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8-31 20:10:00
封面
版权页
编写委员会
前言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三、人群易感性
四、流行特征
五、影响因素
第二节 病 原 学
一、弧菌与霍乱弧菌
二、形态与染色
三、基因组
四、培养特性
五、生化特性
六、抗原构造和血清分型
七、毒力因子和致病性
八、耐药性
九、表型变异
十、环境生存
十一、抵抗力和存活力
第三节 发病机制
一、致病机制
二、病理改变
第二章 监测与预防
第一节 组织管理
一、明确职责分工
二、监督检查
第二节 监 测
一、疫情监测
二、重点人群监测
三、危险因素监测
四、实验室分析
第三节 经常性预防措施
一、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建立食品追踪溯源制度
二、确保饮用水安全
三、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
四、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五、预防接种
六、规范疫情的报告和管理
七、建立与完善以感染性疾病科(肠道门诊)为主体的腹泻病诊疗监测体系
八、渔船民和交通运输的卫生管理
九、其他重点人群的卫生监测管理
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霍乱监测防控能力建设和完善
第四节 重大自然灾害中的霍乱预防控制
一、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风险评估
二、以霍乱为重点的腹泻病监测与防控体系的恢复重建
三、基于临时安置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第五节 边境地区霍乱疫情监测与预防
一、积极合作、建立霍乱等传染病的国际联防机制
二、制定疫情处置应急预案
三、疫情发现与报告
四、境内外疫情信息的交流
五、边境地区疫情应急响应
六、疫情的解除
第三章 调查处置
第一节 流行病学调查
一、调查前的准备
二、核实疫情
三、确定病例定义
四、病例搜索
五、个案调查
六、密切接触者判定
七、描述性分析
八、病因假设与验证
九、危险因素调查
十、措施制定和形势判断
十一、调查总结
第二节 控制措施
一、疫点、疫区划定
二、疫点处理
三、疫区处理
四、阳性水体的管理
五、疫区应急接种
第三节 消毒处置
一、终末消毒
二、随时消毒
三、饮用水消毒与管理
四、消毒效果的评价
第四节 防制效果评价与疫点、疫区解除
一、防制效果评价
二、疫点、疫区的解除
第四章 实验室检测
第一节 实验室组织分工
一、县级实验室
二、地(市)级实验室
三、省级实验室
四、国家级实验室
第二节 实验室检测
一、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二、标本的增菌和分离培养
三、菌株鉴定
四、辅助检测方法
五、菌株分型
六、耐药性检测
七、实验室检测报告
第三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生物安全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