玲为中心[1]
一、问题:女性与革命的分与合
二、理论范畴:性/社会性别制度
三、“做女人”:丁玲的早期小说和性别立场
四、性别观念制度:延安时期的女性问题
二 当代女性文学批评话语的反思
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三种资源
“女性文学”与新启蒙主义话语
男(父)权批判和西方女性主义理论
被遗忘的资源:马克思主义女性话语
结语
“延安道路”中的性别问题 ——阶级与性别问题的历史思考
“四三决定”的农村妇女政策与“妇女主义”的冲突[3]
《“三八节”有感》和延安“新女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
“可见的女性”如何可能 ——以《青春之歌》为中心
一、两种阐释思路
二、“性别盲”“空洞的能指”与“能指的剩余”
三、女性、欲望与“性/社会性别制度”
四、别样阐释的可能
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一个历史轮廓[1]
问题的提出和说明
“女性文学”与新启蒙思潮的“人性”话语
女性主义理论/批评与“性别差异论”
女性文学热潮与“个人化写作”
结语:仍是问题的提出
三 90年代的女性文学
性别的神话与陷落 ——90年代女性文学与女性话语的表达
有性别的文学 ——90年代女性话语的诗学实践
个体的生存经验与女性写作 ——陈染创作评析
一
二
三
四
90年代“女性文学”与女作家出版物
一、“文化场域”的构成
二、“女性”符码:“女性文学热”或“媒体热”
三、“美女作家”和畅销书
四 新世纪的大众文化与性别政治
以父/家/国重述当代史 ——《激情燃烧的岁月》[1]与红色怀旧
引论:《激情》及其反响
一、新版“主旋律”:以“家庭老照片”连缀当代史
二、“激情”:革命与爱情
三、“父亲”的故事:父/子、家/国之间
结语:暧昧的红色怀旧
三个女人与三座城市 ——世纪之交的城市书写与女性表象
一、三个女人与三座城市:城市/女性的文本同构
二、时间与空间的置换:“怀旧”的现实文化动力
三、“老房子”的继承人:市民伦理与性别修辞
四、女性/城市:主体和客体的双重书写
亲密的敌人 ——《生死谍变》《色·戒》中的性别/国族叙事
一、穿越边界:《生死谍变》与《色·戒》
二、新版《美人计》:亲密的敌人
三、“交换女人”:女性、身体与国族认同
四、边界内外:东亚后冷战情境中的性别与历史
结语:“去政治化的政治”
战争、女性与国族叙事 ——《南京!南京!》与《金陵十三钗》的变奏
一、“大片”新类型:“让子弹飞一会儿”
二、战争+女性:当男英雄半路死后
三、逃不出去的南京城:中国人的悲情
四 英雄出处:国族身份的政治修辞
五、中国“故”事:商女/亡国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