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2-06 14:52:22
封面
书名页
版权信息
人物简介
“东亚·思文丛书”学术委员会
“东亚·思文丛书”缘起
致读者——中译本作者寄言
作为制度的“文学”与作为历史研究对象的文学
一、“日本文学”“国语”之现代性、意识形态性
引言
1. 作为“摇摆”的现代散文
2. 被分裂的主体、夏目漱石
二、文学与历史之间:在21世纪重读夏目漱石
1. 百年前的大作家夏目漱石也是现役作家
2. 从伦敦看到的世界和日本
3. 《退化论》的时代
4. “日英同盟”与日俄战争
5. 职业作家“夏目漱石”的诞生
明治日本近现代文学起源之文体学、叙事学考察
三、多声调交织的纠葛体“叙事”——明治日本小说《浮云》的描述句
1
2
3
4
5
四、作为故事的文体与作为文体的故事
五、视点和“叙事”的审级——明治初期翻译文学中的自然与文体
六、“叙事”第一人称与“记述”第一人称——明治二十年代第一人称小说百态
6
7
8
9
七、书写体的时空——相对性理论与文学
1. “形式主义争论”的再评价
2. 漱石的《文学论》和横光的《形式论》
3. 索绪尔语言学和横光的“文字”
4. 西胁顺三郎的诗论和横光的“文字”论
5. 外山卯三郎的诗论和横光的“形式论”
6. 外山卯三郎的“文字”时空论
7. 文字的时空论和“数理物理学”
8. 爱因斯坦的“统一场理论”和“形式论”
八、“阅读”的梦想
1. 作为相互作用的读书/作为同步化的读书
2. 作为异化作用的读书/作为否定性的读书
3. 读书的场所/读书的身体
4. 作为意义的语言/作为意象的语言
5. 作为意识的读书/作为无意识的读书
九、文体与自我身份——近代“标准语”和文学性语言
1. 作为人造语的标准语
2. 文体固有性的幻想
3. “言文一致”的政治性
4. 文体与民族主义
附录 本书所选文章出处
探讨“历史的诗学”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