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1-03 05:05:50
封面
版权信息
编委会
前言
第一篇 创新中心的内涵与要素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要素及上海的目标定位
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功能
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构成要素
三、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定位
四、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建议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战略选择
一、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二、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框架设计思考
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需要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一、“科技创新中心”与“四个中心”
二、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三、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四、“引擎”企业与小微企业
五、精英创新与草根创新
世界一流大学、创新“引擎”企业、奋发有为政府——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驱动要素
一、世界一流大学是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的知识源头
二、创新“引擎”企业是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的发动机
三、奋发有为政府是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的规制保障
四、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驱动要素现状及相关建议
促进外资研发机构与本土机构合作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一、发展现状
二、在沪外资研发机构与本土机构合作情况分析
三、启示与建议
助力跨国企业应对挑战 共同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一、跨国企业正面临新兴竞争者的严峻挑战
二、跨国企业的创新困境危及上海的繁荣
三、跨国企业的创新转型需要政府助力
四、关于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有关思考和建议
第二篇 创新网络与国际经验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必由之路
一、全球创新网络基本构架
二、全球创新网络发展态势分析
三、上海应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以完善的区域创新网络实现科技创新质量跃升——以美国波士顿地区为例
一、大学与企业之间的互动
二、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
三、企业之间的互动
四、对上海的借鉴与启示
纽约城市创新网络的架构及启示
一、纽约城市创新网络的行为主体
二、纽约城市创新网络的运行模式
三、纽约城市创新网络对上海的启示
硅谷创新网络深度解析
一、核心网络层: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集群为形式
二、支撑网络层:由大学、企业和政府共同构筑
三、创新环境层:基础设施、创新文化、专业机构、行业协会均不可少
四、借鉴与启示
发挥智力资本优势 参与全球创新网络——从国际指标体系看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一、国际上“全球创新中心城市”等级分化初显
二、多维度国际比较下的上海与北京创新能力分析
三、全球创新网络建设所面临的机遇
四、上海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建设的思路建议
打造“创新城区”,推动城市创新——《创新城区的崛起:美国创新地理的新趋势》报告解读
一、创新城区的内涵特征
二、创新城区的构成要素
三、创新城区的模式类型
四、美国创新城区建设的经验
五、启示与建议
国际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验及对上海的启示
一、世界典型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经验做法
二、长三角城市群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基础与优势
三、基于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的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与策略
构建多元化创新系统全面拓展高技术战略——关于《德国联邦研究与创新报告2014》的解读
一、多模式的科研院所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发展
二、完备的资助机制保障科技创新顺利进行
三、广泛的国际合作提高科技创新全球化竞争力
四、启示与建议
第三篇 创新政策与未来布局
以创新治理治理创新 加快实现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科技创新的新特征和新趋势
二、现代化创新治理的经验、模式和主要特征
三、创新治理现代化与政府职能转变
坚持系统施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创新模式在转变,“转化”环节正在消失
二、成果转化的主体是企业,关键在于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成果转化是人才、技术、知识、信息、资本等多要素的自由流动、协同创新的过程
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建议
需求政策:激活创新生态,共创未来价值
一、新需求:需求结构深刻影响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为创新创造新的市场
二、新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价值共创的关键是创新生态的活力,市场过程的核心是供给与需求的重构
三、新思维:以更强大的发展定力、更清晰的战略愿景和更明确的政策预期,为颠覆式创新做好制度准备
构建风险管控机制的政府创新管理体系
一、政府创新管理重在治理公共风险
二、管控机遇错失的公共风险
三、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
四、构建科学的项目遴选机制
上海自贸区与张江示范区“双自联动”现状与建议
一、“双自联动”的基础条件
二、“双自联动”的瓶颈问题
三、“双自联动”的发展方向
四、“双自联动”的对策建议
借力“双自联动”发展,加快科创中心建设
一、“双自联动”发展的基本原则
二、“双自联动”发展的策略建议
三、有关具体举措建议